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曼的修辭語言和解構批評

德曼的修辭語言和解構批評

來自專欄玖爺的哲學筆記

德曼的解構批評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閱讀是不可能的。

這是說,在閱讀中形成確定的意義是不可能的,因為文本自身具有解構性,德曼的全部理論正是建基於此。

代表作有《盲視與洞見》《閱讀的寓言》等。

|德曼的修辭語言觀

德曼認為語言的本性是修辭性,他說的修辭性是指,語言具有本體地位,語言支配人,而且語言是不穩定的,語言的邏輯性和語法的純粹性受到語言內部修辭性的破壞。

人們通常認為修辭是文學的專利,具有一種危險性,容易造成混亂和遮蔽。德曼舉出了洛克的例子,洛克認為文字的介於理解和真理之間,其紛亂總會影響我們的認識,所以要克服語言的不確定性。而德曼指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修辭性和語言是不可分的,修辭是人們對自在的現實進行整理的手段,語言為我們劃定了世界的邊界,甚至主體也只是認識性的知識建構的需要,實際上不存在固定的自我。

|盲視和洞見

德曼對許多文學批評家的作品進行研究,他在考察中發現存在著普遍的自相矛盾,他們最好的洞見都歸於這些洞見所否定的假設之上。因此他總結道,批評家只能通過某種盲目性才能達到真正的理解,這是由於文學語言本身的構成性特點決定的。

洞見總是由一種自身的背叛行為而獲得的,批評家總會說出自己未曾想到的東西,批評家只有受到盲目性的驅使,才能達到洞見。

舉例子吧,比如新批評。新批評堅持對柯勒律治那種把作品看做一個統一的有機形式的作品論,但是他們又發現文學語言是充滿了反諷和含混的。新批評的最終洞見,也就是詩歌語言的多義性,最終毀掉了這一洞見的前提,也即詩歌語言是有機統一的整體。

另一個例子是盧卡奇的《論小說》,這本著作中把時間這個看做是一種治癒的力量,能夠處理由超驗力量干涉引起的異化和疏離,而最終從對其文本的細緻分析中,德曼發現這種造成麻煩的超驗力量,實際上就是時間本身。

|對理論的抵制

(這讓我想起,《美國人對哲學的逃避·實用主義的譜系》這本書,雖然我現在已經只記得書名了)

德曼《對理論的抵制》寫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是對美國20世紀文學理論的總評。

德曼理解的文學理論是基本就是指結構主義式的文學理論,強調對於意義的生產方式進行分析,也就是話語批評。他認為這種文學理論能夠揭示語言虛構和建構的機制,從而將其神秘性加以祛除,使得語言建構的現實和自然現實分開。而意識形態就是混淆了這兩種現實,把語言建構之物和自然現實混為一談,通過語言把一些命題說成是天經地義的。為了維護其機制的神秘性,他們才會批評抵制文學理論,說文學理論無視社會和歷史現實。

不過抵制一方面來自外部,另一方面也來自內部。文學理論總是內含一種具有爭執性的反對因素,內在的自我抵制是文學理論的構成性要素,不像自然科學一樣,具有真理的絕對性。德曼認為這是語言自身的性質造成的,文學性推重語言的修辭功能,認為這種功能比邏輯和語法地位要高,於是破壞了語言的內在平衡。

修辭是對理論的消解,是對穩定認識領域的擾亂,這引向了一種修辭性的分析,也就是,修辭的解構主義。他認為由於修辭是語言的本性,所以閱讀必然是一種誤讀,因為修辭和轉義必然隔在批評和文本之間。就其具體的批評實踐來看,德曼在文本的字面意和修辭義之間大做文章,認為文本自己斷言了隱喻比換喻的優越,而文本自身又瓦解了這種斷言,表明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一般的閱讀上,一切語言都具有欺騙性,都是不可靠的,確定的閱讀是不可能的。文學文本語言的修辭性特性,使它永遠處於永恆的自我矛盾中,所以文本的意義永遠處於懸置狀態,因此只能有這種修辭解構主義的方法進行閱讀。

沒有圖,因為沒讀懂。

總評:算是,發展了新批評對詩歌多義性的追求?我只能說幸好我不讀詩……閱讀是不可能的,所以洗洗睡吧


推薦閱讀:

中國國學網-- 漢代文學理論批評
近體詩批評的振動論,兼論陳三立詩風優劣
交往和語言理論 巴赫金
溫和而有建設意義的解構主義 希利斯米勒
性別問題和性取向 伍爾夫、波伏娃和朱迪斯巴特勒

TAG:語言 | 文學 | 文學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