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體悟武當趙堡太極拳  王 瑋 吳忍堂

(一)    武當趙堡太極拳源於張三丰的太極內丹學煉養思想,是張三丰在上陽子陳致虛、扶搖子陳摶的內丹修鍊體系上的繼承和發揚。修鍊士王宗岳傳河南省溫縣趙堡鎮人蔣發。從蔣發到今天,武當趙堡太極拳在趙堡鎮已相傳400餘年,是十幾代人以身證悟可行能行的大法。太極拳不是某個張三李四發明的,故不應姓張也不應姓李。它是武當道家文化體系的一部分,所有的繼承和發展都不過是武當道家文化的支流衍化而已。不過,太極拳的分支衍化也有其因緣定數。  古時,河南省稱中原,是全國以陽命名最多的省份。其中有洛陽、安陽、舜陽、南陽、汝陽、沁陽、信陽、泌陽、正陽、淮陽、宜陽、滎陽和濮陽。13陽中以沁陽為中。沁陽屬懷慶府,一府管八縣,暗合八卦之意,人稱懷慶府為「懷川精」。陽中之溫地為溫縣,溫縣向東十五里有一個在2500年前築土為堡的地方,名為趙堡鎮,屬溫中之陽。趙堡鎮以特殊的地理位置,暗合易理象數。趙堡鎮水甘地肥,莊稼不施肥,長勢仍豐旺,是當地人得自然地理環境的優勢。趙堡鎮古時有城牆、城門、護城河,內有大小廟宇50餘座,是四鄰鄉里趕集購物,求香拜神,通達南來北往的重要交通要道。這裡香火旺盛,也是修鍊者普法弘道,證所學,應物自然,求師訪道的好去處。  道教走動以應物感應和參訪求師,度化有緣為旨趣。以華山斂風辟穀,泰山采日光之華,西湖納月之精,長白山斂霄等等。易象奇特和安靜之處,更是觀妙尋真的去處。道教有守庵化緣者,有居家修鍊者,分結髮道人和披髮道人等。王宗岳便是一位在家修鍊的居士。明朝萬曆年間,王宗岳經商途中,心馳神往,走動至趙堡鎮時,收得蔣發,帶回山西,授藝七年。蔣發藝成後,當地人稱蔣把式(練家的意思)。蔣把式收得弟子邢喜懷,傳以太極拳道,以「中、正、平、圓、輕、靈、柔、活」八字運使,合順太極教習,理化形感,文化武學,以求仙功造化;對外教習掤、捋、擠、按、采、捌、肘、靠諸使法,使當地的太極拳文化由此繁衍不息,生出一代又一代名家。  太極拳以武當天道人文思想,地道傳統文化和人道社會健康運動三種形態,在社會普及發展。天道長,地道贏,人道合。而判別太極拳修鍊的三層功夫也是輕清無跡,風動雲移,清澈無我,站地行雲來看上乘功夫,以合天象;唯象唯肖,雄厚渾圓,量化刻形,骨剛塔穩為中乘功夫,以合地象;運動靈活,招法利落等小乘,以合人象。  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祖師問孫悟空願意學靜字門,還是願學流字門等等,悟空都不願學,認為都是牆頭土坯,難經風雨。最後,祖師教他72變化,長生不死法門。孫悟空得法後,立地成聖。運使和效使的結合,是過程和結果的結合。武當趙堡太極拳傳承的拳架是武當傳統拳架的演進,而沒有哪個修鍊趙堡太極拳的人說他的拳架可以定型,只是文化知識在某人形體上的層次契合有所分別,是尺寸、開合、起伏、纏繞等功夫用度的不同表現;是神氣積蓄於量化,靈寶作用於形體的本領發揮的高低實踐。而不是某人講的只有一種表現。武術系列訓練組合是武當趙堡太極拳匯宗體現,而不是一方代表,是合同於歷代所能的大全。它們的形成以代理架而言,來源於歷代眾家之長。例如武當趙堡太極拳中的領落架、忽雷架、大姑娘架、松不掉掉架、自在知識架、太極球架、拳架、指架、三門手架等等,綜合性能體現是名為代理。武當太極文化是在繼承中發展,隨認識而作用,逐步理解完善的。如某名師講,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是師傳於腳的方法作為,他在刊物上大批別人的不是,是他沒有練到內里,故作用肯定在腳上。拳論中的上下、左右、前後,皆是三大對的基礎。