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屈的靈魂:美國印第安人 蘇族(Sioux)

蘇族(英語:Sioux),是北美印第安人中的一個民族。廣義的蘇族可以指任何語言屬於印第安語群蘇語組的人。 蘇族人主要分為三大部分:Isanti:(意為「刀」,名稱來源於明尼蘇達湖)居住在達科他州和明尼蘇達州的東端以及艾奧瓦州北部。通常稱為桑蒂(Santee)或東達科他(Eastern Dakota)。Ihanktowan(a):(意為「盡頭處的(小)村莊」)住在明尼蘇達河流域,他們被認為是中部蘇族,通常稱為楊克頓(Yankton)或西達科他(Western Dakota)。Teton或Tetonwan :(意或為大草原上的居民),是西部蘇族,以捕獵和戰鬥文化而聞名,常被稱為拉科塔,他們於2007年宣布自美國獨立。蘇族人原居北美五大湖以東地區,務農,主要種玉米。有過圖畫文字,崇拜太陽。十九世紀初以來,由於殖民者與白人的壓迫和屠殺,部分西遷到大草原,曾一度組成「草原大聯盟」。後來,部分又被迫輾轉遷徙,終於被集中到南達科他、北達科他等州幾個瘠小的印第安人保留地,現存約4.5萬人。另約有二千人在加拿大。大平原各印第安部落中,蘇人最堅決抵抗白人入侵他們的土地。19世紀中葉,白人邊界推進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美國和蘇人、肖肖尼人(Shoshoni)、夏延人(Cheyenne)、阿拉帕霍人(Arapaho)及其他西部印第安部落商談《第一次拉勒米堡條約》(First Treaty of Laramie,1851),尋求以此防止印第安人動亂。條約規定大草原北部全境各部落的疆界,並在印第安人領地籌建碉堡和公路。1851年和1859年,桑蒂蘇人放棄了在明尼蘇達的大部分土地,被指定去一居留地,政府鼓勵他們在居留地從事定居農業。然而,白人違背條約,加上白人邊界不斷推進的壓力,桑蒂蘇人終於在小烏鴉(Little Crow)領導下,於1862年發動起義,傷亡慘重。起義失敗後,桑蒂蘇人被迫西遷至達科他州和內布拉斯加州的居留地。

過遊動生活的特頓蘇人和揚克頓蘇人的領地包括密蘇里河與特頓山之間的地區以及普拉特(Platte)河(南)與黃石河(北)之間的地區。在1849年淘金潮後日益受到白人的進犯。美國政府試圖修建通往蒙大拿州博茲曼(Bozeman)的公路(保德〔Powder〕河公路),特別是這公路要橫穿他們最喜愛的大角(Bighorn)山脈獵場,更加激怒了這些蘇族部落。1865?1867年奧加拉拉族酋長紅雲(Red Cloud)率領成千上萬蘇族武士發動制止修建公路的戰鬥。1866年12月21日發生了費特曼(Fetterman)大屠殺。酋長高脊骨(High Backbone)率一群武士在菲爾卡尼(Phil Kearny)堡附近誘捕了80多名美國士兵,並將他們全部殺死。美國政府最終在《第二次拉勒米堡條約》(1868)中承認失敗。條約中,美國政府同意放棄博茲曼公路,並保證蘇人獨佔密蘇里河以西的南達科他這塊地區。

然而,1870年代中期在南達科他的布拉克(Black)山中發現黃金後,成千上萬的礦工根本不理睬《第二次拉勒米堡條約》,湧入蘇人居留地,從而於1876年引發了第二次敵對事件。1876年6月的小大角河戰役(Battle of the Little Bighorn)中,一支人數眾多的蘇族和夏延族分遣部隊壓倒卡斯特(George A. Custer)中校,並全殲他的266名士兵。但印第安人這一驚人勝利並沒有影響更大戰爭的進程。當年夏天晚些時候,3,000名蘇人在湯(Tongue)河河谷被特里(Alfred H. Terry)將軍的主力部隊誘捕。10月31日蘇人投降,之後,大部分回到他們的居留地。

