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痕春雨漫評晚唐歷史 第八節 府兵制真的優於募兵制嗎
看晚唐歷史時,我們常常有一種錯覺,那就是,如果有機會恢復府兵制,大唐帝國肯定還會恢復府兵制。因為在府兵制下,從來沒有出現過藩鎮割據的事。
問題是,就我理解,如果有機會選擇募兵制,誰處於大唐皇帝的位置上,也不會選擇府兵制的!因為在實行府兵制的200年時間裡,皇帝被廢被殺始終如同兒戲;王朝交替也如走馬燈一樣。
西魏實行府兵制,所以西魏帝國的皇帝都是傀儡,因為帝國的權力始終掌握在幾個軍事貴族手裡。於是西魏存在20年後滅亡、元氏皇帝被廢殺。
北周也實行府兵制,所以北周的皇帝接連被弒殺,20多年後,就被兩大軍事貴族(楊氏、獨孤氏)聯手篡奪了。於是宇文皇族遭受滅頂之災。
隋朝實行府兵制,隋朝存在不到40年;就在軍事貴族的接連叛亂中,走向了滅亡。先是楊氏、李氏聯手叛亂(楊素之子楊玄感、李弼之孫李密領銜);再後來則是李氏叛亂(李虎之孫李淵領銜)。
大唐帝國初期實行府兵制。所以李世民兄弟之間、諸子之間斗得你死我活;而且後來武氏橫空出世、韋後專權、安樂公主、太平公主專權,讓皇權的尊嚴盡失。
關鍵是,盛唐沒有滅亡,主要是因為篡奪大唐皇權的人是李世民的兒媳婦,所以大唐進入鬼門關,又活著出來了。否則,大唐的歷史當時就結束了。
因為武則天時代已宣布大唐畫上了句話,因為天下姓武了,國號改周了。
面對這種最基本功的歷史事實,你是大唐皇帝,可以在府兵制、募兵制之間選擇,你會選擇哪一個呢?我估計你會選擇募兵制。因為募兵制下的皇權,雖然有點慘不忍睹,但是比府兵制下的皇權,顯然強的太多了。
因為在介紹府兵制,許多人習慣性的從字面理解,所以我們難免會有一種錯覺,那就是,府兵制下的軍隊,就是平常意義上的民兵。總而言之,軍人平常在家鄉務農,有了戰爭臨時召集過來打仗;打完了仗,再回家務農。[注1]
其實呢,這種解釋,本身就經不起任何推敲。
一切是顯然的,如果府兵制真是這種原始的軍事制度,它靠什麼產生強大的戰鬥力呢?要知道,西魏、北周、隋就是靠這種軍事制度一步步統一天下的。
事實上,府兵制下的軍隊,就是軍事貴族的私兵。所以在這種軍制下,軍隊平常就歸各大軍事貴族管理,有了戰爭就召集過來,讓將帥統一指揮他們作戰;等戰爭結束後,他們就再歸各大軍事貴族管理。
在這種背景下,軍事統帥對軍隊只有臨時指揮權。如果軍事統帥敢靠這種權力就想稱王稱霸,肯定分分鐘鍾就會被打得仆街了。
因為這就好像,一個股份公司的總經理;突然想利用總經理之權,把整個股份公司變成自己的私人財產。看到他有這種野心、雄心,估計也會驚得兩眼翻白,因為這實在有點利令智昏了!
說到這裡,插一句話題外話。
華盛頓當年是美軍的統帥,但是美軍的所有權呢?顯然分散於各個州的大佬手裡。有人說,華盛頓當年如果想稱王稱霸,肯定沒人能阻止。這也好像說,某個職業經理人,只要願意,就可以把一個股份公司,變成他的私有財產一樣。
因為美國初期的經濟、行政、軍事權力都分散於各州,華盛頓雖然是美國軍統帥,但是他對軍隊的控制力,也就是一個職業經理人的水平。
因為類似的原因,戰爭剛剛結束,各州大佬就決定給華盛頓保留80個常備軍,大家沒有看錯,不是8萬、更不是80萬,甚至都不是8千、8百,而是8十。
面對這種驚人的消息,華盛頓實在驚得有點兩眼翻白。因為你們象防賊一樣的防著我,這個,我可以理解。因為在政治舞台上,誰的道德也不可信。
問題是,你們這樣防我,也未免太過份了吧。因為美軍統帥日常就理管80個將士?我們村的保安大隊長,管的人,好像也比這多啊!
