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星月菩提的幾大流行謬誤(把玩篇)

人工做舊的星月開片

上一期我們講了星月菩提的顏色。弄清楚了星月菩提的順白、綠皮和牙黃到底是咋回事,揭示了所謂「順白」星月菩提背後可能埋下的陷阱。今天要和大家交流的,是把玩星月菩提時必然要涉及到的正月、弦月、密度、油度、上色、包漿、開片等其他方面的經驗。

關於怎麼挑選星月菩提,有一個「順白、正月、高密,喇叭口」的九字真言,廣為大家口口相傳。這個九字真言,涵蓋了星月菩提的色澤、外觀、材質和加工工藝,貌似總結得很全面到位。但是,正所謂任何事情,我們不僅要知其然還應該知其所以然。如果不把一個問題的來龍去脈理解透徹,僅憑記住幾個空洞的概念,實踐中但凡一遇到具體問題就會抓瞎。順白一說,上一篇已經講得比較充分了,不再贅述。下面先說一說正月、弦月的問題。

這裡恐怕要照顧一下最初級的菜鳥讀者,解釋一下什麼是正月和弦月。上一篇我們說了什麼是月,什麼是星。沒有馬上解釋什麼是正月、什麼是弦月,就是預備把這部分內容留在這一篇裡面來集中講透。

星月菩提的月,指的是每顆珠子表面都有的那個圓形的凹點,這個圓點其實是果實的胚芽,也就是種子發芽的地方。漢語裡面所謂正,就是對稱居中,不歪不斜。所以正月的概念其實很容易理解,就是指月的位置在一顆珠子的正立面要不上不下,剛好處於中間部位。反之,就不是正月。不過玩星月菩提是一件文雅的事情,我們不能把不是正月的珠子叫歪月、斜月,那樣就粗俗了,所以也要用一個很文雅的辭彙來命名,就是所謂的弦月。還有更講究的玩家,會把兩種月不居中的星月菩提分開來說,管月在珠子上半部分的叫上弦月,在下半部分的叫下弦月。沒辦法,中國文化就是這樣,風雅的事情一定得風雅對待,否則就顯不出卓而不俗的格調。

為什麼要選正月的星月菩提?表面看來是因為正月貴,貴的就是好的。其實這是果而不是因。正月價格貴,原因是加工正月星月菩提時,對材料的要求更高,對做工的要求更精。這個問題要徹底講明白,又得說一下紅藤子種子的結構。上篇說過,紅藤子的形狀大體上是豬腰子形。但每顆紅藤子的那個芽眼,都是生長在果實的頂部,位置往往不是偏左就是偏右,所以為了做正月的珠子,就得先修正這個芽眼的位置,把它擺正。可是這樣一來,就極大地增加了對材料的損耗。直觀點說,假使某一顆精選出來的大號紅藤子果實,不要求加工成正月珠子時,珠子的直徑可以達到13mm,厚度可以達到10mm,但如果修正成正月,加工出來的珠子成品就可能連直徑10mm,厚度8mm都很難達標。所以,正月的星月珠子不是輕易得來的,每顆都有一個鳳凰涅磐的過程。有的人對玩星月菩提要玩正月的講究極不贊同,嗤之以鼻,理由是古人留下來的百年老珠子都沒有正月的。古人都不講究,我們這麼窮講究,是走到斜路上了。這種理由明顯站不住腳,一句話就可以將其駁倒:古人拉屎還不用衛生紙呢,難道我們也要說用衛生紙不好,用樹葉子最好?時代在發展,觀念要跟上。中國人玩文玩,玩的就是東西稀少珍貴,加工精細考究,千百年來莫不以此作為衡量文玩物件的價值標準。加工正月星月菩提原料損耗大,對工藝的要求高,稀少難得。況且,顆顆正月表現出來的是對稱美,整齊美,也非常符合中國普羅大眾的審美習慣。所以我實在看不出玩正月星月菩提有什麼地方值得拿出來批判。

一串星月菩提在手,重要的是把玩,行話叫盤。星月菩提要盤得漂亮,包漿厚重,溫潤如玉,珠子的密度和油度至關重要。選星月菩提的九字真言,第三項是「高密」。啥叫高密呢?其實應該倒過來說,就是珠子的密度要高。密度高,珠子的結構就緊實。而結構緊實是能把珠子盤出好包漿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打個比方,如果抓一把鬆軟的棉花在手裡,我們再怎麼揉搓,也不可能在棉花上盤出包漿來。對不對?

