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論壇:國民黨必須遏制骨牌效應

論壇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行,與會者合影響。

  中評社台北12月1日電(記者 鄒巧韻)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昨日舉辦論壇,探討「九合一」選後的台灣政局與兩岸關係,邀請藍營學者專家,探討此次選舉對國民黨政黨政治生態、2016大選,以及未來兩岸關係的影響。   此次全台灣22縣市長選舉結果揭曉,國民黨原執政15縣市,民進黨執政6縣市,無黨籍1縣市。29日投票結果,國民黨只剩新北市、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台東縣、連江縣等6縣市執政。民進黨則囊括13席縣市長寶座。   與會者認為,這次藍軍敗選,大環境執政績效不彰是主要原因。加上國民黨功能弱化,組織崩壞;又未能掌握虛擬網路的科技應用,忽略年輕世代聲音,疏於培養新一代政治菁英,導致慘輸。台灣重要選舉,沒有鐘擺效應,只有骨牌效應;幾個月之後又要開始準備2016年的「立委」和「總統」選舉,國民黨的前景非常不樂觀,同時也為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增添不確定因素。國民黨如何儘快療傷止痛、改革重生,遏制骨牌效應的發生,乃當務之急。   論壇由世新大學校長吳永乾教授主持;評論員有國家政策研究基本會政策委員鄭安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主任楊泰順、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林忠山、輔英科技大學教授蘇嘉宏。

  鄭安國認為,這次選舉確實是國民黨非常大的挫敗,超出藍綠預期。對於台灣未來政治生態,已經產生結構性影響。   鄭安國說,從六都結果來看,國民黨挫敗的原因,包括政府施政造成民怨、國民黨本身運作上的失能、人選不適當問題、六都本身的建置與規劃造成基本盤的改變、柯文哲的效應、年輕選民與新生代網軍的出現、新世代對國民黨大陸政策的疑慮等等。其中,有關黨的人才、結構與改革問題,至為關鍵。若國民黨下次選舉推不出人才、本身也無法有效運作,對於2016,是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鄭安國也表示,從現在到2016,要發揮鐘擺效應的效果,時間不夠。上述的敗選因素,馬上就會碰到延續性的效應。加上台灣主體意識的強化,年輕世代的想法已經影響到選舉;未來在兩岸關係上,不管服貿、貨貿的推動,阻力更大,對兩岸關係有長遠影響。

  楊泰順指出,國民黨過去有藍綠板塊的迷思,在台北市的選戰,從提名開始就是錯的,對於經濟選民一定支持藍營的想法過度樂觀。從08年以來,兩岸民眾確實受惠於兩岸互動,但也因此讓許多經濟選民認為兩岸已走到不可逆的階段,放心以其他的標準來檢驗候選人。所以,成也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敗也是兩岸政策。加上九合一是地方選舉,並不會影響到中央的兩岸政策,選民更藉此表達對國民黨的不滿。   在國民黨改造上的問題,楊泰順說,馬英九擔任黨主席後,弱化黨機器的角色。在黨與基層的聯繫、資源應用、行政與立法之間的協調,黨幾乎都沒有發揮功能。國民黨未來應該要實施集體領導,黨主席要下放權力,並且建立政黨品牌標誌,除了兩岸政策路線外,與民進黨做出區隔。   對於2016選舉,楊泰順也同樣表示不樂觀,雖然國民黨記取教訓仍可收復失土,但民進黨過去在動用政府資源來支持其政黨利益,作法比國民黨更大膽。未來民進黨地方縣市串連起來,逐步布局鋪陳,對選舉會有非常嚴重的影響。馬政府現在可做的,就是完善政府中的監察體系與制衡體系,使得任何一個政黨都無法過度操弄政府資源,這對台灣未來的民主發展,有正面意義。

  林忠山則表示,這場仗是選民對於國民黨6年來施政不滿的宣洩,泄憤投票的意味高於不信任投票。大環境的不當與失誤完全呈現,加上媒體的綠化,黨政分離的影響,造成此一敗選的結果。這場選戰是「棄國就民」,拋棄國民黨、遷就民進黨,也代表陳水扁下台八年之內,民進黨從谷底翻身,鐘擺擺到最頂。   林忠山認為,從中也可以看出,馬英九施政滿意度只有15%,國民黨仍保有四成的基本盤,基礎未完全流失。現在距離下次選舉只剩下一年兩個月,過去兩黨都是等對方出錯,藍軍現在要用心,不要只打順風牌。未來國民黨何去何從?如果馬下台,吳敦義擔任起救火隊,會被犧牲。黨內應實施集體領導,設立政黨的改造委員會,真正到各地開會、網羅人才,世代該接替就接替。

  這次選舉在南台灣的情況,蘇嘉宏說,高雄總體投票率,比上次總體投票率少了6%至7%。因政黨的支持度太低,在藍軍士氣全面崩潰之下,藍不投藍,綠繼續投綠,綠營獲得鞏固。藍軍崩潰的原因,一是泛藍核心的價值被抵觸,包括反貪腐與包庇、反族群分化、反權貴世襲、反老人政治。加上媒體過度聚焦台北選情,使得柯文哲政治效應外溢到全台灣。其他像是內閣未負擔起輔選責任、媒體生態等,都是這次選舉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素。   蘇嘉宏也說,要馬英九下台非常容易,關鍵是什麼人可以取代馬?誰可以維持國民黨既有內部的各方勢力利益的動態平衡?如果吳敦義成為代理主席,就是耗損了一位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可能性,這對國民黨有幫助嗎?   在兩岸面向上,蘇嘉宏表示,兩岸關係不會因為這次的地方層級選舉而產生位移,但是這次選票結構性的翻轉,會在後年一月「立委」捆綁「總統」的大選時候,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習近平未來的對手可能會是蔡英文。

  吳永乾總結說,這幾次地方選舉結果,代表中間選民非常重要,藍綠約各有25%的鐵板支持者,所以取決於中間選民的意向,尤其是大都會地區。以往台灣大部分多名額的地方選舉,與選戰策略與技術、派系影響有關。這次卻是由執政績效左右勝敗,超越地方選舉因素,成為勝敗關鍵。代表政府處理政策問題或議題不當,變成民怨,使得執政績效變成檢視要素。   吳永乾也認同,國民黨的黨組織崩壞、輔政功能不彰,黨的中常會對重大決策完全沒有影響力,加上馬英九刻意弱化黨的組織,無法發會輔政的功能,也無法為社會動員的發動機。在地方人才的培養,更出現鴻溝。國民黨在「立法院」是多數,卻無法發揮實質主導力量,沒有一個重大法案是輕鬆過關。在校園中,支持藍營的聲音非常微弱、甚至不敢發聲,這是國民黨的隱憂。   吳永乾認為,針對台灣政治生態,未來會漸漸走向多黨政治,聯合執政的機會愈來愈高,不會一黨獨大,可能步向日本、歐洲國家的政黨方式。這次第三勢力得票率超過三成,代表年輕選民發揮作用,加上年輕世代的崛起,對於網路新媒體的利用益發重要。但年輕世代選民,對大陸發展沒有足夠的認識,反兩岸關係情緒比較濃厚,這是危險的,不利於兩岸關係的健康發展。   論壇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行。論壇整理稿全文將在《中國評論》月刊和中國評論新聞網刊發。

推薦閱讀:

對待弱勢
【評論】周裕國:高山雲水寄深情 筆墨縱橫繪天地
香港評論(59):區諾軒懷璧其罪此位不穩│脫苦海

TAG:評論 | 國民 | 效應 | 論壇 | 國民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