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武相合——書法與武術

書法是藝術,武術一樣是藝術。一個是努文弄墨,一個是舞槍弄棒;一個是中華奇葩,一個是東方明珠。書法與武術的最高領悟就是無所為,無所不為。太極拳大師解守德說:「文武同源」,互為其根。文為陰,武為陽,習武文在其中,學書拳理明鏡。微乎其微至於無形,神乎其神至於無聲。也就是說「文武合一」。

「和」是中國文化的最高價值趨向。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文中有文,武中有武。它們是既離天地萬物之象,又得天地萬物之意。武術是太極,書法也是太極。它們是一個文化的兩個演化,兩個演化又促進了一個文化的發展。在《易經》中一切可以命名的事物全是兩兩相對的,首先就是文、武相對。它們雖有盈虛消長的變化,但必須是相依才可能生存。在宇宙萬象中有其一必有其二,有因必有果。如一方失去存在而相對的一方也就不復存在了。這就是孤陽不生,獨陰不長,必一陰一陽的相生相剋才有化育萬物之功,才有生命可言。中國的藝術無不籠罩在《易》理之中,因為我們的藝術本質是「意」,是生命的意義,這個「意」也正是源於《易》之奧理。太極拳大師王宗岳早說:「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太極就是「心」,「心」就是太極。太極就是至大之極往來無窮之意。往來無窮謂之通也。其實不管是文也好,武也好,或者是那行那業都好,都是太極。一處一太極,處處皆太極嘛。只要玩得好,玩得巧,玩的妙,玩的出神入化,玩的收放自如,感人至深,都可以成為藝術的。佛家說:『四萬八千毛孔無不貫通。「儒家說:「我道以一貫之。」道家也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就是「一法精通萬法通。』只是科類有別,辭彙各異而已,道理是完全一樣地。書法和武術追求的都是以「神采、神韻,煉神還虛,以神化無,與道合真。」為最高境界的,都是內斂其神,外聚其氣,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奧妙。

書法之道需要有深厚的國學文化:武術之道同樣需要有深厚的國學功底。它們都是集中國幾千年燦爛文化精華於一體的歷史產物。中國的文文化也好或武文化也好,說透了就是「道」的文化,太極的文化。道法自然,所以說,出功最能是自然門;成功最快的是大成拳。中國的哲學不是純物質的哲學,是人的哲學,是生命的哲學。民族英雄李小龍說:」功夫是一種精巧的藝術,而不是純體力的活動。「楊氏太極拳的傳人楊澄普大師也說:「太極拳乃柔中有剛,綿里藏針的藝術。」關於武術是藝術早在《三國志、劉封傳》就有「武藝氣力過人」之說;在《今圖書集成、閨奇部刻傳》也有「關索妻王氏精通諸家武藝」的記載;晚清戚繼光在《紀效新書、拳說捷要篇》說:「其拳也,為武藝之源!」在民間也早有「練武藝,踢拳賣藝,武藝高強,十八般武藝無一不通,」這些人們熟知的辭彙。以前叫「武藝」,現在稱「武術」,其實,就是武為「藝術」。武術是一種智力與體力相融合的藝術,是一種高雅的人體搏擊藝術,是人與自然的和諧藝術,是活著的雕塑。聽,多麼動人。殊不知練拳容易練功難,學書容易學成難。武術的歷史非常悠久,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先驅者。武術和舞蹈、雜技、花樣滑冰等都是用人體美來表現的藝術。

中華民族的祖先們,起初為了生存以武力守獵,後來逐漸地發展演變形成了武術藝術。又在生活當中為了記事交流,創造了文字發展了書法藝術。武術是東方明珠,書法是中國國萃,它們二者共同構築了空間藝術和造型藝術。書法與武術它們有著共同的生活需要,有著共同的流動美和節奏美,有著共同的自然美,有著共同的哲學基礎,有著共同貫注浩然正氣的尊嚴。書法與武術它們縱橫交錯、變化莫測、彼此呼應、自然貫通有一種與天地精神獨往來的精神。而書法與武術又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相互發展,相互鑒別,相互輝映,相互為用,相互制約的構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支柱。