有四正五行使有八卦,欲向前必有後撐,能左右兼顧必知中正,能三回九轉必知輕柔,能心神合一必能身隨心靈。拳架由學架、練架、盤架、改架、搭架、拆架做起,乃能通臂、通背,通身合一。心能知神,身能隨心而行,方知有用武之地。趙堡太極拳論曰:「行與不行,是拙手和能手、慢手和快手、高手和低手、好手與妙手的較量,好壞在於有理才行。」    (二)    武當趙堡太極拳在中平架的基礎上,以7種架式組成運動開展形勢,名曰七星歸位;以24種拳架組成內功修持,名曰錦囊取寶;以5種仙功組成光明正大的修鍊,名曰以拳合道。從學架開始,由招式到形勢,由刻形求象,到克形去拙,由柔質見輕,到輕而能清,從清中見真,到形真用真,光明無限。這個步驟是從操練到成形,從成形到定型,從定型到對應互助而作用於無形的方向……  總之,三層功夫境界乃是學習武當趙堡太極拳進步的台階。  學習武當趙堡太極拳,要從開手、開身、開眼、開心、開智、開慧、得能人手。「開手」,從重到輕,接人如氣吻而無覺;「開眼」,修出心眼而至神眼,無處不太極,無處不身眼,處處有手,處處有身;「開身」,將柔變為剛,將剛變為柔,通體濟能一致;「開心」,使五臟相循,經絡內通,周天環轉,腸胃走向順達,內里自我調節,心知奧妙並可控與己用而能作用;「開智」,使記憶——回憶——記憶,判斷——決斷——判斷,定題——立題——定題,速算問答,悟知求證,在片刻與半拍中渾然解知;「開慧」,使靜合慧根,慧向靜歸,大徹大悟。  學習武當趙堡太極拳,不是從形體動作開始,而是從毛孔開始做功,周身氣脈打開與天地對應,漸由皮人肌,入骨人髓,自然中生,顛倒中求。從神識、氣感、體悟中修出靈動性,能動性,體用性。從肢體的操作到協調的相互對應,漸向相互作用,相互支持,以達力的再現,靈的再生。  學習武當趙堡太極拳,以「竅巧竅」,「微妙微微妙」體循,外竅對內竅,明竅對暗竅,里外兼修,體微妙證,以循常而不循常再用以循常。如湧泉穴對肩並穴的打通,泉水對井口,敲開率門登天路;兩腎內陰穴會點,使會陰穴與百會穴中脈的相通,量的調整分配不受限制。人體神氣作用形體有所不識,天地靈氣護佑有所不覺,功夫來源於熟能生巧,巧能生妙,妙中有真,真正能用。在於覺悟神明,證悟所得。  學習太極拳推手是看家功夫,看不住手就看不住身。不能動就不能行,不能行就不能用。推手的高級功夫在於搭不上手,觸而即發。所以說,武當趙堡太極拳練的是「不沾邊」的功夫,檢查的是「中不中」的知識。  武當趙堡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鄭鈞先生指出:「神州軒轅道德蘊動靜,自然落體至虛歸渾圓。」此兩句是武當趙堡太極拳修鍊的淵源和總結。武當趙堡太極拳以德育體,以慢而柔,以均而活,純屬自然的運動方法。在內養外世的基礎上,作用於防身,一式多用,多式連用,近近結合,貼身短打。習練武當趙堡太極拳,拳架練的好不好,就看你的「金剛三大對」功夫。一是內三合與外三合相對;二是精氣神相見為對;三是修拳功與修仙功為對。所以,學習武當趙堡太極拳不是外行說的大姑娘架。「大姑娘架」是刻形求象顯真後走向輕清所修鍊的過渡架。這個過程是積重就輕時文化知識理化的一個階段,也是高功夫向真功的重要環節。    (三)    武當餐堡太極拳契合傳統天人合一的太極思想,以傳統結合現實的生活體驗,隨著科學的進步,以身感應,作用形體,神氣識使和文化進步的參與體會,對人類健康和社會的文明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修習太極拳不是以拳為本,而是以太極觀作用到形體的藝術。不是強使,而是自然,是神氣在動靜之間吸取天地精華,天地補養濟合於形體的自然補充歸位;是靜的功夫和動的本領表現。它們由元精、元氣、元神組成,天地孕育,動靜相兼所得。這個量是混沌中太極作用人體的能力。