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思想才算是有深度的思想?
常常聽到有人說,希望具備有深度的思想,希望寫出有深度的文字,希望與思想有深度的人交往,希望讀有深度思想的書,希望提高自己的思想深度...思想的深度究竟是什麼,可以量化嗎?
什麼樣的思想才算是有深度的思想?
諸如古人大家孔孟、老子的思想,老子在函谷關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道德經》、《易經》和《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外國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哲學大家黑格爾、馬克思等的思想,還有古希臘哲學家、思想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的柏拉圖。柏拉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其哲學的本體論被稱為「客觀唯心主義」,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奠基人,其哲學思想對世界影響很大。著有《理想國》、《法律篇》、《巴門尼德篇》、《會飲篇》等。古希臘哲學家、思想家、邏輯學家和科學家的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馬克思稱他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現存亞里士多德著作主要有《範疇》、《解釋》主要涉及邏輯問題;《物理學》、《論天》涉及自然哲學問題;此外還有《政治學》及其他有關生物、經濟等方面的著作。
還有愛因斯坦、耶穌、特斯拉和毛澤東(提及人物都是前無古人的偉人,不分先後,是不是後無來者就木知了)等等許許多多人的思想都是有深度的思想,若你願意深入、系統全面的了解他們的思想,你就會知曉「什麼樣的思想才算是有深度的思想?」。思想的深度究竟是什麼?
如周星馳電影《大話西遊月光寶盒》接近結尾處,至尊寶帶上緊箍咒之前說「我以前看事物總是通過肉眼去看,現在我懂得了應該用心去看。「思想的深度在我看來是一種看待事物的態度、方式和角度。思想的深度前提在於你首先必須始終保持自己的人格獨立性,始終保持局外人、旁觀者的清醒頭腦,形成全面、系統和獨立辯證思維方式,而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在重大事情面前能夠清醒的通過使用自己的大腦真正透過事物現象去認識、理解事物本質,從而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指導自己採取正確的行動。
其次,思想深度需要你反覆問自己」為什麼?「,一直問下去,刨根究底,追根溯源,窮盡真理,不斷探索問題答案的過程。需要你飽經風霜磨難,閱覽群書,在歷史與當代浩如煙海的哲人和偉人如海洋般的智慧結晶中遨遊,汲取、收穫他們的智慧的結晶,知悉生命的偉大與奧秘後不斷衝擊自己原有狹隘且有限的認知,不斷使自己腦洞大開,達到自身思想上的深刻、豁達與覺悟。 深度的思想蘊藏在最細小的事物中,正如佛教里的用語「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蘊藏著豐富精深的思想。一滴水就已經包涵了整個世界。 最後,想要具備深度的思想也不能一蹴而就,就像生命的成長過程,我們10歲時的思想,20歲時的思想,30歲時的思想,到60歲時候的思想肯定是不一樣的。當我們60歲的時候回首現在也許會覺得自己的想法有多麼無知、幼稚,就像我們現在回首自己10歲的時候的所思所想。可以量化嗎?思想的深度本身是無形的東西,但可以外化於形!我認為思想的深度可以量化,比方說滿分是10分(表達人類本身難以企及的思想深度),但具體的量化指標與方法目前還不完善,基本上可以通過一定的科學測試大致得出對應的思想層次。現實生活中爭論實質上就是不同思想層次的碰撞與摩擦,很難說絕對對錯,只有相對適合。因為由於時代局限、個人能力有限,故每個答案都是個體思想產生的最優解,所以,每個人都會極力維護自己的思想被他人認可。那麼,經過爭論之後,得出的結論,必然是各層次思想的融合,妥協與讓步。我們經常說要換位思考,換位思考指的大多數是角度的轉換,更多時候,我們還要學會層次的轉換。
