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網上刊物--
學習《周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孔子曾花了很大的精力學習、鑽研《周易》,「韋編三絕」便是他勤讀《周易》的一則典故。他告訴人們,學《易》能使人做事做人更加完美,因為「潔靜精微,《易》之教也」。春秋諸子百家之說乃至其後的種種學問皆源於《周易》,可見稱《周易》為民族文化之根、民族精神之本並不為過。就連日本、韓國也受到過《周易》的深遠影響,如日本歷史上有名的「明治維新」,其「明治」二字就與《易傳·說卦》有關:「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而韓國國旗中央的太極周圍由八卦中的天、地、日、月四卦相伴,此亦可視為中國《易》學文化的寫照。誠以為,領導者若能精研《周易》,可以增加如科學思維、執政思維、修身思維等諸多領導智慧,現簡述於下。
一、《周易》所倡導的科學思維
《易傳·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釋謂:巨大啊,天之始!萬物由此開始滋生而統歸於天。又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釋謂:至善啊,地之始!萬物依靠它方得以生存,而大地從於天道。有宇宙方有地球,天地之道即為天地運行之規律,必須遵從而不得違反,可謂「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易傳·文言》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釋謂:所言之「大人」,其與天地之品德相合,與日月之光明相合,與一年四季之順序相合。此乃天、地、人合一也。
《易傳·繫辭上》曰:「《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釋謂:《易經》基於天地之標準,故能統攝天地之道。仰頭以觀天文,俯身以察地理,因而能知陰暗與光明的緣由,依其始而類推其終,而能知死亡與生存的規律。由此可見,應先知天地之道,而後知人之道,而後乃得天地人之道也。
《易傳·繫辭上》又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釋謂:一陰一陽的關係乃「道」也,繼承此道者善也,成就此道者人性也。中華民族的先哲們以陰陽之說奠定了人類史上所有哲學的基礎——矛盾的對立統一,不僅強調陰陽的相衝與鬥爭,而且強調陰陽的平衡與和諧,這似可視為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科學及哲學的基礎。
《易傳·繫辭上》又曰:「生生之謂易」,釋謂:生生不息稱為「易」。也就是說,萬事萬物均在不斷變化之中,改革、進取應該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易傳·繫辭上》又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釋謂:因而《易經》描述太極(宇宙),太極產生陰、陽兩儀,兩儀產生太陽、少陽、少陰、太陰四象,四象進而產生天、地、山、澤、雷、風、水、火八卦。此處《易經》指出了宇宙、天地、自然界演變的現象及宏觀次序,這反映了我們的祖先對天地觀察與思考的細緻。
《易傳·繫辭下》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釋謂:就近觀察諸種體態,往遠觀察諸種物形,於是在此基礎上始作八卦。
《易傳·繫辭下》又曰:「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釋謂:易的法則,窮至極則變,變則通暢,通暢乃長久。這正是科學辯證法的基本原則,而且相關的實踐也表明了這一特點,如舊社會的「三座大山」曾導致中國走向崩潰的邊緣,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卻改變了這一災難性的趨勢,使新中國得以誕生並走上了通暢之路。
《易傳·說卦》曰:「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釋謂:陰與陽確立了天之道,柔與剛確立了地之道,仁與義確立了人之道。……天在上(南)、地在下(北)以確定位置,山澤氣息相通,雷風相互激蕩,水火不相厭棄,於是八卦相錯而成。《易經》從唯物主義的觀點,闡明了天地人的基本特徵及其本質,進而闡明了人在天地之中觀察到的有關現象,以更深刻地理解八卦的內涵。
二、《周易》所倡導的執政思維
《易傳·象》曰:「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釋謂:君子應該無限度地思考民眾教育的問題,包容和保護民眾而無止境。當前正在開展的「科學發展觀」的教育,正在構建的「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處處閃爍著中國古老傳統文化的光芒。
《易傳·象》又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釋謂:大人物之適舉,乃行中和之道也。意思是說,大人物執政,當應中正、和諧而不折騰。
《易傳·象》又曰:「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釋謂:君子應明政法,不能草率斷案。也就是說,領導者應該制定明確的政制與法制,透明執政與執法,保證判案的公平與公正。
《易傳·象》又曰:「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釋謂:君子應居安思危。驕者必敗,正是不能居安思危也;古人所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應值得每位領導者深思。
《易傳·彖》曰:「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釋謂:天地二氣交匯,萬物方能暢通;上下心氣相融,其志向方能相同。此乃《易經》中「泰」卦的象徵,領導者須以此理念執政,方能開創「三陽開泰」的新局面。
《易傳·彖》又曰:「損益盈虛,與時偕行」,釋謂:減損或增益,滿盈或空虛,皆應與時俱進。這說明領導者在調整政策時應該分析形勢,與時俱進。如 2009 年我國政府為促進經濟復甦和房地產的回暖,曾出台了一批刺激性政策,包括貸款政策、稅率調整等;而進入 2010 年,針對貸款發放速度過快及某些城市房價漲幅過大,在相應的宏觀政策不變的情況下,政府提出了政策的針對性與靈活性,對某些政策規定適時地進行了微調。
