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 用的不止是拳頭!!
古代人為了在惡劣環境和惡人之下生存,於是強健體魄以拳頭自衛,最早記載於公元前40世紀的埃及,我們數學和歷史都不好,無法白話告訴你們此時間軸的貼切說法。不過在古代奧運中,拳擊早已是比賽項目之一。而拳擊開始廣泛流傳是在1881年,但在1896年,希臘王認為過於暴力而將之取消列入奧運比賽項目,直到第三屆夏季奧運才正式被列入,好景不長,1912年的奧運,由於瑞典的法律,拳擊又消失了…終於,1920年拳擊正式加入比賽項目,直到現在,國際業餘拳擊協會的成員共有190個以上的國家和地區。
在一個拳擊手眼中,身體即為肌肉,碩大的肌肉群讓一個拳手令人生畏,一個職業拳手是如何對待自己身上的這些和生命一同重要的肌肉的呢?小腿:彈性要是不想變成活的沙袋,移動對於拳擊手至關重要,而跳躍移動的根本在於小腿之上,發力時小腿要有傑出的彈性,才氣流利地發力。小腿最重要的是耐力,它的訓練關鍵是回數、時間。泰森用500磅做每組300次的提踵操練。阿里的訓練每組1000次。大腿:爆發力壯粗的大腿是上帝賜予拳擊手最好的禮物。在拳擊的每一個動作里,大腿都起著不成替代的作用。大腿的首要使命是在重擊時發力,氣力越大越好,如果能夠像火箭一樣的衝力才是最佳的表現。拳手不可能做到每一拳都竭盡全力,而只要適時的打出幾個漂亮的拳頭就足以夠對方受的,較之爆發力,對於大腿的耐力並不至關重要。拳擊手對於大腿的訓練就是增長重量,提高絕對氣力,以重擊能力著稱的重量級拳王泰森的深蹲成就都在 1000 磅以上,他從不做每組回數跨越6次的操練。腰:耐力腰部是氣力的通道,把大腿的氣力傳到上體,腰部自己也能孕育發生很大的氣力。只不過發生的氣力比大腿小,但施用的頻率更高,職業拳手的每拳都應該充實藉助腰部氣力。對腰部絕對氣力的要求可以低一些,但耐力絕不能忽視。頸部:肌肉頭頸對拳擊手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部位。野牛同樣的頭頸能起到很好的減震效用。如果你的頭頸又細又長,頭部被擊中時就會像鐘擺一樣擺來擺去。頭頸被動發力,所以氣力以及耐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肌肉,也就是要把它練粗。泰森用頭倒立、俯卧頸屈伸都是為了這一目的,純粹的肌肉訓練法,不用太過考慮重量以及回數,只要能長塊就行。肩部:矯捷性肩部是拳擊手最重要的部位,不論什麼動作都需要肩部。由於肩部其實不是發力的部位,它的矯捷性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肩部應該像小腿同樣操練。最佳的動作是啞鈴推選以及前平舉,每組不少於200次。時刻小心到了第8回合臂膀就抬不起來的危險,這時候是對手為所欲為的大好時機。腹肌:發達拳擊手有一個部位在所有肌肉中都很重要,就是腹肌。它要很是強壯,才氣耐住重擊。這個部位的唯一要求就是發達,仰卧起坐、仰卧舉腿、懸垂舉腿……鋼鐵般的的腹肌才是拳王真實的金腰帶。
說完了每一個部分肌肉的訓練情況,接著讓我們從純功利的角度、用純理性的分析方法來考驗一下我們那物理思想並不發達的大腦,就算一下究竟哪一部分的肌肉起到的貢獻值最大。物理中學過, 拳力的公式為f=mv/t,也就是說,要提高拳力f,可以通過提高m和v降低t來實現。其中m為正在攻擊目標上形成攻擊衝量的肢體力量,m越大,拳力越大,那麼從人體的結構來看,接近下部的肌肉的收縮,可以驅動更大力量的肢體形成攻擊目標上的速度,越向上則肌肉可以帶動的肢體力量越小,這也就是常說的力從地生的意思。可是不能就此認為小腿上的肌肉最主要,還要考慮到肌肉的圍度以及關節的作用,由此所獲得的加速距離不同自重形成的衝量也不同。相關肢體加速度的形成公式為 f=ma,衝量速度為v=at,由 此 得 到 f=mv/t,通過這個思路,我們就可以粗略的分析出個部分肌肉的貢獻。小腿小腿的作用是可以驅動膝蓋以上的肢體部位形成攻擊衝量,不過很遺憾的是,小腿的肌肉群圍度不夠,因此 f 值較小,由此 a=f/m 形成加速度也較小,更因為小腿只能驅動踝關節的挪動,對於肢體的控制有限,所以難以形成較大攻擊衝量速度,所以小腿對出拳力量的貢獻不會很大,他的更大意義正在於拳頭得到攻擊的命令後,頃刻蹦緊相關肌肉,減小肌肉緩衝,使之瞬間出拳。大腿從人體結構上看,大腿是除小腿外可驅動最大的肢體力量形成攻擊衝量的部位,它可以驅動腰部以上的肢體形成攻擊衝量。其次,它的肌肉圍度也是人體外最大的,由此他的肌肉力量 f 也是最大的,它可以保證獲得更大的相關肢體的加速度,還有因為屈膝蹬腿的加速距離比力大,他可以縮短更多的加速時間,形成較大攻擊衝量速度,這也是拳擊手在訓練中強調深蹲練習的原因。腰部腰部的肌肉圍度是正在出拳線路上僅次於大腿的部位了,雖然腰部可以驅動的肢體力量比大腿少,可是因為轉腰的幅度比蹬腿的幅度更大,所以可獲得攻擊衝量速度也會更大,因此腰部也是形成拳力的主要部位,其主要貢獻和大腿相當或者僅次於大腿。肩臂肩臂的肌肉可以驅動胳膊形成攻擊速度,因為胳膊相對於軀幹的力量急劇減小,所以對拳力形成的攻擊衝量的貢獻急劇減小了,而對時間的大小影響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由公式 f=mv/t 我們可以看出胳膊的力量m比較小,可是速度卻比軀幹快的多,更為主要的是由肩臂所驅動的上臂是最後形成拳頭攻擊速度的一個部位,所以提升出拳的速度對於拳力的提升有著關鍵作用。雖然每個部分對於出拳的力量貢獻不一樣,但是缺了誰都無濟於事,人的身體是一個整體,分析看來可以逐個部位進行比較,但一個動作的完成是所有部位配合的結果,只有整體上均衡強大,才不會讓對手抓到致命的弱點。
推薦閱讀:
※確認過眼神,是最狠的人——拳城出擊泰拳66-70KG冠軍劉明
※拳道·悟(1):熱血中的冷靜
※戈洛夫金vs阿瓦雷茲賽後點評
※木蘭的拳擊日記3 內部實戰之穩定性訓練
※拳擊的基本步法
TAG:拳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