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選相機?看懂這六個網站就購啦!

理性選相機?看懂這六個網站就購啦!

來自專欄張大媽生活研究所

Kim工房:別再問什麼相機值得買,收下這六本購機寶典,選購相機你也可以很六!

常言道紙上得來終覺淺,購物這麼嚴肅的事情,怎麼能紙上談兵呢?可現實情況是,大多數消費行為,不可能像超市試吃或商場試鞋一般,在消費決策之前就能對商品進行某種程度的體驗,因此「做功課」依然是消費決策的重要環節。關鍵就看,聽的是誰的課?所謂《紙上談兵系列》,就是給大家科普幾個知識點,或者分享一些相對權威的資訊網站,作為消費決策的參考。

第四期「紙上談兵」就順藤摸瓜聊聊如何選相機,Kim較瘦將帶大家參觀幾個權威的資訊網站,利用客觀數據與量化跑分來指導消費決策。

嚴正聲明:本文不是推薦相機,而是推薦相機資訊網站,並教你們解讀網站的信息,從而選到適合自己的相機~

本文概況:

〇、資訊網站

一、新聞&參數

二、相機評測

三、鏡頭評測

四、對比評測

五、尺寸工具

六、八卦網站

尾巴

全文8000字,圖片65張,乾貨就在第〇章。

〇、資訊網站

儘管相機與手機一樣,同屬消費電子產品,而且相機迭代速度也並不慢,基本保持「一年小牙膏,兩年中牙膏,四年大牙膏」的節奏,但是相機的消費熱情卻遠不如手機。一方面相機的定位偏重於工具,而非EDC;另一方面相機的使用易懂難精,機器的檔次無法決定照片的好壞。

回顧2017年度全球市場,智能手機的總出貨量為14.7億台(IDC統計口徑),液晶電視的總出貨量為2.1億台(TrendForce統計口徑),而數碼相機的總出貨量只有2500萬台(CIPA統計口徑),一首涼涼送給數碼相機!

鑒於數碼相機市場熱度實在偏低,國內的評測媒體基本蜻蜓點水,既沒有詳盡客觀的測試資料庫,更沒有直觀易讀的量化跑分,講真最新鮮最權威的相機資訊都藏在國外網站,所以說……學好英文很重要。

好吧,直接上乾貨!Kim較瘦御用的相機資訊網站,收藏一下。

▼六大網站

DPReview

Imaging Resource

DxOMark

PhotoZone

Mirrorless Comparison

CameraSize

▼八卦網站

相機入魔

MirrorlessRumors

PhotoRumors

Canon Rumors

簡而言之,六大網站主要提供數碼相機新聞、資料庫、深度評測與尺寸對比工具,八卦網站主要提供數碼相機新聞、流言八卦、優惠信息與評測聚合。考慮到六大網站涉獵的領域略有交叉,索性按內容維度來逐項介紹,簡單導遊圖如下:

瀏覽網頁沒啥好說的,英文沒還給老師的基本都能看懂大概,本期課程到此結束,廣告之後將是帶路時間,老司機可繞道。

PS:明確一下概念,所謂數碼相機(Digital Camera)就是利用CIS(CMOS Image Sensor)來記錄影像的照相機,從系統架構上可分為固定鏡頭相機與可換鏡頭相機,而後者又細分為單反相機(DSLR)與無反相機(MILC)。

一、新聞&參數

涉及網站:DPReview、Imaging Resource

如果說PhoneArena和GSMArena是手機評測界的泰山,那麼DPReview與Imaging Resource就是相機評測界的北斗,它們都是各領域裡全球數一數二的綜合資訊評測網站。

關於數碼相機的所有新聞,無論新機發布,還是相機大展,無論行業動態,還是深度訪談,都能在DPReview或Imaging Resource找到痕迹,關鍵夠新鮮夠權威。新聞沒啥好導遊的,基本就在DPReview與Imaging Resource的首頁,自行參觀即可,下面重點談談參數怎麼對比。

DPReview(+++)

創辦於1998年的DPReview,其實是Digital Photography Review的縮寫,它專註於數碼相機的各種資訊,尤其是深度評測。2007年DPReview被亞馬遜收購,目前已成為數碼相機全球第一站,可以說玩相機的沒人不認識DPReview!