翻開美國初期的歷史,我們更會發現,美國人從來不相信政治人物的道德。因為政治人物的道德能靠得住,母豬也能上樹的。
但是流傳到我們這裡的政治童話,就成了華盛頓本來可以稱王稱霸、稱皇稱帝的,但是因為他有偉大的道德,所以拒絕了。
這裡說到美國初期的軍制,只是希望大家對府兵制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概念。
換而言之,軍隊雖然是傳說中的民兵,但與我們通常意義上理解的民兵,那就是兩回事。
這裡所說的民兵,通常只是指軍事所有權,並不歸中央政府;而是分散於地方各大利益集團手裡。
在這種軍制下,純粹意義上的軍事將領、統帥,那就是標準的打工仔。
是不是說得有點遠了。我們還是回頭說府兵制。
在府兵制下,軍隊的所有權,並不歸皇帝所有,而是歸眾多軍事貴族共同所有,皇帝也只是眾多軍事貴族之一。
因為天下,是眾多軍事貴族共有的天下,所以誰當皇帝,也千萬別說自己可以牢牢控制天下。在這種背景下,皇帝能力夠高、實力夠大,才可以穩穩的坐在上面,否則,被廢、被殺、被弄成傀儡,那就是無法逃避的宿命。
所以,一代屠龍高手宇文護執政15年,在此期間,他一個人就連弒了三個皇帝。第四個皇帝隱忍多年,終於抓住機會,一舉滅了宇文護。
這個滅掉宇文護的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武帝。周武帝乾綱獨斷後,一舉滅掉北齊,統一中國北方;但是楊堅已開始成為歷史舞台上的主角了。
周武死後僅僅兩年,楊堅就篡奪皇權,就把宇文皇族的成員全部屠殺了。
因為是在貴族政治下,所以楊堅與太子的矛盾也是無可化解的。
話說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文武百官集體竟然朝拜太子,楊堅當時就火了,因為這是什麼禮節?我還活著,你們就集體朝拜太子,你們是不是都盼我早死啊!你們巴結太子,也巴結的太早、太露骨了吧![注2]
再後來呢?楊堅半夜上個廁所,都害怕被太子暗殺了。[注3]
再後呢?太子只能被淘汰出局了。
當然了,在童話故事中,太子被淘汰出局,就是因為太子喝豆漿時,喜歡喝一碗倒一碗,這種奢侈的生活方式,讓大隋皇帝非常不滿意。
再後呢?大隋皇帝楊堅突然死了。他是怎麼死的,據說是被他兒子殺的。[注4]
再後來呢?大隋皇帝楊廣被臣子殺了。
臣子殺皇帝時,皇帝年幼的兒子,嚇得大哭不已,於是人們就先把他當場砍翻了,血濺了皇帝一身。皇帝說,希望給我一杯鴆酒,臣子說,這裡只有布帶,於是把皇帝勒死了。[注5]
大家為什麼要殺皇帝呢?據說是因為皇帝腦殘變態;因為大隋皇帝楊廣,就是傳說中的隋煬帝。
盛唐皇帝的倒霉樣,我前面說的太多,這裡就不重複了。
簡單梳理一下相關歷史,我們就會發現,在府兵制存在的近二百年時間裡,被廢、被殺、被弄成傀儡玩的皇帝,實在多的去了。相反,乾綱獨斷、而且有始有終的皇帝,好像一個也沒有。周武帝很牛,前期一直受制於宇文護;隋文帝很牛,但他是篡位上來的,而且死得也不明不白。
當然了,在這種過程出現的各種動蕩,自然更是司空見慣了。
在這種軍制下,帝國永遠就是一個類似於股份制的公司;皇帝通常也就是一個大股東、甚至只是一個小股東。
總的來說,帝國行政、軍事、經濟權力,都歸眾多大小軍事貴族共同擁有。
這種制度,你要往美好了說,它就是帶有民主、共和政治的形式。
但是在現實的操作中,這種制度通常都是伴隨著皇帝被廢被殺、形如傀儡如同家常便飯;更伴隨著各種紛爭戰亂。
在府兵制下,自然不會出藩鎮割據的格局,因為在府兵制下,因為真正控制軍隊的人,都是那些大大小小的軍事貴族,將帥只是一個個的打工仔。
在這種背景下,純粹的軍人,不會有太大的權力,更不會有太高的社會地位。因為他們需要對以皇帝為代表的眾多軍事貴族負責。
在這種背景下,純粹的軍人,是無法和皇帝分庭抗禮的;和皇帝分庭抗禮的人,通常都是各種軍事貴族。
從最基本的歷史事實,我們大約可以發現。只要有機會選擇募兵制,沒有一個皇帝會選擇府兵制的。
但是實行募兵制,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因為它需要中央政府把帝國的經濟權力,最大限度的收納到中央政府的系統里;否則就沒有實現募兵制的經濟基礎。
唐玄宗晚年昏庸、喜歡重用奸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此出現的。因為在這種巨大的歷史變革時期,肯定會觸犯大量既得利益者的既得利益,而幫助皇帝推動這種改革的人,通常都是以奸臣的形象出現。
