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典故類古代名女016

各個階層的古代名女128

編者:清南文兵第四部分 文學典故

四大典故

上榜人物及理由:典故就是精典的故事,但不一定能成為成語。以下四個精典故事的女一號上榜:綠珠跳樓之綠珠、紅杏出牆步非煙、花開堪折桿秋娘、驚鴻照影唐婉。049綠珠跳樓——綠珠

綠珠(生卒年不詳),白州人。因為天生麗質,被石崇用十斛明珠換了來當妾。但還是因石崇而自殺身亡,這就是典故「綠珠墜樓」所說的故事。

巨富石崇曾任荊州刺史,卸任後,其財寶富可敵國。他在洛陽城郊金谷淵中,耗巨資修建了一座金谷園。園中珍寶無數、美妾如雲,最得石崇喜愛的就數歌妓綠珠了。

石崇巨富,卻不懂得收斂鋒芒,每日以財富炫耀於世,與皇親國戚競奢比富,正所謂樹大招風。當時晉武帝也是一位縱情聲色的君王,後宮有五千佳麗,沒多久晉武帝就一病不起,他死後,由他的白痴兒子即位,就是晉惠帝。趙王司馬倫為宰相,這個宰相當了些日子後就自立為帝。他昔日的舊屬便都成了當朝的紅人,其中有一個叫孫秀的,孫秀慕綠珠久已,他到金谷園作客時,希望石崇能將綠珠送給他,石崇選了數十名美女讓他挑選,他卻非要綠珠不可,石崇大怒,本來孫秀在他眼裡根本就算不上個東西,讓他挑選美女已是很大的面子,他居然得寸進尺!石崇立即令人送客,孫秀懷恨而去。

當時石崇與潘岳想讓汝南王司馬允擊垮司馬倫,不料在刀兵相見之時司馬允中了司馬倫與孫秀的計策,死於軍中。而大軍立即把金谷園圍得水泄不通,石崇知大勢已去,對綠竹說:「我因你獲罪,奈何?」綠珠流淚道:「妾當效死君前,不令賊人得逞!」說罷縱身躍下欄杆,石崇急忙去攔她,卻只扯下一塊裙角,綠珠墜樓而亡。石崇在被押赴刑場的途中,才悟出了財足害身的道理,無奈悔之晚矣。050紅杏出牆——步非煙

步非煙(生卒年不詳),說到步非煙,人們不禁想到「紅杏出牆」的故事來,雖說紅杏出牆不只是步非煙一個人的事,但她確實有一定的代表性。

步非煙是唐懿宗時期洛陽城中一位著名的美女加才女,她生性嫻雅、溫柔多情。雖生長於小戶人家,卻才情橫溢、教養頗深,喜好文墨、工於音律,尤其是能彈一手絕妙的琵琶,敲擊一手好築。築是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其音節與絲竹配合,頗能增加音樂的色彩,步非煙擊築之技,堪稱當時一絕。

步非煙轉眼到該出嫁的年齡,在父母的操持下,嫁給了河南府功曹參軍武公業為妻。這位武將身體渾實性情慓悍,雖然婚後對其疼愛有加,但根本無法與步非煙琴瑟和鳴。儘管武參軍對步非煙一片痴情,愛得無以復加,多情善感的步非煙偏偏就對他沒有半點激情。

一天,步非煙偶然聽得牆的那頭有朗朗讀書聲,不禁為之神往。幾天後,牆那邊的趙象也發現了步非煙,真懷疑是天上仙女誤落凡間。當然男方趙象先主動出擊,寫首詩讓人捎了過去,步非煙也回了詩。來回通了幾回信,乾柴遇到了烈火。感情的閘門一旦開啟,春心如泉就再也遏制不住了。自從有了那一夜巫山雲雨後,凡是武公業留值公府的夜晚,就是趙象與步非煙歡會之時。兩人情深意濃,心息相通,恰似「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樣過了兩年,兩人卻實在想不出可以插翅雙飛的辦法,也只能這樣漫無結果地苦戀著。

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有一些風聲傳到了武公業耳中。不動聲色,第二天佯裝留值公府,入夜時悄悄潛回家中,藏在院牆下守候。二更時分,看見牆上有人影晃動,性急的武公業奮力躍起抓下了衣衫一大塊。步非煙一見衣衫就知事已敗露,也就無需抵賴了,淡淡地說:「生既相愛,死亦何恨。」武公業見妻子不否認、也不驚恐,氣得說不出話,只剩鞭打的力氣了。纖弱的步非煙在鞭打之下,很快就氣絕身亡。

