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真的能重新定義大眾審美嗎?
王菊是誰?
王菊(Naomi),1992年9月1日出生於上海市。2017年2月,王菊入職esee英模,成為一名外勤經紀人。2018年,以踢館選手的身份參加了騰訊視頻女團青春成長節目《創造101》。
看到「女團青春成長選秀節目」這幾個字,大部分人腦海中閃現的都是一眾洋溢著青春氣息、身材苗條、眼神清純、甜美可人、膚白貌美的姑娘們。然而照片中的王菊看起來卻很另類,五官並不精緻,長相很普通,皮膚偏黑,身材略微顯胖,剛上節目的時候很飽受質疑,還有不少人喊她「大媽趕緊回家去」。
然而王菊卻火了,出人意料卻又在意料之中的火了,作為一名「菊外人」
比不上「小菊豆」們(王菊的粉絲們,還有一些粉絲自稱陶淵明,因為詩人陶淵明一生獨愛菊)的漂流瓶拉票,
但會也在閑來無事不小心看到投票鏈接時點進去投三票,為什麼呢?因為被王菊在節目中說的一段話震驚了:「在我這裡標準和包袱都已經被我吃掉了,而你們手裡握著的,是重新定義中國第一女團的權利。」
這段話,在我看來,無異於一聲怒吼:「清醒吧,被網紅臉白瘦美綁架的人類!」
從古至今,影響大眾審美的要素不過四點:健康、繁殖、經濟能力和意見領袖的影響力,然而綜合來看,歷史上對於女性自身形態起直接決定作用的,卻往往是男性的審美標準。「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可以說是一語道破天機了。
春秋戰國時期,男人提倡女人「柔弱順從」,士大夫盛行「精緻細膩」的審美意識。臉部好看比身材好看要重要,「柔弱細膩」的女人被奉為美女。
唐朝是公認的開放繁榮的時代,也有不少說法認為唐代豐滿的女性被視為性感的象徵,這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審美有相似之處。從唐朝的《簪花仕女圖》也能看出唐代喜歡身材豐腴、面如滿月的女性。而我們今天所追求的A4腰、錐子臉、鉛筆腿,在那個時代則是異類的表現。
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宋人開始崇尚純樸淡雅之美。女性美從華麗開放走向清雅內斂。人們對美女的要求漸漸傾向於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纖足。宋代纏足之風則遍及民間,「三寸金蓮」成了對女性美的基本要求。中國女性以瘦為美的審美趨勢在此定下了基調。
隨著資本主義的萌芽,審美情趣也隨潮流轉變,但以瘦為美的標準仍然和前朝沒有太大區別。清朝文人張潮在其著作《幽夢影》中提到,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透過這個生動的比喻,可以看到一個文人心中要求內外兼備的審美標準。這種審美意識一直保持到民國。
而在今天,經濟、科技、醫療水平的飛速發展讓健康、繁殖都已不再成為影響審美的重要因素,剩下的便是經濟能力與意見領袖的影響力了。整容技術的發展進一步加劇了審美的趨同化,割雙眼皮、削骨、隆鼻、豐唇、抽脂......女性幻想著能夠和網紅一樣擁有「完美」的身材與臉蛋,男性幻想著能夠擁有有著完美外表的女朋友。越來越多的人在整容和減肥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如願以償成為了大眾審美所認同的「美女」。
心理學上認為,網紅臉成風其實是社會審美能力低下的一種表現。網紅臉的風氣歸根結底還是對自己不自信,追求誇張,自戀,缺乏對自身發現美、審視美的能力。
生活在這世上的大多數女孩兒,其實都有著皮膚黑、腿粗、腰不夠細、眼睛有點小、臉圓等各種各樣的「缺陷」,她們羨慕屏幕上那些有著「完美」外表的網紅、愛豆,會想要攢錢去整容,也會在面對美食看看自己肚子上的肉然後沮喪地離開。然而也會有一點不一樣的聲音在心裡說:「為什麼我一定要變成她那樣?誰規定了那樣就是美的?」
王菊的心裡也一定是這樣想的,只不過她比普通人更有勇氣一些,她敢於面對觀眾對她外表的吐槽,她有勇氣用實力去挑戰大眾對女團審美的標準,她之所以圈粉無數,不過在於她向這世界說出了大多數女孩的心聲。
前段時間在戛納紅毯上,《戰狼2》的女主角盧靖姍被吐槽小腿粗,她是這樣回應的:「我每天都去運動,我腿是粗,但是你來搶劫我,你肯定死定了。因為我會打,OK!」
這才應該是媒體與意見領袖最應該傳遞的價值觀,美是賞心悅目,更應該是多元且健康,在為什麼給王菊投票的理由里,有人這樣說:「為什麼要支持王菊出道,因為有一天你的女兒會指著電視里的王菊說我也要像她一樣獨立,而不是指著電視里千篇一律包裝好的女團說,我也要像她一樣的鼻子。」
王菊能夠重新定義大眾審美嗎?我們無從知曉。今天喊著要當「菊系少女」(指長得不是大眾意義上的漂亮,但一直努力活得漂亮的女生)的姑娘們,也許明天聽別人說一句「你腿有點粗」,便又沮喪難過地想要減肥美白了。但是我們願意去相信,王菊不是第一個,也一定不是最後一個用實力挑戰大眾審美標準的女性。
也總會有一天,美不再是按照別人的標準去打造自己,而是千千萬萬個活出自我的獨立女性,就像馬東對王菊說的那樣:「只有做到最大程度不一樣,才能做到最大程度被需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