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沒有《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三根,怎麼修都不成功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4-11-19 21:33:20關鍵字:三根,弟子規,紮根,凈業三福,不犯國制,戒律,重戒,觀音菩薩本跡感應,本跡感應,觀音菩薩
【 點擊數:226 】 【字體:大中小】 【收藏】【列印文章】

摘自凈空法師《2014凈土大經科注》第134集2014年11月16日 講於 香港

  【解】(十)智自在。菩薩智慧具足,於一念中,能現如來之十力無畏,成等正覺,無障無礙也。

  智慧自在!智慧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華嚴經》上說得好,我們要相信,「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德」是德能,「相」是相好),眾生跟佛沒有兩樣。佛,用阿彌陀佛做代表,阿彌陀佛無量智慧、無量功德,極樂世界無量的相好全是自性變現的,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沒有一樣東西是外來的。於是我們得到一個總結論,修佛是修什麼?修心。可別忘掉了,不是別的,就是一個真誠的心,清凈心、平等心,他就生智慧,他就生慈悲,就生無量的善巧方便。

  海賢老和尚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我們念佛、拜佛為的是什麼?要把自性佛拜出來、念出來,這就對了。自性佛拜出來了,就是明心見性,那就成佛了。我們能不能做到?他為我們表演的能。

  ……

  你看他我們「凈宗學會」在美國成立的時候,我寫了一篇「緣起」,「緣起」裡面提出五門功課,凈宗同學必須遵守的。五門第一就是「凈業三福」。「凈業三福」三條,是我們學佛最高指導原則。

  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一條,人天福報。人天福報都沒有,你怎麼能成佛、怎麼能往生!往生就是成佛。所以我們這一條,前面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落實在《弟子規》,把《弟子規》做到了,這兩句就圓滿了;「慈心不殺」落實在《太上感應篇》;「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我叫它做「三個根」,儒的根《弟子規》,道的根《感應篇》,佛的根《十善業》,最高指導原則。沒有這三個根,怎麼修都不成功。

  這三個根扎穩了,再提升,「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小乘。眾戒,「五戒」、「十善」,加上《沙彌律儀》夠了。過去李老師教導我們,還有四重戒,四條重戒不能不遵守的:《梵網經》裡面有兩句,「不做國賊,不謗國主」;《優婆塞戒經》裡面有兩句,「不漏國稅,不犯國制」。具足這個戒就行了,然後就一句佛號。一句佛號,戒定慧三學統統在其中,這個是最高指導原則,

  第二是「六和敬」,家和萬事興。「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爭,意和同悅,利和同均」。堅持遵守這六條,家和萬事興。

  學「三學」,「戒定慧三學」,一句佛號圓滿具足,三學都在其中。

  六般若蜜。菩薩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都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遇到境緣現前就感。

  後面一條,最後這條「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從「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修十大願王,也是在一句阿彌陀佛,妙極了。這法門無比殊勝,統統在這一句佛號上。

  這「六度」、「十願」遇到緣就要做,沒有緣不要去找,隨緣不攀援。特別是「十願」裡頭前面兩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這比什麼都重要。

  「諸佛」跟「如來」意義不一樣,「諸佛」從相上說的,所以禮敬要平等,不著相。「如來」從性上說的,性上就有善惡,我們稱讚的他的善行,善心善行我們稱讚;不善的不稱讚,這個不一樣,只有禮敬。他是好的出家人,或者是很好的在家居士,我們稱讚他,他要不如法我們不稱讚,不能不禮敬。「禮敬」而「不讚歎」,普賢菩薩教我們這招。

  【解】今雲「最勝自在」,應如《法華經》「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圓滿究竟《華嚴》之十自在,故云「最勝」。後面諦聽為說。阿難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此下,世尊許說,並敕令阿難諦聽(細心聽法)善自思維,所問義理。末雲,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以上別序竟。

  後面黃念老非常慈悲。還有開示,我們下一堂課接著學習。

-------------------------------------------------------------------------------------------------------

