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主燈照明好不好,該不該為了它犧牲層高?
來自專欄家居碎碎念
「無主燈照明」、「間接照明」、「見光不見燈」……
如果你嘗試在網路上了解當下流行的照明手段,那麼你對上面這幾個字眼肯定不陌生。在受夠家裡只有頭頂一盞吸頂燈的「最低標配」後,對「無主燈照明」這種潮流做法總是滿懷興奮和期待之情。
但也有不少人在聽說「無主燈照明」需要做吊頂把層高降低之後,悄悄打響了退堂鼓。
雖然能夠感受到大家對無主燈照明的執著,但在這裡還是忍不住嘮叨兩句:無論採用主燈還是筒燈,都只是照明的一個手段,燈光營造的氛圍才是最終的目的。
那麼,「無主燈照明」和傳統的「主燈照明」到底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該不該為了無主燈照明犧牲層高?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什麼是無主燈照明?
看到這裡,估計還有小夥伴還沒弄明白什麼是「無主燈照明」呢。簡單一點來說,主燈照明就是利用一到兩盞吸頂燈、造型燈來奠定整體照明的基礎(下圖左)。無主燈照明則是以點狀分部在天花板的小筒燈來代替主燈(下圖右)
《聖經》中有一句話,說:陽光照在好人身上,也照在壞人身上。用它來理解主燈照明再形象不過了。主燈的作用就是均勻地照亮空間中的每一個角落,毫不偏心▼
無主燈照明則是將筒燈安裝在我們希望照亮的部位,有的放矢,以更加精準的方式達到照明的目的▼
無主燈照明有什麼好處?
對於小房間來說,用一盞吸頂燈/吊燈作為主要照明是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但如果遇到功能比較複雜,以及面積比較大的空間,就有點不夠用了。
想像一下,你在看書、看電視、聊天、吃飯的時候,都只有頭頂一盞吸頂燈「罩」著你,是不是有點孤單和無聊?
這個時候,採用無主燈照明,對筒燈進行分區、組合,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切換相應的照明模式,可以營造更為貼切的燈光氛圍▼
另外一個方面,主燈只是提供房間的基礎照明,如果增加一幅掛畫,還需要額外的射燈來單獨打亮▼
這樣一來,天花板上的燈就會變多,需要我們對燈具的造型進行搭配,否則就會顯得凌亂,沒有美感。而且由於燈具安裝的位置是固定的,日後想要改變裝飾品的方位也會比較麻煩。
而無主燈照明則是提前打好一個網格,在網格中你可以隨意分配和變更同型號筒燈和射燈的位置,即使改變傢具和裝飾品的布置,燈光也可以相應進行調整▼
無主燈照明需要犧牲層高嗎?
很多人說無主燈照明需要對房子進行吊頂處理,這個說法並不絕對,實際上需不需要吊頂主要取決於筒燈的款式。
外置型的筒燈可以明裝在天花板上,不需要吊頂,但完成面的形狀不如內嵌型筒燈來得統一▼
內嵌型筒燈的安裝離不開弔頂二字,即便是看起來和毛坯刷白並無二致的頂面,也是為了隱藏筒燈的發光元件而做足了全套功課的,簡約而不簡單的道理就在於此▼
普通人很容易「談吊頂色變」,對吊頂的印象僅停留在造型方面,這裡要更正一下:吊頂的目的是將能夠保證房子正常運轉的醜醜的設備隱藏起來,中央空調和新風主機、管道、電線等等,包括筒燈都在隱藏名單之列,只是為了「遮醜」,不在於造型▼
吊頂只是用來內嵌筒燈的話,10~15cm左右的厚度就足夠了,如果有額外的設備,則要以厚度最大的那個而定。超薄型的筒燈也是今後的主流方向,大家在選購時可以留意一下。
比起吊頂高度,大部分人關心的是:吊頂使得層高降低後,會不會讓空間變得壓抑?
一般來說,大面積的吊頂不低於2.6米,小面積吊頂不低於2.4米(部長的經驗小數據,絕對真實準確)。
鑒於每個人對層高的內心感受不同,在實際操作中還要結合空間大小、功能的豐富度,以及內心可以接受的程度來綜合進行判斷。
一個可供參考的意見是:面積較大,而且功能比較複雜的房間可以考慮選擇無主燈照明,而在面積小、功能性單一、層高比較有限的情況下,更適合主燈照明。
主燈照明已經落伍?