然而,坐牛、瘋馬和高爾(Gall)等酋長拒絕將部下帶回居留地。瘋馬於1877年投降後被殺,而坐牛逃到加拿大,於1881年回到美國。1890?1891年一種宣揚救星降臨、回歸到古老的遊動狩獵生活、並和死者重聚的鬼舞道門(Ghost Dance)開始在禁閉在居留地、生活必需品極為匱乏的蘇人中牢牢紮下了根。因為相信這個運動正在攪亂這難得的安寧,政府的印第安人事務官提議逮捕領頭人。坐牛被印第安警察逮捕後,於1890年被殺。1890年12月,美國軍隊在翁迪德尼(Wounded Knee)殘殺了許多蘇人,從此結束了蘇人對白人統治的一切抵抗活動。

蘇族概況  蘇族(the sioux,/su:/)是美洲土著印第安人,代表蘇族大聯盟之內的各個部落,亦指他們使用的各種方言。根據蘇族的方言和內部文化差異,可將其分為三個主要族群:Isanti(意為「尖刀」,來源於今天明尼蘇達州的一個湖的名字),生活在達科塔州東部,明尼蘇達和艾奧瓦州北部,一般被稱為santee或達科塔(dakota);ihanktowan-ihanktowana(意為「遠方的村落」和「遠方的小村落」),生活在明尼蘇達河流域,一般被稱為yankton或納科塔(nakota);teton或tetonwan(可能意為「大平原上的居民」),以捕獵和戰鬥技巧成為最著名的蘇族部落,也即拉科塔(lakota)。  蘇族人生活在美國西部的大平原區,主要靠狩獵維生。他們最喜歡的獵物是美洲野牛和水牛,因為除了可食用外,還能用來製成衣物和遮風避雨的地方。隨著馬匹引入大平原,蘇族(主要是拉科塔人)迅速適應了馬背上的生活,他們的生活方式一夜間徹底改變。蘇族人的騎術非常高超,因能夠一邊騎著馬快速賓士,一邊準確地射箭和開槍而著名。他們也精通繁衍馬匹,擁有許多跑得很快的聰明馬匹。因此馬匹被視為珍貴資產,有的戰士甚至畜養了上百隻馬。而且馬匹不只能用來打仗,還可當作交易的貨幣單位。蘇族人沒有馬鐙,但絲毫不影響他們超的騎術和精準的騎射,加之又得到了一部分火器(包括當時非常先進的連發步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騎兵——但也是最後一個馬背上的民族。大平原上飛馳的騎兵,和遷徙的大片野牛一樣成為了歷史。  如今,蘇族由橫貫幾個保留區的許多單獨的部落議會組成,生活在達科塔、明尼蘇達、內布拉斯加,也包括加拿大的manitoba州和saskatchewan州南部。納科塔人是其中最小的種族,生活在南達科塔州的印第安人居留地;達科塔人生活在明尼蘇達、內布拉斯加、南/北達科塔以及加拿大的居留地;拉科塔人是生活在最西邊的蘇族人,生活在南/北達科塔州。不過仍有很多蘇族人生活在居留地之外。蘇族大聯盟  歷史上的蘇族一般指oceti sakowin(蘇族大聯盟),意為「七色火焰議會」(類似全國人大)。每種火焰代表一個種族或部落(oyate),分別是:mdewakanton(dakota部落的下屬部落之一),wahpetowan(wahpeton),wahpekute,sissetowan,ihantowan(yankton),ihanktowana(yanktonai),和teton(lakota)。七部落聯合議會每個夏天集會,解決通婚事宜、部落事務,並參加太陽舞(sun dance)儀式。七個部落共同推選出4位領袖(wicasa yatapicka)(類似全國人大常委)。議會的最後一次會議於1850年召開。  