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與人力——哲學與生活漫談

天道與人力

——哲學與生活漫談

邱崇丙

一,道與力

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其實不僅自然界存在著力,人類社會也存在著某種力。這種力,無形、無色、無聲、無味。老子的所謂「道」,說得「玄之又玄」,如果要說得稍微明確些,稍微具體些,給出一個趨近性的解釋,主要的就是「力」,是眼睛看不到的力。或者說,力是可以明顯感受到的道。萬物都在發展變化,靠的是什麼?靠的是力。這種力支配著一切運動,一旦有了大量的積聚或衰減,自然和社會就可能發生重大的變化。

力是無形的,也趨近於老子「無」的概念。這種力將引起的重大變化,一般人不容易察覺到,只有大智大勇者,才能預見到。唐山地震、四川地震,不是沒有應力的預兆,但沒有人敢於作出肯定的判斷,發生之後,我們才觸目驚心。而八十多年前,毛澤東主席看到中國社會到處是革命的火種,看到了社會的力,人民的力,產生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預見,並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這就是大智大勇。

社會的力是由人力構成的,人力就是人的能力,包括體力和智力,我們習慣上稱之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體力在靜止時,也看不到,發揮出來才能感覺到。行走奔跑,腿在用力;使用工具,手在用力。或者說,力使得人奔跑和使用工具。我們看到了動,並沒有看到力。「力」附著於身體,本身還是無形的。體力的積極使用,能創造成果;體力的消極使用,能夠造成破壞。創造和破壞,世界上正時刻不斷地在發生,從未停止過。

智力裝在腦袋裡,比較隱蔽,不光靜止時看不到,活動時也看不到,它本身也是無形的,說出來或付之行動,有了結果,才會明顯的感覺到。體力和智力往往是結合起來發揮作用,形成人的能力。人的能力匯總起來,就是社會的力。它可以體現在一座靜態的建築中,也可以體現在一次動態的戰爭中,它本身卻是無形的,無色的,無聲的,無味的。

二,能力的源泉

人的體力來自生理的成長,智力來自知識經驗的積累。在正常情況下,人的能力是通過教育(德育、智育、體育)來完成的。而能力的提高和完善,又是與人的需求慾望相聯繫的。

首先是「生存」的慾望,要生存就要有飯吃有衣穿,就要有能力生產和獲得物質財富,就要培養和提高這種能力。這偏重於物質方面。其次是「發展」的慾望,發展就是要生活得更好一些,爭強好勝,幫助他人,提高道德和榮譽水平。這偏重於精神方面。人的能力的發揮,目的就是要獲得物質財富和提高品德榮譽。獲得物質財富,可以概括為利慾,提高道德榮譽,可以概括為名欲,合起來就是追求名利。

利慾和名欲驅使人去提高和發揮自己的能力,這樣一來,利慾和名欲就成了人性的原動力。從客觀方面來說,利益和榮譽對人有吸引力、驅動力;從主觀方面來說,人需要利益和名譽,利以養生,名以榮身。名利對人有好處,能夠美化人生,成了人們終生追求的目標。

說「人性的原動力就是追求名利」,這話聽起來很刺耳。這在提倡無私奉獻的時候,是要遭到批判的,被認為是「名利思想」,也就是自私自利。這是因為國家和集體的名利,顯得崇高,個人的名利顯得渺小,因而要求放棄小的名利,而成全大的名利。所謂無私奉獻,實際上也就是放棄個人利益,成為道德高尚的人,得到表彰而獲得榮譽,物質轉化為精神,利轉化為名。

人們在實際交往中,往往諱言名利,因為名利二字帶有貶義(這後文再談)。實際情況是:人明顯的分成三六九等,物質利益和地位榮譽差別十分明顯。有的人嘴上不談名利,顯得清高,或者要別人不計名利,而自己卻決不放棄名利。一旦觸動個人利益,立刻就會翻臉,所謂「提起錢,便無緣」,斤斤計較,一點不能吃虧。古語說:爭名於朝,爭利於市。其實爭名不限於政府機關,爭利也不限於市場,到處都在爭名爭利。