總的來說,唐玄宗時期是中國歷史最重要的變革時期。
在唐玄宗時代之前,血統、門第、家族都是金光閃閃的辭彙。而從唐玄宗開始後,這些辭彙漸漸不再金光閃閃了。
簡單的看,是因為人們的思想意識發生變化了,其實是因為皇帝通過一系倒行逆施的行為,把各種行政、經濟權力,都最大限度的吸納到中央政府政府系統。在這種背景下,豪門家族壟斷中央、地方權力的基礎消失了。
在這種背景下,再沒有哪個軍政長官敢恬著臉說,俺們家世代三公、世代兩千石;更沒有哪個軍政長官敢恬著臉說,俺們家血統多高貴、門第多顯赫。
在府兵制下,單純的軍人力量,永遠無法威脅皇權,因為在這種軍制下,單純的軍人力量,就是標準的打工仔。
問題是,在這種軍制下,各種軍事貴族,那可是標準的股東,他們威脅起皇權時,那是一點深淺也沒有。
西魏、北周、隋、唐,表面上是四個王朝,其實呢?他們就是西魏開國時的幾大股東輪流坐莊罷了。
北周宇文氏、隋的楊氏(孤獨氏)、唐的李氏,在西魏時代,就都是標準的軍事大貴族。他們後來能篡奪皇權,也是因為擁有這種資本。
府兵制的存在,必然會造就強大的軍事貴族;而強大的軍事貴族存在,無論對帝國的政治穩定,還是對皇權的高高在上,都是一種巨大的威脅。
在府兵制下,軍政大佬的權力地位,常常是以家族為保證的。所以李淵七歲時,因為父親早死,就成了傳說中的唐國公;而且以後註定會行駛在權力快車道上;並且努力一把,就有可能成佛成祖。[注6]
這種事,在募兵制時代,可以說是無法想像的事。因為除了皇族親王,其它人是不可能擁有這種機會的。安祿山很牛,也是一步一個腳印打拚出來的,絕不可能像李淵那樣,在小學一年級時,就可以成為帝國最頂尖的權力者之一。
說起藩鎮割據,我們總認為它非常不穩定。問題是,這種權力格局,與分封諸王的格局相比,它實在太穩定了。
如果皇帝讓諸王坐鎮地方,自然不存在什麼藩鎮之亂;因為這樣弄出來的亂子,就叫諸諸王之亂了。
最簡單而言,唐玄宗如果認為自家人可靠,他完全可以不讓安祿山節制關東三大軍區,而是讓某個親王節制關東三大軍區。
在這種背景下,那個肩負這種重任的親王,肯定會擁有和安祿山大同小異的軍事權力;問題是,親王擁有這樣巨大的軍事權力,再加上他的親王的身份,以及與此相伴隨的政治權力、政治影響力,他一旦找借口造反,肯定比安祿山更可怕。
說起藩鎮割據,我們總認為它非常不穩定。問題是,這種權力格局,比起府兵制相伴隨的軍事貴族格局,那實太穩定了。
最簡單而言,唐玄宗如果認為安祿山那種胡人不可靠,而讓某個血統高貴、門第顯赫、家族力量強大的人扮演安祿山的角色,這個人肯定也可以擁有和安祿山類似的軍事權力。
而這種人一旦造反,以他盤根錯節的家族背景,危害肯定更大。對此只要看看李淵起兵造後,關中各種力量都紛紛響應,就可以看出來了。
事實上,這才是晚唐藩鎮割據看似難以收拾,政局卻比魏晉南北朝隋唐(唐玄宗之前)更穩定的主要原因。
因為,軍人勢力只是單純的軍人勢力,他們沒有皇族親王的光環在上;也沒有強大的家族力量為依靠了。
在這種背景下,他們造反時,表面上很強大,實際上很難迅速傷及帝國統治的基礎。
在府兵制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開始,軍方大佬指揮的軍隊,都是從各大軍事貴族那裡召集過來的。這種軍隊,雖然聽令于軍方大佬,但是他們和軍方大佬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隸屬關係;在這種背景下,軍方大佬想真正控制這些軍隊,顯然是近於不可能的。
當皇帝構建起強大的文職系統後,軍隊將領就會受到各種文職官員的制約。將帥表面上很牛X,但是在日常軍隊的管理上,他受制於文職的政治委員、參謀長;在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時,他受制於高級文職官員。在這種背景下,統帥想真正控制自己名下的軍隊,那是近於不可能的。
晚唐五代時,軍人勢力突然處於失控狀態,主要是因為軍事貴族制約軍人的格局消失了;而文職系統制約軍人系統的格局,還沒有真正構建起來。
這種問題,在唐玄宗時代,還不算太明顯,所以唐玄宗並沒有試圖用細化分割軍區的方式駕馭軍人集團,於是帝國關東地區就三個軍區,唐玄宗還讓一個人去管理了。
安史之亂後,大唐皇帝就開始不斷分割細化軍區了。
在這種背景下,關東地區,就出現近二十個軍區,表面上軍人集團勢力高漲了。其實呢,就是傳說中的眾建諸侯少其力,關東地區有近二十個軍區,一個軍區節度使所擁有的權力,能有多大呢?