今天,teton,isanti和ihantowan/ihantowana一般被稱為lakota,dakota和nakota,它們在蘇族方言里都是「朋友」的意思,也代表了當年蘇族各部落間的深厚友誼,正是這使蘇族大聯盟能穩定地團結在一起。政治組織  歷史上蘇族的政治組織基於個人和各部落的自願參與,共同維持部落的生存。擁有高貴血統和擁有勇敢、堅毅、慷慨和智慧等美德的人被推選為領袖。部落領袖們組織naca ominicia(類似地方人大),決定部落捕獵、紮營、和相鄰部落開戰等部落事務,因此加入這一組織代表著在部落中地位的提升。  7大部落的各個小部落都有自己的領袖組織,分為兩種類型:akicita為年輕人組織,而naca為長者組織。Akicita(意為戰士)訓練戰士,獵人,並維持部落秩序;而naca的領導者——一般是部落的長者和領袖——選舉7-10人成為wicasa itancan(即「酋長」),負責宣傳和執行naca的決議。  酋長可推選2-4位傳訊者(shirt wearers,直譯「穿衣者」)——一般是領袖家族世襲的年輕人——以調解部落內家庭內部、以及和其他部落間的矛盾。但是如果能展示出非凡的領導技能,得到社會的認同,則平民家庭出身的人一樣可以被推選成為傳訊者,著名的酋長「瘋馬」即是一位出身平凡的的傳訊者。  Wakincuza(「持哨者」)地位低於傳訊者,他們負責舉行和平慶典,選擇紮營地點,在獵捕野牛活動中監督akicita議會。地理學劃分  如今蘇族由橫貫幾個保留區的許多單獨的部落議會組成,生活在達科塔,明尼蘇達,內布拉斯加,也包括加拿大的manitoba州和saskatchewan州南部。根據最早的歐洲人記載,蘇族生活在明尼蘇達、艾奧瓦和威斯康辛;然而隨著馬的引入,蘇族的領域迅速擴大,從今天的加拿大直到美國中部的普拉特河,從明尼蘇達直至黃石河,包括博德河。  Isanti(達科塔)人從俄亥俄州東南向西北遷徙並進入明尼蘇達。他們曾是林地居民,以捕獵、捕魚和簡單的農業為生,然而17-18世紀,ojibwa人帶著從英國人和法國人那裡得到的滑膛槍向西遷徙,迫使達科塔人繼續向西南遷徙,最終定居在密西西比河西北岸直到其源頭的廣大區域。  Yankton/yanktonai(納科塔)人包括了蘇族大聯盟內的兩個主要部落,根據1880年nasunatanka和matononpa的記載,yanktonai部落又分為兩個部分,高等納科塔人(the upper yanktonai)和普通納科塔人(the lower yanktonai)。納科塔人靠採集煙斗石賺錢。他們遷移到明尼蘇達北部,在18世紀時,據記載他們生活在今天明尼蘇達的曼凱托市區域。  一般認為蘇族人到17世紀開始使用馬(也有人說1720年馬就進入南達科塔地區了)。拉科塔人是蘇族中最早學會使用馬的部落,他們的生活方式被徹底改變。蘇族輕騎們統治了北邊的大平原,蘇族的領域也隨之向西迅速擴張至落基山脈(蘇族語言中稱為heska,「雪山」)。種族劃分  蘇族根據方言劃分為達科塔、納科塔、拉科塔三個主要種群,但其下還有很多分支。達科塔人  Mdewakantonwan(「靈湖村」)著名人物:taoyateduta(「小烏鴉」)  Sisitonwan(「漁場村」)  Wahpekute(「森林射手」)著名人物:inkpaduta(「紅帽子」)  Wahpetonwan(「森林村」)納科塔人  Ihanktonwan(「遠方的村落」)  Ihanktonwana(「遠方的小村落」)著名人物:wanata(「厥葉」),戰鷹酋長  Nakoda(「石頭」)拉科塔人  Oglala(「散居者」)著名人物:瘋馬、紅雲、黑鹿、billy mills  Hunkpapa(「徘徊者」)著名人物:坐牛  Sihasapa(「黑足蘇族人」)  Minniconjou(「河畔農夫」)著名人物:獨角、觸雲  Sicangu(「烤牛腿」)  Itazipacola(「無弓者」)  Oohenonpa(「兩壺開水」)歷史法國毛皮商  17世紀晚期,達科塔人與期望在北美的毛皮交易中賺錢的法國商人結盟對抗英國(後者成立了哈德遜灣公司)。