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是赤裸裸的語言,撕破臉的語言,也是真實的語言(真話)。如果能夠像如來佛那樣,從空中俯視,就會對這些在大地上忙忙碌碌的芸芸眾生,產生悲憫的情懷。儘管釋迦牟尼追求不生不死的涅槃境界,但一般信徒仍然要穿衣吃飯,向凡人化緣。「出家人不貪財,多多益善。」利慾是不可避免的,人要生存,首先需要衣食財富。不忙碌,天上不會掉下餡餅來。可以這樣說:人首先必須學會生存的能力,利慾,利益的吸引力、驅動力,是人的能力發展的原動力,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原動力(提高生產力),從古到今,都是如此。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比賽,競賽,都是比賽能力。如:工作成績評比、評獎金,職業技能競賽,歌唱比賽,選美競賽,以及政治競選,等等,其實都是在爭名爭利。特別是體育運動會,冠軍的爭奪,何等激烈,這不是爭名爭利是什麼?「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這是一句哲學的語言,智慧的語言,不爭名次,而贏得友誼,舍小取大,小不爭而大爭。

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孟子主張不講利益,光講仁義(道德榮譽)。他的實際用意是說:有了仁義,也就有了利益。這也是一句智慧的語言。利轉化為名,名又轉化為利。

管子說得乾脆:「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首先要得到物質利益,有衣有食,能夠活著;有了這一基礎,就會被道德榮譽所驅動,追求優秀和高尚。這兩種力,其實是分不開的,得利就可能有名,有名也就可能得利。在這種情況下,名利的驅動力是合力,它引導人性趨向完美:人既有豐富的物質財富,又有高尚的精神情操,這就是美的境界,也是人生的理想境界。

三,名利是好事

由此可見,名利是好事。

利慾偏重於物質,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因為人首先需要生存。用自己的本領,獲得財富、利益,這是生存所必需的。許多下崗職工,重新創業,發財致富,這是一種成功,一種驕傲,一種美。勞動模範、勞動英雄的稱號,就是其價值的體現。俗話說,人敬富的,狗咬破的。富足被人仰慕,貧窮可能讓人憐憫,不會被人尊敬。遠古打獵的能手,獲得很多的食物,讓眾人分享(不是獨佔),受到人們稱讚,他就是英雄。當代人白手起家,創業致富,《福布斯》雜誌也稱之為「財富英雄」。

名欲偏重於精神,人能夠創造巨大的業績,出人頭地,顯得體面高尚,才會有地位榮譽,這是在成功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社會影響,社會心理,這是道德的積澱和升華。

嬰兒赤身裸體,來到世界上,都知道要吸奶,這是生存的本能,靠父母的親情餵養呵護,得以成長。這種親情被詩人衷心的讚美,這難道不是無私偉大的愛嗎?但父母子女之間,也有互相遺棄的,或成為仇人的,甚至相殘流血的。毛澤東主席早就說過,「世上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愛和恨的緣故是什麼?是利益,是榮譽。人類的這種親情,在高等動物中也存在,所謂舐犢情深。這裡面有一種利慾的動力,那就是生命的繁衍。動物也許只有利慾,但對於人性來說,就不僅是希望傳宗接代,還可能有望子成龍,出人頭地,榮宗耀祖,為國爭光的用意。利益和榮譽是聯繫在一起的,這裡既有利慾,又有名欲。青年求學,考入名校,進入先鋒的專業,獲得學位,有令人羨慕的職業、豐厚的薪金,能對家庭、社會、國家作出貢獻,這裡也是利慾和名欲在起作用。這時候,利慾和名欲形成合力。奧運會的冠軍獲得者,在登台領獎的時候,無不萬分激動,甚至涕淚橫流,披著國旗繞場一圈,名利雙收,人的價值得到了最佳的體現。

用自己的能力,獲得名利,名利雙收,是好事,不是壞事。但好事也可能變成壞事,名利也可能異化。

四,名利的極限

能力有高有低,作用範圍有大有小。或為個人,或為家庭,或為團體,或為部門,或為地區,或為國家民族。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存在著利慾和名欲,存在著利益和名譽的驅動力。他們無不為了各自的利益和名譽,而英勇奮鬥。

為國家民族的利益榮譽而英勇奮鬥,是崇高的利慾和名欲,所謂「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為個人的名利而孜孜以求,比較起來顯得渺小,但也不應該否定,只要它仍然是利益和名譽的合力,沒有侵犯他人,沒有損害名譽,沒有喪失道德,就仍然有益於社會。

人們談起名利,常常被認為是不光彩的。但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領導人,都理直氣壯地宣布,他的國家利益是高於一切的。為了維護國家的利益,不惜訴諸武力。這一國際現象表明,利慾不僅是基礎,而且利慾大於名欲。俗話說,無利不早起。說到底,利益是根本。這時候,利慾和名欲可能是合力,也可能不再是合力,利慾可能否定了名欲,做出不名譽的事情。這就要看利慾是在保衛自己還是侵犯他人,是否越出了道德的範圍。