安祿山造反時,瞬間就可以讓關東地區變色。後來的軍區司令造反時,不要說想瞬間讓關東地區變色了,就是想讓一個省變色,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因為一個省內,通常就有著眾多與他們實力地位相當的軍區並存。
最經典的就是河朔三鎮牛到了天上,但是折騰到死,也沒有哪個大哥能在河北省一嗓子喊到底。
在這種背景下,就算幾個軍區願意和他一塊造反,通常也是作死的前奏。
事實上,眾多實力相當,並沒有任何隸屬關係的軍區一塊造反,通常是看不到希望的,因為幾大軍區內部的勾心鬥角,就足以讓皇帝通過縱橫開合的政治手段,把他們打得萬劫不復了。
事實上,晚唐可以長久的存在,主要原因就在這裡。雖然藩鎮經常出來鬧事,但是他們與皇權相比,永遠也處於弱勢,所以他們通常總是以失敗告終。
雖然皇帝無法改變這種藩鎮割據的格局,但是那些藩鎮大佬,能真正善終的卻非常少見。因為皇帝可以運作各種力量,讓這些藩鎮大佬死於非命。
最經典的就是,皇帝可以運作他們的小弟,往死弄他們。在這種背景下,藩鎮雖然還是原來的藩鎮,但是和皇帝作對的大哥,卻已死於非命了!
比如,有一個藩鎮大佬死後,他兒子想玩父死子繼。
最後結果是,皇帝動用了大量的軍事力量,依然無法改變這個藩鎮半獨立的地位,問題是那個試圖玩父死子繼大哥,在開局幾分鐘後就被自己小弟弄死了。[注7]
從某種意義上,這位試圖玩父死子繼的大哥,只是用自己的人頭,給自己小弟弄了一個上位的機會。
在兵驕逐將、將驕逐帥的藩鎮格局下,一個藩鎮大佬與中央政府為敵時,誰也不要高估自己小弟的忠心。因為小弟多了,難免會有一些小弟,想藉機與中央政府合作,踩著自己大哥的人頭上位。
所以,藩鎮大佬通常不敢輕易與中面政府撕破臉的,撕破的臉的結果,是他們無法承受的。
在這種背景下,只有一些代表軍方共同利益的事,藩鎮大佬才敢蠢蠢欲動的和皇帝公然對抗。
因為類似的原因,所以藩鎮割據一直無法去除,但是大唐帝國也是一個頑強的存在著,而且我們很難說哪個皇帝是真正的傀儡。
河朔三鎮之所以無法去除。並不是因為他們實力有多大,而是因為他們的存在,符合普遍軍人集團的共同的利益,所以政府軍在圍剿他們的時候,關鍵時候總會掉鏈子的。
負責具體軍事行動的軍人集團,關鍵時候不要說明著使壞了,就是人家就說自己昨天吃壞了肚子,現在想拉稀,也能把你整個軍事行動攪黃了。
因為類似的原因,所以皇帝(唐憲宗)一度想讓太監全權負責相關軍事行動。問題是,皇帝讓太監全權負責相關軍事行動,估計軍人集團在關鍵時候,更會說自己想拉稀了!總而言之,不是我們不想賣命打仗,實在是因為我實在憋不住這泡屎,你總得讓我先把泡屎拉了吧!