1862年的達科塔戰爭  1861年達科塔人穀物歉收,度過了一個飢餓的寒冬,而聯邦政府的援助遲遲未到,當地的商人又拒絕給他們任何借款援助,導致雙方矛盾激化。1862年,達科塔人發動對明尼蘇達河沿岸的一系列白人定居點的襲擊,稱為達科塔戰爭。  襲擊很快被鎮壓下去,隨後300多名達科塔人被逮捕並草草宣判絞刑。雖然在林肯總統的過問下大多數案件被重審,但仍有39人被絞死,其他的人也被送往艾奧瓦州的監獄,其中大多數死於獄中。隨後4年拉科塔人的援助全被沒收,轉發給事件中的白人受害者。很多達科塔人因此被迫逃亡,部分逃往加拿大和其他居留地,還有一部分向西加入納科塔人和拉科塔人,繼續和美國軍隊作戰。紅雲戰爭  拉科塔人和美國政府軍之間的戰爭,發生在1866-1868年間的懷俄明和蒙太拿州地區。戰爭起源於雙方對通往蒙太拿州金礦的波茲曼小徑附近的博德河區域的爭奪。戰爭以領導蘇族抵抗政府軍的oglala部落的紅雲酋長命名。持續兩年的戰爭以《拉勒米堡壘協議》的簽署告終,標誌著蘇族的全面勝利,他們也暫時奪回了博德河區域的控制權。黑山戰爭  發生在1876年-1877年間,拉科塔人和政府軍之間的戰爭,為了守衛拉科塔人的聖地——黑山,拉科塔人在大酋長坐牛及手下戰爭酋長瘋馬、高爾等人的帶領下與美國政府軍勇敢作戰,並在著名的小大角河戰役中,全殲卡斯特將軍率領的號稱「消滅一切印第安人」的第七騎兵團250多人,這也是歷史上美國印第安人對美國政府軍的最輝煌的一次勝利。  但是隨後美國政府加大鎮壓的力度,並大量捕殺野牛以斷絕蘇族的食物來源。蘇族人無奈在幾年後向政府軍投降,他們的戰爭酋長也大多被捕殺或暗殺。「傷膝流」(Wounded Knee)大屠殺  拉科塔人和美國政府間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武裝衝突。1890年,裝備先進武器的當年的第七騎兵團包圍了一個拉科塔村落,強迫他們踏上開往奧馬哈的列車,拉科塔人拒絕服從,被亂槍掃射,150多人被殺害,混亂中甚至25名政府軍士兵也被流彈擊斃。結局  隨著鐵路的開發建設,北美野牛被大量捕殺(最少時只有21頭野牛,最近幾十年的保護才使其逐漸遠離滅絕的邊緣),蘇族人再也無法通過捕獵獲得食物,迫於生計只能接受白人規定的居留地,逐漸為白人所同化,歷史上最後一個馬背上的民族也就成為了歷史。拉科塔共和國  2007年,拉科塔人的後裔宣布解除和美國政府的一切條約,成立「拉科塔共和國」。雖然前景不容樂觀,但是他們還是開始了一些外交活動。美國政府並沒有對此表態。蘇族歷史著名人物  Taoyateduta(小烏鴉):1862年達科塔戰爭中的著名酋長  Tatanka iyotanke(坐牛):黑山戰爭中的著名酋長  Tasunka witko(瘋馬):著名戰爭酋長,領導了小大角河戰役  Makhpiya-luta(紅雲):紅雲戰爭中著名酋長  Tasunkakokipapi(驚馬):紅雲戰爭中oglala酋長  Hehaka sapa(black elk,黑鹿):拉科塔巫醫,著有《黑鹿自傳》(代筆)和其他著作  Ohiyesa(Charles Eastman):作家、醫生、社會活動家  Colonel(Gregory Boyington):二戰英雄,獲得榮譽勳章(只有1/4蘇族血統)  Billy Mills:Oglala拉科塔人,獲得1964年東京奧運會10000米金牌,這也是唯一一個獲得10000米金牌的美國人。