金錢、利益很重要,但利慾不能膨脹,不能不要名譽,利慾不能否定名欲。貧窮而高尚,也值得肯定,因為利慾還沒有破壞名譽,高尚將會防止他陷入不義。富足而公正,也不會受到譴責,因為利慾沒有毀掉名譽,公正可以防止利慾膨脹。這裡有一條安全底線,就是道德和法律。在追求名利的時候,不要喪失道德和觸犯法律。這是人們個體的安全底線,也是社會的安全底線。

五,名利的異化

「名利」一詞通常是貶義詞,名利場,名利之徒,名韁利鎖,這些詞語都帶有貶義。因為人人都在追求名利,就會發生碰撞,矛盾,鬥爭,容易陷入誤區。所以人們說它是身外之物,要看破一點。

我們知道,領袖人物都具有一種素質,就是「仗義疏財」,也就是為了榮譽,可以犧牲個人利益,這是高尚的,值得尊敬的。反過來,如果為了利益,不顧名譽,那就是「見利忘義」,是要遭到恥笑的。人需要物質利益,還需要精神高尚。只有前者,與動物無異,有了後者,才稱得上是人。

利慾和名欲有可能異化,相互背道而馳,因利而毀名,假名而圖利,或者名利之欲兩者同時膨脹,於是能力所起的作用就會越出安全的底線,衝破極限,有害於社會。

利慾的合理髮展,可以變為富足,利慾的膨脹,則可能導致犯罪,使名譽掃地。有的人產生了貪慾,盜竊、詐騙別人的財富,或者用各種名義和理論,霸佔別人的土地資源,把別人的東西攫為己有。他們厚顏無恥,道德淪喪,只顧追求利益,毀掉了名譽。這種利慾的膨脹,必然引起抵制和反抗,引起輿論的譴責,法律的制裁,甚至發生流血衝突,名譽也將掃地以盡。個人如此,地區和國家也莫不如此。強盜入獄,貪官落馬被繩之以法,侵略者終於滅亡,就是活生生的例證。

名欲的正常發展,為集體為國家謀福利,甚至犧牲個人利益,可能出現英雄聖人。名欲膨脹,也會異化,同樣使人墮落或犯罪,使名利俱喪。如高官以勢壓人,有恃無恐,濫用權力,以權謀私,以身試法。高考舞弊,教授甚至院士抄襲他人論文,一旦暴露,則名利盡喪。東北有位小業主,作過一些捐獻,自以為在地方上有了一點名譽地位,竟敢故意開車撞人致死,結果自己也被判死刑。

利慾和名欲也可能同時膨脹,那就更糟。一位在美國留學的福建學生,名利之欲膨脹,開槍射殺自己的同學和老師,物我雙亡,令人唏噓。「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是因為利慾膨脹,突破了安全底線。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極限的,利益和名譽也不例外。老子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利慾名欲的無限膨脹,越出安全底線,則物極必反矣。

六,名利的轉化

《論語》中的陽虎說,「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他認為:要想成為富人,就成不了仁人;要想成為仁人,就成不了富人。這話說得很深刻,有太多的事例可以證實。看來,利慾和名欲並不總是平行的,在實際行動中往往倒是背道而馳。為了財富而不講道德,憑藉權勢而貪腐索賄,報紙上不斷爆出,我們也並不感到意外。

這句話應該這樣來理解。

為富不仁:求利而喪失道德,最後是名利雙亡,值得警戒。

為仁不富:為了道德榮譽,要捨得散財。仗義疏財,是大智慧。

也就是說,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要回報社會,把利慾轉化為名欲,把財富升華為道德榮譽。

人的能力不一樣,客觀主觀條件不同,對利益名譽的追求,也就會有差異,社會必然會出現貧富之別,貴賤之分。有高官厚祿,有百萬富翁,有中產階級,有弱勢群體,也會有不幸的人群。這時候需要對社會利益加以調控。所謂調控,就是政府和人民運用權力,以國家最高利益和榮譽為準則,防止貧富差距懸殊和繼續擴大。保持適當的差距,可以激勵人們發揮能力,創造財富,向榮譽看齊;而差距太大,利慾和名欲就會異化而突破安全底線,產生嫉妒和仇恨,社會秩序就將受到衝擊、破壞,引起危機。利慾膨脹和異化,小則偷盜搶劫,敲詐勒索,大則殺人越貨,無惡不作。名欲膨脹和異化,小則以權謀私,貪污受賄,大則稱王稱霸,無法無天,不顧百姓死活。而這兩種慾望還可能同時膨脹,後果就更為嚴重。不僅社會階層之間的財富需要調控,國家和人民之間的財富,也需要調控。國富民窮,必然產生貪官和盜賊;國窮民富,政權就會受制於豪強:都需要引起警惕。

