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權威:良渚遺址是中國五千年文明重要物證(圖)
浙江在線12月1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馬黎 通訊員 馬正心)「5100年前的海岸線在哪兒?」
「良渚古城當時居住人口估算有多少?」
「儲存這麼多水幹嘛?」
一系列犀利的問題,出現在良渚古城遺址不遠處的一場重量級國際學術會議上。5000多年前的良渚人和良渚國王,大概也不會想到,自己國家——良渚王國的文化和生活,正受到世界關注。
12月13日, 來自中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奈及利亞、墨西哥、以色列等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相關科研機構近30位世界知名考古專家——光是各國科學院院士就有7位,集聚杭州良渚,參加了「第三屆世界考古論壇·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統國際學術研討會」。而良渚古城發現10周年新聞發布會也同時舉行。
這些國際考古大咖是從上海特地趕來的。
前幾天,他們剛剛在上海參加了第三屆世界考古論壇,主題是「水與古代文明」,巧的是,良渚古城水利系統——世界最早的攔洪大壩系統,作為一個典型案例,在本屆世界考古論壇期間受到廣泛關注。所以上海會議後,與會專家專程從上海趕到杭州良渚,親自實地考察了古城以及外圍水壩。
「我2013年來過良渚,當時沒有意識到這裡的規模之巨大,這次被震撼了。」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教授蒂莫西·帕吉塔特很驚訝。
「良渚文明的規模之大、水利系統建造速度之快。都要超過瑪雅文明。」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教授莉薩·盧塞洛這樣說。
在世界考古學界,「良渚聲音」得到了進一步放大,良渚遺址在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發展中的地位,得到了國際考古學術界的認可: 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聖地。
▲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鳥瞰圖
國際考古權威指出:以良渚來標誌中華5000多年文明
2013年,記者參加了首屆世界考古論壇,當時,良渚古城就入選了這張世界級的考古榜單——十大重大田野考古發現。
而在今年的論壇上, 良渚古城又不止一次被專家提起。已經來過良渚多次的大咖——世界著名考古學家、英國科學院院士、劍橋大學教授科林·倫福儒勛爵在上海博物館做了《兩個圖符的故事:史前社會複雜化的不同途徑》學術報告,他專門講到了良渚文明的世界高度,讓台下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古城團隊的專家們,很是興奮。
倫福儒把良渚文化與希臘基克拉迪文化做了比較研究,然後,他點贊劉斌所長帶領的浙江考古所良渚古城考古團隊,稱這個團隊的貢獻,讓良渚文明處在和埃及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相同的時間點上。
記者還記得,倫福儒先生今年夏天來良渚做報告時,提到「酋邦」以及良渚王國是否存在一個酋長。這一次他說,良渚社會比處於酋邦階段的基克拉迪文化更為複雜,已經可以認為是早期國家社會。他認為良渚遺址發現的歷史貢獻是:確定中國早在五千多年前的良渚社會就已經進入了早期國家文明階段。
他又說,同時期中國可能還不止良渚一個國家社會,但良渚無疑是最耀眼和最突出的,同時也證明中國文明不僅起源於黃河,也起源於長江。「中國考古學家讓我們認識了中國史前時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及其上的神徽,直接可以視為良渚國家的標誌符號。」通俗地說,相當於是國徽。
這無疑是令人振奮的。
這些年,國內學術界已經確證,以良渚古城為核心的良渚遺址實證了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而這一次,考古界的國際權威在這樣大規模的國際會議上,第一次明確以良渚來標誌中華5000多年文明。
這說明,主流國際學術界已經因良渚的發現開始接受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觀點。
良渚「神徽」像
良渚研究,改寫了世界歷史
而今天專門為良渚而開的國際論壇現場,專家們說的最多的詞是:改寫歷史。
「我認為,良渚的考古研究工作不止改寫了中國歷史,也改寫了世界歷史。在這裡建築、結構上大量的發現,會逐漸改變很多學術觀點。」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教授弗農·斯卡伯勒給予了高度評價。
斯卡伯勒先生主要在東南亞、美國中部、非洲範圍工作,這次來良渚,他發覺他們過去的考古研究有忽略類似良渚這樣水資源豐富地區的傾向,現在,這種現象正在轉變。
「良渚先有了大規模的集體工作和工程(比如水利系統),再有了國家控制(王權),而其他很多文明都是相反的。這其中有趣的是,人們如何被組織、分配來建造這些工程?這加固了一種觀點:在王權出現以前,一定有某種世界觀、某種儀式可能起到了一個重要作用。」斯卡伯勒說,我們生活在複雜的、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我們能從良渚古城的考古研究中學到很多,理解良渚人如何克服這些不確定性,面對挑戰,是非常有意義的研究。
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分校教授米麗婭姆·斯塔克提到了良渚玉器,以及它在古代藝術史上的地位。「良渚的藝術是世界級的,與任何新石器時代文明相當,甚至更好。玉器製造非常精美,功能性製品的製作也很成熟。」
前不久,《美國科學院院報》(縮寫:PNAS)剛剛發表了良渚水利系統的最新文章。#科普一下,PNAS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刊,也是公認的世界四大名刊(Cell,Nature,Science,PNAS)之一,這說明良渚水利系統也得到了世界的關注和認可#
如今,良渚古城和水利系統還在繼續發掘,而問到之後良渚遺址的研究方向,莉薩教授也建議繼續研究水利系統,「它是如何作用的、為何被建造、為什麼這個區域這麼快地吸引了這麼多人口。」
秋塢-石塢-蜜蜂弄壩體現狀(北向南拍攝)
[專訪]
這是具有世界級重要性的遺址,不只對中國
在這次來良渚的近30位國際大咖中,有一位重量級的老太太——今年76歲的傑西卡·羅森女士,她是英國學術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也是良渚的老朋友了,她曾多次來遺址考察,她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羅森女士
問:您對良渚遺迹的印象是怎麼樣的?
