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教學| 你了解正手攻么?看完也許會顛覆你的的正手攻球認知與要領!

正手攻與槓桿

作者:遼寧阜新森宇乒校 羅琦

國球乒乓,火熱無雙。學習乒乓球最難,最重要的是正手攻。用腰打球,用重心打球,正手攻蹬,轉,收。這三個理論是乒乓球歷史發展這麼多年在乒乓球界形成的共識和「真理」。但是是否有人探討過這三個理論正確,深刻嗎?

現在傳媒發達,專家,學者各種文章理論,視頻教學比比皆是,視頻動作看見了形確體會不到神(國家隊隊員,世界冠軍的視頻隨處可見,看完外形,學會了嗎?領會到神了嗎?,如果只看視頻就能學好,很多刻苦的球友豈不是都進國家隊了),讓很多的球友,教練雲里霧裡,不知所從,在講本主題之前,先問個問題,正手攻是用身體的什麼部位來打的?很多球友會說,用手,胳膊打。專業的會說,用腰打。用腰打球這是乒乓球界公認的理論。但這個理論深刻 嗎?

我今天的回答是:正手攻是用屁股打的。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乒乓球歷史發展這麼多年了,還頭一次聽到這樣的奇談怪論,正手攻是用屁股打的!簡直一派胡言,別急,耐著性子聽我闡述完這個理論再下結論不遲。

  正手攻的標準,規範是什麼?答:正手攻沒有標準和規範,只有合理和不合理。正手攻其實是一個槓桿工作原理,並非是什麼轉腰(轉腰?哪裡是腰?轉哪個部位?怎麼轉?不能說轉腰不正確,只能說不夠深刻,精準,使人把注意力放在轉腰這而不放開去探究更深刻的內涵)。先說一種槓桿,大家都應該見過工地施工的塔吊,以一個支撐腿為支點,一個上面放著很多預製板的短臂,一個用來吊裝貨物的長臂,三者形成了一個槓桿,其實,這個塔吊轉動的工作原理就是一個合理,標準的正手攻動作,說到這,有的人可能已經恍然大悟了,沒明白的我繼續講解這個槓桿理論。

  正手攻就是人以腿為支撐的支點,以屁股為動力臂,以持拍手臂為阻力臂的一個槓桿轉動,注意:這個槓桿的動力臂是短臂屁股。阻力臂長臂是持拍的手臂,誰是動力臂,誰是阻力臂是人體槓桿的關鍵和要點。

正手攻的基本要求是屈膝,收腹,身體前傾,重心落在前腳掌上,這時的腿是撐住地的,(也有說踩住地,腳下吃住勁的),上面所做這些是為了什麼?其實就是為了增加這個槓桿的動力臂長度的,也就是使屁股向後遠離這個槓桿的支點前腳掌,(以前腳掌為支點比以腳跟為支點加長了屁股到支點的距離也是增長了動力臂長度,當然也便於腳步迅速起動),加長了動力臂以便於用力時更好的帶動阻力臂手臂工作。那什麼是合理,正確的正手攻?怎麼把這個槓桿的工作效能發揮到最佳就是最合理,最正確的正手攻。

人和塔吊不同的是塔吊只有一個支點,塔吊轉動時這個支點不變。而人有兩條腿,並且在擊球時重心在兩條腿之間進行轉換,下面我詳細,具體的說明擊球的過程,(以右手持拍為例),揮拍擊球時以右腳的前腳掌為支點,屁股這個動力臂先用力轉動,帶動阻力臂手臂轉動,在拍沒有擊到球之前,必須且始終是以右腳為支點轉動(腳絕不允許蹬地發力使支點轉移,只能是屁股用力轉動帶動膝,踝,腳轉動,杠杠的支點可以轉動但絕不可以移動)。拍擊到球後,支撐腿由右腿轉到了左腿,這時,以右腿為支點的這個槓桿沒有支點了,沒有支點了那麼以右腿為支撐點的這個槓桿的工作效能也就被終止不存在了,也就是起到了「制動,剎車」的作用,揮拍擊球動作結束,這是第一次的重心轉換。

在這個過程中,槓桿的轉動是球前進的主要動力來源,而重心轉換主要是起「剎車,制動」作用的,不是球前進的主要動力。接下來引拍,這時就換成了左腿前腳掌為支撐點,以屁股為動力臂,以持拍手為阻力臂與揮拍反向的一個新的槓桿轉動,發生第二次重心轉換,最後重心又落到右腳,完成了引拍動作,正手攻就是分別以兩個腳為支點的兩個槓桿的反向來迴轉動。那麼為了增加動力臂的長度,是不是可以大幅度,多壓下去來增加動力臂的長度呢?不可以,因為還有身體快速起動和擊球點高低的需要。

  重心的主要作用是用來快速銜接下一板的,而非是用來打球的。擊球的過程其實是人體槓桿轉動和重心轉換這兩個動作複合運動的結果,其中擊球前進的主要動力是槓桿的轉動而非重心轉換,重心轉換不是擊球前進的主要動力。我們把這個複合動作拆開來分別做一下就會明白了。先做第一個動作只做身體槓桿旋轉,擊球後不做重心轉換,看擊球前進的力量。再做第二個動作只做重心從右腳轉到左腳的轉換擊球,不做身體轉動,再看擊球前進的力量,後者恐怕球連網都過不去。所以說重心在擊球過程中是起剎車,制動以便快速還原進行下一板,而非是用來打球的。

