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侃世界盃:德國隊真的算「爆冷」嗎?
最穩的意志戰車,開溝里了......
比賽實況
第34分鐘,墨西哥快速反擊,洛薩諾禁區內晃過厄齊爾近距離低射得手,墨西哥1比0領先!
第39分鐘,克羅斯直接自由球被奧喬亞撲了一下打在橫樑彈出,德國隊錯失扳平良機。
第89分鐘,替補布蘭特的遠射擊中門柱外側,痛失絕平機會,場邊的勒夫仰天長嘆。
數據與花絮
自1998年世界盃以來,來自歐洲的世界盃衛冕冠軍打鬥開局不利:
- 98年世界盃冠軍法國在02年世界盃未能小組出線;
- 06年世界盃冠軍義大利在10年南非世界盃未能小組出線;
- 10年世界盃冠軍西班牙在14年巴西世界盃未能小組出線;
- (02年世界盃冠軍是來自南美洲的巴西,在06年世界盃未能進入四強)
當然德國球迷也不要太沮喪:
西班牙2010年同樣輸了第一場,同樣是0比1輸給了瑞士。據說當晚他們就召開整風會,確認路線方針沒錯,最終堅持正道拿了冠軍~
這也是德國隊自1982年輸阿爾及利亞以來,首次在世界盃上輸掉首戰。而縱觀德國隊的歷史,他們就僅僅輸過這2次——德國隊的玄學是,世界盃小組賽首輪順風順水,次輪磕磕絆絆......
當然,主教練勒夫賽後保證球隊會小組出線。
墨西哥隊近6屆世界盃首戰為5勝1平(誰跟我說墨西哥是弱隊來的?),但這是他們第二次擊敗德國——上一次擊敗德國,還要追溯到1985年的一場熱身賽中。
最近的18場小組賽,墨西哥只輸了兩場(咳咳,誰跟我說墨西哥不強來的?)
攻入唯一進球的墨西哥小將洛薩諾是95後(1995-07-30),效力於荷甲的埃因霍溫,29場比賽打入17粒進球,是球隊的最佳射手,在荷甲總射手榜上排名第五。在國家隊,出戰29場比賽,打入8球。
本場比賽,兩腳射門一次中目標(進球),傳球23次,傳球成功21次,傳球成功率達到91%,3次鏟斷、2次攔截,拿到2個犯規。
另外致敬墨西哥傳奇隊長馬克思:
這是老隊長馬科斯職業生涯的第五次世界盃之旅,成為歷史上第三個做到這一成就的球員,頭兩個是墨西哥的安東尼奧·卡瓦哈爾和德國的馬特烏斯。
而且,他還是第一個五屆世界盃都當隊長的球員(98年世界盃,小將布馮儘管進入大名單,但沒有獲得上場機會~PS:是不是想罵一句CTMD文圖拉?)。
回到本場比賽,德國隊共27腳射門,是2006年葡萄牙對英格蘭隊29腳射門但沒有進球以來,射門最多而沒有進球的球隊。墨西哥門將吳鎮宇,不對是奧喬亞發揮不錯,共貢獻9次撲救。
胡梅爾斯賽後批評球隊戰術布置錯誤,克羅斯也表示球隊應該有更好表現。此役德國排出的陣容是2002年對巴西以來的最年邁陣容,27歲零310天。
(咳咳,此處少兒不宜)
比賽分析:德國隊到底怎麼了?