羅森: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規模之大,它的水利管理之複雜,水壩數量之多。這些水壩是互相關聯的,這是一個巨大的事業,也意味著非常多的人口數量。
問:您覺得良渚遺迹有哪些獨特性?
羅森:首先,良渚文明是基於稻作農業的,是一種有鑒別性的農業特徵。在討論城池、宮殿之前,我們要意識到,多麼大的一部分區域是用於水利系統的。單獨對水利系統的分析,就能說明,我們是在研究非常大的一片區域,水被用來灌溉或者起到保衛作用。
設計、規劃和勞動管理在其中的作用非常明顯。這是最引人注意的:某人(國王),一定是這一切的幕後組織,他管理著這個大型社會。
現在還不能確定,良渚文明是如何延續下來的,我認為有兩個重要的可能:一是非常好的食物系統,包括漁業。二是某種社會制度、思想體系。或許玉器正是起到這樣的作用,它們或許是與某種思想體系相關聯的。
問:能否為良渚遺址未來的研究方向提出您的建議?
羅森:你們或許還會在這裡研究二十多年。在極短的時間內,你們做出的研究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我認為我們需要更多的社會科學數據來與當前已有的考古學數據結合起來。如果能知道定居點的數量、位置,水道的位置、數量、大小,海平面的升降……這些細節都是非常重要的。包括陶器上的食物殘留,能夠讓我們知道當時人的飲食結構情況,讓我們知道high elite和low elite(高級貴族、低級貴族)的區別。
在中國和全世界範圍需要認識到的是,這是一個具有世界級重要性的遺址,不只對中國重要。
外國人往往會因為這些遺址的規模之大,而無法理解它的重要性。就像森林太大,你都不知道自己是在森林之中。昨天,當我拿著良渚玉器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它們有多精美,這些細節,沒有親自到過中國,是無法想像的。
[良渚古城這十年]
12月13日,在考古論壇舉行的同時,還進行了良渚古城發現10周年新聞發布會。
2007年,良渚古城的發現和確認,標誌著良渚遺址進入都邑考古新階段,當時被人們認為「石破驚天」。
這些年,良渚古城一有動靜,記者都第一時間帶來報道。
「時間過得太快,」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斌也很感慨,「十年前,大家不敢相信,在5000多年前可以有這麼大的遺址。因為在此之前,莫角山遺址30萬平方米,就是我們國內非常大非常著名的遺址。所以當時有很多質疑的聲音。現在,良渚考古不斷取得新的突破,良渚遺址已經成為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聖地,並得到了國際主流的學術界對良渚的關注以及認可,良渚是中華大地最早的國家,是中華文明的新名片。
劉斌為大家梳理了良渚古城這十年的成果。
1、發現和確認良渚古城外郭城(2009-2012)。
通過大規模勘探和地理信息系統GIS分析以及解剖發掘,證實古城外部存在一個由扁擔山,和尚地,里山,高村,卞家山,楊家村,文家山等條形人工高地構成外郭城,面積6.3平方公里。證實良渚古城由內而外具有宮城,內城,外郭的完整結構,是中國古代都城三重結構的濫觴。
2、發現和確認良渚外圍水利系統(2009年-2015)。
通過考古調查發掘,結合遙感(R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分析手段,聯合水利學科,確認了良渚古城外圍存在一個由11條壩體構成的龐大的水利系統,控制範圍達100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餘年,具有防洪,運輸和灌溉等綜合功能。是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統,也是世界最早的攔洪大壩系統。
3、良渚古城內部結構與功能區的認識(2008-2017)。
通過探勘和發掘,確認良渚古城內的河道水網體系,以及宮殿區,王陵區,倉儲區和作坊區的功能布局。結合對古城周圍的專項鑽探調查,證實良渚古城的外郭城以內沒有稻田,城內居民主要是貴族和各類玉器、石器、漆木器、骨器等各類手工業者,證實良渚古城具有明確的城市功能,良渚時代產生了明確的城鄉分野。
4、對古城外部近郊區域的全面勘探(2008-2017)。
勘探總面積達15平方公里,新發現的遺址總數160多處,使良渚遺址群的遺址點數量增加到近300處。
5、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統歷時性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通過系統的碳十四年代學測定,結合地層學、類型學等手段,對良渚古城系統的營建和使用年代有了基本了解,證實良渚古城各子系統中,最早營建水利設施和莫角山宮殿、反山王陵、瑤山祭壇等,其次營建內城牆,最後營建外郭城的基本順序,為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統的規劃、設計和建設的研究提供了資料。
感謝倫敦大學學院高級講師庄奕傑對本次報道的支持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新浪浙江官方微信( v5sina )
推薦閱讀:
※ISIS有可能摧毀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嗎?
※如何看待西北大學段清波教授認為秦朝(國)的技術、藝術風格以及治國理念可能受到波斯和亞歷山大帝國影響?
※法治是一個文明的過程
※埃及文明是否具有海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