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0 Pogorelich獨奏會

2018.06.10 Pogorelich獨奏會

來自專欄談談音樂……聊聊鋼琴……

上周髮狀態很多人都看到了,這個樂評是當時聽完就想寫的,但上周實在是太忙了,彈了三場音樂會,還唱了一場,中間穿插三節專業課……今天終於有空把想要說的東西整理清楚。

首先先說,這篇文章會很長,討論的東西會很細枝末節,在2018年的知乎是基本沒人有耐心看的。不過哪怕有一個人看進去了,不需要接受文章里的觀點,哪怕只要有那麼一丁點感悟,引發了其他的思考,也夠了。並且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整理自己思路和記憶的方法,去年年末聽Fazil Say的音樂會裡面的細節現在已經記不清了……

之前對他近幾年的彈琴風格早有耳聞,加上去年聽了Fazil Say超誇張的現場(他那天的熱情比ytb的誇張一百倍),所以也做了一定的心理準備。

第一曲改成了莫扎特c小調幻想曲,他那魔術師般的雙手,豐富的觸鍵,色彩變化簡直就像在放煙花!當然,莫扎特需不需要這麼多色彩變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巴倫博伊姆那個著名的大師課,郎朗上的熱情,一位年輕鋼琴家上的Op. 110,巴倫博伊姆誇讚他的色彩變化很豐富,但是貝多芬不需要這麼多變化,有一個溫暖的、有內核音色就可以了。

我很不喜歡的一點是,在左手旋律每一個句子結尾,他都大喘一口氣,然後來一個(過於強的)強音。莫扎特的連線,在這種情況默認是連到下一個小節的,因為按照邏輯,下一小節第一個音是句子的結尾。如果硬要按照所謂譜面上的連線,也不是不可以,但沒必要等這麼久,彈這麼重。

125小節Piu allegro的時候,他踏板用得太多,基本聽不清這一段到底是什麼,之後類似段落也是類似的踏板用法。莫扎特不是不能用,我很多Live裡面講過,莫扎特的琴有踏板,並且就算追求那個時期古鋼琴的效果,現代鋼琴需要用更多右踏板才能達到,更何況莫扎特的很多音樂是高於樂器的。

鋼琴右踏板在專業演奏中的使用

踏板在巴洛克古典曲目的應用

但是他在這種段落的這種踏板用法,哪怕放在肖邦李斯特的作品的都不合適。

他整場音樂會,很多快速的小音符,不管有沒有連線,都處理成staccato,有的時候加半踏板,有的時候不加,比如85和176小節,像這個地方我是找不到任何理由從邏輯上可以解釋他為什麼這樣做。

莫扎特整體還在我能接受的範圍內,雖然我不會這麼彈,絕大多數德奧的教授也不會允許學生這樣彈,年輕鋼琴家也不敢這麼彈,但是我一定程度能理解為什麼他這樣彈。

貝多芬熱情聽著似乎開頭是個散板,但其實是有嚴格節奏的,長音符和空拍都是規定好的,整個前兩頁只有一個poco ritardando和一個延音記號而已。在他的手裡基本就是完全沒有節奏,長音符隨機,空拍隨機,漸快漸慢隨機。

另外所有三個音符加一個八分音符的動機,這個在著名的命運交響曲開頭也有出現,很明顯是個弱起小節到第一拍。他彈得基本是四個音一個音量,或者甚至最後的四分音符比前面拍個八分音符弱,還是那句話,一切隨機。

125小節這裡之前經歷了長時間的f,piu forte,ff,到了這個相當大的高潮,貝多芬甚至為這裡專門寫了一個個兩三小節的長踏板。而他直接把踏板放掉了!並且音量突然改成了中弱,讓人完全無法理解。

經歷了第一樂章之後,第二樂章我還沒有緩過來,依稀記得開頭幾個音音色不錯,很溫暖。接下來只記得依舊幾乎沒有節奏,貝多芬寫的很清楚的雙附點和單附點聽起來基本沒區別,普通附點有些時候聽著像前3後2,總之第二樂章基本全程走神。。。