《易經》的博大精深無外無內,道家的渾圓一氣無始無終,儒家的浩然正氣剛正不阿,佛家的中空禪定寓意深遠。這些都是藝術生存發展的優質養料。儒家是陽舒,道家是陰慘,本乎天地之心就是「太初有道」。這一道,道出了藝術的根蒂,使藝術升華的廣袤而玄妙了。武術大師李小龍先生說:「功夫的原理核心就是「道」;其實書法的原理核心也是「道」。藝術的本身就是中華文化的大「道」。藝術的發展必須有以身悟「道」的思想,才能提高藝術的價值。藝術的價值是什麼呢?就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一張一弛,一心求真」。清代包世臣說的好:學書如學拳,至學拳已成真氣養足。「真氣」是道家提出的養生之精華所在。尤其是太極拳它直接應用了道家思想理論創立了陰陽相生、快慢相間、上下相連、曲直相依、大小相從、剛柔相濟、內外相合、開合相寓、方圓交替、動靜有象、虛實互伴、前前後後、左左右右變化無方的周身一體的太極之象,渾然一「圓」的藝術境界。武術理論:「手足運動不外乎一個「圓」字,絕無直來直去的。「書法也是要避免橫平豎直的。直來直去不是藝術的範疇,藝術的範疇是曲中求直。因為直不能給人以情趣,「直」就是「沖」,「沖」是《易》理文化的大忌,因為久「沖」傷人,急應避之。

書法與武術說穿了就是一個動靜虛實的運動過程。所以說「開合虛實,即為拳經。」一披一掛書之道也。學拳必先明其理,學書也一樣,以明理為上。不明陰陽不可謂書畫,不明陰陽不可謂拳法。武術以虛實為練功之首要,中醫同樣以辨別虛實為首要之診,書法也是以虛實為起步。書法與武術講:虛則實之,實則虛之。中醫講: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之所以,虛實是書法、武術、中醫的第一經。書法、武術、音樂、舞蹈它們有著共同的感人之處,有著共同的「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它們以「陰舒陽慘,本乎天地之心」的思想,以自然與人為整體辨證施法,來指導書法、武術、中醫等學科。書法與武術不同的是,書法是凝固的音樂,武術是格鬥防衛。特別是美國人認為太極拳是「中國古代傳下來的自衛藝術。」是「一種移動的沉思。」

書法與武術所行駛的都是起、承、轉、合。所表現的都是襯托、對比。書理與拳理相通的是體悟之道,陰陽之理,動靜之機,虛實之趣,錘僵柔化。它們都是博學多聞,武外求武,書外求書,異類而求之的學問。書法是中國美學的靈魂,武術是中華文化的靈魂。它們都是「心氣」藝術,都是「心氣」有多大意運就有多遠的藝術。書法拳法皆入道,文武合一使通神。拳有定式而用時則無定式,書法也一樣,學時有定法而用時則無定法。一套拳法就是一幅書法作品,一套精彩的拳法就是一幅精彩的書法作品。太極拳如同行雲流水,輕歌曼舞的音樂,優美動聽的抒情詩,又如同一幅行草書。書法與武術都是以人為本以品為上以德為先的君子藝術。如人品不高,思想不豐富,胸懷不寬大,容不了江河湖泊,裝不下三山五嶽,技法再多也不外乎雕蟲小技的粉飾,是成不了大器的。書法要有大鵬搏風,翻波逐浪的氣勢,練拳也要練出氣吞山河,行航五嶽,勢壓三鋒,給觀賞者以驚心動魄的感受。

書法與武術都是在快慢交替、方圓變換、輕重緩急、開合收放,氣血共溶、剛柔兼施、奇正有至的哲學中一層功夫,一層體會,一層修鍊,一層領悟,一層提高,一層境界地發展壯大起來的。狂草大家張旭路見公孫大娘舞劍器而悟的草書的狂勢神韻。我本人明晰了書法的節奏也是從武術演練中體察到的。狂草書如同打醉拳,看似醉的顛三倒四,其實,拳法不亂心境明晰,醉而不醉,神不散失。正可謂,醉由意運,招招式式均擊力敵。醉拳的演練如同一幅狂草書。狂草書也為一筆書,看似連綿纏繞、縱橫多變、筆法詭譎、神出鬼沒,其實呢,規矩嚴謹,狂不失禮。總之,書法與武術是同出一轍,是一個父母的哥、姐二人。如同陳式一路太極拳是柔多剛少,正好張旭的《古四帖》也是柔大於剛;陳氏二路太極拳又是剛多柔少,而狂僧懷素的《自敘帖》又是剛多柔少,非常默契。書法有《書譜》,武術有《拳譜》。書法的章法要樸實大方,運筆要速而不滑,遲而不滯。武術要神氣舒展不拘,運用要圓活不滯。書法要求,一畫之變化,一字之變化,一篇之變化;武術則是,一手之變化,一式之變化,一招之變化。書法講:錐畫沙,印印泥;形意拳說:落腳如生根。書法是以意取象;武術是象型取意。書法八面出鋒,武術七拳並用。書法講筆墨紙外三合;武術是肩與胯、肘與膝、手與足外三合。它們的內三合都是意、氣、力。書法以意象為最高境界,武術模似龍形、猴象、虎坐、鷹翻。書法講:先入法,在出法,後變法。武術是:定架子,活架子,變架子。書法講:提、按、頓、挫,武術說:起、落、扣、擺。書法講: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武術說:動如風,穩如釘。起式好似卷地鳳,落地如同樹栽根。書法說:重若崩雲,輕如蟬翼。武術曰:重如鐵、輕如葉、堅如金石、輕似楊花。書法一氣呵成,武術全神貫注。

