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問鼎的底氣何在?
06-28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率兵攻伐陸渾戎,一直打到洛水邊,並在周都洛陽陳兵示威。周王大驚,派王孫滿前去慰勞楚軍,楚莊王竟然問「鼎之大小輕重」,意欲移鼎於楚。王孫滿說:「在德不在鼎……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莊王十分傲慢地對王孫滿說:「子無九鼎,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面對楚莊王咄咄逼人的態勢,王孫滿同樣強硬地對待,楚莊王只好率兵退出。周平王東遷後,周王室的實力雖然一落千丈,但是周禮尚在,周天子至少還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春秋時各諸侯國雖然頻繁地進行爭霸戰爭,蔑視周天子,但是還真沒有哪個諸侯敢像楚莊王那般大膽,竟想取代天子之位。那麼,我們不禁要問,楚王的底氣何在?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膽敢如此對天子無禮,首先源於強大的實力。實際上,楚國曆來都是大國,疆土遼闊,兵員眾多,直至秦滅六國之時,楚國依然是最難啃的骨頭。楚國在楚武王以及楚文王時期開始崛起,擁有江漢一帶的廣大領土,並大舉進攻蠻夷,史稱「大啟群蠻」。楚成王時,楚國一方面抗擊強大的齊國和宋國;另一方面不斷侵擾魯、衛、鄭、陳、蔡等小國,實力不斷拓展,成為實際上的霸主。就在楚國強盛之時,經歷變亂而衰落的北方大國晉國在晉文公的帶領下,實力逐步得到恢復。公元前632年,晉、楚兩國為了爭奪中原霸權在魏國城濮爆發了大戰。楚將子玉率軍冒進,被晉軍大敗。此戰後,晉國確立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楚國實力受損,向中原擴張的勢頭受到遏制。公元前613年,楚莊王即位後,戡平內亂,並任用虞邱子、孫叔敖等賢臣,楚國再次強盛起來,又萌生了北上圖霸的心思。楚莊王六年,楚軍大敗晉軍於北林;次年,楚國幫助鄭國大敗宋國於大棘。此時的楚國,盛極一時,軍力強大,用庄王的話說就是「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伴隨著實力的壯大,野心自然也就膨脹起來。楚國並非周王分封之國春秋五霸各個都很強盛,尤其是晉文公和齊桓公,實力並不亞於楚莊王,但是為什麼只有楚國敢於問鼎?這其實還與各諸侯國跟周王室的關係有關。周朝建立後,為了維護和鞏固統治,分封了眾多的諸侯國,晉國和齊國就在其列,分封的各諸侯都是周天子的臣下,要定期進行朝覲和納貢。西周時,懾於周王朝的強大實力,各諸侯國自然不敢怠慢。東周開始後,周天子不再受各國的待見。但是,此時,無論是受周朝禮制的束縛還是怕引起其他諸侯國的不滿,中原各國均不敢提出取周天子而代之。但是,楚國的情況就不同了。楚的存在年代比較久遠,在商朝時期就有了。商朝時,商是天下的中心,楚、周同其他小國一樣都受商的領導,因此這個時候楚和周是平起平坐的。商朝末年,紂王無道,楚人投靠了周。周成王時,楚人首領熊繹受封子爵,正式建立了楚國。楚國建立後雖然尊稱周王為主,但是並不是一直都那麼恭敬,雙方的關係也不是很和諧。周成王分封諸侯後,在岐陽盟會諸侯。由於這是楚國第一個參加諸侯會盟,因此楚子熊繹十分高興。但是在會盟上,楚國被當作蠻夷看待,受到了中原各國的嘲笑,熊繹十分氣憤。熊繹返楚後開始奮發圖強,開拓進取。經過五十多年的努力,楚國實力變強,成為了江漢一帶的霸主,並表現出對周王朝的不尊重,甚至在行動上還有所冒犯。楚國的無禮自然不能為周王朝所能容忍。周昭王時,昭王親自帶兵三征楚國,但是三戰三敗,周昭王自己也在第三次征楚時喪命。周夷王時,楚國更是與周朝分庭抗禮。楚國君主熊渠曾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於是將他的三個兒子全部封為王。周宣王時,設立「漢陽諸姬」以抵擋楚國。楚國君主熊通則消滅漢陽諸姬,並在前704年自稱為王,從此北有周王,南有楚王,形成了類似於南北朝對立的局面。楚王問鼎,在某種程度可以說是南朝對北朝的發難,至少楚人不認為這是反叛和大不敬。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wkszx6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王珣:什麼才是美人真正的底氣
※人民網評:里約無毒,孫楊的底氣和實力
※剩者為王,就是過得比你更有底氣
※女人怎樣才有底氣
TAG: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