DPReview擁有全球最大最全的資料庫,無論相機(機身)還是鏡頭,沒有找不到的,甚至比去各品牌官網查參數更方便更快捷。DPReview將相機資料庫稱為Camera hub,鏡頭資料庫自然是Lens hub,兩個hub界面風格一致,均包含總覽、搜索、對比與評測四大板塊,其中對比功能可以很方便的對比多台相機或鏡頭的參數,非常實用。

對比功能簡約而不簡單,在左側搜索框輸入型號關鍵字,就能模糊查詢並實時匹配出相關機型,點擊某個機型,就會加入右側候選區,這個候選區相當寬敞,可容納20款相機或鏡頭做參數對比。

DPReview的對比界面井井有條,所有參數按小類細分,並可收縮或展開,表格再大也不會頭暈。

Imaging Resource(++)

無獨有偶,Imaging Resource同樣創辦於1998年,可簡稱為IR,其網站定位與地位完全就是DPReview的相愛相殺款。IR的最大優勢,就在於相機與鏡頭並重,能把兩部分的深度評測都做好,獨此一家。

在相機資料庫方面,IR要稍遜一籌,首先它缺乏友好的相機中心或鏡頭中心,其次它不支持鏡頭參數對比(大吃一鯨),是的,全球唯一的相機+鏡頭深度評測網站,居然不支持鏡頭參數對比!

重要說一遍,IR的對比功能僅支持雙機對比,這不科學!在頂部搜索框輸入型號關鍵字,就能模糊查詢並實時匹配出相關機型,點擊後加入PK區。

有意思的是,IR提供兩種對比模式,預設界面為劃重點(Overview)模式,即從原始參數歸納出兩台機型的核心異同點,方便消費者快速了解相機的優劣勢;至於參數對比(Specifications)模式,就是常規的原始參數逐行對比,沒啥好說的。

小結:能查詢相機或鏡頭參數的網站很多,能對比參數卻不多,能做到大而全的就只有DPReview,能做到有特色的就只有Imaging Resource。

二、相機評測

涉及網站:DPReview、Imaging Resource、DxOMark

什麼相機值得買?光看參數顯然不夠,還需要深度評測作為參考。評測的最高境界,就是深入淺出,測試項目全面、測試方法嚴謹、測試流程規範、測試數據詳實、測試結論簡約,再加上量化跑分就算畫龍點睛。

DPReview(+++)

論相機評測的深度廣度與形式多樣,二十年來DPReview從未被超越,他家唯一短板就是鏡頭評測在2017年初停擺,除此之外堪稱完美。特別是2018年4月,DPReview將The Camera Store TV的兩位鬍子哥(Chris Niccolls與Jordan Drake)招致麾下,此二人為相機評測視頻圈的代表人物,這無疑將DPReview的評測推向多元化。

DPReview專註於單機深度評測,通常新機發布當天就會放出上手評測(First Impressions Review),隨後不斷更新評測內容,最終形成帶跑分的深度評測(Review)。評測列表有三種瀏覽方式,按時間排序(預設)、按跑分排序和按品牌排序,後兩者更為靈活更為直觀。

以新鮮出爐的索尼A7M3評測報告為例,測試項目多到爆,不過僅限黑科技滿滿的當紅炸雞有此待遇,一般中低端機型的測試項目略有簡化。路帶到這裡,英文不好的話,Kim較瘦也無法幫你更多。

在畫質(Image Quality)項目里會看到DPReview招牌的棚拍對比工具(Studio scene image comparison tool),這裡保存著各機型的海量棚拍樣張原圖,不但可利用工具做四機同區域畫質對比,還能下載原圖自行學習研究。