為遮人耳目,武公業以妻子暴疾而亡之名把步非煙葬在北郊邙山。隔壁府椽趙麟心覺步非煙的死甚有蹊蹺,本想立案追究,後來發覺此事有兒子趙象牽涉在中間,便不敢再過問,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051花開堪折——杜秋娘

杜秋娘(生卒年不詳)典故「花開堪折」說的杜秋娘的故事。杜秋娘原是間州人,雖出身微賤,卻獨稟天地之靈秀,出落得美慧無雙,不僅佔盡了江南少女的秀媚,而且能歌善舞,甚至還會寫詩填詞作曲,江南女子的秀麗與文采她身上盡數體現,作為歌妓曾風靡了江南一帶。她十五歲時,艷名被鎮海節度使李錡風聞,李錡以重金將她買入府中為歌舞妓。人小心高的杜秋娘自寫自譜了一曲「金縷衣」,在一次李錡的家宴上,聲情並茂地演唱了給李錡聽:「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李錡聽了這首「金縷衣」,心中的慾火不禁被煽動起來。當時就決定把她收為侍妾。

李錡依仗手中的兵力,反叛朝廷,但被朝廷鎮壓下去,李錡被殺。杜秋娘被送入後宮為奴,仍舊充當歌舞姬。一次趁著為唐憲宗表演的機會,再一次表演了「金縷衣」。唐憲宗深受感染。不久,杜秋娘被封為秋妃。秋娘在唐憲宗身邊,似乎既是愛妃、玩伴,又是機要秘書,幾乎占居了憲宗的整個身心。

杜秋娘深受憲宗寵愛,她不僅與憲宗同享人間歡樂,而且還不著痕迹參與了一些軍國大事,用她的慧心和才智,為皇夫分憂解勞。不料,元和十五年,唐憲宗駕崩。二十四歲的太子李恆嗣位為唐穆宗。年已三十開外的杜秋娘,憑著在宮廷中的聲望,地位並沒有受到影響,在某些軍國大事上,唐穆宗還經常要聽取她的意見!等到了唐敬宗和唐文宗時代。朝廷大權實際落在一幫大臣和宦官手中。杜秋娘立志要除掉宦官,結果沒有成功,被削籍為民,放歸故鄉,結束了她這一段絢彩的「折花」歲月。自古女子的命運多掌握在別人手中,而出身微賤的杜秋娘,卻敢於憑著自己的才智向命運挑戰,博得了一段輝煌的歷程。052驚鴻照影——唐婉

唐婉(生卒年不詳)唐婉,字蕙仙,是陸遊的第一任妻子,後因陸母偏見而被拆散。留下了著名典故「驚鴻照影」。

陸遊二十歲與唐婉結合。但唐婉的才華引起了陸母的不滿,陸母命令兒子陸遊休了唐婉。另娶一位王氏女為妻。唐婉而後由家人作主嫁給了趙士誠。紹興二十年,禮部會試失利後陸遊到沈園去遊玩,正巧遇到唐婉夫婦也在園中。雙方很尷尬。唐婉的後夫知道他們兩人情緣未了,就主動為他們安排一個單獨談話的機會,便說:「你表兄來了,你們是親戚,何不去聚聚呢?」於是,唐婉就帶了一個丫鬟,還有一壺酒向陸遊走了過來。雙方各說分別後事,知道今生緣分已盡,再無複合的機會。說不盡的傷心。唐婉親手向陸遊敬了一杯酒。陸遊飲後,在沈園題寫了那首《釵頭鳳》。詞的原文是:「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寫罷,擱筆而去。

唐婉再次來到沈園,見到陸遊的題詞,不由感慨萬千,於是和了一闋《釵頭鳳》,「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倚斜欄。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唐婉寫了這首詞之後,不久便抑鬱而終。

於是,沈園就成為陸遊終生魂牽夢縈的相思地。陸遊75歲時,又來到沈園,重溫往事,唐婉音容宛在,又寫了一首詩:「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陸遊竭力尋找可以引起回憶的地方。他看到了「橋下春波綠」一如往日,感到似見故人。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悅而是「傷心」的回憶「曾是驚鴻照影來」。這裡的驚鴻就是指陸遊終生難忘的唐婉。

