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獨特的人-索羅斯把握投資機會的十二個手段
06-27
那獨特的人-索羅斯把握投資機會的十二個手段
根據索羅斯的投資觀念,人們並不能對自已所處的環境做出完全的認識,因此人們根據預期做出買、賣決定,對市場價格形成影響,同時這種市場行為又反過來影響著期他參與者的預期。不僅是價格的漲勢洶湧吸引了眾多的買家,而且買入行為本身也有推動價格繼續上揚。形成一個自我推進的趨勢。因此索羅斯認為正是由於供求關係與市場預期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市場行為成為未來走勢的不可確定的動因。即市場的走勢操縱著需求和供給關係的發展。 實際上索羅斯在金融市場的行為更具有投機性,在誇大的市場預期中尋求投資機會。表面上看,輕視價格變化的內在規律,而關注參與者預期對價格變化的影響。然而他正是通過對市場預期與內在運行規律的偏差的糾正來達到投資獲利的目的。 與金融市場所不同的是,在農產品市場上,自身季節性供求變化規律更加明顯並處於主導地位。市場預期所產生的買賣行為可以短期內操縱供求關係,卻無法形成持續性影響。由於農產品保值性較差,誇大了的預期不能真實反映供求關係而發生價格的劇烈波動,因而在農產品期貨市場上預期的誇大性表現尤為突出,對其的糾錯也尤為頻繁,值得參與者關注。索羅斯投資秘訣之三:無效市場無效市場理論是建立在索羅斯的哲學研究基礎之上的。他認為人的認知並不能達到完美,所有的認識都是有缺陷的或是歪曲的,人們依靠自已的認識對市場進行預期,並與影響價格的內在規律價值規律相互作用,甚至市場的走勢操縱著需求和供給的發展,這樣他就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我們所要對付的市場並不是理性的,是一個無效市場。
這種理論與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是互不相容的,有效市場理論認為,市場的運轉有其自身的邏輯性和理性,市場的發展最終是走向一個平衡點,而達到這個平衡點的前提條件,一是人們能夠在任何指定的時間完美地掌握市場信息,二是市場價格能反映所有有效的信息。通常大多數分析師秉承有效市場理論利有自已所掌握的信息以及對目前價格分析,強化了當前趨勢的發展,在大眾的推波助瀾下,使市場更加趨於非理性,成為無效市場。受資金操縱、逼倉、以及指數基金利用農產品期貨進行保值、對沖基金的交易行為等等所引發的市場過度行為,我們不能說是在向市場的平衡點靠近,更無需對這種市場橫加指責,因為依據索羅斯的觀點,這時的市場恰恰是無效市場特徵-非理性表現最為突出的階段,因而此時分析師對行情的判斷依據也是靠不住的。80年代,索羅斯在東歐、前蘇聯等所建立的一系列慈善基金,表面上為慈善事業,實際上其重要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改變這些國家原有的封閉社會下的計劃經濟體制,實現自由的,完全市場化的自由經濟體制,因為只有如此,才會為他的基金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天地。認識並充分利用市場的無效性,為索羅斯的投資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條件。索羅斯投資秘訣之四:尋找差距 索羅斯在考察了各種類型的金融市場與宏觀經濟的發展後發現,它們從未表現出均衡的趨向。實際上,斷言市場傾向於走入過度的非均衡,恐怕會更有意義一些,因為,這種不均衡遲早將發展到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最後不得不進行修正。人們做出買入或賣出某種商品的決定,與其說是基於市場處於平衡狀態的考慮,不如說是出自對市場不平衡的看法,確切是說是對市場心理預期不平衡的看法。令市場走向過度的非均衡正是由於預期的偏差程度。因此可以說尋找市場預期與其客觀事實的差距,是索羅斯在金融市場發現投資機會的捷徑。
市場不穩定狀態就是指當市場參與者的預期與客觀事實之間的偏差達到極端狀態,在反作用力使市場自我推進到一定程度後,難以維持和自我修正,使市場的不平衡發展到相當嚴重程度,此時則為市場不穩定狀態。不平衡的市場狀態源於市場預期所形成的主流偏向受到客觀現實的強烈對比,市場中的清醒的投資者開始對這種偏差進行反省,對主流偏向進行挑戰而使市場原有的主導因素變得脆弱,但市場的慣性使原有走勢狂熱。盛極而衰,物極必反,索羅斯投資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善於發現市場的不穩定狀態,捕捉盛衰現象發生的時機。例如,發生在80年代中期的一個案例,投標競買公司的出價使公司的資產被重新評估,於是銀行給予其他競買者更多的貸款,使得他們的出價越來越高。終於,投標價格一路飈升,市場因價值被高估而變得搖搖欲墜。根據索羅斯的理論,崩潰將不可避免。盛衰出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不穩定的市場狀態為投資者提供機遇。在我們的身邊也不乏盛衰之例,美國大豆漲到1000時市場預測將達1400、1600,牛勢到了後期價格發展到出乎人們的預期,便有了牛勢不言頂的市場心理,這時大豆庫存被極度低估,大豆價格虛值成份被大大誇大。最終盛衰現象發生,大豆價格暴跌,國內進口商紛紛違約,因高價進口大豆使油脂企業重新洗牌。把握盛衰發生的時機也非常關鍵,因為這時往往是市場主流偏向強烈之時,殺傷力也是比較強的,只有採取恰當的投資策略,有計劃建倉,才能充分利用這種不穩定的市場狀態所帶給我們的投資機遇。
