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戰國(三十三)合縱與連橫

魏國的衰弱,給了秦國一個向東擴張的機會。秦惠王雖然殺掉商鞅,但是延用了商鞅之法,使得秦國繼續強大。東方六國感受到了秦國的威脅,紛紛想辦法抵擋,於是在蘇秦等人的帶動下,展開了一場場的合縱運動。而為了阻止其他六國的合縱,秦國也在張儀的帶領下開展連橫運動。那麼合縱和連橫的背景以及目的分別是什麼呢,東方六國能夠阻止秦國的擴張嗎,他們之間又出現過哪些聯盟呢?

馬陵之戰一敗,魏國已是既無強兵,又無大將。商鞅抓住機會,在馬陵之戰當年的冬天就建議秦孝公出兵伐魏,並且在第二年親自帶上大軍攻打魏國。魏惠王派出公子卬迎戰。商鞅跟公子卬之前認識,就給他寫了封信說,你看咱倆之前也是哥們,現在沒辦法各為其主,要不開戰前咱倆先喝一杯,敘敘舊。天真無邪的公子卬真的來參加商鞅的晚餐,卻成了一次最後的晚餐,立馬就變成了商鞅的俘虜。群龍無首的魏軍自然不堪一擊,被商鞅擊敗。魏惠王一邊含著淚割讓了一部分河西的土地,一邊含恨說道:「悔不聽公叔痤之遺言啊!」

商鞅帶著勝利,得意洋洋的回到了秦國。秦孝公對商鞅喜歡的不得了,已經給他做了秦國最大的官,大良造,沒法再升了。於是秦孝公親自給他一片叫做商的封地,從此之後人們就開始叫他商君,也就有了後世商鞅的叫法,這也標誌著商鞅的仕途達到了最高點。然而,月盈則虧,水滿則溢,讓商鞅從最高峰跌下來的卻是一個偶然但也是必然的事件,秦孝公去世了。更要命的是,接替他做國君的正是當年帶頭反對變法,老師還因此被割了鼻子的太子贏駟,也就是秦惠文君,後世也稱之秦惠王。

預料之中的報復很快就來了。秦惠王那沒有鼻子的老師隨便找了個理由誣陷商鞅謀反,立刻派出軍隊逮捕商鞅。商鞅趕緊向自己的封地逃竄。逃亡的路上,某天夜裡商鞅想找個旅館住店,店家可不認識他,一上來就問:「官府的介紹信呢?」商鞅哪裡有,就央求店家收留,店家無奈的說:「要是放在以前,我就收留你了。自從商君變法以後,旅客住店必須有介紹信,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店家也要被牽連甚至殺頭的。」商鞅嘆口氣說,自己這是變法自斃啊。不讓住就算了,商鞅帶著人連夜逃回自己的封地商,並且帶著自己那點蝦兵蟹將跟秦國軍隊對抗了一番。此時的秦國大軍可是他變法調教出的虎狼之師,哪裡是他那點私兵能打贏的,很快商鞅被擊敗,並且被殺。秦惠王把他的屍體五馬分屍(以前學歷史的時候都以為商鞅是被活活拉死的,想起來毛骨悚然,後來知道只是分個屍體,也就沒那麼嚇人了),並且殺光了他的族人,算是報了當年的仇。但是秦惠王可不是白痴,他也知道商鞅變法真正讓秦國強大了起來,現在只是需要除去商鞅這個絆腳石,平衡新舊勢力而已。因此商鞅的新法依舊在秦國廣泛推行。

商鞅這個內憂平了,魏國這個外患削弱了,秦惠王這個新君該亮劍了。公元前338年冬天,也就是秦孝公和商鞅死的當年,秦惠王就迫不及待的出兵攻打魏國,在岸門大敗魏軍,俘虜魏將,用這一次大勝來祭奠為秦國強盛奠基的父親秦孝公。第二年,秦惠王正式即位,在岸門之戰的威懾下,楚威王,韓昭侯,趙肅侯等諸侯親自前來朝賀,標誌著秦國已經開始取代魏國,成為中原的霸主。