如果出於實際原因只能選擇主燈照明,也沒有關係。
歸根結底,照明的方式只是一種手法,一個好的燈光氛圍最終還是取決於你對光影、審美、品位,以及生活方式的解讀。
主燈的好處在於,除了照明之外,也可以作為家裡的重點裝飾之一。
在很多情況下,我們也會將筒燈和主燈進行搭配,比如說在全屋吊頂安裝筒燈的情況下,餐廳還是可以採用低位吊燈,一來是為了烘托用餐氛圍,二來也可以作為空間劃分的一個界定。
主燈也能做得好看?
我們在這裡做一個假設:大家會選擇以主燈作為主要的照明形式,多半是出於保護層高的原因。
那麼,對於主燈的基本訴求就在於:不壓層高、不顯矮。就憑這點,顯然可以將歐式枝型吊燈排除在外了。
枝型吊燈的落選並非因為風格造型的原因,而是它所刻畫的垂直線條比例與亞洲的扁扁平層住宅相去甚遠。
如果你對如何讓房子顯大這件事情有研究,會發現一盞呈扁平狀的,橫向水平延伸的主燈,會更適合我們目前的住宅框架▼
除了枝型吊燈,還需要排除掉另外一個燈種——吊扇燈(部長實名抵制吊扇燈,這是一項很 low 的發明)。
吊扇燈既能扇風,又能照明,可謂一舉兩得,但問題恰恰也在這裡,兩者同時打開的時候,向上反射的燈光受到旋轉扇片的影響,在天花板形成旋轉的陰影,使得光源不夠穩定,在燈下會感覺到晃眼。
不只是自身帶有的燈光,吊扇燈周圍的輔燈也會受到扇片的影響,沒有專業燈光師的指導,分分鐘踩坑▼
改善的辦法在於吊扇燈採用完全不透光的燈罩,以及搭配光束角較小的輔燈,但這樣一來天花板就幾乎接收不到光線,形成黑影,視覺上也會壓低層高,影響照明效果▼
避開了以上兩個地雷區,我們再來聊聊可供選擇的主燈款式。
首先,將主燈簡單分為圓形和方形兩種。
圓形的主燈可以看做是我們頭頂上方的一把「傘」,它可以幫我們圍合出一個相對獨立,不受打擾的空間▼
「傘」的半徑越小,位置越低,「傘」下空間也就越緊湊,人自然而然就會挨得更近。也就是說燈位越低、半徑越小,向心力就越強,越能產生親密感。
相反,「傘」的半徑越大,「傘」下可以活動的空間就比較充足,相對來說會更加輕鬆、自由,更適合居住人數較多的家庭。
如果你擔心主燈體量過大會有壓抑感,可以選擇鏤空,或者線條感較為纖細的款式▼
圓形燈沒有方向性,可以適用於任何空間,而線型和方型主燈帶有一定的方向感,需要切合空間的走向來安排具體位置。
將燈的長邊與空間的長邊保持平行,是約定俗成的搭配法則,可以強調空間本身的結構特點。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營造一種儀式感,適合用在方形餐桌和書桌的區域。
我們對於燈光的需求,不止停留在照亮手邊的階段,更有分場合搭配,讓光源呈現我們心之所想的需求。
無主燈照明可以更加準確、細膩地呈現出符合當下需求的燈光氛圍,給我們帶來豐富的空間體驗。而一盞具有特色的主燈造型,也可以成為家裡的一道風景線。
無論吊頂與否,無論燈光的數量幾何,要根據房屋的客觀條件,以及自己的需求來定。希望大家不要受潮流影響而妄自菲薄,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最後,想跟我常常保持聯繫的話,就來我的公眾號找我吧:草三冉CSR
推薦閱讀:
※做設計前你有想過照明計劃嗎?
※室內燈光照明,懂了這些才算是入門
※你見過90000流明超級LED手電筒嗎? 網友直呼:「亮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