第三樂章就是快,響,沒了,基本沒細節處理。98小節這種連續6個和弦的地方,任何一個有樂感的人都會做出一點的變化,一些走向,而他是完全一樣的音量砸下去(如下面視頻的兩種彈法)。

https://www.zhihu.com/video/992284123863662592

最後307小節,寫的很清楚,兩個二分音符是ff和sf,之後p,他在這裡所有音符全部都是ffff,並且!踏板基本不換,完全聽不清這一段是個啥。如果不告訴我單獨給我聽這一段的話,我會以為是Stockhausen。

https://www.zhihu.com/video/992283898855968768

另外,還有地方大概有一行完全彈錯了,邊彈邊編,李雲迪彈斷片是背譜,他是看譜。。。上半場結束真的有一種想吐的感覺,不是一般意義上說的「想吐」,而是真的生理上想吐,壓抑了太久,需要釋放的感覺。當然,反應比之前那個周五吃了壞的櫻桃造成的嘔吐感弱一些。

下半場決定帶著譜子做筆記,聽到什麼隨時在譜子上畫出來,果然舒服好多了。肖邦第三敘事曲開頭給的表情記號是allegretto,他彈出來的是lento abbandono;肖邦寫的是一個漸強,他是從f開始,一個漸弱。接下來左手旋律基本聽不出節奏了。

第7小節不知為何在降B上做了一個明顯的重音,這裡雖然是句子的高潮,但不是突強。然後這一句結尾,他在兩個降a之間做了個挺大的停頓,同樣不知所云。。。不過句子結尾前一個音符做停頓這個倒是和之前莫扎特有點像。。。

18小節,在結尾的降D和接下來一小節的C中間又做了個不知所云的停頓。接下來能聽懂他要突出左手,可不能理解的是他把vorhalt(實在不知道這個中文叫什麼)解決的音符(F,降E)彈得比之前的不和諧強很多,並且還是肖邦處心積慮的寫了漸弱的情況下。。。

26小節,所有的結尾8分音符連到下一小節,中間都做了一個巨大的空隙,也是類似開頭提到的莫扎特。可這裡肖邦是把連線寫到了下一小節,就算不寫,這裡也是明顯的一個句子,中間不應該有任何的停頓。

他突出中間聲部某些旋律的idea很好,比如33小節,可為什麼又在句子結尾之前大喘氣。。。就感覺一句話沒說完,結尾最後一個字卡住了一

樣。

52小節,兩個音符的連線在古典音樂里默認做成強弱,肖邦還特意寫了漸弱,但波哥偏不,反著來似乎對他來說更有趣。

86小節,這裡左右手音符基本一樣,基本都是八度加中間一個音,但這裡不知道他是怎麼彈得,一個和弦一共6個音符,其中4個都是旋律音,但他這個魔術師般的手硬是能讓人聽不出這一句旋律是什麼。。。

整個肖邦敘事曲的節奏都很散,散到了什麼程度,95小節,四分音符加一個八分音符,在他手裡聽起來竟然像八分音符加一個四分音符。。。

感覺他習慣把一些大音程/大跳,中間間隔放大,聽起來像技術很差的初學者。。。比如118小節。。。

186小節,這裡已經從f過度到p了,可他還依舊還彈f。彈f不要緊,可左手的伴奏完全蓋過了右手的旋律是為了什麼。。。

213小節,是個人都能看出來這是個句子,要有起伏,要有音量變化,但他偏要把這裡每一個和弦彈得一樣長,一樣響,類似一些新音樂作曲家一定要反人類自然的音樂性一樣。。。

和弦怎麼彈句子這裡不展開了,更多的具體看:Fazioli:如何將大量和弦彈出legato 。對於Pogorelich這種大神來說,當然不可能存在這種低級的技術問題,只是在於他想不想做,那麼問題來了,他為什麼偏偏不做呢?

整首敘事曲他的速度基本比大多數人慢,慢的地方慢很多,快的地方慢一些,而不知為何結尾這裡像火燒屁股一樣,完全沒聽懂彈了些什麼,錯了,漏了一堆音,然後就結束了。。。

李斯特超技練習曲第8首,沒幾個人把節奏彈對的,很多人給彈成了前五個音是弱起小節,到最後的C,然後稍微停頓一下,彈和弦。他竟然在這裡把節奏彈對了!但僅限於第一小節,第二小節馬上換了個速度,大概比開頭慢了1.5倍,音量也不是fff,而是mp,並且基本沒用踏板。

