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宰相劉羅鍋名傳千古,蓋棺定論,卻比其父低了二十二級

90後的小夥伴估計小時候都看過《宰相劉羅鍋》。李保田扮演的劉羅鍋聰明絕頂,智斗和珅,嬉笑怒罵無不令人捧腹,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相比較之下,劉墉的父親好像沒什麼名氣,在民間也不為人所知。但是蓋棺定論,劉墉謚號「文清」,其父劉統勛謚號「文正」。「文正」是封建社會所有文臣對於身後事的終極夢想,乃最高謚號。從「文正」一路往下排數到第二十三位才到「文清」,算起來比他父親劉統勛低了二十二級。這就產生了一個巨大的矛盾,名傳千古的謚號卻比名不見經傳的低了那麼多。

劉統勛以直諫著稱於朝。他性情剛毅,「久值機密,襄贊扉隨事,獻納推賢,黜奸佞,為百餘年名臣第一」。他經常上書直言,針砭時弊,「直聲震朝野」。康熙微服私訪記說了那麼多,其實很多是發生在劉統勛身上的故事。劉統勛每年都奉命微服私訪,體察民情,考察政治得失。另一次,劉統勛奉命到楊橋督視水利工程,一個多月過去了,工程仍未開工,原因是石料未到。劉統勛經微服私訪察得:原來當地縣令逼迫送石料的百姓交納金錢才肯收料,百姓貧困不堪,無錢行賄,被迫留在城外。查清事實後,劉統勛大怒,下令處斬當地縣令,並杖責巡撫。劉統勛對貪官污吏的懲處,震懾了形形色色的貪官,對清廷吏治起到很大影響。

劉統勛還是一個出色的水利專家,在修治黃河、運河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作為一朝高官,劉統勛一直以清正廉潔著稱。他不僅自身生活節儉,而且在各種場合拒絕賄賂,既不失節,又不失禮,頗有聖賢遺風。「家故有田數十畝,敝廬一區,服官五十年,不增尺寸」。全國上下,邑里鄉親,皆交口稱讚他是「真正清官」。劉統勛是死在上朝的路上,真是忠臣臨死還堅持上朝。皇上悲痛至極,親臨奠祭。返回時,哭至乾清門對隨行大臣們說:「朕失一股肱矣!」晉贈太傅,將其牌位入祀賢良祠,並賜祭葬,謚號「文正」。連紀曉嵐都挽曰:「岱色蒼茫眾山小,天容慘淡大星沉。」

劉墉和他的父親一樣,以清正廉潔聞名於世。但是他有著極高的書法造詣,還有著「濃墨宰相」的雅稱。劉墉初入仕途,便秉承著其父的風範,正直幹練而又雷厲風行。對各種徇私舞弊或官場惡習加以整治,百姓深受其恩惠。與此同時,劉墉又謹遵皇帝的旨意辦事,深受乾隆的讚許。經過多年磨礪,劉墉為官處事的方法雖然漸漸變得和緩,但是嚴肅認真卻一如當初。乾隆二十七年至乾隆四十七年,這二十年間,劉墉於宦海沉浮。他曾因失察而獲罪,當會試主考卻產生了很多違制與不合格的卷子,後又因其父的關係而被重新起用。1797年四月,劉墉被授予體仁閣大學士,但仍被皇帝指責向來不肯真心實意做事,幹活懶散。並稱是因為沒有其他人了,所以才提拔劉墉。在面對和珅之時,劉墉也以模稜兩可的態度與其虛以逶迤。之後多年,劉墉雖然官聲漸晦,但是幸好可以善始善終。在處理和珅結黨營私的案件時,能不畏強權,曆數其罪狀,使其得以伏法。

總結一下,劉統勛和劉墉之所以差別這麼大,主要是劉墉這個人犯的錯太多了,導致皇帝都對他有意見了。在民間劉墉名氣那麼大,也是因為關於劉墉的演義小說的緣故。

推薦閱讀:

唐代的宰相是三品官,那一品、二品是什麼官?
善始而不能善終的開國宰相
八字如何看富貴貧賤、真神、源流、格局、調候?以宰相劉羅鍋為例
關於「職官」的那些事兒:宰相,皇帝的「雞肋」?
宰相命?辛勞命?

TAG:宰相劉羅鍋 | 二十二 | 宰相 | 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