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 演講:填鴨式的教育要不得,追求無知又如何?
來自專欄 TED演講筆記
演講人斯圖爾特·法爾斯坦(Stuart Firestein)在長達18分鐘的演講里,信息量挺大,語速非常快,旁徵博引很多科技巨匠的名言,尤其在後半部批評填鴨式的教育和考試方式,這個正好在高考日寫寫。
Stuart一直致力於通過文字進行科普推廣,他曾經為新聞聚合網站The Huffington Post寫過文章,也為《連線》《科學美國人》等撰稿,也有不少名頭,一些組織的顧問、傑出獎項、特殊人物什麼的都沒有提起我的興趣,倒是他的職業路徑讓我很驚詫。
他生於1949年,從小和其他男孩一樣,想當牛仔、消防員,長大想當個天文學家。後來進入男校上學,並經常會參加劇場活動——在這裡才能和女校的學生一起參加戲劇社團活動, 結果他也沒上大學,一直在幾個城市的劇院行業幹了將近20年,做到劇院總監這個級別,他在30歲時突然開竅,重新回大學,選修了「an animal communication class」(不知道這是啥學科),晃晃蕩盪他直到40歲才拿到博士學位。 總體看他在科學研究領域起步晚,但成績不菲,他現任哥倫比亞大學生物系教授,主講神經系統科學,實驗室研究哺乳動物的嗅覺神經元。
https://www.zhihu.com/video/988056126604234752
我們現行的教育體系非常高效地幹了件壞事——在小學二年級時,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對科學感興趣, 他們有很強的好奇心,喜歡去科學博物館,對什麼都感興趣,但是等到了高中,很少有學生對科學感興趣,更別說想把科學探索作為自己的職業了。
我們目前的"填鴨式教育"只是把一大勺的「知識」硬塞進學生的喉嚨里, 然後他們在考試的時候再把它吐出來。 「教育不是把桶填滿,而是點亮火苗」,這句話我覺得Stuart本人就是非常有說服力的例證。在30歲而立之年還能返回校園從頭開始,這本身就挺勵志的。
他在2011年寫了本不足兩百頁的《無知》。他認為「科學受到無知的驅動」。這個無知並非那種貶義的「愚蠢式無知」:科學家因為不知道某些真相,無法清晰地洞察某些事,才去探究發現,並開拓知識的新領域。蕭伯納說,「科學解決了一個問題,就又會產生十多個疑問。」當然,並非所有的「無知」都有價值。「它必須是真正好的無知,那種能導向更加深層次問題的無知,」費爾斯坦博士說道,「這也許會讓科學界以外的人士對科學家從事的工作更感興趣——我們大家其實都無知。」
他本人這個演講多處提到Ignorance: How It Drives Science,以無知來求有知,這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和狀態,不過看看歷年高考,在現有教育資源不均衡的情況下,如何去探究「點亮火苗的教育方式」? 這是一個大問題。
推薦閱讀:
※晚霞面前,說什麼好?
※六歲男孩在公眾場合說不雅辭彙,如何教育?
※如何讓你的演講像亞里士多德和魔法媽媽一樣打動人?
※如何看待TFBOYS王源獻力聯合國青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孩子任性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