曾經的霸主魏國,此時可以說是岌岌可危。西邊興起的強秦已經多次拿魏國開刀,東邊的齊國也跟魏國剛剛經歷了桂陵,馬陵兩場大戰,北部的趙國由於十幾年前魏國佔了人家的都城邯鄲而矛盾深化,南邊的韓國也是馬陵之戰的起因之一,甚至再南方的楚國也是對魏國虎視眈眈。魏惠王在幾年之內就把魏國從中原第一強國,弄到今天的危如累卵。正當魏惠王一籌莫展的時候,相國惠施給他出主意:「此時東齊西秦都是強國,南方的楚國也是夾在這兩個強國之間,並且實力不俗。不如我們與齊國和楚國結盟,消除跟兩國曾經的恩怨,共同抵抗秦國。這樣一來,一旦秦國入侵,我們可以向兩國借兵抵抗,同時可以讓齊,楚兩國因為魏國而產生矛盾,消除他們兩家對魏國的威脅。」魏惠王一聽有道理,也不管馬陵之戰輸的多慘了,準備跑去抱一抱齊威王的大腿。

魏惠王還是覺得一個人去不好意思,於是拉上一個韓昭侯。這兩家前兩年還在打仗,怎麼立刻就好上了?個人感覺兩個原因:第一是戰國時期「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所以今天打仗明天好的事情比比皆是。第二是韓國很好的繼承和發揚了春秋時期鄭國牆頭草的優良傳統,誰跟他好就跟誰走,以後這個勢頭還將持續下去。一開始齊威王還有點架子,不想見他們,不過這點事情在魏惠王的金元攻勢下很快就不是問題。公元前334年,齊威王在徐州會見了魏惠王和韓昭侯。魏惠王表示:「齊國自從姜太公以來功勞就大於周王室,請君侯德被天下,我們魏國願意尊君侯為王。」齊威王聽了自然心花怒放,半推半就的坐上了王的寶座,他自然也就順水推舟,承認了魏惠王的王位。這樣一來,天下除了周天子之外,就有了楚,魏,齊三個王,這次會務歷史上也叫「徐州相王」。

那其他人怎麼辦?當然不爽!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就是楚威王,二話不說派兵伐齊,大敗齊軍。這下好了,齊,楚兩個大國算是杠上了,都不來禍害魏國了,但是也都沒空保護魏國。公元前332年,秦惠王再一次大手一揮,派出新任大良造公孫衍率軍伐魏,攻佔魏國重鎮雕陰,斬首八萬,俘虜魏國名將,曾經打敗商鞅的龍賈。第二年,秦國派出大將樗里疾,率兵東出函谷關,攻佔魏國境內的晉國舊都曲沃,逼迫魏國歸還河西土地給秦國。這也意味著八十年前,吳起在魏國的努力徹底功虧一簣。又過了兩年,秦國再一次攻佔汾陰等魏國重鎮。這一連串的軍事行動,不但讓魏國防不勝防,其他國家也看到了秦國的厲害,紛紛對這個新興的西部強國刮目相看,並且逐漸生出忌憚之心。惠施給魏惠王建議的聯合齊,楚的做法雖然沒有成功,但是為後來的合縱運動拉開了帷幕。而此時此刻,另一個人的出現,則讓東方六國看到了抵抗秦國的希望,同時他也將合縱運動推向了第一個高潮,這個人就是蘇秦。

蘇秦可以說是屌絲出身,但是他卻畢業於一個好學校——鬼谷子人才培養大學縱橫系。該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可惜不包分配。於是蘇秦先是來到秦國找工作,在秦惠王剛剛即位時就跑去自我推薦,像當年的商鞅一樣跟秦惠王嘚吧嘚吧講述秦國應該如何才能稱王稱霸。秦惠王跟他爹秦孝公一樣,對這些王道帝道沒興趣,就把蘇秦轟了出去。蘇秦開始還想向商鞅一樣能夠再次找機會見到秦惠王,也沒少投簡歷,但是閉門羹倒是吃了不少,最後只好灰溜溜的回了老家,一氣之下開始考慮怎麼聯合其他國家來對抗秦國。家裡人都懶得搭理他,因為大家都覺得這個人不務正業,不想著如何幫家裡種莊稼,卻滿肚子琢磨怎麼忽悠人。不但他嫂子天天在家對他冷嘲熱諷,連他老爹,老婆都拿他不當自家人。蘇秦越是受挫,越是堅定了自己要靠著一張嘴出人頭地,天天在家熬夜讀書。看書看困了,就拿出錐子扎大腿一下,血流的到處都是,然後一下子就精神了。蘇秦的故事跟東漢時一個把頭髮拴在房樑上讀書的縱橫家孫敬一起,形成了後世著名的「頭懸樑,錐刺股」,也叫「懸樑刺股」的成語典故。