四大成語

上榜人物及理由:成語當然是多數人都能說出來的了,但主人公是誰?什麼故事內容恐怕不是能說出成語就能了解的了,下面四人的介紹,使你加深理解了四條成語。金屋藏嬌陳阿嬌、舉案齊眉孟光、破鏡重圓樂昌公主、徐娘半老徐昭佩。053金屋藏嬌——陳阿嬌

陳阿嬌(公元前141~?年)陳氏小名阿嬌,母親是漢景帝劉啟的唯一的同母姐姐館陶長公主劉嫖,陳阿嬌自幼就深得其外祖母,漢景帝之母竇太后的寵愛。

成語「金屋藏嬌」的主人公就是這位陳阿嬌。

漢景帝最初立自己的長子——寵妃栗姬的兒子劉榮——為太子。館陶長公主劉嫖希望自己的女兒陳阿嬌能成為以後的漢朝皇后,就想把陳阿嬌許給當時的太子劉榮。不料,竟遭栗姬無禮拒絕。館陶長公主震怒,遂起廢太子之心。此時,後宮的王美人發現有機可乘,於是屈意迎合、百般討好館陶長公主,為自己的兒子劉徹(當時只是膠東王)謀劃奪取太子寶座。

一日,館陶長公主抱著劉徹問:「徹兒長大了要討媳婦嗎?」膠東王劉徹說:「要啊。」長公主於是指著左右宮女侍女百多人問劉徹想要哪個,劉徹都說不要。最後長公主指著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問:「那阿嬌好不好呢?」劉徹於是就笑著回答說:「好啊!如果能娶阿嬌做妻子,我會造金屋給她住。」最後,陳阿嬌和劉徹這對姑表姐弟正式訂立婚約。

這是典故金屋藏嬌的由來,後來劉徹憑藉著妻子娘家的勢力,一路青雲直上,從奪取太子之位直到登基稱帝。劉徹即位後,陳阿嬌成為皇后。陳皇后出身顯貴,不肯逢迎屈就;與漢武帝漸漸產生裂痕。後來,宮廷里發生一件真相莫測的『巫蠱』案,矛頭直指被漢武帝冷落已久的陳皇后。從此,漢武帝把陳皇后幽禁於長門宮,至死都不見。054舉案齊眉——孟光

孟光(生卒年不詳)東漢時期平陵人,是賢士梁鴻的妻子。孟光長得很肥胖,膚色黝黑,容貌不算漂亮,但力氣極大,能力舉石臼。

成語「舉案齊眉」的主人公就是這位容貌一般的孟光。是說每次孟光給梁鴻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表示十分恩愛。

孟光年齡已到30了,仍獨居在家。她父母問她不願出嫁的緣故,才知道她已經有了意中人。原來,孟光早就聽說同具有個叫梁鴻的,家貧而博學,而且品德高尚。孟光向父母表示,一定要找到品德像梁鴻那樣的人才肯出嫁。此話傳到了梁鴻的耳里,當時已有不少人家敬慕梁鴻的高風亮節,想將女兒嫁給他,梁鴻都謝絕了,但當他聽到孟光的志向後,卻主動請人去行聘。孟光在出嫁前,不備金銀羅緞,卻製作了布衣、麻鞋、羅筐及織布的工具。剛過門時,盂光像普通新娘那樣,裝飾打扮得漂漂亮亮,誰知開頭七天,梁鴻卻對她愛理不理的。梁鴻說:「我想娶到的是一位簡樸勤勞的女性,可以與我一起到深山憑自己的勞作去隱居。現在見你穿著打扮如此講究,遼塗脂抹粉的,這哪裡是我所希望的呢?」孟光說:「其實,我早就準備好了隱居所需的衣服及器具了。」於是她換了髮式,穿上布衣,在梁鴻面前操持起家務來。梁鴻一見,高興地說:「此真梁鴻妻也!」後來,夫婦倆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織為業並以詩琴自娛。他們有才學而不求富貴,安於勞作,自食其力,因而受到世人的頌揚。而孟光,也就成了後世許多婦女效法的榜樣。055破鏡重圓——樂昌公主