  再說擊球的過程是撐,轉,頂(這是王吉生導師的理論,我今天只是用這人體槓桿擊球理論來印證,解讀王導的這個撐,轉,頂理論),而非蹬,轉,收。人體槓桿中,右腿前腳掌為支點,因為重心下壓,這時是以右腿為支點用力支撐人體這個槓桿的,也就是撐,然後人體這個槓桿開始轉,這個過程是腿撐地轉動,而非蹬地,在沒有擊到球之前腳絕不允許蹬地發力使支點轉移,只能是屁股用力轉動帶動膝,踝,腳轉動,杠杠的支點可以轉動但絕不可以移動,如果擊球前就發力蹬地使支點發生轉移,支點就沒有了,支點沒有了這個槓桿也就不存在了,工作效能也就無從發揮了,只是靠揮臂擊球了。

其實蹬地擊球是人的一種錯誤的感覺。為什麼擊球時人會有蹬的感覺呢?當人體重心下壓,以支撐腳為支點屁股轉動時,帶動膝,踝,通過前腳掌作用於地面轉動,腳趾會抓地,爆發力擊球時,這時的感覺和蹬地的感覺非常相似,造成了一種錯誤的感覺,以為是在蹬地,以這種蹬地的感覺去做動作,去教學就是上面說的重心從右腳轉到了左腳,擊球無力是錯誤的。最後的頂,就是擊球時手指頂拍用力,是對前面身體槓桿所做的一切最後的釋放,收前臂是槓桿轉動擊球時的順勢而為,如果還像以前那樣過度的強調收前臂,就和人體槓桿的用力方向上不協調統一,用力的方向就不是指向球運動的方向或者說把槓桿向前的用力給「收回來了」,減弱了槓桿的效能(微收前臂,是在整個身體槓桿動能有效的傳到肘部基礎上,以肘部為支點,以附著在大小臂間的肌肉為動力,形成的一個新的槓桿,這裡不展開講了)。前面所有的動作都是為最後擊球服務的,也就是擊球瞬間通過手指的頂把前面形成的能量通過指尖釋放出去。綜上所訴,正手攻球是撐,轉,頂,而非蹬,轉,收。

  誰能把人體這個槓桿的效能發揮的越佳,誰正手攻的能力也就越強。如何保證把這個槓桿的整體性,高效性,能量不打折扣的有效傳導,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是屈膝,收腹,身體前傾,屁股向後,重心落到前腳掌上,形成人體的槓桿。

二是肘不後拉也就是鎖肩不拉肘(其實這個詞並不好,容易造成端肩,拉肘是等於把阻力臂給斷開了,是對槓桿傳導效能的最大破壞)。

三是在第一個槓桿的基礎上微收前臂(這是第二個槓桿工作)。

四是手腕不晃(與鎖肩同理),最後通過手指指尖擊球瞬間的頂(在前兩個槓桿工作的基礎上,手指頂是第三個槓桿,擊球瞬間手指如何用力今天在這也不展開多講),力竄板頭,把屁股的用力通過板頭釋放出去。

正手攻整體的擊球動作是一套多連桿的工作,上一個槓桿的阻力臂是下一個槓桿的動力臂。我們今天主要探討的是身體整體這個槓桿擊球原理。其他兩個槓桿不展開講。拉弧圈同理,弧圈簡而言之只不過是打開前臂加大了揮拍半徑,增加了摩擦比例而已,亦是這槓桿原理。今天探討的不是收胯的理論。

當你明白這個槓桿擊球的原理後,就向庖丁解牛一樣深刻的理解了正手攻動作,不會再只重表象不知內涵,那些什麼球拍從哪揮到哪,什麼揮到左眼,揮到右眼,1/4圓弧……等等都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看到了手臂的揮動,沒深刻認識到人體槓桿這個擊球原理,當你明白槓桿擊球原理後學習複雜的乒乓球變得簡單,清晰,明了了,研判正手攻簡單 了,以後研判正手攻是否合理就二句話:一看屁股是否向後(不是翹),身體前傾壓下去形成了身體槓桿,二看是否屁股先用的力(長期訓練的乒乓球運動員屁股都是非常發達,漂亮,性感的!)。明白這個槓桿原理後對正手攻出現的各種錯誤,問題,糾正方法就會迎刃而解,正手攻是乒乓球的龍頭技術,以正手攻為龍頭帶動其它技術的進步。  

因為那三個不夠深刻的或者錯誤的理論,使很多有潛質的學員在啟蒙階段就被耽誤,毀掉了,非常可惜!所以寫下此文。

槓桿原理,用屁股打球而非用腰。重心是用來快速銜接而非用來打球的。撐,轉,頂而非蹬,轉,收這三個理論,可能會觸動乒乓球界很廣很深的利,害,並非想砸誰的飯碗,是事物必然的發展,我也是從那三個理論里走出來的,只是想探究正手攻球的深刻本源,講的對與錯歡迎全國乒乓球界的教練,球員斧正,探討,評論。

2017年11月17日


推薦閱讀:

關於臨終關懷,這篇文章會顛覆你的認知
虛擬現實正顛覆生活:能遊戲還能心理治療
顛覆外匯行業的瑞郎黑天鵝事件是如何發生的?
腦部營養新發現,顛覆你的想像!
歷史性的顛覆!未來的西上海恐將高攀不起!

TAG:認知 | 教學 | 了解 | 顛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