苦讀一年後,蘇秦再次踏上了找工作的道路,這一次他來到的是趙國。當時趙國國君趙肅侯倒是對蘇秦有點意思,可惜趙國國相奉陽君對蘇秦不感冒,便從中作梗,使得蘇秦始終沒能見到趙肅侯。於是蘇秦繼續北上,來到燕國。說實話,這個燕國能存活到現在也不容易。他們被北方少數民族不斷侵擾,三百年前還被齊桓公救過一次,南邊的齊國,西部的晉國以及後來的趙國也都對他們虎視眈眈。然而這個國家卻這麼低調的活了下來,後面還會上演一幕幕精彩的演出。既然低調的活著,實力自然也是一般般,自然就充滿了憂患意識。於是蘇秦巧用三寸不爛之舌,愣是說的當時燕國國君燕文公心驚膽戰,覺得不聯合其他國家對抗秦國,自己快亡國了一樣。於是燕文公任用蘇秦為上賓,去遊說其他國家,讓他們成為聯盟對抗秦國。蘇秦再一次來到趙國,也順利見到了趙肅侯,分析了天下形式,合縱才是對抗強秦的唯一辦法。趙肅侯也接受了蘇秦的主張,後來還任命他為武安君,賞賜金銀珠寶,讓他繼續南下遊說其他諸侯。接下來的故事就不多贅述了,蘇秦讓韓昭侯意識到自己地小國弱,讓魏惠王回憶魏國的江河日下,讓齊威王保持住與秦國爭天下的機會,讓楚威王明白自己對秦國的威脅。總之一句話,公元前329年,在蘇秦的忽悠之下,燕,趙,韓,魏,齊,楚六國順利結盟,蘇秦也就成為了山東六國(就是崤山以東的這六個國家 )合縱運動總指揮,當年那個屌絲書生,終於可以衣錦還鄉了。

蘇秦在回到趙國的路上,路過了自己的老家。當年那些不拿他當人看的親戚朋友們現在都不敢正眼看他,一個個趴在地上,把飯菜舉得高高的,請他用餐。蘇秦笑著對自己的嫂子說:「何前倨而後恭也?」他嫂子倒也實在:「因為你現在當大官有錢了呀。」蘇秦的嫂子無意間又給後世發明了一個「前倨後恭」的成語。

不過蘇秦在勸說趙肅侯的時候,趙肅侯曾經表達過一個擔心,那就是西方的秦國。如果在合縱聯盟建立之前,秦國打了過來,豈不是功虧一簣。於是蘇秦想到了自己的同班同學,此時正在楚國受苦受累的另一個屌絲男,張儀。

蘇秦給張儀寫了一封信,告訴他自己現在混的不錯,你來趙國找我吧,保你有飯吃。張儀雖然有點磨不開面子,但是在自己肚子的抗議下,還是屁顛屁顛跑來找蘇秦。沒想到蘇秦見了張儀,完全沒有了信上寫的那麼熱情,直接把張儀當下人來使喚,氣的張儀摔門而去,頭也不回的走向了秦國,要藉助秦國為自己找回面子。張儀在路上還遇到了一個好心的商人,這位商人不但幫助他到了秦國,還買通關係讓他見到了秦惠王。張儀向秦惠王講述了自己如何看待現在山東六國的合縱策略,雖說秦國國力昌盛,但是不能對其他諸侯掉以輕心,可以採用連橫的策略,團結可以團結的國家,打擊那些需要收拾的國家。秦惠王對張儀的印象遠遠好於幾年前來的那個蘇秦,兩個人也是王八對綠豆,對眼了,於是封張儀為官,委以重用。張儀立刻感謝了那位幫助自己的商人,才得知這一切都是蘇秦安排好的。蘇秦的用意有兩點,一方面用激將法激發出張儀的才華,使之進入秦國內部,但是先不要讓秦國出兵趙國,從而保全自己所效力的君主;另一方面兩個同學要把天下當作一盤大棋,他們可以在這個大棋盤上會一會。張儀頓時明白了蘇秦的用心,也說服了秦惠王暫時沒有出兵趙國,只是這個約定的有效期只有一年。