樂昌公主(生卒年不詳),南陳後主陳叔寶之女,貌若天仙,琴棋詩書皆通,活潑可愛。「破鏡重圓」的故事就發生在她的身上。

陳叔寶後主有個門客叫徐德言,學富五車,文才蓋世。自金榜題名後,便娶了樂昌公主為妻,做了駙馬。只是好景不長,當時隋文帝已兵統北朝並發兵南下。徐德言和樂昌公主自知南朝氣數已盡,預感國破城陷之時,必被衝散;倘若日後情緣未絕還能相見,應有一信物為好。於是兩人便將一銅鏡破而為二,各握其半,相約他日正月十五賣於都市,以此破鏡為憑取得聯繫。

公元589年,隋朝大將楊素率部攻破南陳都城建康,南朝滅亡。公主和駙馬在兵慌馬亂中失散。楊素部將獲樂昌公主,見其美貌,便獻給楊素。楊素喜其美,欲為妾,無奈公主堅貞不從。楊素只好把公主留在府中,只待日後回心轉意了。

卻說徐德言也不畏艱苦,趕至長安。正月十五日,樂昌公主依約派侍女執半鏡叫賣於街頭。徐德言也依約執半鏡早早在街上尋找公主影跡。見破鏡,他迫不及待將其拼對,正好相合,知是公主之鏡,頓時悲喜交集,即以手帕題詩一首:「鏡與人俱去,鏡歸人未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讀詩,不禁涕淚交流,只恨近在咫尺卻若天涯。食無味、寢不安,她大病在床。楊素知悉,深為感動,不善舞文弄墨的他竟也揮毫:「其心之美,勝於其人,其心在其夫,其人不可得也。」並傳令召見徐德言,將樂昌公主歸還。這對飽受離亂之苦而忠貞不渝的患難夫妻,終於重聚。

056徐娘半老——徐昭佩

徐昭佩(?~549年),南朝梁武帝第七個兒子蕭繹的偏妃,徐昭佩在江陵是一個十分活躍的女人。「徐娘半老」的成語就出在她的身上。

當蕭繹還是湘東王的時候,徐昭佩就嫁給了他。這個蕭繹是個獨眼龍,按史書的說法,徐昭佩是為了嘲笑他的獨眼才畫半面妝的,這顯然太片面了。剛開始,徐昭佩並不是如此有個性的。她之所以變得這麼有個性,其實全是蕭繹逼的。因為這個湘東王蕭繹一點也不好女色,他唯一的愛好就是跟一幫子酸文人談學論道。這個偏執的文學青年,不在乎吃,也不在乎穿,完全是個沒有生活情趣的怪人。後來,蕭繹當了皇帝,徐昭佩從王妃升為皇妃,但兩人的夫妻關係一點也沒有改善。沒法子,徐昭佩只好自己想辦法解決了。她先試探著找了一個和尚玩玩,這個和尚就是瑤光寺中的智遠和尚。徐昭佩勾搭上智遠和尚以後,幾乎天天與他私通。膩了智遠後,徐昭佩又嘗試著找那些俊秀的侍臣亂搞。由於蕭繹忙著搞他的文學,所以也無暇來管後宮的這些破事,於是,徐昭佩一直安全地跟那些形形色色的小帥哥們互相滿足著。不久,徐昭佩看上了蕭繹的寵臣暨季江,這個暨季江不但貌似潘安,而且才華橫溢。在徐昭佩的猛烈攻勢下,暨季江很快就繳械投降。有人問暨季江:「徐妃的滋味如何呢?」暨季江答:「徐娘雖老,風韻猶存!」

沒多久,蕭繹的一個剛生完孩子的愛姬王氏突然死了。於是,蕭繹就借口此女是由徐昭佩投毒害死的,逼著徐昭佩自盡。徐昭佩沒辦法,只好投井自盡了。可憐徐昭佩剛找到自己的幸福就要魂歸西天了。四大傳說上榜人物及理由:四大傳說的主人公可不一定真有其人了,但這四大傳說卻是公認的。這四人有:哭倒長城孟姜女、白蛇報恩白素貞、飛星傳恨織女、樓台相會祝英台。057哭倒長城——孟姜女

