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長征第二回 三年不飲湘江水 十年不食湘江魚
來自專欄瓦利哥的機器歲月
作者:桑文鋒,神策數據創始人兼 CEO,前百度大數據部技術經理
上一回:
桑文鋒:品長征第一回 四次圍剿毛下野 烏龜殼被迫長征1927 年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先後失敗,毛澤東認為城市暴動這條道路走不通,索性帶著隊伍上了井岡山。這一步可是不聽中共中央的指示,直接免除了中共委員的職務,結果信息送到了井岡山,變成了撤銷黨籍。毛澤東心情低落,黨的組織生活是參加不了了,被安排了一個師長的頭銜。次年四月朱德帶著南昌起義的殘部來到井岡山,毛澤東喜出望外,見面握著朱德的手說,這是師長見軍長。當時朱德的名氣可比毛澤東大,合併到一起的隊伍被稱為朱毛紅軍。
後來黨中央的指示下來,毛澤東只是被撤銷了委員職務,黨籍還在,這才讓他鬆了一口氣。毛澤東和朱德開始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探索,兩年摸索下來,還真成了點氣候,但也少不了受苦,經常只能喝南瓜湯充饑。整個隊伍不免會出現一些悲觀情緒,公司到底能夠抗多久的疑問傳播開來。毛澤東認真分析了客觀現實,對這個問題做了根本性的解答。
中國當時是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軍閥割據嚴重,每個軍閥背後代表的是不同的帝國主義勢力,他們之間會混戰。只要他們混戰,中間就會有夾縫,有夾縫,紅軍就可以生存。可謂一針見血。
可是蔣介石在短短三年的時間,把所有的軍閥都給收編了,名義上都統一到了國民政府之下。而他對共產黨的警惕性非常準確,於是開展了多次的反圍剿。但無奈再好的戰略也要人去執行,那些地方軍閥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完全變了樣。當然也不能只怪軍閥,蔣介石自身就想一箭雙鵰。所謂攘外必先安內,一是安紅軍,二是安軍閥。
中央蘇區被經濟封鎖和軍事封鎖打的堅持不下去了,在 1934 年 7 月先是把紅七軍放了出去,打著北上抗日的旗號進軍福建,可後來全軍覆沒,軍團長方誌敏從容就義。1934 年 8 月還把紅六軍放了出去,蕭克領導的紅六軍從江西斜插著來到湘西,和賀龍的紅二軍會師。所以中央紅軍落定長征時,最早的計劃就是沿著紅六軍的路線,到湘西去。可這一計劃也被蔣介石識破了,於是布置了四道封鎖線。
第一道是由粵軍來執行,由於中央蘇區的西北東三面被圍的太嚴,只能從南面突圍。粵軍首領陳濟棠召來桂軍的白崇禧,幫忙出謀劃策。小諸葛白崇禧直接給陳濟棠點破,只要紅軍進入廣東,中央軍也會跟著過來,那中央軍就會佔領廣東的地盤。於是陳濟棠秘密聯絡中央紅軍達成一致,紅軍借道廣東去湘西,不會在廣東停留。就這樣第一道封鎖線輕易的過了去。第二道和第三道都沒來得及布防,就給穿了過去。這下蔣介石慌了神,馬上調集三路大軍,要把中央紅軍封鎖住。
這第一路大軍是何健領導的湘軍,主要布防在湘江全州以北的地方,並且何健基於紅六軍三個月前的行動路線,把重兵布防在了全州以北,結果比實際主戰場偏了五十里。
第二路大軍是白崇禧領導的桂軍,主要布防在全州、興安、灌陽三角地,也就是紅軍實際要經過的地方。
第三路大軍是薛岳領導的中央軍,尾隨中央紅軍。
白崇禧不想把自己的家底和紅軍血拚了,一日派偵察機遊盪了一番,一是看紅軍的動向,二是看中央軍的動向,結果一看氣上心頭。原來薛岳部隊駐紮在後方沒有往前緊追,明擺著等著桂軍和紅軍火拚呢。於是把自己的軍隊從全州撤到興安,讓何健去接防。何健叫苦不迭,倉促應付。這樣,湘軍和桂軍布防之間,在湘江沿岸閃了幾十公里的口子,這為中央紅軍的突圍提供了機會。
但中央紅軍採用一種抬轎子的行動方式,前面有紅一紅三左右開路,後有紅八紅九護側後,尾部有紅五墊後,中間是中央部門。由於攜帶的東西太多,行動非常遲緩,這為後面的重大損失埋下了伏筆。
紅一紅三先是到達了湘江沿線,立即和國軍開展了戰鬥,蔣介石下了狠命令,白崇禧也趕忙做做樣子,可中央縱隊和紅一紅三差了五天的行程。連林彪都急了,直接向中央縱隊以命令的方式說務必星夜兼程過河。就有這樣,靠著幾個軍團用人堆起來的防護線,掩護了中央縱隊過江,8.6 萬人,過江的不過三萬餘人。損失的恰恰是最有戰鬥力的部分。湘江血流成河,當地流傳著的說法是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就在我前一段去湘江邊遊覽時,還聽當地的人說他小時候湘江的魚都還沒人吃。
湘江一過,前面是崇山峻岭。毛澤東望著連綿的山,回想殘酷的經歷,不禁做詩一首:
山,
快馬加鞭未下鞍,
驚回首,
離天三尺三。
下一回:
桑文鋒:品長征第三回 北上湘西是死路 西進黔北是活棋推薦閱讀:
※在各位的專業中,有哪些書改變了人類的歷史進程?這些書中有沒有適合非本專業的人去讀?
※詩經 邶風 終風
※一個國家在全球大範圍形成價值觀、文化的強勢輸出要具備怎樣的條件?
※有哪些好聽的星宿名字可以用作人名?
※為什麼周圍的人都那麼反對玩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