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十月革命前後那些事

烏克蘭十月革命前後那些事

1,1917年10月31日在基輔召開了全烏克蘭軍人第三次代表大會(為期兩周)。格魯舍夫斯基代表中央拉達在致辭中表示,相信烏克蘭人民為爭取民族解放,亦即建立建立自己的國家-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鬥爭,必將取得勝利。會上討論了建立烏克蘭地區政權和進行烏克蘭立憲大會選舉的問題。俄國臨時政府立即獲悉了這一消息,做出歇斯底里式的反應,認為這無異於顛覆國家政權的企圖,威脅要解散烏克蘭中央拉達。臨時政府的司法部長下令基輔地方檢察官立即立案追究溫尼琴科及總書記處其他成員的刑事責任。臨時政府急召溫尼琴科赴彼得格勒就此事件做出解釋。11月4日溫尼琴科離基輔赴彼得格勒。雙方對話有極濃的火藥味,如何收場難以預料。然而,這場危機卻自行化解了。三天後,整個臨時政府的成員都變成了蘇維埃新政權的階下囚。

2,10月革命後烏克蘭曾經建立過一個包括了以烏克蘭中央拉達與其他烏克蘭代表為主,另外還有在烏克蘭的俄羅斯和猶太民主力量的代表,包括布爾什維克在內的地區保衛革命委員會。然。而,這個由各派政治力量組成的脆弱的統一戰線,僅僅維持了不足一天……不足一天……

3,11月9日布爾什維克決定在基輔起義,基輔軍區於次日18時許逮捕了日前剛成立的革命委員會的幾乎所有領導成員。但是,布爾什維克11日馬上又組成了一個新的革命委員會,決定當天傍晚舉行武裝起義。這次起義倉促舉事,既沒有作戰計劃也沒有明確制定的目標。武裝衝突帶有自發性和地區上的局限性,規模也有限。最終臨時政府的力量被粉碎,革命武裝損失慘重,中央拉達趁機解除布爾什維克武裝控制了基輔。

4,和二月革命後俄羅斯一樣,10月革命後的烏克蘭在一個短暫的時間裡,在基輔實際上形成了雙重政權的局面:中央拉達和烏克蘭布爾什維克領導的蘇維埃

5,在11月17日舉行的工人與士兵蘇維埃代表大會上443票對119票認為在俄國政權應該歸蘇維埃。其中389票的多數代表認為,在烏克蘭政權應歸中央拉達,當然是經過重組之後的拉達。

6,烏克蘭當時主要政治人物格魯舍夫斯基,他曾信誓旦旦地「要用烏克蘭共和國的一切力量拯救聯邦制俄羅斯的完整與統一」。這無異於宣告中央拉達將與全俄的布爾什維克一決雌雄。

7,烏克蘭中央拉達內部嚴重分裂,在和蘇維埃政權開戰之後,左翼烏克蘭社會革命黨人甚至打算推翻總書記處建立蘇維埃政權,當然,接下來他們馬上就被投入了監獄。

8,中央拉達發現,當它真正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來保衛這個政權的時候,那些平日做決議,發聲明信誓旦旦支持挺的人並未站出來。

9,中央拉達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在1月24日決議烏克蘭獨立,2月8日他們就丟掉了烏克蘭的首都基輔。

10,1918年1月7日,烏克蘭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加入了布列斯特和談。烏克蘭代表宣稱把霍爾姆和波德拉謝地區回歸烏克蘭以及在東加利奇亞,布科維納和外喀爾巴阡地區舉行全民公投視作簽訂和約的條件。奧匈帝國外交大臣對此驚愕:「這裡到底誰是戰敗者,誰是戰勝者?」


推薦閱讀:

費勁辛苦,我們的孩子們出生了
烏克蘭給小國如新加坡的啟示 比拉哈里
英媒:普京和烏克蘭危機將迫使垂死的北約重生
烏克蘭危機正在打亂國際秩序?
烏克蘭漫遊

TAG:烏克蘭 | 蘇聯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