怎麼判斷星月菩提的密度呢?一說這個,有點經驗的人都會舉手搶答:第一掂分量,第二聽聲音。掂分量,就是把珠子拿在手中,憑主觀感覺判斷它的份量重不重,行話叫壓不壓手。感覺壓手就說明密度高。不壓手,密度就差一些。這個方法一點就通,實心蘿蔔重,空心蘿蔔輕嘛,這點生活小常識誰家媽媽都會傳授。用重量判斷密度的方法比較科學,有物理學的依據。一件東西密度高,結構緊實,相同體積份量就重。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星月菩提,判斷其他文玩物件的密度時也都適用,比如用同樣的方法挑選黃花梨,紫檀,和田玉,翡翠等等,可以說放之四海而皆準。

但是,第二條聽聲音的方法,就不完全靠譜了。為什麼?聽聲音的方法,是把一串星月菩提珠子拿起來使勁抖落,然後聽珠子相互碰撞發出來的聲音,聲音響亮清脆的就說明密度大,反過來,就說明珠子的密度有問題。這種方法其實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把密度和硬度混淆了。其實,物體的密度和硬度雖然有點聯繫,但是從物理學的角度分析,卻不是等同的概念。珠子碰撞起來聲音清脆與否,主要是由珠子的硬度決定的,但硬度高卻並不等於密度大。拿星月菩提來說,不同品種之間,相比起來硬度就大不一樣。金蟾子加工的星月菩提,密度不如元寶子加工的星月菩提,但是硬度更高。你如果不弄明白這個道理,到文玩市場提起一串金蟾子星月菩提一抖落,一聽聲音又剛又脆,就以為它的密度很高。你抖落珠子的POSE看上去可能很瀟洒,但其實你錯大發了。

密度,硬度,都會影響到星月菩提把玩後的品相。但是相比之下,它們的作用都遠遠不如珠子的油度那麼關鍵。關於星月菩提的油度,以往大家不夠重視,討論得也比較少。但它卻是決定一串星月菩提在把玩的後期能不能包漿璨然,熠熠生輝最至關重要的條件。很多玩金剛菩提、玩橄欖核雕玩得很好的玩家,玩星月菩提都半途而廢,其原因就是犯了玩星月菩提不能上油的大忌。金剛菩提,橄欖核由於內部比較干,油性差,容易開裂,把玩初期上點油潤一下,可以防止開裂。一般只要不上油過度,通常都不會帶來什麼大問題。但是用上油的這種方法玩星月菩提,立馬就會把一串好好的星月菩提給糟蹋了。

為什麼玩星月菩提不能上油?原因就是星月菩提內部本身油性飽和度很大,你給它上油,油不會被吸收,只會像刷油漆一樣塗在表面,油在空氣中又不會自然乾燥,髒東西就難免粘在珠子表面。玩過星月菩提的人都有這種體會:星月珠子玩一段時間,表面就會黏乎乎的摸起來很澀,很粘手(俗稱咬手),手汗大的人表現尤其突出。但玩金剛菩提、橄欖核一般卻不會出現這種咬手的情況(除非用油泡過)。為什麼?回答這個問題洗澡堂的搓澡師傅應該最有發言權。這其中的道理,其實就和一個人30天不洗澡是一樣的。

