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坦克簡介

日本篇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也是日本坦克大發展的時期。二戰前及二戰期間,日本研製的坦克和戰車,包括改進型車在內,共有50多種。雖然型號多多,但精品寥寥。稍微拿得出手的,恐怕只有97式中型坦克和「卡米」2水陸坦克少數幾種。日本的小坦克懼強凌弱,成為肆虐中國和東南亞各國的急先鋒,也成為美國坦克的手下敗將。

1、89乙坦克

它是日本第一種國產坦克,可以看作是「雷諾」FT-17坦克的改進型。1929年製成的89式坦克,裝的是汽油機;1934年改裝柴油機後,稱為89乙中型坦克。說它是中型坦克,實際上只能算是輕型坦克,戰鬥全重只有12.1噸,乘員為4人,主要武器是一門57毫米短身管榴彈炮,主要用於支援步兵作戰。它是世界上最早裝上柴油機的坦克之一,最大功率為120馬力,坦克的最大速度為25千米/小時。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鉚接結構。在二戰初期,89乙坦克充當了侵略中國的急先鋒。

2、95式輕型坦克

二戰期間,日本人往往用假名來命名坦克。95式輕型坦克,全稱即為95式「哈夠」戰車,「哈夠」為日文假名「ハゴ」的音譯。95式輕型坦克於1935年定型,總生產量達到了1 250輛,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

95式輕型坦克的戰鬥全重為7.4噸,乘員為3人,主要武器是一門37毫米坦克炮。輔助武器為兩挺7.7毫米機槍,一挺是前機槍,一挺是炮塔後機槍。動力裝置為135馬力的柴油機。坦克的最大速度為40千米/小時。

在95式輕型坦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以改進的是98式輕型坦克。主要改進是降低了車高,車體長度縮短,炮塔形狀和行動部分也有較大改進,總生產量為100輛左右。

3、94式超輕型坦克

94式超輕型坦克於1934年定型,也稱為94式「豆坦克」。日本投降後,被我軍繳獲後,戰士們習慣稱之為「小豆坦克」。總生產量為750輛,在二戰中廣泛運用。其戰鬥全重只有3.45噸,乘員為2人,裝一挺7.7毫米重機槍,動力裝置為35馬力的汽油機。坦克的最大速度為40千米/小時。

在94式超輕型坦克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便製成了97式超輕型坦克。戰鬥全重增加到4.67噸,乘員仍為2人,主要武器是一門37毫米火炮,動力裝置為65馬力的柴油機,坦克的最大速度為42千米/小時。97式超輕型坦克的生產輛約700輛。

4、97式中型坦克

全稱為97式「奇哈」中型坦克,1937年研製成功,日本人稱之為「得意之作」,總生產量達到了2 400輛。其戰鬥全重為15噸,乘員4人,主要武器是一門97式57毫米短身管火炮,其威力比89乙坦克上的57毫米火炮增大約20%。動力裝置為一台170馬力的柴油機。坦克的最大速度為38千米/小時。97式中型坦克的改進型坦克較多,主要有97改中型坦克、一式中型坦克等。其中,一式中型坦克於1941年研製成功,戰鬥全重增加到17.2噸,換裝了長身管的47毫米加農炮,主要部位的裝甲厚度加厚。一式中型坦克本來是作為「本土決戰」的主力來使用的,共生產了587輛。

日本投降後,共有350多輛各型97式中型坦克成為人民軍隊的戰利品。人民軍隊的第一支坦克部隊,就是靠繳獲的一輛97式中型坦克成立起來的。這輛坦克在人民軍隊中屢立戰功,獲得了「功臣號坦克」的光榮稱號,至今仍在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中展出。

5、二戰中的日本重型坦克

無疑,二戰中的日本坦克以輕型和中型為主,但是,二戰中日本也研製過重型坦克,而且不止一種型號。不過,二戰中研製的日本重型坦克生產數量極少,有的僅停留在樣車研製階段。

試製91式重型坦克於1929年研製成功,但被軍方否決,未能正式生產。

1932年研製成功的95式重型坦克,戰鬥全重為26噸,乘員為5人,主要武器是一門70毫米坦克炮,次要武器是一門37毫米火炮,裝在車體前部的小炮塔上。動力裝置為290馬力的汽油機。坦克的最大速度為22千米/小時。由於機動性較差,日本軍方對這種重型坦克「興趣不大」,最終只生產了4輛。