印光法師文鈔選讀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緣起序

  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皆由時節因緣而為發起,故古德雲,時節若至,其理自彰。誠然誠然。(光)以庸劣百無一能,寄食普陀山法雨寺三十二年。昔閱普陀志,見其所載,皆屬道場廢興,以及種種尋常等事。至於觀音大士往劫本跡事理,以及此方感應因緣,悉皆闕略,不禁令人長嘆。民國六年,王采臣,周孝懷,陳錫周,三居士來山見訪。王周謂普陀為觀音大士聖道場地,中外景仰,何可久撤講筵,忍令法道寂寞乎。祈師發心講經,我等當為籌備道糧,(光)以固陋力辭。錫周則曰,山志久未修,板已模糊,師若肯修,我當刊刻。(光)曰,此事頗不容易,若照舊例,則文人皆能為之。若將大士往劫本跡修證,及此方感應事迹,一一略敘大端。令閱者咸知大士恩周沙界,慈濟無疆,從茲發起正信,身心歸依,近獲人天之福,遠證菩提之果者,非遍閱大藏,備考群籍不可。若不發揮大士本跡感應諸事理,則成遺主志賓,捨本逐末,與尋常山經水志何異。何以顯普陀為大士應化道場,又何以顯大士為法界眾生之大慈悲父母,而與娑婆眾生,因緣最深也。然(光)以宿業,致令心無知識,目等盲瞽,尚須懺悔一二年,待其業消智朗,障盡目明時,當不惜身命,勉令成就。如其業重,不能感格,當往江西,求黎端甫居士,代為了此公案。此公學貫儒釋,筆超儕伍,必能發揮大士之慈悲心跡也。次年徐蔚如居士,以文鈔印行,致不加詳察者,謬謂之為知識,從茲信札來往,日不暇給。八年春間,端甫歸西,先所發心,竟成空談。十一年春,定海知事陶在東公來山,謂山志流通,令人由信向而改惡遷善,返妄歸真,實為挽回世道人心之根本要務,急宜重修。(光)以陶公護法心切,救世情殷,即令普濟法雨兩寺主人,懇請陶公親任其事。陶公以公事無暇,乃托邑紳王雅三君任之。一切事宜,外有陶公,山有開如退居,商酌料理,(光)以無暇,絕不過問。次年陶公升於杭縣,猶復魚雁往還,商酌其事,若非宿受大士付囑,其能如是也耶。初於修志議成之後,未及一月,江西彭澤許止凈居士來訪,一見即成莫逆。(光)敘昔衷曲,遂以大士頌見托,彼即允許,若非大士冥垂加被,何有如此之際遇乎。許君乃備搜藏典,及諸群籍,時經二載,稿方告竣。述成頌文近二萬言,而復逐聯注其義意,俾閱者悉知所以,又節錄各經,以為明證。頌文三卷,經證一卷,共三百七十餘頁,於夏初寄來。頌中義意,許序已陳,茲不復贅。(光)昔本欲冠于山志之首,今以卷帙繁多,特為別行,兼欲遍布天下後世,倘與志合行,則不易廣播矣。然大士從無量劫來,分身塵剎,其本跡感應,非佛莫知。此數卷頌,不過大地一塵,大海一滴,令不知大士之深慈大悲者,略知梗概。從茲赧然愧怍,勃然奮發曰,吾人之心,與大士之心,無二無別。而大士圓成佛道,久經長劫,又以悲心無盡,不離寂光,垂形九界,普現色身,度脫眾生。我輩從無量劫來,輪迴六道,其親蒙拔苦與樂之恩者,不知凡幾。直至今日,尚為凡夫,上負大士拯拔深恩,下負自己本具佛性,靜言思之,能不愧死。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屈。由是翻轉凡情,追隨聖跡,克己復禮,閑邪存誠,敦行世善,兼修凈業,久而久之,與之俱化。上焉者,即於現生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下焉者迨至臨終,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能如是,則人人敦禮義,各各識因果,自然干戈息而人禍永滅,雨暘時而天眷常臨矣。陶公所謂挽回世道人心之根本要務者,其在斯乎。所願見者聞者,同發景仰大士之心,而勉力修習,則幸甚幸甚。(選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三 序)

註解:

  ①闕略(quē lüè):缺漏;不完備;也指略而不記。闕,缺;過錯。

  ②瞽(gǔ):盲人;瞎子。

  ③儕伍(chái wǔ):做夥伴;與同列。儕,等輩;與同類的人們。伍,同伴。

  ④莫逆(mò nì):指兩人意氣相投,交往密切、友好。

  ⑤加被:(jiāpī):亦作「加備」。保佑。被,古同「披」,覆蓋。

  ⑥俾(bǐ):使。

  ⑦贅(zhuì):多餘的;多而無用的。

 ⑧帙(zhì):整理書籍;書、畫的封套,用布帛製成。

  ⑨赧然(nǎnrán):形容難為情的樣子、羞愧的樣子。赧,因羞慚而臉紅。

  ⑩焉(yān):乃;才。

-------------------------------------------------------------------------------------------------------

  凈土釋疑網(www.foxdw.com)微信號:amtbedu。添加微信方法:打開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賬號--輸入「amtbedu」,出現的界面再點擊「關注」;想閱讀本微信所有文章,請打開「凈土釋疑網」微信的右上角,再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即能閱讀本網微信平台已發所有文章。本微信內容是凈空老法師每天最新講經菁華、學佛答問以及印光大師文鈔(生僻字加註音、註解)、選網友們的學佛體會等文章,分享給大家。

  凈宗經教(佛陀教育)網(www.foxdwedu.com)是幫助初入佛門的網友確立正確的學佛方法,介紹如何學佛和學佛次第,參與本網學佛,保准你學佛不走彎路。本網【網上共修註冊】,願與志同道合、正知正見的同修一塊共修!

  凈土釋疑網手機版網站應用:安卓版。有疑問,可發郵箱:foxdw_01@163.com。

推薦閱讀:

細講《弟子規》2_不要把功利主義帶到家庭里
弟子規(行有餘力自測表)
弟子規---出則悌
弟子規解釋
弟子規講解(第三集)(3)

TAG:成功 | 弟子規 | 凈空法師 | 法師 | 沒有 | 怎麼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