59小節他彈出了一個大多數人沒有彈出來的小細節,這裡把左手高音單獨拎出來,可以和右手高音形成一個類似卡農的效果。

85小節,旋律在最高音,李斯特還額外寫了portato記號,可波哥覺得左手的節奏更有趣,中間16分音符伴奏其次,右手最高音連伴奏都不如。

和肖邦敘事曲一樣,這麼宏達的一首作品最後在跌跌撞撞,火燒屁股,急急忙忙中結束了……

接下來是雙音技術恐怖的鬼火,15和16小節這裡用德語區的說法是「寫出來的漸快」,應該是一氣呵成,而他在連線開始前又是大喘,了一口氣……

接下來這個地方他把大多數人沒有注意的中間聲部挑出來了,個人覺得很不錯,整體來說他近幾年的演奏經常這樣做。

結尾又是,不是為何在一個改一氣呵成的地方喘了兩口氣……

超技練習曲第十首是為數不多沒有標題的,但這首又很出名,前面和中間風格和前兩首差不多,結尾和熱情差不多,快、響、砸琴、不換踏板,最後一頁不知所云。有一個算是有爭議的點,他最後一個和弦,在經過了漫長的架構,只有更響沒有最響,他把最後一個和弦突然變成了弱,絕大多數人不會這麼彈,但在李斯特整首曲子都給了比較明確的音量指示,但這裡沒有的情況下,這麼做效果蠻奇妙的。

接下來的La Valse,整首都在詮釋了那四個字--不知所云。柔的地方踏板和觸鍵混得像梅西安,聽不到任何旋律,更沒有圓舞曲三拍子的韻律。強的地方砸得像兩隻貓在鍵盤上鬥毆,譜面是這樣的:

聽起來是這樣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992288598573481984

不知道的聽眾以為譜面是這樣的:

最後聽完之後我依舊不能確定,我剛才聽到的那十幾分鐘是拉威爾的La Valse。我個人總結的是,他把在琴房瞎彈,隨便改旋律,節奏,強弱的那種很High的狀態,帶到了舞台上,基本上是一個人在自high,和有一些商業鋼琴家取悅觀眾但是讓專業人士不適的彈法又不一樣。

不過,不管是名氣,還是他的一些點真的打動了一部分觀眾,聽完這種演奏,有一些觀眾激動壞了,站起來鼓掌、吶喊、甚至跺腳。還有一些聽他彈完曲目單上的就走了,也不等有沒有加演。

https://www.zhihu.com/video/992284320475721728

他彈得「難聽」和同樣是鬼才古爾德彈得「難聽」還不一樣,古爾德是以諷刺的角度彈莫扎特,希望用他的演奏來顯示莫扎特一些曲子寫的不好,這種「彈得難聽」是經過深思熟慮,甚至可以說是處心積慮的的。

Pogorelich基本上就是「隨機」,沒什麼特別的想法,這裡這樣一下,那裡那樣一下,結構也很散,不過還是能總結出一些規律:

慢的地方要額外慢

快的地方要額外快

跨度大的地方要大喘氣

響的地方用最狠的力量砸,並且不怎麼換踏板

學會了這些,成為Pogorelich的日子指日可待啊,科科。

不過他的技巧(這裡包括觸鍵技巧)真的是沒話說,如果他想,他的觸鍵可以十分的細膩,音色變化美輪美奐,這種能力是大多數pianists夢寐以求,並且一輩子都達不到的。所以在大段的不知所云的演奏里又有一些令人驚嘆的亮點。

雖然不喜歡他的演奏,最後還是很狗腿的跑去要了簽名和合影,和他短暫的接觸,感覺像個世外高人,人間一切的看淡,行為舉止慢悠悠,甚至可以說是懶洋洋。穿著也破破爛爛,桃紅色Polo衫配手抓絨格子外套,腰間圍一個綠色衣服,背一個紅色雙肩包,放在人群中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流浪漢。

他作為一個超級天才,鬼才,內心世界顯然我等凡人是不太會理解的,以我淺薄的學識和人生經驗,他不是受到了巨大打擊,精神稍微有些問題,就是到了另一個我等凡人(也包括很多批評他的鋼琴家)所不能理解的高度,類似傳說中的濟公。

所以,這整篇文章,或者說樂評,也是我一個凡人,站在凡人的角度寫的,他究竟在想什麼,為什麼這麼做,我們無從得知。這次音樂會,我個人也是覺得當做人生的一次 不能說是愉快,但是有趣的經歷,過幾年或者幾十年再想起來,應該是回味無窮吧……


推薦閱讀:

撕碎古典音樂高冷的「女神外衣」
古典音樂界的uber?你怎麼想?
原來視唱練耳對學音樂來說這麼重要!
大提琴愛好者聯盟拜訪知乎
大都會歌劇院50周年紀念演出

TAG:古典音樂 | 鋼琴 | 音樂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