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詩詞格律的基本知識講座

格律,是在唐朝時,因為要將詩詞,拿到樂坊演奏,因此,詩就要講節奏。  而詩的節奏,是兩個字,為一個音節。讀詩,要按音節來,就是按兩個字一個詞來。所以,在偶數字上,就有略一停頓的感覺。因此,格律,主要體現在偶數字上。  因此有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就是指一三五字不論,二四六字,是要論律的。  格律的音調,主要分為平仄兩種音調.古代四聲是:平上去入。  現代四聲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平,陽平,即為平音.上聲,去聲,即為仄音.古代四聲:平,  包括現代的陰平和陽平,上為三聲,去為四聲。入聲,是一種短促的,類似於四聲的音調,上去入都為仄音。  現在,我就說一下,句子中的平仄 。  七言詩中,是以七個字組成的句子。  前面已經講過,音節是在二四六字上,因此,格律也主要體現在二四六字上。  但要注意,這二四六字上的平仄,原則上是相間的   就是平仄相隔,比如下面句子,以*代表一三五字數上的字  則一句詩中的律為兩種:  1是:  *平*仄*平*  2是:  *仄*平*仄*   二四六字上,要為平仄平,或仄平仄 七律中,如果二四六字上的不是這樣,  二四六為平平仄,或仄平平,或仄仄平,或平仄仄,在對聯里為平仄失替   因此,都要以二四六字為平仄平,或仄平仄,為主要依據。   下面,我再講一下,每一聯的律。

  上聯的律如果為:*平*仄*平*  下聯的律就要為:*仄*平*仄*

  如果上下聯的律調換一下,則為:  上聯的律就要為:*仄*平*仄*  下聯的律如果為:*平*仄*平*   平仄,在每一聯中的偶數字上,一定要相對   即平仄相對   平對仄,仄對平,音調要這樣對   現在,我們把上面的基本句式中的一三五七,補齊  *仄*平*仄*,  *平*仄*平*。  補齊後為: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首先要看尾音,尾音是要入韻的,而押韻主要以平音為主流。當然,偶有仄音為韻,也可以參照平音去做。   因此,首聯的尾音,都要用平。就是七律中的前兩句,尾音不但要為平,而且要押韻。   其餘的字,由於兩個字為一個音節,原則上就是,平前補平,仄前補仄。   補完後,如果有不妥處,要改一三五上的律,二四六上的律不要動。   這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七言句子中,尾部三個字,不能為三個平音,如果為三個平音,則為三平尾,是七律中格律的大忌,絕對不可以。   和三平尾一樣,句子尾部,也不宜出現三仄尾。三平尾,是嚴重的詩病,但三仄尾不算大的毛病,是稍有瑕疵,而不算出律。古詩中有三仄尾的,但無三平尾。  上面是一種格式,再說另一種格式  *平*仄*平*,  *仄*平*仄*。  這個補齊後為: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我上面講的,是主要的兩種句式。   但,這屬於首聯開頭,還有變化的   因為,我講的是首聯第一句押韻。如果整首詩押平韻,則首句尾音為平音,就必然要押韻,這是一個重要原則。   如果整首詩押平韻,首聯中第一句尾字若為仄音,就必然不要押韻,這是另一個原則。   為何第一句尾字為仄,不可押韻呢?   因為,如果第一句尾音為仄,而押了韻,和第二句平音韻相押韻,就屬於平仄通押,這在詩律中是不允許的,是與三平尾一樣的大忌。   平仄通押,在有的格律書上,又稱為平仄通葉,通葉就是通押。理解這個辭彙,看到這個時,就要明白是怎麼回事。   現在,我再給大家講一下絕句的做法   以杜甫的絕句為例: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是一個典型的律絕,就是七絕完全按照格律來的。   韻腳為:天、船。我們可以看到,首句尾字為柳,沒有押韻   這就是首句不入韻   首句不入韻,那尾字就要為仄,柳即是仄音。   這首詩的格律如下: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有人就說了,門字不是仄   當然了,這個是這首七絕的格律,不是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一說法么?   因此,門為平為仄,這就是無關緊要的,和西嶺的西字一樣,平仄可不講   這首詩,屬於仄起,首句不入韻七律   什麼叫仄起?  就是第一句的第二字為仄音的,就叫仄起。如果第一句的第二字為平音,就叫平起。  平起和仄起,對一首詩的影響巨大。因為平和仄是對立的,如果平起的詩,和仄起的詩一對比,就會看到相同的行數中,二四六字是完全對立的。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是仄起首句不入韻絕句。把上下聯變化一下: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這就是平起首句不入韻絕句。因為含是平音,這詩就是平起。