早在一年前的聯合會杯半決賽,德國「二隊」的小夥子們就在射門12:25且控球率只有四成的前提下,4比1乾淨利落的拿下了墨西哥。
但在盧日尼基球場,墨西哥人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射門13比27(而且控球率只有33%)的數據劣勢下,「出人意料」的以1:0的比分戰勝了德國「一隊」。
客觀的說,球隊實力絕不是單憑數據的積累所體現的,說德國「一隊」不如「二隊」甚至是「態度不端正」是不合理的。但通過上場比賽,我們可以負責任的說,德國隊要想實現衛冕,絕不僅僅是「端正態度」這麼簡單~
早在與沙特的熱身賽後,前國腳希茨爾斯佩格就尖銳指出這次集訓效果非常糟糕。當然,德國球迷都知道,德國隊素有「熱身賽裝死」的毛病,因此大都也沒太當回事兒。
但輸給墨西哥一戰,德國球員集體低迷的狀態,讓球迷們對於本次集訓的質量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早在一年前勒夫組建「二隊」打聯合會杯,就是為了讓主力以最佳的體能狀態迎接這屆世界盃,但至少在現在看來,效果好像不是那麼的理想~
謎一樣的換人
相信德國球迷都清楚,無論在個人能力和技戰術水平上面,「小火箭」羅伊斯都要強於德拉克斯勒。但考慮到羅伊斯的「玻璃人體質」,勒夫「冷卻使用」的想法也能完全理解。
就像上屆世界盃,勒夫通常都會把格策頂在最前面,打一個「偽中鋒」的位置,只有在球隊打不開局面的時候,才會換上K神克洛澤。
但本場比賽不同於以往,幾乎所有的球員都處在夢遊的狀態——無論是德拉克斯勒還是厄齊爾、托馬斯穆勒以及最前面的維爾納,甚至是後面的赫迪拉和托尼克羅斯。
但令人驚訝的是,或許是中場休息期間,勒夫沒有打開傳說中的「吹風機」,場上諸君依舊狀態低迷,場上形勢也依然沒有任何改變。在足足浪費了差不多15分鐘後,羅伊斯才總算登場。
羅伊斯並非對位換下小德或厄齊爾,而是替下了打後腰的赫迪拉。
後面的兩個換人也讓不少同學表示看不懂,戈麥斯換下邊後衛普拉騰哈特,變陣三中衛體系;布蘭特換下維爾納也並非是對位換人——每一次換人,伴隨的都是球員站位的變化和陣型的調整。
不得不說,在不到30分鐘的時間內頻繁地變化,缺乏連貫性不說,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進攻時間和效率。
穆勒去哪兒了?
有媒體評價穆勒「為世界盃而生」——兩屆世界盃,10個進球,堪稱神奇。但在本場比賽,除了領到一張黃牌,德國人整場碌碌無為,以至於德國電視二台對他進行了嚴苛的批評:「穆勒像厄齊爾一樣消失了。」(厄齊爾os:納尼?)
要知道,在德國隊的體系中,穆勒「一消失」,問題就非常嚴重了。更何況,在本賽季的德甲,穆勒的表現也不如之前的幾個賽季,以至於外界對他的狀態產生了比較強烈的懷疑。
在德國國家隊,與其說他是個承擔進攻的銜接者,倒不如說他是個無處不在的得分手——記得之前有人評價他「總是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合適的位置打入合適的進球」。你可以說他的不少進球是「撿漏」,但這更體現了他在門前敏銳的嗅覺和判斷能力。
德國目前最大的問題就在中鋒,你不能寄希望於年輕的維爾納猶如巔峰時期的克洛澤一樣攻城拔寨,而得分像「想割麥子一樣輕鬆」的戈麥斯也廉頗老矣。
按道理來講,穆勒應該更多出現在禁區里,通過無球跑動和邊路活動撤出空檔,分擔韋爾納的得分壓力。但至少這一場的穆勒,有些讓人失望,維爾納出現在鏡頭中的機會寥寥無幾,缺少有效的支援。
從賽後德國電視二台的視頻分析來看,穆勒的跑位與克羅斯的傳球之間很少有默契。
名宿卡恩認為,德國這場比賽非常糟糕的表現就在於對抗差,傳球失誤多。穆勒兩點都沾邊:他全場對抗成功率只有可憐的31%,傳球成功率只有71%,基本上都比聯賽中低了近10%。
穆勒本人對球隊的表現也不滿意:「我們給了對手太多空間,使他們有了過多反擊機會。我們一直在討論這些問題,並希望能徹底杜絕這些問題。我們絕對能打進淘汰賽階段。」
卡恩給出了自己的看法:「穆勒以前很喜歡在禁區內活動,但我們注意到這場比賽穆勒更多扯到了邊路,他顯然是希望用自己的跑動為韋爾納製造更多的空間,但我想說的是,在禁區里的穆勒才是最有威脅的,他既不是羅本也不是里貝里,雖然他兩個邊路都能打,但德國隊更需要一個禁區里跑位飄忽的穆勒,這點在面對瑞典時必須做出改變。」
這還是我們印象中的「德國隊」嗎?