孟姜女(生卒年不詳)孟姜者,姜氏之長女也。她的故事最早見之於《左傳》。孟姜為齊將杞梁之妻,梁於公元前549年在莒戰死,齊莊公在效外見到孟姜,對她表示弔慰。孟姜認為郊野不是弔喪之處,拒絕接受,於是庄公接受她的意見專門到她家裡進行了弔唁。

西漢時已有了孟姜女「夫死後向城而哭,城為之崩」的記載(劉向《說苑》及《列女傳》)。至於哭崩的城牆在何處,雖然有莒城說、杞梁說和梁山說不一,但均在齊地,而非秦之萬里長城。酈道元《水經注》認為孟姜女哭崩的是莒城。大約到了唐代,這一題材演變成了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崩萬里長城的故事,具備了今天的芻形。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我國流傳最廣的民間傳說之一,直至今天屏幕,幾乎是家喻戶曉。孟姜女的故事是怎樣產生、流傳與演變的呢?《周賢記》把故事搬到了燕國,孟姜名孟仲姿,杞梁變成杞良。杞良為逃築城之役,誤入孟超後園。孟女仲姿正在洗澡,古人貞操觀念極重,信守女兒之體只能為丈夫所見,故二人乃結為夫妻。後來杞良回到長城工地後被處死,埋屍長城之下,於是仲姿千里尋夫,哭崩長城,又於累累白骨中滴血驗骨,終得丈夫遺骸雲。古代戰爭頻仍,徭役繁重,征夫離婦之怨,乃為傳統主題。其後歷代詩人皆有詠其事者。唐代詩僧貫休,則有《杞妻》,竟詠孟姜女哭長城之事。其後這一題材乃進入許多詩人筆下,為這一故事的廣為流布,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元代起,孟姜女的故事開始搬上舞台。058白蛇報恩——白素貞

白素貞(生卒年不詳),是傳說「白蛇傳」中的人物。白蛇傳傳說源遠流長,家喻戶曉,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其餘三個為《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織女》)。也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以此故事為原型拍攝了多部影視劇作和動畫片。

白蛇傳最早出現在《警世通言》之中。後來的傳說又添加了一些的情節,使得故事更加平民化,符合大眾的口味,得以流轉至今,內容大致如下:在宋朝時的鎮江市。白素貞是千年修鍊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後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並嫁與他。婚後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素貞乃蛇妖,許仙將信將疑。後來許仙按法海的辦法在端午節讓白素貞喝下帶有雄黃的酒,白素貞不得不顯出原形,卻將許仙嚇死。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靈芝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並軟禁,白素貞同小青一起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白素貞因為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後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還有可愛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

059飛星傳恨——織女

織女(生卒年不詳),牛郎織女是中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之一。相傳天上有個織女星,還有一個牽牛星。織女和牽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織女是王母的孫女,王母便將牽牛貶下凡塵了,令織女不停地織雲錦以作懲罰。自從牽牛被貶之後,織女常常以淚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牽牛。一天,幾個仙女向王母懇求想去人間碧蓮池一游,王母心情正好,便答應了她們。她們見織女終日苦悶,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讓織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懲後的孫女,便令她們速去速歸。

話說牽牛被貶之後,落生在一個農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後來父母去世,他便跟著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與他分家,只給了他一頭老牛和一輛破車,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獨佔了,然後,便和牛郎分家了。那條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這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它出招讓牛郎去碧蓮池將仙衣藏起來,從而與結成夫妻。結婚以後,男耕女織,相親相愛,日子過得非常美滿幸福。不久,他們生下了一兒一女,十分可愛。可是,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勃然大怒,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織女回天庭問罪。牛郎挑著孩子追趕織女,卻被王母划了一條河而將雙方隔在了兩岸。從此,牛郎和他的兒女就住在了天上,隔著一條天河,和織女遙遙相望。王母答應他們每年農曆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我不由得想起了秦觀的《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060樓台相會——祝英台

