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真正變得成熟,是從原諒父母的不完美開始的
01
上個月,李宗盛發了一首新歌《新寫的舊歌》,這是首寫給父親的歌。
李宗盛很少在公開場合談論父親,這也是他第一次認真地曬出與父親的感情。
在他60歲這年,他用這首歌,與記憶里的父親和解了。
只是寫別人容易,寫父親太難。
李宗盛出生於一個普通家庭,母親是老師,父親是瓦斯行老闆。
小時候,李宗盛成績並不好,其他方面也不大出彩,父母雖然對此很頭疼,卻也拿他沒辦法。
中考失利後,他讀了不知名的工專,別人只要5年的時間,他讀了7年,留級兩次。
從小到大,好像不管做什麼,他都顯得比別人笨,最後也只能斷了「讀書成才」的念頭。
在沒有獨立賺錢的本事之前,他只能到父親的店裡幫忙,挨家挨戶送瓦斯。
生意清淡的午後,還要在新社區的電線杆上綁上電話的牌子。
在送瓦斯的同時,李宗盛並沒有放棄心中的音樂夢想。
忙完一天的工作後,他會坐在桌前嘗試寫自己的歌。在給一家餐廳送完瓦斯之後,他終於爭取到留在餐廳唱歌的機會。
但對於他的堅持,父親卻不是很能理解,也沒有發現他的天賦。
從小,李宗盛總覺得父親不喜歡自己,他在歌里寫到:
比起母親的總是憂心忡忡,他更像是個若無其事的旁觀者。
父親為他提供遮風擋雨的屋檐,卻也給他設了限。
王朔曾經給女兒寫過這樣一段話: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
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像許多其他中國式父子一樣,李宗盛與父親的關係顯得僵硬而糾結,這種情感伴隨了他往後數十年的時光。
直到多年以後,李宗盛自己也成為了三個女兒的父親,才能稍微體會父親當年的期盼。
所有複雜的情感,最後也只不過一句簡單的:
當徒勞人世糾葛,兌現成風霜褶皺,爸,我想你了!
人們說,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
也許只有經歷過愛恨別離苦,才能聽出李宗盛歌里的惆悵況味。
02
電影《大魚》,也講述了一對父子和解的漫長過程。
電影里的父親激情洋溢,無所不能,喜歡不厭其煩地講述自己的奇遇記。
在父親描述的奇幻人生里,他出生於一片神奇的海域,後來跟著一個孤獨的巨人離開了小村莊,一路上遇見了能預測死亡的女巫、會變身狼人的馬戲團老闆,以及那條誰也抓不住的大魚……
年幼的兒子威爾,也曾十分崇拜父親。
但隨著年歲漸長,威爾開始厭惡父親的這套說辭,覺得父親只會夸夸其談,沒有一個父親該有的樣子。
終於,在自己婚禮的夜晚上,當父親再一次講述大魚的故事時,覺得這一切荒誕不經的威爾與父親發生決裂,之後有3年沒有跟他說過一句話。
直到父親罹患絕症,時日無多,威爾才再度回來。
電影並沒有俗套而簡單地安排威爾與父親和解。
或許,有時候愛的表達是一場和解。
但比起看似圓滿的和解,更重要的是,威爾最終理解了父親故事背後的隱喻。
威爾比預產期提前一周出生,彼時父親卻遠在外地,他為此遺憾了半輩子。
而父親用以表達自己遲到的愛和守護的方式,就是虛構了那些奇幻故事。
去掉童話的泡沫,父親其實也只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為了生活而嘗盡艱辛坎坷。
但他希望,能夠用童話的美好包裝殘酷的現實。當威爾感覺失意時,可以在故事裡重新發現生活的美好,找回生活的勇氣。
父親用這樣的方式,給了威爾一份特殊的出生禮。
威爾最終讀懂了故事背後的深情隱喻,也接受了父親愛自己的方式。
最後,在威爾的懷抱里,父親變成他一生魂牽夢縈的大魚,投身於那片神秘而自由的領域。
王爾德說,孩子最初愛他們父母,等大一些他們評判父母;然後有些時候,他們原諒父母。
試著理解父母,因為他們能給你的,就是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也許他們沒有用對你想要的方式,但為了愛你,他們用盡了一生。
03
《請回答1988》,成家有三個孩子,成績優秀的大女兒寶拉和最小的兒子餘暉都備受父母寵愛。
而成德善,就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老二一樣不被重視。
如果只剩兩個雞蛋,她就只能吃腌豆子;
家裡吃炸雞,雞腿被分給姐姐和弟弟,她只能吃雞翅;
家裡一氧化碳泄露,爸媽把寶拉和餘暉救出去以後,半天才想起還有個德善。
德善和姐姐生日只差三天,因為生活拮据,父母只得把她們的生日放在一起過。
在姐姐吹完蠟燭後,爸爸阻止了要切蛋糕的弟弟,拔掉蠟燭,再插上新的蠟燭,準備給德善慶祝。
德善情緒崩潰,終於爆發,哭訴自己的委屈和難過。
為了表達歉意,父親給德善單獨買了新的蛋糕,並請她體諒。
這個世界上,沒有滿分的父母。所有的父母,也都不是生來就是父母。
他們也不過是普通人,有自己的不完美,也會有意無意犯下錯誤。
而一個人變得成熟,就是從理解父母的不完美那一刻開始的。
因為他明白,父母也在負重前行,他們其實沒有那麼可恨。
與其埋怨父母當初的問題,不如自己努力為現在和將來負責。
04
豆瓣上有個「父母皆禍害」的討論小組,很多深受困擾的人聚集在一起吐槽,並反思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負面影響。
然而,發泄完恨意之後,我們還是要和解、成長。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詞條《350:原諒》里也提到,原諒的作用在於,讓我們和自己達成和解。
諒解父母的不完美,是因為我們需要與自己和解,需要從過去那種緊張的關係中走出來,更好地認識自己、完善自己,然後停止原生家庭的負面循環。
就像《奇葩說》辯手邱晨說的,什麼好都想要是不可能的,接納不美好才是真正的美好。
理解父母的不容易,給父母成長的空間,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
作者:零度水
本文原創首發於微信公號:精讀(ID:jingdu999)。更多書單、導讀、微課,終身成長者共同學習,100天持續行動,請關注微信公號:精讀,微信小程序:終身成長詞典。
推薦閱讀:
※手機被老師逼著砸了該怎麼辦?
※如何看待《爸爸去哪兒》裡面爸爸們誘導孩子們吃糖?
※一方面想讓孩子「自然成長」,一方面又很怕孩子放任自己,考不上好的大學,如何解決這個矛盾?
※你身邊的熊孩子可以熊到什麼地步?
※小朋友在學校被同學打了 家長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