棚拍場景分為日光與弱光,照片格式分為jpeg(SOOC)與RAW,並涵蓋該機型所有ISO(間隔1EV)的樣張。考慮到不同機型的物理解析度不同,工具右上角還可切換對比模式,FULL為原圖,COMP為向下匹配物理解析度最小的機型,PRINT為統一縮圖到8MP。每個機型的小窗口,下方是原文件下載鏈接,右側字母i支持懸停顯示曝光設置。

量化跑分是DPReview的祖傳特色,它將複雜晦澀的評測過程簡約而直觀的呈現出來,方便消費者一眼識別相機的好壞。針對優秀選手,還會授予獎牌,金牌表示強烈推薦,銀牌表示推薦。注意DPReview是基於相機類型(Category)來評分的,不同類型的相機跑分不具可比性,即跨欄選手不能與短跑選手對比。

關於DPReview評分體系的解讀,詳見官網說明。

另外,DPReview還有個「購機指南(Camera Buying Guides)」專題,分門別類的提供各種推薦榜單,如果連評測報告都懶得看的話,就只能在這裡找到解藥。

Imaging Resource(++)

與DPReview畫風相似,IR同樣專註於單機深度評測,評測報告也是從上手評測(Preview)開始,不斷完善後形成深度評測。不過IR網站風格偏保守,評測列表的瀏覽方式不夠靈活,頁面底部的Compare Camera Test Images算是IR特色工具。

以尼康D850的評測報告為例,評測項目的分類並不清晰,頁面設計也過於呆板,目標受眾更偏向相機玩家而非普通消費者。事實上IR的評測項目毫不馬虎,尤其是畫質評測的專業性與測試樣張的豐富性,完全不輸DPReview的節奏。

儘管評測項目很完善,過程數據也很完整,但IR缺少群眾喜聞樂見的跑分體系,結論章節也是大段文字描述+優缺點羅列,頂多會給優秀選手授予Daves Pick榮譽,算是IR推薦吧。

樣張對比工具(Comparometer)是IR特色項目,不過UI實在不敢恭維,它只能對比兩台機器,而且不能像DPReview那樣靈活的做同步裁剪對比,而是要一張張原圖打開或者下載後再來對比。不過好消息是,IR樣張庫超級豐富,可以更全面的對比各種場景下的畫質。

DxOMark(++)

原本在相機界赫赫有名但在消費領域鮮為人知的DxOMark,因為近年來強勢涉足手機的相機評測,在坊間飛升上神,並成為手機界的成像標尺。與DPReview和IR這樣的綜合評測網站不同,DxOMark定位於專項評測網站,它只測畫質部分,其他一律不管。簡而言之,DPReview和IR可以告訴你「相機好不好用」,而DxOMark只能告訴你「成像好不好」。

DxOMark的相機板塊包含三個部分:評測報告、跑分庫與成像天梯。內容單調的評測報告應該沒人感興趣,羅列Top 40的成像天梯基本也是看熱鬧,真正核心的內容就是右上角毫不起眼的「跑分資料庫」。

跑分庫頁面分為篩選器與排行榜,可通過篩選器縮小排行榜的範圍,包括品牌、價位、發布年份、物理像素、CIS畫幅與相機類型等多個選項。排行榜支持多維度排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四個跑分項,跑分下方的圓圈數字表示該項跑分里的排名。排行榜右側有個+號,點擊後可將該機型加入候選區,每次僅支持3款相機進行跑分對比。

以索尼A7M3與尼康D8000E為例,兩者總分均為96分,該分值由三項測試結果加權計算而來,分別是:人像分(最高色彩深度)、風景分(最大動態範圍)與運動分(可用ISO上限),顯然都是越高越好。簡單說,追求綜合畫質的看總分就好,追求高ISO畫質的就看運動分,追求極限畫質的就看人像分與風景分。