第二年,張儀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才華要在蘇秦之上,因為在他看來,拆散合縱聯盟非常簡單,關鍵還是魏國。於是張儀親自帶兵,跟公子華一起攻陷魏國的蒲陽。合縱的小夥伴們剛剛得到蒲陽陷落的消息,魏惠王就乖乖的派人去咸陽賠禮道歉了。張儀倒是挺洒脫,不但不追究魏國的錯誤,還承諾會把蒲陽還給魏國。正當魏惠王感到天上掉餡餅的時候,張儀說出了自己的條件,割讓上郡給秦國。魏惠王開始不願意,還幻想著合縱聯盟回來幫忙,秦國立刻就在趙國面前秀了一下肌肉,打得趙肅侯沒有脾氣,合縱的小夥伴也不知道跑去哪了。這下魏惠王明白了,合縱聯盟指望不上的,於是他不但乖乖的獻出了上郡,還表示退出合縱聯盟。張儀就這麼輕易的擊敗了他的老同學蘇秦苦心積慮編織的合縱聯盟,秦惠王大喜,專門為張儀設置了一個新的職務:相國,氣的當時大良造公孫衍離開秦國,回到他的祖國魏國。張儀則進一步拉攏魏惠王,甚至把之前佔據的曲沃等地還給了魏國,魏惠王則更加堅定的靠向了秦國。公元前325年,魏惠王拉上韓國國君(韓國就是個跟著大夥跑腿的)韓宣王,以及幾個小諸侯來到咸陽覲見秦惠王,共同推舉秦惠王為王。同時秦惠王也承認了魏惠王的王號,順手讓韓宣王也稱了王。秦,韓,魏的連橫集團有了雛形。

公孫衍回到魏國之後,莫名其妙的鼓動齊國和魏國聯盟,把趙國打了一頓。其實公孫衍既然給魏國效力了,他也是贊成合縱反秦的。但是蘇秦的六國合縱規模太大,而且諸侯之間各懷鬼胎,很難達成一致,所以他想拆散現有的合縱組織,重新建立當初惠施提出的魏,齊,楚三國聯盟。兩國打了趙國,新任國君趙武靈王大怒,立刻把蘇秦哄走,讓他去了燕國,他的故事後面我們再提。而張儀則看出了公孫衍的意圖,搶先一步聯繫上了齊國和楚國,並於公元前323年舉行了一次三國相國對話,許諾三大國之間加強合作,維護天下和平。與此同時,公孫衍則拉上魏,趙,韓,燕,中山(之前曾經被魏文侯滅了,但是後來又復國)五國搞了一個五國相王,五國元首相聚一堂,互相稱王。公孫衍倒不是沒邀請齊,楚兩國,可是齊威王覺得小小的中山國也來稱王,覺得跟他們一起玩沒面子,所以沒有參加。而楚威王則更加瞧不起這些自立為王的小國,因為楚國早就是王了,並且他們希望魏國能夠更換太子,讓更加親近楚國的魏高為太子。魏惠王當然不同意,於是楚威王就派出令尹昭陽攻打魏國,又拿下了魏國幾座城池。總之一句話,公孫衍的合縱戰術,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合縱的失敗,沒有讓張儀感到孤獨。相反,他終於開始施展才能,幫助秦國這一頭西方的猛虎打開函谷關這個牢籠的大門,肆無忌憚的運用著連橫大計,讓關東一個個的諸侯進一步膽戰心驚。(待續)

推薦閱讀:

06.14多年前的熟悉,多年後的今天,你還是你,我還是我,一樣陌生。
淺談我所熟悉的幾家脈法(上)
箭步蹲,你最熟悉的臀腿綜合之一!
好熟悉、好親切的圖片呀,讓我們重溫了那個年代
你所熟悉的工廠即將遠去,來看看下一代工廠長什麼樣

TAG:春秋戰國 | 熟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