正因為星月菩提的油性大,所以在我們把玩星月菩提的過程中,手上的油不僅不會被珠子吸收進去,相反,隨著天長日久的把玩,珠子裡面的油還會逐漸滲透出來。剛開始時,我們手上的汗、油和珠子本身滲透出來的油一混合,就變成一種不可名狀的油水混合物,其重要特徵除了聞起來有一股餿酸味,就是在空氣中長期幹不了。所以星月菩提把玩的初期,不管你上不上油,都會有這個黏乎乎不討人喜的過程。區別只有程度的不同:上油的立竿見影,手汗大的逐漸呈現,而干手不怎麼出汗的人,相對來說表現不那麼突出。經驗老道的玩家在剛上手玩星月菩提時,會先戴手套玩一段時間,等珠子表面形成了一層薄薄的包漿以後,再直接上手盤玩,就是參透了其中的這個道理。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說星月菩提玩到有咬手的感覺的時候,就把它放起來別碰,等10天八天以後干透了,再拿出來把玩。玩家只需如此循壞重複,一串能驚羨四方的極品星月菩提就會天降人間。這種說法對於已經有點包漿的星月菩提是對的,但是對於剛上手的新珠子卻不適用。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手裡的星月放了半個月一個月,還是黏乎乎總干不透?其實這時候星月菩提幹不了的道理很簡單,因為新珠子沒有一層包漿保護,我們把玩時星月珠子本身滲透出來的油脂,會直接和人的手汗和手油迅速混合。這個時候珠子覺得咬手,是這層成分極其複雜的混合油脂在充分表現它的個性。如果只是星月珠子本身冒出來的油脂,放一段時間會自然干透,但混合了手汗手油就幹不了。怎麼辦?洗澡唄。只要先到澡堂子找搓澡師傅搓一次澡,細心體會體會人家搓澡師傅的手法,回來就會找到解決問題的靈感。不過千萬記住,給星月菩提搓澡不能下水泡,用一塊打濕的乾淨毛巾就可以了。

理解了星月菩提的油性,我們就可以看出星月菩提的包漿和金剛菩提、鳳眼菩提的包漿之間的差異。簡單來說,星月珠子包漿的形成過程,是由內而外的演變,隨著珠子內部的油脂不斷被把玩出來,干透;再把玩,再干透,如此循環往複的結果。相反,金剛菩提和鳳眼菩提由於珠子本身油性差,包漿形成的過程則是由外而內的,是把玩時我們的手汗和手油不斷被珠子吸收進去,最終形成一層很厚的油性表面的結果。所以干手的人比較適合玩星月菩提,手越干越不出汗冒油,盤出來的星月珠子就越漂亮。而手汗大的人,反過來就比較適合玩金剛、鳳眼這類相對乾性的菩提珠子。

包漿和上色,是把玩文玩物件經常提到的行話。上色,顧名思義就是指文玩物件在把玩過程中顏色由淺而深,從生嫩輕浮變為沉著厚重的過程。具體到不同的文玩物件上,又有不同的顏色轉變和演化特點。就菩提類的珠串來說,金剛菩提、鳳眼菩提的顏色轉化,是由褐黃色逐步向紅色轉化,但絕不是嬌艷奪目的那種紅,而是一種散發出幽暗光芒的暗紅色。這種特殊的暗紅色有著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往往能讓見到它的人瞬間被迷住,先是渴望擁有,一旦擁有又會愛不釋手。把玩星月菩提也同樣講究上色。不過,星月菩提顏色的轉變是先從白色向黃色轉變,再從黃色向酒紅色逐步發展。

雖然都是上色,但星月菩提的上色成因和金剛菩提、鳳眼菩提的上色成卻大相徑庭。概括而言,金剛菩提、鳳眼菩提的顏色變化,都是由於我們手上的汗水、油脂在把玩過程中逐步滲入,一方面珠子內部的油脂飽和度提高,改變了它原來的折光率;另一方面人體汗液中的各種物質滲入珠子內部,又產生一定的物理和化學變化,二者合力,才使金剛菩提、鳳眼菩提在顏色上會產生巨大變化。前面講了,星月菩提由於本身油性大,外部的油脂基本不能滲入。那麼星月菩提的上色又是咋回事呢?

這裡就要深入講一講星月菩提的「星」了。前面講了,星月菩提的「星」,是指星月珠子上密密麻麻分布的小黑點。但事實上它並不是一個一個的點,而是一條一條的線,它們從珠子內部呈放射性向外分布,所以我們從表面看到的就是一個一個的點。我們玩星月菩提,必須要明白星月珠子上的這些黑點點,和火龍果上面的那些黑點點不是一碼事。星月菩提上的這些向心分布的線,有點類似於沉香上的油線,它們是星月珠子中油脂含量最高的部分。我們在盤玩星月菩提的時候,隨著摩擦生熱和手心溫度的傳遞,加上汗液中酸性物質的腐蝕,會讓星月菩提的油線慢慢融化。大家有興趣可以做一個小實驗,拿一顆星月菩提用高溫烤,注意是烤不是燒,會出現什麼情況呢?你發現一些褐色的油液會從「星」點中溢出來。所以,我們盤星月菩提,上色的主要成因來自這些褐色的油脂。伴隨著我們不斷揉搓珠子的過程,油脂不斷分泌,均勻分布到了珠子的表面,慢慢地就把珠子的顏色盤深了。很多人一講星月菩提的上色,就籠統說是氧化的結果。其實氧化只是一個很小的方面,起到的作用沒有這麼大,最大的原因還是深色油脂逐步分泌染色,氧化反而只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弄明白了這個,我們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星月菩提上色很慢的道理。因為要把星月珠子油線中的油脂盤融化了,絕非短時間的功夫,沒有日積月累的把玩是萬萬達不到這種效果的。