關於相機成像跑分的解讀,詳見官網說明,注意它只採樣RAW格式。

在上述頁面,除了對比跑分,還能對比具體的採樣數據(Measurements),包括ISO精度(ISO Sensitivity)、信噪比(SNR 18%)、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色調範圍(Tonal Range)與色彩深度(Color Sensitivity)。注意,後四組採樣又分為原圖(Screen)與列印(Print)兩種方式,最終計算跑分是以Print為準。

下面來逐項揭開五組採樣數據的奧秘。ISO精度,就是實測相機每一檔標稱ISO的感光能力,基本上沒有一款相機的ISO是精準的。以索尼A7M3為例,所有數據點均落在標準線下方,即每一檔ISO都存在虛標。注意ISO50實測為74,與ISO100的實測值相同,其實ISO50是由ISO100擴展出來的,並非原生起步ISO。

誠然,ISO精度對用戶的影響可忽略,也不代表相機本身的好壞,但它卻是DxOMark後續四組採樣的測量依據,通過ISO度量衡的統一,才使得後續採樣對比是真正客觀公正的。畢竟相同的標稱ISO,在各款相機上的實測ISO不完全相同,從某種意義上也不具備可比性。

信噪比,就是衡量照片的純凈度(噪點水平),通常ISO越高信噪比越差(噪點越多)。簡單對比一下兩種採樣方式的測試結果,原圖(Screen)即100%像素級採樣,通常像素尺寸越大,信噪比越高,因此24MP的A7M3表現優於36MP的D8000E。

列印(Print)即縮圖到8MP並列印在紙上(20cm * 30cm)採樣,此時像素尺寸對信噪比的影響被弱化,基本上畫幅與新技術決定信噪比。DxOMark的運動分,就源自信噪比(列印)採樣,這裡將信噪比30dB時的實測ISO定義為「可用ISO上限」,即畫質還能接受的最高ISO。例如A7M3和D800E的運動分,就是ISO3730與ISO2979。

動態範圍,就是照片明暗之間的寬容度。DxOMark的風景分,就取自動態範圍(列印)採樣里的峰值,即最低原生ISO時的極限畫質。例如A7M3的風景分就是14.65EV,四捨五入為14.7EV。

色彩深度,就是照片色彩的還原度。DxOMark的人像分,就取自色彩深度(列印)採樣里的峰值,顯然最低原生ISO走起。例如D800E的風景分就是25.6bit。

色調範圍,就是照片灰階的過渡層次,這塊採樣並未參與跑分,可以看作是動態範圍的補充測試項目。

從上述採樣數據不難看出,隨著ISO的升高,畫質惡化不僅表現在噪點增加,更重要的是動態範圍縮水與色彩還原下降,而後兩者對整體畫質的影響才是最關鍵的。

小結:相機評測網站之中,DPReview的畫風最賞心悅目,評測項目最全面,評測結論最直觀;IR的評測報告稍遜一籌,畫風偏保守,但測試樣張很完整;DxOMark則專註畫質評測,有完善的評分體系,枯燥的數據帶來最簡單的跑分。

三、鏡頭評測

涉及網站:Imaging Resource、DxOMark、PhotoZone

與相機評測的百花齊放不同,鏡頭的深度評測並不多見,由於採樣數據量較大(不同光圈、不同焦段),測試項目也不少(暗角、畸變、銳度、色散、焦外、防抖),再加上鏡頭對機身的依賴性,鏡頭評測真是體力活。

事實上,DPReview從2008年就開始做鏡頭評測,江湖地位本不容忽視,但在2017年2月以後,它家的鏡頭評測就停擺啦,原因不明,故本文不做推薦。

Imaging Resource(+++)

早期IR專註於相機評測,鏡頭評測是由其子站SLRgear負責,後來SLRgear完全整合到IR里,至此IR成為業界相機與鏡頭深度評測雙修的唯一權威媒體。改版後的鏡頭評測版塊,基本延續IR相機評測的畫風,略顯呆板。

