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茶商買茶還是找茶農買茶,這是個問題
來自專欄一茶一知己
「你說的跟我老師說的不一樣!」
這是最近與別人聊茶看到的一句話,緣由我們討論茶葉沖泡的問題,問我紅茶怎麼泡好喝? 我說泡茶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隨意點就好; 他回道:你說的跟我老師說的不一樣,她講泡茶要沿著茶葉緩慢環圈注水,口感才會好。
我說泡紅茶用沸水沖泡沒問題的,他回:我老師說泡紅茶的水溫控制在80-90度,香氣味道能夠平衡。
看到左一句老師右一句老師,心想既然那麼相信你老師,還來問我,這不是給自己找堵嗎? 雖然心裡是這麼想,但為了給人留下個好印象,還是客氣地回了句:嗯,你老師說的對,學習了!
並沒有因此而不愉快,只是覺得這事很有意思。信息時代,大家接收到的信息越來越豐富,渠道也越來越多,理論上你我獲取到的信息是沒有差別的。
但現實往往與理想存在距離,借用朋友jacky的話來說就是:其根源在於每個個體對信息的篩選能力的差異,當內容對每個人都是無限多的時候,選擇能力才是體現個體差異的決定性因素。
用這段話來解釋前面開頭的事情就不覺得奇怪,同樣的套用在買茶這件事上也是能說得通的。
在網路還沒這麼普及之前,茶客們購茶的渠道一般是在實體店,如茶葉市場的門店以及品牌實體店等等。隨著電商、社交軟體的興起,購茶渠道已經不再局限過去單一方式,一個手機就能解決,電商平台可以買茶,微博、微信也可以買到茶,還有套路深的「外公家茶」。賣茶一方也不再是茶商,所處上游的茶農也借著網路之便做起了直銷,繞開茶商,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同時茶客們進山買茶的也不斷增多。
然而有這麼多可選擇之下,茶客消費者群體卻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了,到底是找茶商買茶靠譜還是找茶農買茶靠譜?如果要二選一,相信多數人會傾向於找茶農,潛意識裡認為茶農在產地,茶葉是自己家的,保證了真實性,並且還繞開了茶商,可以用實惠的價格買到茶。
但是鄉親們,不能忽略茶葉最終是要喝的,茶農身份與品質不能劃等號,茶農的茶也要流向市場,跟你們平時喝的茶一樣,也要看具體品質,況且價格在現今各種概念的圍繞下,還真不一定實惠。
這讓我想到淘寶上那些茶葉店在商品頁面或首圖貼上身份證以證明自己是原產地的人,要麼就拿個紙板寫上「父親制茶,我賣茶」。最逗的是發現有一家店貼的身份證地址假的不能再假,把桐木村直接寫上了桐木關,這就讓人尷尬了。除了貼身份證,還有茶農寫質量保證書的。講道理,貼身份證和寫保證書「證明我爹是我爹」,還不如實實在在把茶葉衛生安全的質檢報告貼出來有用。
找茶農能買到性價比高的好茶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問這個問題之前,先想想自己的識茶水平,不然容易被牽著走,因為你相信在茶農家可以買到靠譜的茶。
今年在武夷山,有茶農拿來毛茶樣品讓我喝喝看,希望我能幫他走一點貨。在沖泡過程中,他在邊上說了很多,說自己的茶是長在坑裡的,環境多好多好,以證明茶品質。我說能喝出來的,然後他就沒說話了,最後幾款茶喝完都馬馬虎虎,並沒有覺得多好。如果換作一個普通茶客,在這過程中聽到茶農在有意無意的「引導」,要準確喝出點什麼來還真有些考驗本事。
茶商與茶農的選擇,如果我是一個普通消費者,在自認為識茶能力還不夠的情況下,我想我會選擇茶商,道理很簡單,茶商已經用他們的專業幫我篩選過一遍品質了,比起自己無頭緒茫茫大海中尋找,專業的茶商會給你推薦適合你的茶。
但是,茶行業入行門檻不高,誰都可以來賣茶,開個門店或有個微信就可以做茶葉銷售,這類茶商跟進山找茶農買茶的茶客消費者沒區別,只是量多量少問題,甚至識茶水平還不如一些茶客。散裝茶收回來,用上好看的包裝,茶名標籤往響亮了貼,不是正岩,就是正山,或者百年古樹、野生等字樣,就這樣順理成章將普通茶當高端茶銷售,其實他們自己賣的是什麼茶都不知道。
茶葉價格連年上漲,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個很大原因是這幾年到茶山找茶農買茶、收茶的群體(茶商、茶客消費者)越來越多,價格也隨之被抬高。
過去的茶葉貿易是批發商到茶廠收茶,或者茶廠自己直營批給各個大大小小茶店,上游價格相對穩定合理。而現在各地茶商和茶客自己跑到產區收茶買茶,由於不懂具體行情,只要覺得自己能接受的就買,這就使得上游的價格出現了混亂。
制春茶期間在在山裡就遇到這麼個情況,一批發商大戶朋友本來想收茶廠的一批肉桂毛茶(半成品),他心裡價位是150~160元/斤,結果來了個外地茶商,直接200元/斤要全部拿走。我們大家都傻眼了,雖然今年行情是漲,已經有心理預期,該茶差不多也就是一百五六,結果突然冒出個程咬金來,這還讓人怎麼買?茶廠老闆也不是傻子,當然是價高者得,沒人跟錢過不去。
這200元的價格收去,最後成本以及零售價肯定是高的。以前都說茶葉市場零售價混亂,現在上游源頭的行情也亂了,可以說全國名茶的產區都有這樣情況,最後受傷的還是喝茶人的錢包。
市場功能在轉變,上游的青葉原料市場最終變成了消費市場,在此情形下,哪一方收茶買茶都有壓力。在產區曾見過從其他行業半路進來做茶生意的,包括自媒體和網紅,看他們收茶,真是忍不住感慨一句:有錢真好。
所以你們看,作為一個普通茶客消費者,不管是找茶商買茶還是找茶農買茶,兩邊都有靠譜和不靠譜的,沒招,有糾結茶商還是茶農的時間,不如多提高自己的認知。其實當下的信息已經越來越透明,故事早晚會被戳破,各種概念也會逐漸退去,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舌頭與鼻子練靈活,那時候就不會糾結跟誰買茶的問題,而是要考慮如何多賺錢買茶的問題。
寫這篇的時候,微信突然收到一個茶友發來的消息。她說:「認真做事的人,往往特別願意跟你分享很多真實的東西、很多知識,不會藏著掖著;他們的思路就是把正的東西講給你,他們的認真才有共鳴和價值。」
認真二字何其珍貴,制茶的人認真制茶,喝茶的人認真喝茶,挺好。
祝,常喝好茶,買茶不被坑。
推薦閱讀:
※不是所有的武夷岩茶都叫大紅袍,這三個知識點需要多了解!
※岩茶春茶筆記: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喝老叢水仙?
※岩茶中還有誰比它更有「性格」?
※怎樣評定武夷岩茶的茶質?
※泠然碧石岩肉桂:霸道!一口飲罷,竟能俘獲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