推薦閱讀:
索羅斯投資秘訣之一:獨特哲學觀
早年,他一心想當一名哲學家,試圖解決人類最基本的命題存在。然而他很快得出一個戲劇性的結論,要了解人生的神秘領域的可能性幾乎不能存在,因為首先人們必須能夠客觀地看待自身,而問題在於人們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人非神,對於市場走勢的不可理解應是正常現象,然而當市場中絕大多數投資者對基本面因素的影響達成共識,並有繼續炒作之意時,這種認知也就處於危險的邊緣了。市場中為什麼會出現失敗的第五浪以及第五浪延長後往往出現V型反轉,以索羅斯的哲學觀,我們就很容易可以找出答案了。在此,我們暫且不對索羅斯的哲學觀作評論,旨在探討一個成功的投資者首要應該解決問題,那就是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將會使其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上,以更廣闊的視野,辯證的思維去看待市場,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處驚不亂,從容應對,最終獲得成功。
他認為科學的方法基於這樣的預設,即成功的實驗應該證實被測試假說的有效性,然而當對象涉及思維主體的時候,實驗的成功並不能保證被檢驗的陳述的有效性或真理性。參與者的思維與事實無關,但卻影響了事物發展的過程,使事物的發展過程更加複雜化。但科學的客觀的事實終將對那些錯誤的理解及認知上的差距進行糾正。
索羅斯在金融市場所運用的理論之一鍊金術,也並非要完全理解或揭示事物的本來面目,只是指望能夠獲得所期望的標狀態。他認為,自然規律的運作與人們對它的理解無關,人類影響自然的惟一途徑是理解並用這些規律,而金融市場並不遵循那種獨立於任何人思想的自然規律。
持經濟生活合乎理性的邏輯的論者認為市場永遠是正確的,因為市場已經考慮到未來的發展趨勢,價格傾向於折現。索羅斯認為,任何預測未來的想法都是具有偏見和不全面的,參與者在偏斜的基礎上進行操作,而且偏斜本身對事態的進展產生影響,於是就可能給人這樣一個印象:市場可能準確地預測未來。但事實上是目前預期反映的並非是純粹的未來事態,而是已受到目前預期影響的未來事態。市場預期對實際事態發展的反作用聯繫,或者表現為自我推進,或表現為由於預期的警示作用而避免事態的惡化。例如,天氣對農產品市場影響的誇大性預期、以及由於市場對通貨膨脹的預期而加大價格偏差,但往往是這種擔心會使政府部門出台力挽狂瀾的政策,抑制事態的進一步惡化。對於我們特別是採用跟市系統操作的市場參與者來說,發現這種反作用聯繫,了解反作用力對市場影響的力度,對其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具有很大的幫助。索羅斯投資秘訣之六:揭示偏見既然市場預期與事態自身的發展進程既相互聯繫又相互作用,市場的預期在事態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事物本身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那麼由於人們認識的不完善性所產生的預期偏差越大,則成為相對理性的投資者發現獲利機會的可能性就越大。
索羅斯認為,市場的動蕩不定,源於人們對市場存有偏見和缺陷的感覺。這種感覺正來自於對已知信息的精確反饋行為作用甚微,而是對硬性數據的理性分析和自身的感情傾向雙重作用的產物。投資者依靠這種感覺形成傾向性的看法,進行買賣投資,反作用於市場後,又影響投資者的預期。因此事態的發展不是從事實到事實,而是從事實到感覺,再從感覺到事實。上一篇我們曾提到,對於投資者來說,認識到市場預期與事態自身發展趨勢之間的聯繫,並了解這種預期的偏差對事物發展的影響力度十分重要。索羅斯理論的重點之一就是探討誤解或偏見在事態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揭示預期的偏差,跟蹤其與客觀事物偏離程度的發展,一方面為我們捕捉市場機會極有幫助,另一方面,隨著市場本身對偏離預期的調整,或是共振形成的自我推進,我們可以調整自已的投資策略,對已有持倉做出繼續持有還是減倉的調整。比如去年CBOT大豆5、6月份的上漲行情,主要是由於美國中西部地區乾旱引起,市場認為可能造成大豆減產,實際上美國大豆種植帶降雨分布並不均勻,乾旱地區主要是伊利諾斯州,對大豆作物影響不大,特別是後期的降雨使生長條件得到了較好的改善,市場對局部乾旱的炒作誇大,使預期產量與實際形成較大偏差,最終導致行情的報復性下跌。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當參與者的預期與現實情況間偏差很小時,市場可以自已糾正,其影響可以忽略不計,索羅斯稱此時的市場處於准平衡狀態。投資價值並不大;而在偏差過大時,有兩方面表現,一種是想法和實際大相徑庭,但局面依舊穩定,比如市場開放程度較小時,局面能夠被有效控制,對索羅斯毫無意義,另一種是市場化程度高,預期偏離較大,事態發展迅猛,參與進無暇應對,局面不穩定,這種狀態對索羅斯極為有利,成為其有利的戰機。索羅斯投資秘訣之七:投資於不穩定狀態
推薦閱讀:
※頭條 | 註冊制:資本市場的大變局(迄今為止對註冊制最客觀最詳實的解說)
※會員風采·大國商界精英|張湧:德展天下,志美行勵
※樂視向左 信維向右 兩個截然不同的10倍市值成長之路
※肖鋼:發展資本市場不能脫實向虛 自娛自樂
※[呼喚]珍愛祖國,遠離高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