隨著星月菩提油線(星)中的油脂慢慢融化,星月菩提的內部就會出現很多空洞,當然這是個形象的說法,我們用肉眼並看不到這些空洞,除非鋸開了在顯微鏡下觀察。這裡中學所學的物理學常識又有用了。當星月珠子內部的這些空洞越來越多,越來越密的時候,珠子內部就會產生塌陷,空的地方會收縮。內部收縮的結果,從外部呈現出來的現象就是表面會凹凸不平。同時,當星月珠子內部塌陷收縮時,會產生一定的張力拉扯到珠子的表面,於是就形成了我們能夠在老星月珠子上看到的密集細小裂紋,這就是星月菩提的所謂開片了。星月菩提的開片很像瓷器中的哥窯,有一種難以言表的美感,讓人瞬間被秒殺。

很多人會把有沒有開片作為判斷星月菩提老不老的標準。從道理上來講沒有什麼錯。但是我們一定不能把有開片與否作為唯一標準,而要同時觀察珠子有沒有由於內部塌陷造成的表面凹凸不平。這裡有一個前後因果關係。老星月珠子應該是先有塌陷,才會有開片,內部的塌陷是因,外表的開片是果。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能火眼金睛,一眼識別人工做舊的所謂老星月菩提。一般來說,星月珠子表面的開片比較容易做假,通過急速高溫急速冷凍反覆折騰,再鋪以一些下三濫的手段,星月菩提表面也能出現開片,但星月珠子由於內部塌陷而形成的表面凹凸,就目前的做假手段還不太容易做出來。所以我們如果看到滿身有開片,而表面沒有苦瓜紋理的所謂老星月菩提,千萬要沉住氣,緊緊捂住自己的錢包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最後,我們該回頭來說一下選星月菩提九字真言中的「喇叭口」了。喇叭口,是指星月菩提穿繩的孔道不是一個直直的眼,而是外面大裡面小,左右兩邊各呈現出一個喇叭形。喇叭口代表了星月菩提加工時的精細考究,是這兩年才開始出現的新工藝。為什麼要做這個喇叭口?道理是給星月菩提打孔道時,因為星月珠子的材質很堅硬,如果按一般的方法打直眼,孔道左右兩個外側的邊緣會非常鋒利。我們玩星月菩提都是用尼龍繩把珠子串起來,繩子被孔道很鋒利的邊緣反覆磨,時間一長就容易斷。試想,假如你正在茶樓一邊把玩著珠子一邊和朋友高談闊論,咔嚓一下繩子斷了,手裡的星月珠子撒滿一地,你一定一臉尷尬,當庭嚎啕大哭的心都有。喇叭口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防患於未然,除了能不讓你當庭出醜,還能省去你在家裡拿掃把掃床底掃牆角滿地找珠子的辛苦。當然,真正星月菩提的發燒級玩家,是斷然看不起加工廠做的喇叭口的,嫌它加工粗糙。他們會自己動手,用一個圓頭的小鑽頭把星月菩提兩側孔道邊緣磨圓。所以喇叭口這種說法,對神仙級的星月菩提大咖玩家來說完全沒有意義。這,又是一般人難以齊平的另一種境界了。


推薦閱讀:

非此即彼的「科學小買賣」——關於方舟子現象的反思與斷想(四)
關於修養
關於挽回男朋友,這是我看過的全面解析!3天前電影戀愛學?
關於簡譜的小知識
關於愛情、關於伴侶、關於承諾、關於人生、關於友情、關於微笑、關於生活、關於幸福

TAG:流行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