鮮為人知的是,二戰中的日本還研製過100噸級的超重型坦克。這種超重型坦克,為多炮塔式坦克,戰鬥全重為100噸,乘員達11人,主要武器是一門100毫米加農炮,裝在中央炮塔上;次要武器為2門37毫米坦克炮,分別裝在車體前部的兩個小炮塔上。動力裝置為兩台航空發動機,最大功率達1 100馬力。坦克的設計最大速度為25千米/小時。這種超重型坦克只製成了一輛樣車。儘管日本軍方對它寄以厚望,試驗高度機密,但樣車的試驗工作很不成功。1944年末,日本軍方不得不將這輛「鋼鐵巨無霸」悄悄地銷毀。

6、三式中型坦克

三式中型坦克是為了對付美軍的M4「謝爾曼」坦克而研製的,1944年初定型。儘管它仍然採用97式中型坦克為底盤,但外觀上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變化。其戰鬥全重為18.8噸,乘員為5人,主要武器是一門長身管75毫米加農炮。輔助武器為一挺7.7毫米前機槍,沒有並列機槍。動力裝置為240馬力的柴油機。坦克的最大速度為38.8千米/小時。生產數量約為100輛。

三式中型坦克主要部署在九州地區,作為「機動打擊部隊」的主力。但是,日軍的這張「王牌」還沒等打出去,小日本便投降了。

7、四式/五式中型坦克

四式/五式中型坦克,可以說是小日本「未打出的王牌」,是三式中型坦克的繼續和發展,也是對抗M4中型坦克和T-34坦克的產物。四式中型坦克於1945年初研製成功,僅生產了6輛,而五式中型坦克僅製成一輛樣車。

四式中型坦克的戰鬥全重為30.8噸,乘員為5人,主要武器是一門75毫米高射炮。動力裝置為12缸風冷柴油機,最大功率達412馬力。坦克的最大速度為43千米/小時。五式中型坦克是四式中型坦克的進一步改進型,重點是增強了裝甲防護性能。

8、「卡米」2水陸坦克

用日文漢字來表示,即為「特二式內火艇」,即「特殊二型內燃機艇」的簡稱,1942年研製成功,共生產了183輛,配屬給日本海軍陸戰隊,主要用於和美軍的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中。

其戰鬥全重為12.5噸,乘員為6人。在結構上,它的最大特點是「三段式結構」,整車由前浮箱、本體(坦克)、後浮箱組成。陸上行駛時,卸下前後浮箱,完全像一輛輕型坦克;水上航行時,裝上前後浮箱,更像一艘船。主要武器是一門37毫米坦克炮。動力裝置為6缸風冷柴油機,最大功率為115馬力。陸上最大速度為37千米/小時;水上航行時,靠兩個螺旋槳式推進器可達到9.7千米/小時的最大航速。

此外,還有三、四、五型內火艇,生產數量很少。

9、二戰中日本的自行火炮

二戰中日本研製的自行火炮有好幾種,但生產數量很少,戰鬥中發揮的作用並不大。比較著名的有:「霍羅」38式自行榴彈炮和一式自行火炮。

「霍羅」38式自行榴彈炮以97式坦克為底盤,戰鬥全重為15噸,乘員5人,主要武器是一門150毫米榴彈炮,最大射程只有6千米。動力裝置為170馬力的風冷柴油機。炮車的最大速度為40千米/小時。在此基礎上改進的四式150毫米自行榴彈炮,主要是增加了裝甲厚度。它們的生產數量都很少,參加了在菲律賓對美軍的戰鬥。

一式自行火炮,日本人稱之為「一式炮戰車」,也是採用97式坦克為底盤,戰鬥全重為15.9噸,乘員為5人,主要武器是一門長身管75毫米火炮,主要用於對坦克作戰。總生產量為120輛。在比基尼島與美軍的作戰中,多數一式自行火炮被美軍擊毀,其餘的炮車被美軍繳獲。

在一式自行火炮基礎上改進的二式、三式自行火炮,生產的數量很少,基本上未在戰場上使用。


推薦閱讀:

430U 預覽【2017/10/15 衛星降落中 WOT 蘇系】
二戰德國虎式坦克用的是冷軋裝甲,T34是鑄鋼,為什麼沒有用熱軋呢?
是不是二戰時期英國的坦克設計思路都很落後?
《戰地1》新DLC將出現哪些「黑科技」?

TAG:日本 | 坦克 | 簡介 | 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