書法有詩曰:忽然叫絕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馳毫聚墨列奔駟,滿座失聲看不及。武術也云:快似閃電如猛虎,內外生輝一拳倒。書法要無往不收、無垂不縮。武術是「無往非勁」。書法有「永」字八法。橫、豎、撇、捺、點、鉤、折、挑。武術有樁功八字訣:頂、扣、圓、敏、抱、垂、屈、挺。書法是意在筆先,武術是意在人先。書法的攪鋒正是武術所說的螺旋運動。書法講: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武術講:意欲向上必先寓下,意欲向前必先寓後。書法講: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為終篇之准。武術講:一起得勢,以下無不得勢。總之,書法與武術、舞蹈、雜技、音樂等都是人人同體,萬物同根,眾藝貫通,一脈相承。它們的學習最終要歸屬為大本大原的道路上才能「寢室正坐」。不能停留在枝枝節節婆婆媽媽的糾纏上。它們都是以形象思維見長,以生存哲學立世。書法拳法無定法,它們發展到高級階段,就是形神合一,渾身是法,渾身又無法。這就叫初級有法法加法,中級有法法化法,高級有法法無法。就是以意識導引動作,重意輕形了。也就是「意」的方面多了,「形」的方面少了,不能說了。只可意會,不可言明了。甚至一出口就是錯誤的。佛說:「不可說」。莊子也說:「道不可言,言而非也」。書法與武術對人體的作用都是養心、定性,聚氣斂神,是無形的高級保健品。「神」就是「心性」,所以只有正確的修心、修性才能深層次地理解「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之。」的道理。儒家講:正心誠意,佛家講:明心見性,道家講:練心養命。三家皆以「心」著眼,皆以「修心」為修鍊的大剛。心靜,則道自來。出家是修鍊,在家依舊是修鍊。修鍊就是學習、領悟、提高。武術與書法都應該放開思想,衝破原有的束縛,將多化為少,將少化為無,簡潔明快地直截了當地入「道」而為之。書法與武術都要遵從:法中有法,法外無法的成規,最終以無法為登峰造極。在這個問題上武術大師李小龍率先走到了前面,創造了「截拳道」。而書法為什麼就不能有個「截書道」呢?「截」就是避免一切華而不實,牽強附會,故弄玄虛的沒必要的東西,而直入核心「道」。(例如:為了速度快我們常說「截近道、截住他」;為了簡單利索我們常說,把沒用的「全截掉」等)。「凡事有經必有權,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經,即機其權,一知其法,即助於化。」書法與武術發揮最好的時候,就是「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的精神狀態。古言到「心無其心,法無其法,即為心法。」

以心傳心,皆今自悟,識自本心,是見本性。書法拳法實質上就是心法,心法實質上就是無法,就是以無法為有法。之所以佛家說「法爾任運」也就是,雖有法性也可以任意運作。武術里講:有心有意皆是假,拳到無心始見奇。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方是最上乘的修鍊,書法呢?同樣是修到無法之法方為大法,是高層頂端。最後用太極拳大師解守德的話做結束。他說: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實際上告訴了我們到最後什麼「法」也沒有,這也是《金剛經》中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著名武術家李小龍也說:一切均需求真,一切皆是空的。情到真時戲自成。
推薦閱讀:

談藝 | 書法 —— 筆是骨,墨是肉,水是血
[轉載]高清圖片翻墨版 龍門二十品<魏靈藏碑>書法欣賞
寫字和書法的最大區別?千萬別當成一回事
書法與繪畫欣賞1
引領晚明尚態書風:明代徐渭行草《雨中醉草詩冊》書法欣賞

TAG:書法 | 武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