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前世今生
來自專欄人生不止兩種選擇
《周易》是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思想的源頭,自漢代開始就被奉為「群經之首」,一直到清代編修的《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頭一部就是《易經》。
我想,一本書的文化地位如此之高,除了2500年之久的成書歷史,應該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單從學術角度講,我可能沒這個資格胡說八道,但從歷史演變來說,我倒是可以做做功課。
伏羲
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具體哪三皇,不好說,學術界至今也沒有定論,總之就是上古時代的第一個皇帝。
歷史記載,伏羲很聰明,不僅是個科學家,發明了鑽木取火,還是個老中醫,嘗遍百草,最不可思議的是,在那個物質極度貧乏的時代,他竟然還是個哲學家。
一天,伏羲的老婆兼妹妹女媧,沒錯,就是那個娘娘女媧,又到河邊捏人去了。伏羲一個人無聊,撫弄著古琴坐在方壇之上,抬頭看看天,低頭看看地,閉眼凝神聽八面來風,於是畫了 「—」,我們叫「陽爻」,又畫了「--」,我們叫陰爻,代表「日」、「月」,即「易」。按照每三爻一卦的畫法排列組合,於是有了「八卦」。
要知道那是大約6000年前,當時是沒有文字的,溝通全部要用吼,伏羲用兩個符號的不同組合來代表不同含義,不禁讓人讚歎古人的創造力,這不就是傳說中的二進位嗎?!
姬昌
轉眼間,過了2000年,到了商朝。「易」作為一門神學,被用於解釋當時人類無法解釋的一切自然現象,神奇的是,好像還真是那麼回事兒。
當時西周還只是一個諸侯國,但因為國力太過強大,引起了商王朝的不安。商紂王的親信讒臣崇侯虎,暗中向紂王進言說,西伯侯,也就是姬昌,到處行善,樹立自己的威信,諸侯都嚮往他,恐怕不利於商王。紂王想想也有點害怕,於是就把姬昌關了起來,這一關就是七年。
在牢里的這段時間,姬昌倒是也沒閑著,夜晚望著窗外的星空出了神,隨手撿起石頭在地上畫起了八卦,還給他們分別起了名字,乾、坤、離、坎、震、艮、巽、兌,後來覺得八個不太夠用,便兩兩排列組合,生出八八六十四卦,我們叫「後天八卦」,還貼心地為每一卦作了註解,我們叫「卦辭」。
後來的事情,大家可能都猜到了,姬昌出獄之後,成了一代明君,史稱周文王,獄中的科研成果也沒有浪費,收錄整理成了《周易》,聽說,他的兒子周公也有參與,沒錯,就是那個解夢的周公。
孔子
一眨眼,又過了500年,正逢春秋亂世。這時候出現了一位聖人,孔子,他認為社會動亂是「世道衰微,人心不古」所致,於是修訂《詩》、《書》、《禮》、《樂》,以「克己復禮」為大任,可惜讀到《易》已是晚年,於是有了「假我數年,五十而學《易》,可以無大過矣。」的感慨。
想來那時孔子應該已經周遊列國歸來,身心疲憊,兒子西去,自己也年近70歲。初見《易》愛不釋手,如痴如醉,把編結簡冊的牛皮線繩都磨斷了三次,於是毅然決定把這本書也納入自己的工作計劃。奈何自己時日不多,望著手中扔不掉的拐杖,眼淚不爭氣地流了下來,只能把這件事情託付自己的弟子。
沒幾年,孔子駕鶴,終年73歲。當然,弟子們也沒有讓他老人家失望,終於在戰國時代交上了作業,共七篇十翼:《彖傳》、《象傳》、《繫辭傳》、《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其中,《彖傳》、《象傳》、《繫辭傳》三篇各分上下,加上另外四篇合成「十翼」,統稱《易傳》,後世把它收入了《易經》。
我們現在說的《易經》,理論上還包括已經失傳的《連山易》和《歸藏易》,但實際上傳世的就只有《周易》和《易傳》的合集。
要問有何用?
《易傳·繫辭上傳》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再問怎麼用?
《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還問?
你知道的太多了……
推薦閱讀:
※【易經】---家居擺放對風水的影響!務必要看!
※第十二回世界易經大會在新加坡隆重舉行
※我國工業化水平和日本差距20年,這個時間差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孔子著《易經正釋》【損卦】
※轉載▼二月二 龍抬頭:看一看《易經》里那些關於龍的卦爻 (2016-03-10 11: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