  再以這首詩為例: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其格律如下: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你會看到:  第一句和第二句為一聯,這平仄是對立的;  第二句和第三句是兩聯相鄰句,這平仄格律是相同的,當然,尾字要除外  第三句和第四句為一聯,這平仄也是對立的。   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律,為平仄相對   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律,為平仄相粘   粘,你是念成「占」(一聲),或是念成「年」,都是無所謂的。   七律講的是律法,要明白格律是怎麼回事。  七絕的律,無非如此。   把七絕的律,每一句前拿掉兩個字,這就是五絕的律   五絕的律與七絕的律相同,就不用再講了。   現在,我講一下做詩大忌:  1、三平尾,這是第一大忌,絕對要避免。三仄尾,也盡量避免,如果實在避免不了,也不妨用一下,但一首詩中不要出現兩個三仄尾。   2、不能平仄韻通押。絕句和律詩中的韻腳,不能平仄通押,平仄通押是第二大忌,要堅決避免。   3、要避免孤平。   我給大家講一下,什麼叫孤平。   對,你看我講的,你就知道你的毛病在哪裡了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面「兩個黃鸝」的格律為例   如果將第四句中的第三字,平改為仄,按二四六平仄相間原理,這是可以的。   但是,這樣的句子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   這第四字為平,就是孤平。 前後,各有兩個仄聲字,夾一個平聲字,為兩仄夾一平,這就是孤平。詩中不允許出現孤平,犯了孤平,是詩中的第三大忌。   如果,把這句「仄仄仄平仄仄平」,再改一下第一個字的平仄,則為:平仄仄平仄仄平。   這也是孤平   還是前後兩個仄聲字,夾一個平聲字,還是孤平。   因此,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子,在實際應用中,第三字有恰當的字,需要改成仄,即為:仄仄仄平仄仄平。  前三字的平仄動不了,因為你已經寫好了,第四個又是二四六分明的音節字,也不可以改,因此,只能改第五字。  於是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這樣就避免了孤平,也完全合律。  這裡面的格律,就是要避開大忌,此不動,則彼必動的原則。   七個字中,第三字若毀於平仄,而形成了孤平,就要在第五字上找回來,避免孤平。   這是一個重要原則。   詩句行文,要注意,兩個平聲字、平個仄聲字,盡量挨在一起,不要管是在,一二字上,還是二三字上。一二為平,三四為仄,這樣順著來。如果二三為平,則四五為仄。就是平聲字和仄聲字,盡量搞成兩個一組。   若弄不成組,不犯孤平,也是可的。   下面,我講一下七律。   七律,在形式上,就是兩首七絕疊加在一起,形成八句,共四聯的詩句結構。   下面,以我的一首七律為例:

  七律·北戴河老虎石海濱

  石如老虎水無涯,平仄波濤卷雪花。  鳥帶風光爭倩影,舟行畫布賽靈槎。  粼粼海律聲聲碎,點點雲鷗處處家。  愜意松樓迷望眼,煙霞叮囑浪淘沙。

  這個格律為: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我用的,完全是今韻,而非平水韻。  除了尾字,第一句和第二句,平仄是相對的。  第二句和第三句,平仄是相同的。  第三句和第四句,平仄是相對的。   兩個相鄰的聯,即上聯的下句,下聯的上句,格律是相同的   這就是七律的格律法,其中的詩忌三條,與絕句是一樣的。  每聯格律相對,上下聯的相鄰句格律相同(即相粘)。   因此,第一句是仄起的句子,第八句也一定是仄起的。  第一句是平起的句子,第八句也一定是平起的。   這是規律   格律上主要是這三條。   還有是格律之外的,就是詩中不要有重字,如果要有重字,則屬於必要的重複,為修辭方法。

  重字,格律上還要對重字   比如我那首詩中有:  粼粼海律聲聲碎,點點雲鷗處處家。   粼粼--點點;聲聲--處處。  這就是重字相對,要嚴謹。   七律的格律,就是在七絕的基礎上,又加了四句,根據同聯相對,鄰聯相粘的原理,這樣的格律,你自己都可以推算出來。   自己能推算出來的東西,還要去背七律的律譜,你說有意義么?   有方法,有原則,有避忌,有規律。這幾項形成了嚴謹的七律的格律,這就是自然而然,從心算出來的格律。   我們寫詩,有了一句,就確定了平起還是仄起,還有詩的基本格調。  還要把格律的律譜擺在旁邊,再去作詩么?這個七律,就是諳熟於心的規律。   就是寫詞,有的詞譜,也是有規律的。  我簡單告訴你一個詞譜,你不用看,你就會了。  就是《卜運算元》,記住了每段的句子為:五五七五,一共兩段。  而且,卜運算元的每一句都是仄起的,押的還是仄韻,這個律譜,你自己不就可以推出來了么?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農曆,陰曆,陽曆,公曆要掌握的知識
雷池月:中國知識分子歷史命運隨想
八卦相重得到六十四卦,讀《周易》之前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
凈空法師:按照古代的方法培養真正有成就的善知識弘法利生
易學基礎知識(四續)

TAG:知識 | 詩詞 | 詩詞格律 | 格律 | 講座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