我並不認為這場比賽是「爆冷」——如果墨西哥的7號拉雲換成C羅,估計德國已經被打成篩子了。
記得賀煒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墨西哥人的每一次反擊都能在最後轉化為(有威脅)的射門,這樣的轉化率是在是太高了。
就拿那個進球來說,從斷球到最後完成射門,一共只用了11秒的時間。
他們絲毫擺出弱隊的姿態可以擺大巴,而是通過不斷的壓迫和反搶一次又一次的威脅德國的後防線。這讓克羅斯和赫迪拉感到非常難受——因為無法有效併合理的出球、實現調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德國人的進攻速度和效率。
沒有了速度,進攻就變成了壓縮空間的攻堅戰。而墨西哥的防線嚴絲合縫德國邊路邊路傻不進去,直塞直塞也塞不進去,過頂球也找不準,一下子就停滯了。
到最後逼得克羅斯完成了全隊最多的6腳射門——因為球傳不進去,也沒法提速,只剩用遠射是是運氣。
這場面是否似曾相識?沒錯,以拜仁為班底的德國隊,竟然打出來了阿森納式的足球,不得不讓人感到莫名其妙。
還有一點很有意思,德國人似乎更傾向甚至沉迷於戰術配合,卻忘記了最「德國」的方式——把球砸向禁區,完成最後一擊。
德國人人高馬大,身體倍兒棒,面對相對老齡化並身材矮小的墨西哥人,1V1肯定佔盡優勢。最起碼在開角球時候,可以「肆無忌憚」的「欺負」墨西哥人。
但現實是,德國人好像更傾向於踢戰術,把球帶到外面再進行二次組織。要說起高球容易讓墨西哥隊形成反擊?好像也不太對——在運動戰當中,為什麼總是一再試圖從兩邊簡單地起高球呢?
這種傳控風格的無鋒陣,已經在16年的歐洲杯吃到了苦頭,但勒夫還在繼續。
墨西哥人就像打了雞血一般做著寸土必爭的拼搶,德國人只能繞著大禁區來回傳傳球——這種傳導幾乎沒有卵用,因為對墨西哥人的後防幾乎構不成威脅。
如果上薩內沖一衝,是不是會有所改變呢?——對不起,薩內沒有進大名單、
最後的幾句叨逼叨
按道理來說,德國是最不怵密集防守的——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06年世界盃揭幕戰拉姆和弗林斯的遠距離射門......
如今的德國,技術越來越細膩,但真的越來越「不德國」了。
現在的德國隊缺乏那種些許粗糙但絕對夠狠的風格,更缺乏一個在逆境中能讓大家興奮起來的領袖——這支球隊里沒有他們自己的卡恩、巴拉克、拉姆、施魏因施泰格........
這支「最不德國」的德國,就這樣溫溫吞吞的被墨西哥幹掉了。
所謂的「魔咒」都有自欺欺人之嫌,但我想說的是——如果一直吃老本,那麼真的很有可能步前面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後塵。
最後,祝德國隊好運
一個彩蛋
推薦閱讀:
TAG:體育 | 世界盃WorldCup | 德國國家男子足球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