皇帝想了又想,終於還是不敢讓太監全權負責相關軍事行動。因為人們反對他時,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就可以讓皇帝不敢這樣玩。因為翻開中國歷史,您見過哪個朝代讓太監當大軍統帥的?您這樣玩下去,得對歷史負責啊!
從這層意義上,皇帝無法滅掉河朔三鎮,只是因為河朔三鎮符合軍人集團的共同利益。否則,就這種小軍閥,皇帝滅他們,也就跟切盤菜一樣容易。
事實上,所謂的河朔三鎮,也就是三隻小豺狼罷了,說他們是大老虎的人,肯定沒有見過真正的大老虎是什麼樣子。
河朔三鎮的大佬牛X到天上了,但是這些大佬折騰到了一百多年,也沒有一個人能在河北省一嗓子喊到底。就他們這種實力,如果真放到亂世之中,也就是標準的小軍閥罷了。如果這都稱得上大軍閥,那割據一個省、甚至兩三個省的軍閥,該叫什麼軍閥呢?
就他們這種力量,經常出來噁心一下中央政府,實力是足夠的。但是用來挑戰皇權,那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我們習慣性的認為,皇帝的選擇不可理喻,通常是因為我們認為皇帝擁有無限的權力。
所以,總認為皇帝根本不用布置一些端不上檯面的權力格局,用傳說中的大道理,就可以駕馭天下。
因為類似的原因,我們看到皇帝重用諸王、外戚、宦官,就覺得這是他沒有政治頭腦的行為;至於看到皇帝重用大家公認的奸臣、邪惡化身的太監,就更是沒有政治頭腦的行為。
其實呢,許多時候,這是皇帝為了維持自己權力無奈的、必須的選擇。
在交通媒介相對落後的時代,皇帝還無法通過細化分割權力系統的方式駕馭天下,就只能一些看起來非常幼稚、錯誤的方式駕馭天下。
因為類似的原因,我們容易有一種錯覺,那就是當時的皇帝大多腦袋讓驢踢過,或是後來都老年痴呆了,因為他們犯的錯誤都是極盡幼稚的、可笑。更主要的是,他們這樣玩的結果,後來還真的出事了。
希望大家關注下一節 安祿山 一枚身不由己的棋子
[注1]:初,府兵之置,居無事時耕於野,其番上者,宿衛京師而已。若四方有事,則命將以出,事解輒罷,兵散於府,將歸於朝。
[注2]:後遇冬至,百官皆詣勇,勇張樂受賀。上知之,問朝臣曰:「近聞至日內外百官相帥朝東官,此何禮也?」....自是恩寵始衰,漸生猜阻。[注3]:上因作色,謂東宮官屬曰:「仁壽宮此去不遠,而令我每還京師,嚴備仗衛,如入敵國。我為下利,不解衣卧。昨夜欲近廁,故在後房恐有警急,還移就前殿,豈非爾輩欲壞我家國邪!」[注4]:楊素聞之,以白太子,矯詔執述、岩系大理獄;追東宮兵士帖上台宿衛,門禁出入,並取宇文述、郭衍節度;令右庶子張衡入寢殿侍疾,盡遣後宮出就別室;俄而上崩。[注5]:帝愛子趙王杲,年十二,在帝側,號慟不已,虔通斬之,血濺御服。賊欲弒帝,帝曰:「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鋒刃!取鴆酒來!」文舉等不許,使令狐行達頓帝令坐。帝自解練巾授行達,縊殺之。[注6]: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於長安,七歲襲唐國公。.....隋受禪,補千牛備身。文帝獨孤皇后,即高祖從母也,由是特見親愛,累轉譙、隴、岐三州刺史。[注7]:寶臣卒時,惟岳為行軍司馬,三軍推為留後,仍遣使上表求襲父任,朝旨不允。魏博節度使田悅上章保薦,請賜旄節,不許。惟岳乃與田悅、李正己同謀拒命,.....閏正月,武俊與常寧自趙州回戈,達明至恆,武俊子士真應於內。武俊兵突入府署,遣虞任越劫擒惟岳,縊死於戟門外。又誅惟岳妻父鄭華及長慶、王他奴等二十餘人,傳首京師。
推薦閱讀:
※狗狗流眼淚,有淚痕,究竟什麼原因呢?
※淚痕春雨漫評晚唐史 第十二節 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淚痕春雨漫評唯物史觀資產階級革命 唯物史觀的起源
※淚痕春雨漫評唯物史觀 國家的起源與本質 階級壓迫的工具 (下)
※淚痕春雨漫評唯物史觀 國家的起源與本質 契約的產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