以松下鏡頭為例,雖然導航節點寫著Panasonic Lens Reviews,點進去其實是松下鏡頭列表,標註lab tested的才有IR深度評測,標註user reviews的只有站內網友的簡評,千萬別搞錯。

再以松下12-35/2.8為例,打開鏡頭頁面後,預設展示的就是評測報告,右側更有詳細的採樣圖表。壞消息是,IR的鏡頭評測結論並不直觀,也沒有群眾喜聞樂見的跑分體系;好消息是,IR的採樣圖表還算通俗,鏡頭好不好一看就知道。

IR提供有四組採樣圖表,分別是銳度(Blur)、色散(Chromatic Aberration)、暗角(Vignetting)與畸變(Geometric Distortion)。銳度,是以模糊(blur)度來衡量,換句話說IR考量的是相對銳度,模糊度為0表示銳度最佳。在下面的圖表中,左側拉杆可調整光圈,下方拉杆可調整焦段(僅限變焦頭),中間的立體面即成像畫面,通常中央銳度最高&邊角銳度最差。

色散,是以色差像素的百分比來衡量,坐標橫軸為光圈,坐標縱軸為色差。其中,藍線代表色散平均值,紅線代表色散峰值,通常關注藍線即可。

暗角,是以邊角的光衰峰值來衡量,坐標橫軸為光圈,坐標縱軸為衰減EV值,線條的顏色代表焦段。通常光圈全開時暗角最嚴重,收兩檔就能顯著改善。

畸變,是以變形幅度百分比來衡量,坐標橫軸為焦段,坐標縱軸為變形幅度。其中,藍線代表畸變平均絕對值(注意是絕對值),紅線代表畸變峰值,當紅線在+區間即桶形畸變,當紅線在-區間即枕形畸變。通常變焦鏡頭的最廣角端有桶變,最長焦端有枕變。

DxOMark(+++)

與相機評測一樣,DxOMark同樣為鏡頭評測建立跑分體系,因此順藤摸瓜即可。DxOMark的鏡頭板塊包含三個部分:評測報告、跑分庫與鏡頭天梯(Top 40),我們直奔跑分資料庫。

鏡頭跑分庫同樣分為篩選器與排行榜,可通過篩選器縮小排行榜的範圍,選項比相機跑分庫更豐富。排行榜支持多維度排序,其中總分與銳度分下方的圓圈數字標識總排名。排行榜右側有個+號,點擊後可將該鏡頭加入候選區,每次僅支持3款鏡頭進行跑分對比。

以基於尼康D800E機身測試的尼康85/1.4G與適馬85/1.4A為例,兩者總分為44與51,該分值由五項測試結果加權計算而來,分別是:銳度分(越大越好)、通光量(越大越好)、畸變分(越小越好)、暗角分(越大越好)與色散分(越小越好)。注意,跑分結果受測試機身的影響,機身越高端跑分越漂亮。

鏡頭的採樣數據與五項跑分對應,每組數據支持多種呈現方式,圖表過於複雜不夠直觀,有興趣的可自行研究。

關於鏡頭跑分的解讀,詳見官網說明,此處不再贅述。

PhotoZone(+++)

源自德國的PhotoZone絕對是鏡頭評測的老牌勁旅,它原名叫photozone.de,本打算升級成.com域名,無奈photozone.com已被註冊,於是只能改名opticallimits.com。PZ專註鏡頭評測,網站界面非常簡約,按系統(機身品牌或卡口)分門別類,涵蓋各種畫幅(好吧,沒有中畫幅)的可換鏡頭。

以富士XF系統為例,原廠鏡頭的覆蓋率還算不錯,副廠就不強求啦,更新速度方面屬於慢工出細活,考慮到鏡頭並非快消品,基本也能接受。其中,新鮮發布或內容有更新的評測報告,會以紅色字體標識。友情提示:所有採樣數據只限於同系統內對比,跨系統不具可比性!

