北京最有名望的衚衕不是南鑼鼓巷,曾是藏龍卧虎之地

北京旅遊,逛衚衕是必不可少的一項。但真正的北京衚衕既不是南鑼鼓巷,也不是五道營。隨著舊城區的改造,如今北京城裡大約還存在著千餘條衚衕。

老北京城有著「東富西貴,北貧南賤」的說法,意思是,住在東城的大多是做大生意的富商,西城大多是官宦人家;北城主要是做小買賣的老百姓,而南城就有些「不上檯面」,主要住的都是藝人和下層百姓。

但在東城區,有這麼一條衚衕,清朝就曾在這裡選錄赴美的留學生,曾住過權傾朝野的官宦,也住過富可敵國的商賈,就連英國威廉王子也專程前來拜訪,依然留存著老北京最富裕家庭修建的院落與花園。這就是位於東城區燈市口附近的——史家衚衕

下圖來自於網路,威廉王子在博物館參觀

史家衚衕的名字來於誰呢?普遍的一種說法是為了紀念明末抗清名將史可法將軍,但史將軍並沒有在衚衕里住過,衚衕里倒是曾有過一家「史家祠堂」,就是現在的史家衚衕53號,後來成了大太監李蓮英的外宅。

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是全國婦聯的辦公地點,多位國家領導人都在此居住過,後來改為「好園」賓館。「好」字就是「女」「子」兩個字組成,隱含了曾經作為婦聯辦公地點的意思。

比起53號,51號院就更傳奇了,它是章士釗先生的故居,養女章含之也在這座院子里度過了一生。在她的著作《跨過厚厚的大紅門》中,寫滿了對這所宅院的回憶。1973年,章含之與外交部長喬冠華結婚,他們的女兒就是著名的文化人洪晃。2011年,洪晃把宅院還給了國家。

章含之與喬冠華

史家衚衕24號院的女主人是凌叔華,出身書香世家,曾接受過大儒辜鴻銘的教育,也聽過周作人的課,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她是「新月派」和五四女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冰心、林徽因齊名,後來24號院這座「才女的書房」被改建為史家衚衕博物館。

越來越多的人把當地的文化體驗作為旅行的一部分,來北京旅行就會看一場話劇表演,而殊不知目前位於王府井大街22號首都劇場大名鼎鼎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就是在史家衚衕里誕生的。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當時的華北文工團發現史家衚衕24號院(舊門牌號為56號院)人去院空,大四合院寬敞氣派,就把這裡作為了文工團的駐地。1950年成為綜合性團體,正式命名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史稱「老人藝」,為的是與1952年正式成立的「人藝」相區分。焦菊隱、夏淳、于是之等建院元老,都曾在這裡工作生活,人藝的許多早期經典作品如《龍鬚溝》等也都是在這裡排練出來的。

相比較起人頭攢動,遍布商鋪的南鑼鼓巷,更應該來史家衚衕逛逛,在一座座朱紅的大門和院落中穿梭,在四合院里逗逗八哥,被叫賣聲帶回了百年前的老北京。

到達方式:地鐵5號線燈市口站C口出來向北步行即到

===================

推薦閱讀:

南鑼鼓巷和夫子廟有什麼不同?
劉濟瑞| 歷久彌新的南鑼鼓巷(11.8.16)
北京南鑼鼓巷附近有什麼好玩的好吃的?

TAG:北京 | 衚衕 | 南鑼鼓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