歷史上出現過俠客的「劫富濟貧」,那是民間自發的暴力調控。歷代的農民起義,則是流血的徹底的調控。現代社會用道德法律來調控,還可以用名利轉化來調控。

老子曰:「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追求名利越出極限,富者要貧者白白乾活,拖欠甚至拒付工資,貧者要向富者送禮、資助,這就是「損不足以奉有餘」,這就是人之道違反了天之道。如果能夠鼓勵「損有餘而補不足」,採取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表彰慈善義舉,讓仗義疏財轉化為榮譽,法制輔以德治,將會更有力的促進和諧。

七,法治與德治

江澤民同志在談法治時,曾經提出過「德治」,值得重視。

經濟發展,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社會上逐漸出現了一種傾向,人們一切向錢看。官商勾結,以權謀私,貪污索賄,偷稅漏稅,敲詐欺騙,層出不窮。經濟犯罪,接連不斷。報紙上宣揚「商場如戰場」,這句話還起了火上澆油的作用,利慾名欲正在膨脹,已經相當嚴重。

近幾年,隨著富豪榜的出現,中國財富的「集中度」也就逐漸曝光。政協委員蔡繼明說:「我國在社會財富增長加速的同時,出現了財富向少數人手中集中的傾向。中國權威部門的一份報告顯示…,財富集中度高於美國。這種大部分社會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的格局,導致了我國消費的不足,甚至產生了畸形的消費。根據調查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國際上奢侈品最大的市場。」一方面消費不足,一方面揮霍浪費,這是收入差距太大造成的。美國人的收入,比我們高得多,而貧富差距低於我們,值得借鑒。

善於獲得,是聰明;善於放棄,是智慧。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積累了三千億美元的財富,他決定捐出其中的一千億美元,用於慈善事業和基金,這是大智慧。中國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游標,十年間向慈善事業捐獻4.75億元。汶川發生地震,他將一批重型機械車隊開進災區,親自到四川地震災區去送錢送物,這也是大智慧,當即受到溫家寶總理的讚揚。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全國抗震救災英雄模範稱號。12月5日,獲得2008年度中華慈善事業特別貢獻獎。還有許多普通百姓樂善助人事迹,都是大智慧。

但這種智慧不是人人都能具有的。有一些企業家發了財,錢放在國內還不放心,千方百計轉到國外去,結果被騙得血本無歸。他們辜負了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還害了自己,經過他們的手,白白把財富送給了外國騙子。把錢藏到國外去,可能失去,而為自己的祖國多做貢獻,倒可能獲得更大的名利。中國的企業家,需要提高自己的素質。去聽《周易》的演講,恐怕學不到「大智慧」。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這才是大智慧。

但人能不能有大智慧,是自覺的,不可能強迫,但是可以鼓勵,最好是明文規定的鼓勵。我們要依靠法律道德的調控,也要有對於「大智慧」的表彰。需要法律的干預,道德的教育,媒體的引導;需要有嚴肅有力的反貪腐措施;需要有健全的慈善事業,和相應的社會救濟,以及各類應急計劃。還需要有法定的全面的表彰機制,把捐獻的財物轉化為高尚的榮譽。例如,為國家建設、文化教育事業,或為特殊災難捐獻者,要像獻血者一樣,不僅發給榮譽證書,在他們日後遇到意外的不幸和災難時,還可以得到國家法律和經濟的援助。這是更高意義上的社會保險。

八,天之道,人之力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可以說,這一目的已經達到。我們已經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理想,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還有待於努力。改革開放,「執政為民」的理念,是政治家的大智大勇,現在要運用「力」,用強大的政治、法律、道德和文化的能力,來促其儘早實現。用人民之「力」盡天之「道」,讓發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為人民所共享,國家才算是真正的富足,人民的精神素質才會相應地提高和完善,才算得上是「盛世」。


推薦閱讀:

朝鮮戰爭耗費了新中國極大的人力物力,最終帶來了什麼?
什麼樣的上司是好上司,什麼樣的上司是壞上司?
產業園運營,沒那麼簡單
揭秘華人力挺川普四大內幕!
給男人力量:男人生命之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

TAG:生活 | 哲學 | 人力 | 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