祝英台(生卒年不詳),梁祝的傳說在中國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說的是東晉時期,在浙江上虞縣有個祝家莊,祝員外有個女兒叫祝英台,美麗聰穎,從小就隨兄長們學習,羨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祝員外不允許,英台卻假扮起了男裝,居然毫無破綻,祝員外只好答應,女扮男裝去求學的祝英台。在途中碰到了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二人義結金蘭。二人同到杭州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同學三年,情深似海。祝英台自己心裡明白,她深愛梁山伯,可梁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所以還沒有愛情。分手之際,祝英台一個勁的透話,梁山伯傻,弄不明白。祝英台無奈,只好謊稱家中有個九妹,人品很好,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困難,未能如約去求婚,等梁山伯去祝家求婚時,祝員外父已將英台許給了別人。美滿姻緣泡湯了。二人在樓台又見面了,只好相約來生了。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梁山伯雖然當了縣令。但心情不好,憂鬱成疾,不久身亡。祝英台暗自發誓,要隨山伯而去。被迫出嫁那天,英台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哀慟感天,風雨大作,墳墓爆裂,英台躍入墳中,墓複合攏。等到風停雨住,彩虹高懸,只見兩隻蝴蝶蹁躚飛舞,人們說,那是梁祝二人的化身。

四大戲劇

上榜人物及理由:戲劇人物大多有個原型,有的確有其人,象李香君這樣的人物是明末歷史盛傳的。四大戲劇上榜人物有:待月西廂崔鶯鶯、姻緣早定陳嬌蓮、六月飛雪竇娥、血賤桃花李香君。061待月西廂——崔鶯鶯

崔鶯鶯(生卒年不詳),元劇《西廂記》中的崔鶯鶯是有原型的,說的是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寫的《會真記》。是元稹本人初戀故事的自供狀,張生即元稹本人。元稹對自己始亂終棄的惡行多方予以掩飾,敘事中因此留下大量的漏洞,引起了後世許多人的興趣,千方百計地要補足其中的漏洞,所以出現了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有趣的現象:除了元稹本人的《會真記》傳奇之外,以張生和崔鶯鶯故事為主題的續作者居然達到了27種之多!不過時間隔得愈久,續作與故事的原貌也就差得愈遠,以至最後催生了王實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的「大團圓」結局。在流氓文人的意淫之中,崔鶯鶯真實的悲慘命運被付之一笑,化作了王實甫得享大名的錦繡文章。

  由於王實甫的《西廂記》結局完美,所以現在人們一提崔鶯鶯就以這個《西廂記》為準了。故事說前朝崔相國死了,夫人鄭氏攜小女崔鶯鶯,送丈夫靈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暫住河中府普救寺。這崔鶯鶯漂亮不說,還無所不能。她父親在世時,就已將她許給鄭尚書之長子鄭恆。就在普救寺這一段時間裡,鶯鶯認識了張生併產生了愛慕之情。壞人孫飛虎要搶鶯鶯做「壓寨夫人」,鶯鶯寧死不從,鄭氏許願誰能殺退孫飛虎,就將小姐許配給他。」張生有個鐵哥們叫杜確,是武狀元。張生讓他帶兵來解了圍。但崔老夫人失言了,以鶯鶯已許配鄭恆為由,讓張生另擇佳偶,這使張生和鶯鶯都很痛苦。在丫鬟紅娘的安排下張生和鶯鶯偷偷的相會過。但老夫人不允許。紅娘求情,並說老夫人不該言而不信。老夫人無奈,告訴張生如果想娶鶯鶯小姐,必須進京趕考取得功名方可。後來張生考得狀元,以河中府尹的身份歸來,終於與鶯鶯結成眷屬。062姻緣早定——陳嬌蓮

陳嬌蓮(生卒年不詳),十大喜劇之一的崑曲《玉簪記》,講的傳奇故事是:陳嬌蓮與書生潘必正是指腹為婚的夫妻,因金兀朮南侵,陳嬌蓮在兵亂中與其母失散,幾經波折,不得已投身在潘必正之姑母潘法誠所主持的女貞觀中,庵主為陳嬌蓮歸依並賜其法名妙常。潘必正赴考不第羞於回家,亦尋思投靠女貞觀庵主即其姑母潘法誠,因而與妙常在女貞觀中相識。一日,陳妙常月下彈琴,潘必正愛慕道姑陳妙常的文採風姿,故意以琴曲傾吐心聲,試探妙常心意,妙常礙於道姑的身分與禮教,遂回報琴曲婉拒。必正落寞告辭後,妙常卸下心防,禁不住吐露心意,卻被躲在門外偷聽的必正出聲點破,兩人心意漸通。潘必正相思成病,妙常與住持來探望,書僮進安謊稱妙常有治病之方,潘必正信以為真,精神大好,後來才知為進安所誆。