【坐牛】拉科塔部落酋長,身兼酋長、巫醫、先知等職位,地位之高可見一斑。在黑山戰爭中,坐牛號召蘇族人拿起武器抵抗,獲得廣泛支持,被所有部落聯合推舉為「大酋長」,更是蘇族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坐牛指揮了著名的小大角河戰役,然而面對愈加嚴酷的鎮壓,周旋了5年之後最終選擇投降。  但是坐牛並沒有放棄反抗的決心。他鼓勵居留地的族人進行新的「鬼舞」(ghost dance)儀式,希望能得到一個推翻白人統治的救世主。他的行動引起了政府的注意,於1890年被逮捕的過程中槍殺。【瘋馬】拉科塔著名戰士,坐牛手下的最主要戰爭酋長之一。在小大角河戰役中,瘋馬持矛一馬當先,竟然沒有被槍炮所傷,最終帶領部隊全殲卡斯特將軍部隊。可惜這並沒有改變蘇族的命運,瘋馬後來也被暗殺。  瘋馬戰鬥前給身上塗上特殊的紋飾,認為這樣可以躲避一切子彈;事實也正是如此,美國人從背後用刀捅死了他。  拉科塔人再也不是馬背上的民族,但是他們沒有忘記他們的祖先。1927年,在當年瘋馬保衛的黑山地區,著名的「總統山」——拉什莫爾山石雕開始動工。4位總統頭像即將完工時,當時的拉科塔酋長斯坦丁比爾想讓全世界知道「印第安人也有偉大的英雄」。1939年,他給波士頓的雕塑家齊奧爾科夫斯基寫信,邀請他去拉什莫爾山鄰近的黑山——也就是當年拉科塔人的聖地——為「瘋馬」塑像。1948年,這個工程開始動工,當時並立下一個規矩,絕不接受美國政府的一分錢捐款。  6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雕塑家早已去世,他將畢生的精力花在這座山,而瘋馬的雕像仍然只完成了面部,工程已經耗費1700萬美元,期間他們已經拒絕了美國政府1000萬美元的援助。  瘋馬像離總統山只有半個小時的車程,而即使壯觀的總統雕像,也只能放進瘋馬像的腦袋裡,相比之下只能黯然失色——印第安人沒能打敗槍炮武裝起來的白人,但是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證明了自己的榮耀。這裡曾經是他們的聖地,現在仍然是。遊戲里的蘇族  在 《帝國時代3·酋長》中,蘇族是新加入的三個土著民族之一。作為歷史上最後一個騎兵民族,蘇族繼承了前代中匈奴人的著名特色:不需要住房即可保持200人口上限。除此之外,它也有一系列本民族的特色:富有民族特色的印第安帳篷可以增強附近戰士的戰鬥力;探險家移動快速並且有加速光環,可以讓整支部隊更加機動迅捷勢不可擋;騎兵種類豐富、實力強大,又部分使用了先進的火器,很好再現了當年蘇族戰士的風采。  為了表現蘇族的游牧特色,遊戲中蘇族可以通過打卡和升級獲得大量的野牛,並有一系列打獵加強科技,是遊戲中最優秀的獵人;此外蘇族還可以僱傭一系列亡命徒和土匪,這一思路倒是和層出不窮的西部槍戰片如出一轍,呵呵。電影里的蘇族  有關蘇族的電影比較有名的就是《與狼共舞》了,這部電影在第63屆奧斯卡評獎活動中一鳴驚人,榮獲12項獎項提名,並最終奪取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音響和最佳音樂等共七項大獎,也反映了美國社會對狂飆突進的西進運動的反思思潮。  此外還有描寫小大角河戰役的《晨星之子》等。
推薦閱讀:

「學習」於靈魂的意義~
男人堆里的女人系列---多情的人把靈魂給了誰
靈魂在高處
淺談通靈之弊與偶像崇拜問題

TAG:美國 | 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