PZ的評測報告一律為三段式,第一章鏡頭簡介,第二章採樣分析,第三章總結與樣張。採樣包括畸變、暗角、銳度、色散與焦外五個項目,而最後一項恰是IR與DxOMark所忽略的內容。

畸變,提供機內校正前&後的兩種採樣結果,畸變幅度以百分比標識,正數為枕形畸變,負數為桶形畸變。

暗角,同樣區分機內校正前&後的情況,有數據有圖表,不要太直觀。

銳度,提供畫面中央、邊緣與角落的三種採樣結果,以光學解析度(LW/PH)來衡量,有數據有圖表,並給出區間評價。

色散,僅考量畫面邊緣的色散幅度,數值低於0.5就算漂亮。

焦外,無法量化的評測項目,只能靠樣張說話,包括高光元素的虛化表現以及前景後景的焦外成像,當然好壞見仁見智。

PZ的結案陳詞簡潔明了,搭配五星制跑分非常直觀,跑分是從光學(即第二章採樣)、做工(即第一章簡介)與性價比(談錢最實在)三個維度展開,通常四星就算優秀。另外,針對優秀選手,PZ還會給它點個贊,授予強烈推薦。

小結:鏡頭評測網站之中,IR的圖表最生動,尤其是銳度圖表玩起來就停不下來;DxOMark的數據最詳實,但並不太好理解;PZ的圖表直戳重點,評測結論直觀易讀,焦外測試獨此一家。

四、對比評測

涉及網站:Mirrorless Comparison(+++)

前面介紹的相機/鏡頭評測報告,基本都是單機/單鏡評測,偶爾來篇橫評也是泛泛而談,有沒有就讓兩位選手(相機或鏡頭)盡情單挑的深度評測呢?出門左轉Mirrorless Comparison

顧名思義,Mirrorless Comparison專註於無反相機/鏡頭在評測擂台上互相傷害,它挑選兩款定位或規格相當的產品來捉對單挑(嗯,一對一,沒有第三者插足),而且是雙機同場深度對比,這工作量不比單品深度評測小啊!

MC畫風非常簡約,頂部導航菜單井然,核心節點就是「相機對比」與「鏡頭對比」,其他幾個沒啥特別的,尤其是專題(In-Depth)仍在起步階段。

相機/鏡頭對比,可按品牌篩選,基本涵蓋新熱機型。不過標題有點奇怪,有些叫complete comparison,有些叫Five key,有些叫Apples vs. Oranges,這是為什麼涅?

原來MC的評測報告分為五種類型,Complete comparison是招牌的針尖麥芒深度對比,Apple vs. oranges是不對稱深度對比,其餘都是非深度對比(因時間、器材、精力等原因無法完成深度對比)。

以5月新鮮發布的索尼A7M3與富士X-H1的深度對比為例,評測報告共有四個章節,從外型功能到畫質分析,從對焦性能到特色功能,如此完善如此細緻,就算單品深度評測也不過如此。

沒有最好的器材,只有最適合的。MC深度對比的結論不玩任何量化跑分,因為蘿蔔白菜各有市場,所以MC只會列出兩台相機最核心的優勢或特色,剩下的由消費者自己抉擇。

五、尺寸工具

涉及網站:CameraSize(+++)

儘管相機/鏡頭的尺寸在參數上寫得很清楚,但涼涼的數字對於消費者而言,既不直觀也不生動。如果你需要對比候選機型的尺寸差異,個中環肥燕瘦直接一覽無遺,那麼就別錯過CameraSize