不注重太極,只注重拳,只能是一種淺薄的方法。而注重了太極,淺薄的拳法則會變得更深奧。太極拳的修鍊是修身而明心,通過修身而明性,周身無處不圓,無處不正,不是手腳簡單的招式表現。太極化於形體而能印證道德。隨著人們對太極文化的認識,將服務和作用於更廣泛的領域。現社會上流傳的太極拳形式大致有三:一是以養生為主的氣功太極;二是以健身為主的太極體操;三是以防身為主,注重單式訓練的技擊法。而真正的太極拳則是一門綜合性訓練形式,以聽勁、懂勁、神明,來要求學練者明白經脈運行,筋骨運轉,肌力擴張,心神領身,肢隨心用並以修心為最,活用為本。  在太極拳中,太極狀態是拳道之初始狀態,也是神氣修還到渾圓的狀態。看則恍恍惚惚,然而其中有象,物質、能量、信息、神識、神明、神使、神觀,先知態而後見體。這個態是知而知之者,明而明明者而達尊尊的方法。通過修鍊,實物按氣數類型性質統一的陰陽兩重性量化原則,在神意和合的作用下,以氣的信息發送與接收,相互識別、吸引、排斥、結合、分裂、消存,形成一個看似無規律,實際井然有序的層次梯級動態系統,觀活力,知靜變。在鍛煉中,以這個系統類型性質識別他的信息關係。知動靜在神明,知量的運動在懂勁,知形體運動在聽音觀樂,由竅識而達妙識。此妙識在於節骨眼的轉折變化和內外竅竅對應,使中神通,得中定、中觀,從而來鑒定太極拳修鍊者的功夫層次。太極拳推手就是對練功者的靈活性、能動性和體用性本領的推真演算問答測試。習練能達無形無象,應用就能形象俱佳,四象齊全。  學習太極拳,從初級活動單一的肢體開合,到高級的內外兼修,無限契合,隨認識和實踐不斷提高。  太極拳是太極文化的體現,是陰陽和合於心身作用與反作用的體驗,是一種道德文化,而不是簡單的體操。任何事物都有前後、上下、左右三對,它們形成對稱性、對應性、協作性、協調性、互補性、均勻性等,不論在纏繞中,或螺旋、虛實開合、動靜之間,總是有陰必有陽。發現和認識、作用於虛實動靜,就是對拳性的理解。物性就是拳性,拳性就是人性,人性證明物性。人是萬物之靈,人能創造社會,改造世界。  太極拳是神氣積蓄於量化,靈寶作用於形體的功夫,是修鍊者身心鍛煉達到虛無,顯見動靜的本領。渾圓歸一,神氣瞬間混化於一體,靜則無音訊,動則雷霆萬鈞;察之靜音明動向,動靜之間中規合。靜知動向,動知靜音;慢知快奏,快知慢拍;靈知拙滯,神知意,意知形。學習太極拳從肢體的開展到招式、體式、形式、氣勢、神勢,從有到無,由至陰達純陽,是易筋、易骨、易髓的本領。從煉精化氣到鍊氣化神,到煉神還虛,到煉虛合道,有為到無為,無為到有為,無極到太極,太極到有極,觀眾妙法門,逍遙而自育潤養,其功無量,其樂無比,沒有牛分虛偽。學練太極拳,正如張三丰用刀尺裁量,尺寸、規圓、度數、量化、中規,不論在任何形式的變動中,開合消長順合於太極,虛實萬象不離陰陽,合順則昌,逆滯則頓。  太極拳是一種文化,歸源於武當文化。它不斷滋潤著社會和人們身心文化的修養,輔助著丹功的養育和成功。太極拳不是老爺架,也不是張揚架,沒有強使和瘋狂,一切在於自然,得來全是送來,是人體科學藝術的探索追求,是武當大道論而周身大用論的方法,是拳道匯宗後的共同和完全。修到能行,方為能用。當腳下有多個作用點時,就可知樹根的牢固性。當節節貫通,而框架對應達相互作用,產生對應陰陽匹配關係時,就刊知道太極學說的偉大。太極拳的思想是建立在清凈、無為、不爭的道家思想沃土之上的。
推薦閱讀:

太極拳陰陽變化的螺旋形式
王培生內功心法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為何強調內功訓練
什麼是太極拳內功?如何練習太極內功?
太極拳中平衡動作的修鍊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