思想的深度,相信各位大牛都是見仁見智,這與每個人的經歷、遭遇、學識和閱歷以及看待問題的方式等等一系列因素有關,需要不斷上下而求索。 在生活中,尤其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網上隨處可見一些出於惡意的目的,而發出的虛假騙人的信息,這就需要我們都擁有一雙慧眼加上獨立運用自己的辯證思維,透過事物現象撥開迷霧看穿事物本質。如前段時間楊絳先生(楊絳是錢鍾書先生的夫人,這裡尊稱楊絳先生,表示一種尊敬)去世時,網上到處流傳說是楊先生的一句話,我至今印象深刻!這句話精鍊出來大體就是——【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若是幾年前的我,看到這句話也許會不假思索的大讚,轉載,還要成為自己的座右銘……但當時看了並未急著點贊,轉載等等,深入想了一下,老覺得這句話不對勁,似乎哪裡有問題,轉而又想這句話真的是出自楊絳先生的嗎?一個博愛、偉大的人如楊絳先生這般會說出這般的話?不斷的反問自己!看過JK羅琳在2008年哈佛畢業典禮上精彩絕倫的演講還有自己多年來積累的認知,這個世界是普遍聯繫發展的,一個人存在怎麼可能與他人毫無關係?(人的存在與他人關係的複雜性不是一言兩語能夠搞定的)。看《火影忍者》我知道這個世界正是由於愛、由於人與人之間美好的羈絆才是人類存在的意義等等,就覺得這句話有問題。後來,在人民網上由孝金波、韓亞雲兩人撰文闢謠,「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這句話並非楊絳先生本人所作。(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I3NDg4MA==mid=2658466171idx=1sn=c6a469f33ba19930ab9156662c7a8b63scene=2srcid=0526ObSFuBjn4EsAvjHH3ru6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ptlang=2052ADUIN=2379478024ADSESSION=1469370686ADTAG=CLIENT.QQ.5425_.0ADPUBNO=26509#wechat_redirect)個人認為是堅持內心真正想要的思想 一切其他人的觀念看法都是次要的,自己內心心靈真正想要的就是最有深度的
本身作為自然規律中的一個單位,根本不存在思想
人人都想讓別人評價思想有深度,可是做到是多麼枯燥無味的事情,學院派的乾的事情,普通人乾的累。哈哈
思想是個虛的東西,你想要評價它,需要先把它實體化,一個人的思想可以通過著書立說表現出來,也可以是言行舉止,處理事情的方式態度。
一般我們提到高深,就是那些我們自己理解不了,但大家都說它好的事情,但我覺得我無法理解的思想,對我本身的幫助也不會太大,即使它是高深的別人都說好的,我也感覺是鏡中花水中月,無法理解領會,更談不上提高改造自我。
我覺得真正對自己有用的思想是那種可以對我的過往的經歷行為言語等進行解構,讓我理解哪些是對的哪些又是錯的,並讓我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從而在未來的日子裡成為我行為處事的指引,這樣的思想,不需要高深,卻很有幫助,也就稱得上是高深了。注意,這裡其實說到了思想是作用在我的經歷上的,我有怎樣的經歷,也會影響到思想是怎樣作用於我的,而我又是怎樣去理解這種思想的,所以思想與個人的經歷是有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來英國大半年了,經歷了許多在國內30年都沒經歷過的事情,兩個完全不同的環境,反差特別大,很多從前沒有想過的方面,即使看過同樣的一些文章,但現在自己經歷過了,再看同樣的文章,就一下都理解了。
所以你問怎樣的思想是高深的思想,也許還可以再問一下自己是怎樣的經歷成就了那些高深的思想。
好像有點不扣題哈哈。推薦閱讀:
※思想真的是一種傳染病
※為什麼有些人思想淺薄?沒有深度?
※江怡:哲學「已死」與新的啟蒙之思(精彩演講)
※凈土宗歷代祖師生平及其凈土思想 6
※窮人和富人的區別在於思想觀念:錢生錢 勝過人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