陳妙常與潘必正定下盟約。女貞觀主持潘法誠懷疑侄兒潘必正與妙常情意相投,恐破壞佛門清規,於是嚴厲催促潘必正立即離庵赴試。潘必正雖難捨妙常,但見姑姑如此堅持,無奈之下只好不告而別、黯然而去。陳妙常聞訊趕至江邊,見船已行遠,只好雇小船追上,兩人在江中,訴說相思情意,並互換定情之物,最後依依難捨,含淚離別。爾後,必正得中進士,迎娶妙常,兩人一同返鄉,與家人團聚,方知妙常即是自幼婚配之陳嬌蓮。063六月飛雪——竇娥

竇娥(生卒年不詳),元代雜劇《六月雪》中的主人公,該劇通過竇娥含冤而死的故事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竇娥是一個身兼孤女、童養媳,寡婦、死囚的人物。她三歲喪母,七歲被賣作童養媳,十七歲結婚,不到二年又夫死守寡。這個孤苦無依的女子,不但遭受著地痞無賴的欺侮而且最終被官府無端殺害。她的一生正是勞動人民悲慘遭遇的真實寫照。竇娥是一個本分善良的普通婦女。丈夫死後,她忍受著精神的痛苦和折磨,用命運觀念自我安慰,安分守己地遵循著當時的道德教條,盡孝守節。但即使如此,她在黑暗的社會中也無法容身。張驢兒父子闖進了她的生活,她不得不起而反抗,堅決地拒絕了張驢兒的無理要求。面對張驢兒的誣陷和見官的威脅,她毫無懼色,並且天真地相信官府是「明如鏡,清如水」的。面對嚴刑拷打,她據理力爭即使「捱千般打拷,萬種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層皮」,昏死三次,但仍不肯屈服。只是在桃機要拷打她的婆婆時,她才含恨屈招。無情的板子打碎了她對桃杌的幻想,但她還幻想上級官吏會加以復勘,直到最後押赴刑場時,她才對統治階級完全絕望了。但她並不低頭。她叱天罵地,對黑暗的社會進行了猛烈抨擊和憤怒的控訴,並把怨恨指向了封建社會的最高主宰,表現了對封建秩序的懷疑。她在臨刑前發下了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楚州大旱三年。而這三樁誓願都得到了實現。自然界順應正義的呼喚,發生了反常的現象,這表現了竇娥的冤枉,也是對黑暗現實的強烈抗議。為了報仇伸冤,竇娥的鬼魂繼續進行鬥爭。對她那恪守封建禮教並有點兒昏庸的父親,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並在複審時出堂作證,終於使冤案得以昭雪。冤案的平反,與其說是清官的功勞,還不如說是竇娥鬥爭的結果。064血賤桃花——李香君

李香君(生卒年不詳),是明未南京秦准河畔名妓李貞麗的養女,原是秦淮歌妓,自孔尚任的《桃花扇》於1699年問世後,李香君遂聞名於世。

《桃花扇》的內容是借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歷史。侯方域題詩宮扇贈李香君,二人相戀。馬士英、阮大鋮欲與侯方域結交,通過畫家楊文表示願代出資促成侯、李的結合。李香君怒斥馬、阮,侯方域受到李的激勵,亦對此事加以拒絕。武昌總兵左良玉率軍移食南京,朝野震動,侯方域修書勸阻,阮大鋮誣以私通和做內應的罪名,侯方域被迫投奔在揚州督師的史可法。李自成攻陷北京,馬士英、阮大鋮等迎立福王,並對復社文人進行迫害,準備強逼李香君嫁與漕撫田仰為妾。李香君堅決不從,矢志守樓,倒地撞頭時,血濺侯方域所贈的宮扇。楊文在宮扇血痕上畫成桃花圖,李香君遂將桃花扇寄與侯方域。清兵南下,攻陷南京,李香君、侯方域先後避難於棲霞山,在白雲庵相遇,共約出家。孔尚任企圖通過這個愛情故事,描寫明末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揭示南明覆亡的原因,抒發「興亡之感」。

推薦閱讀:

古代山水畫賞析
古代瑞獸麒麟 化煞送子招財。
古代一品京官都有多大權利?為什麼一品官銜會是榮譽虛職呢
中國古代天文學受制於天人感應說
歸納最全的古代詩歌意象之「草木類」

TAG:文學 | 古代 | 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