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不合理不能「治病」可能「致病」
謹防「不合理用藥」
首先從我們日常用藥說起,「我國有兩種葯使用特別多,環丙沙星和諾氟沙星,但是這兩種藥物會引起非常多的過敏性紫癜。這些藥品放在家裡,如果擺放位置不當,對孩子很不安全,甚至對一些老人都不安全。」專家提醒,現在的藥品包裝得花花綠綠,看上去像食品或者是糖果,很容易被小孩誤食用。因此,家庭藥箱的管理和放置要格外重視。
家庭用藥無小事,小小創可貼使用不當都可能出現問題。蘇州一家醫院收治了一名4歲女童,醫生檢查發現,該女童左手中指的末節發黑,已經壞死多日,需要進行截肢手術。原因就是貼了張創可貼,但由於事後處理不當,造成手指血液流通不暢,最終壞死。
「想提醒大家的是,創可貼不要貼得非常緊,要有鬆動的餘地,而且不要24小時纏在手指上。」也不要捏著孩子的鼻子灌藥,這非常危險,可能會嗆到。對小孩使用水劑或者是噴霧比較好。
在專家看來,藥品能夠治病也能夠導致疾病。藥品如果使用不當,可能就會產生副作用,所以要合理使用。
專家解釋道,藥物的治療作用,是指藥物所引起的符合用藥目的的作用,是有利於防病、治病的作用。藥品的不良反應,是指在正常用法、用量下發生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如果確實有不良反應,可以停葯、換藥。
何為「合理用藥」?
合理用藥首先是要安全,其次是有效,還有就是經濟和適當。
「安全」是指該藥用於其適應症的患者時,在正常劑量下不會造成嚴重危害。哪怕是絕大多數人使用安全的藥物,對特殊體質的人也可能產生嚴重不良反應。
「有效」則指藥物的有效性,是指藥物的治療效果必須確切。有效性的前提是正確的診斷,根據不同疾病、不同個體選用不同藥物和劑量。
「經濟」指用儘可能低的醫藥費用支出,取得儘可能好的治療效果,強調用最少的錢獲得最好的效益。
「適當」包括適當的藥物、適當的劑量、適當的服用時間、適當的途徑和適當的療程等。對於適當的時間,季波解釋說,「幾乎各類藥物的作用都有不同程度的晝夜節律性差異。醫生說這個葯早中晚各一片,患者隨便找時間吃了,這是不可以的。」
專家表示,採用適當的途徑很重要,給葯途徑不同,可出現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鎂內服導瀉,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則有鎮痙、鎮靜和減低顱內壓等作用,外用熱敷則有消炎祛腫的功效。
採用適當的療程對康復也很關鍵,有的疾病或癥狀用藥1次即可藥到病除,但多數病症必須堅持用藥數日、數周才能治癒。有些慢性疾病則可能需要持續用藥維持治療若干年,甚至終生用藥。「千萬不要覺得癥狀沒有了就將葯停掉了,尤其是抗生素藥物。」
概括說,合理用藥要遵循5Right(5R原則):正確的病人(right patient);正確的藥品(right edication);正確的劑量(right does);正確的時間(right time);正確的用法(right route)。
走出常見用藥誤區
專家認為,社會上不合理用藥現象比較多,主要類型可分為:不合理的給葯操作、無適應症用藥、不恰當選用藥品、用法用量不當、多葯並用。一些輔助用藥,在我們看來就是無適應症用藥,比如說病人可以吃飯的話,就不用補太多的氨基酸、維生素等,這些是可以跟醫生探討的。有些病人說「這個葯滴得太慢了,我要加快滴完它」,這其實是不合適的,我們要按照藥品的說明,如果是規定1個小時滴完就要1個小時。
「不合理用藥的後果,包括延誤疾病的治療、浪費醫藥資源、產生藥物不良反應甚至葯源性疾病、釀成藥療事故。」
常見的用藥誤區:不恰當的停葯,比如覺得自己喉嚨不痛了就不吃藥了;不恰當地應用靜脈給葯,很多人認為,發燒感冒就一定要輸液,這樣就可以好得快,這其實是不恰當的;不恰當地用藥,比如說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激素是不能濫用的,尤其對一些青少年來說可能會影響他的生長發育,對女性可能會影響內分泌;退熱葯,如果不到38.5℃,大家不要使用退熱葯,38.5℃以下都可以通過多喝水或者通風,讓自己的體溫降下來;鎮痛葯也不要隨便用,它對我們的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
對於靜脈注射,千萬不要認為輸液就是好的。任何靜脈輸液液體都有微粒,空氣中也有微粒,輸液時可能會有微粒進入體內血管。這些微粒可能會排不出去,經過日積月累,聚集在一起有可能成為「小栓子」,造成其他更嚴重的反應。
專家強調,用藥原則是能口服給葯,就不必肌內注射;能肌內注射給葯,就不必靜脈給葯;昏迷或嘔吐、病情危急時,必須靜脈給葯。
特別提醒,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藥更應謹慎,包括孕婦、兒童和老人等。其中,新生兒用藥要特別小心,兩歲以內的幼兒用藥應慎重,很多藥品說明書就以兩歲為界限。
來源:南方日報
推薦閱讀:
※發現中醫之美,中醫用藥施針的基礎是什麼?
※五運六淫用藥
※玄武區軍休信息網 治病用藥應注意先後
※二十四節氣飽含中醫智慧,不同節氣治療用藥有講究
※皮膚外用藥大全〔水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