CameraSize是對比相機(含鏡頭)尺寸的在線工具,它的首頁有點繞,你以為Get Started就是入口么?厄,算是吧……事實上CameraSize包含兩個對比工具,一個叫compare,一個叫compact,老鼠老虎傻傻分不清楚。

compare,是兩台相機多維度對比工具,俗稱一比一。左側是對比方式切換,預設為並排展示(Side by Side),可切換成魔性的重疊展示(Camera X in front)。機器視角支持正面、背面、頂面和側面。下方有簡單的三圍&重量對比分析,沒啥特別的,看個熱鬧就好。

compact,是多台相機並排對比工具,俗稱連連看。頂部工具欄,支持按三圍體重排序、圖片縮放和視角切換。當視角為頂面(俯視圖)時,還能點亮機身+鏡頭的特技模式,不服換個頭唄!無論候選機型有多少,無論工具欄設置如何,當前對比場景都會記錄到url上,方便收藏或分享。

六、八卦網站

反正已經拖堂啦,不在乎大家有沒有睡著,最後再來分享幾個你知道或者不知道的相機類八卦網站。八卦網站,俗稱入魔(Rumors),通常是各門派(系統或品牌)交流周邊資訊的博客平台。

一個完美的八卦網站,應該包含:新聞時報(News)、流言蜚語(Rumors)、評測聚合(Reviews)、優惠折扣(Deals)與其他專題。基本上,各大門派都有一兩個八卦網站,由該門派的狂熱粉絲主持。

據不完全統計,相機界的八卦網站主要分為四個圈子:

▼相機入魔

國內著名的八卦聚合網站,xjrumo不生產一手八卦,它只是海外八卦網站的轉運工。中文界面是它家的唯一優勢,英文水平不高的同學可收藏,至於時效性與豐富度就遠不如下面的八卦源站。

▼MirrorlessRumors

海外新興的八卦窩點,主站為MirrorlessRumors,下掛四個子站,畫風側重無反相機的內容。

-43Rumors

-SonyAlphaRumors

-Fujirumors

-CanonWatch

▼PhotoRumors

海外資深的八卦窩點,主站為PhotoRumors,下掛六個子站,為避免重名,部分子站以Addict取代Rumors。

-NikonRumors

-LeicaRumors

-PentaxRumors

-FujiAddict

-SonyAddict

-43addict

▼Canon Rumors

佳能不愧為武林盟主,居然還有個單獨的八卦網站。

小結:八卦網站沒啥好科普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關注哪個門派就收藏哪個Rumors,或多或少都會對消費決策有所幫助。我不會提醒你,黑五期間可在八卦網站里發現神價。

尾巴

麻雀雖少五臟俱全,六個網站認真鑽進去還是要費一番功夫,就用下面這張導遊圖Plus來做個告別。

本期課程就到這裡吧,Kim較瘦秉承「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優良校風,希望你們學會分析消費需求,並解讀各種相機資訊,最終更理性的選到適合自己的相機。

《紙上談兵系列》精彩仍需回顧:

家用無線路由器選購攻略 | 如何選無線路由器_什麼值得買?

post.smzdm.com圖標Kim工房:紙上談兵系列 @ 篇二:行業數據資訊指南_生活記錄_什麼值得買?

post.smzdm.com圖標理性選手機,看這六個網站就夠啦!_購物攻略_什麼值得買?

post.smzdm.com圖標

小編註:本文作者@cloud_kim 是什麼值得買生活家,他的個人自媒體信息為:

微信公眾號:Kim工房,微信搜索「Kim_Works」

by:cloud_kim

本內容來源於@什麼值得買SMZDM.COM

原文鏈接:理性選相機?看懂這六個網站就購啦!_購物攻略_什麼值得買


推薦閱讀:

單反相機到底需不需要遮光罩?知道這些好處你就不會再疑惑了
器材黨的一年總結(2017-2 to 2018-2)
光圈全開銳利無比 EF 85mm f/1.4L IS USM人像實戰
私貨 | 想拍Vlog?過氣攝影師跟你聊聊,哪些才是最重要的三件事兒~

TAG:單反相機 | 相機 | 什麼值得買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