《易傳·彖》又曰:「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釋謂:該停止時則停止,該行動時則行動,動靜不失其時,則其道路必然光明。能否抓住機遇,需要領導者的敏感與智慧;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充分說明了抓住機遇的重要性。
《易傳·繫辭下》曰:「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釋謂:天下之事可以有同樣的歸宿,但走的路可以有所不同;結果可以一致,但考慮可以有所不同,……尺蠖彎曲其腰,是為了向前伸展;龍蛇在冬天裡蟄伏著,是為了保存生命。這告訴領導者:在不同的地方,其發展的方式與思維可以有所不同,但最後的結果與目標卻可以相同;又告訴領導者:必要的、暫時的委屈與蟄伏,是為了今後更長遠的發展。
《易傳·繫辭下》又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釋謂:不該受困而受困,其名聲必受辱;不該佔據而佔據,其本身必危險。此乃告誡領導者:疏忽、畏難而受困,其聲望必降;德才不足而佔據要位者,其自身充滿了危險,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找准自己的位置。
《易傳·繫辭下》又曰:「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釋謂:警惕、自危者反能使其平安,掉以輕心者則使其顛覆;此道理十分重大,所有事物概莫能外。對此,領導者應該經常有所反省。
三、《周易》所倡導的修身思維
《易傳·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釋謂:天體的運行剛健不息,作為君子應該自強、自力而不息奮鬥。……大地的氣勢厚重而溫和,作為君子應該以寬厚的品德去承擔社會責任。每一位領導者都應該以天地的這種品質來要求自身的修養。
《易傳·象》又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釋謂:高亢之龍必有悔,因為滿盈之態不可持久。這告誡領導者:功成之後不宜驕狂,在適當時機應功成身退,並舉薦年輕有為的後來者接班。
《易傳·象》又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釋謂:謙而又謙的君子,謙卑而又自我約束。正如毛主席所言:「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每位領導者都應該身體力行。
《易傳·象》又曰:「君子以同而異」,釋謂:君子應求同存異。這是領導者應有的工作作風和領導藝術。
《易傳·象》又曰:「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釋謂:君子見到善行應該跟從,如有過錯應該改正。
《易傳·象》又曰:「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釋謂:君子以順德而行,積小德而成大德。
《易傳·文言》曰:「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釋謂:君子居於高位而不驕傲;居於低位而不苦惱。領導者只有永遠視自己為普通人(事實也當如此),方能達到這種境界。
《易傳·繫辭上》曰:「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釋謂:思後言,議後動,思考、議論之後的言與行可促成事物的有利變化。
《易傳·繫辭上》又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釋謂:二人同心協力,其鋒利程度足以將金屬弄斷。比喻只要同心協力,就能發揮很大的力量,此道理各級領導當瞭然於胸。
《易傳·繫辭下》曰:「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釋謂:何以保持執政地位?要用「仁」政。何以聚集大眾?要善用財富。構建和諧社會,乃大「仁」之政而天下可大治也。
《易傳·繫辭下》又曰:「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釋謂:因此君子在平安之時而不忘危險,生存之時而不忘消亡,大治之時而不忘禍亂,唯有這樣才能身安、國保。英明的領導者總是兢兢業業、如履薄冰,從而得以能夠成就一番國泰民安之大業。
四、略談《周易》與八卦
要深刻地理解《周易》,尚需深入地了解《周易》的基礎,如陰陽、八卦、五行等。以「八卦」為例: 6000 多年前,中華民族的先哲伏羲在觀天察地的基礎上始作八卦,被稱為「伏羲八卦」(亦稱「先天八卦」)。此外,至今為止還誕生了另外一張八卦圖,它於 3000 多年前由商周時期的周文王所作,被稱為「文王八卦」(亦稱「後天八卦」)。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的異同之處在於:兩者卦名、卦象相同,但是卦位、卦數、卦義均有所不同。
周文王將原始的三爻卦兩兩組合,即每一個三爻卦自行配對後再與另外 7 個三爻卦配對,於是得到了八個六爻卦,而原始八卦組成了新的 64 別卦。周文王對 64 別卦的每一卦都賦予了卦辭,並對每一個卦的六個爻也都賦予了爻辭(據傳此亦有其子周公旦的貢獻),於是乎《易經》由此而生。周文王通過 64 別卦,向後人展現了 64 種天地人之大局以及 384 種天地人之細局,告誡人們應該如何思考與行動,充分演繹了天地人合一的義理。
初讀《易經》者,往往會因為文言、歷史等障礙而感到有些晦澀與困難,這是可以理解的。為便於讀者理解 64 別卦,不妨先從卦象入手,由象而及其理、其數。真正學通《周易》,必須深刻理解每個卦的象、理、數及其卦與卦之間的關係。如否卦,下卦為坤、為地,上卦為乾、為天;天在上輕以續升,地在下重以續沉,此乃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上下不交而無邦國也。否卦乃是泰卦變至極點,正所謂「泰極否來」、「樂極生悲」是也;反之,否卦變至極點而成泰卦,則乃「否極泰來」、「苦盡甜來」是也——而這,不正是人生之理嗎?如此入手學習 64 別卦,可激發初學者的興趣與遐想,亦可打破晦澀與困難之感;之後步步深入研之,便可達至精微。
推薦閱讀:
※大學是所整容院,四年後自己都被自己驚呆了!
※上了十八年學,我終於明白要這麼準備考試
※在大學裡,這樣的男生是搶手貨!
※讀大學沒做過這幾件事等於白讀了
※【黌門新語】體育之於大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