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肉還是白肉?從頭吃到尾,才是肉食者的品格!

紅肉還是白肉?從頭吃到尾,才是肉食者的品格!

來自專欄野獸生活

上一篇推送講到,加工肉食品中一般會添加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吃多了確實會增加腸癌患病風險。不少同學留言哀嚎:

培根是不是不能吃了?

不知道早餐該吃什麼了。

為了健康,是不是只能啃青草了?

大可不必這麼極端啊。肉類中的蛋白質是完全蛋白質,所謂「完全」呢,就是包含全部的21種氨基酸,其中有9種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所謂「必需氨基酸」

相比之下,豆類中所含的植物蛋白是不完全的,人體對植物蛋白的吸收利用效率也不如動物蛋白。所以,還是要吃肉噠。

豆類蛋白中缺乏賴氨酸,是不完全的蛋白質來源

只是吃肉,也有些講究。今天我們要談的紅肉,經常跟加工肉食品組CP,也算是營養學界的流量擔當之一,圍繞紅肉打的筆仗寫的論文,那也得有個千八百篇。科學家們你來我往,吃瓜群眾暈頭轉向:

那紅肉到底致不致癌?

吃多少才合適?

吃多了會怎麼樣呢?

?紅肉,真的致癌嗎?

「先把結論拍在這兒」

□ 紅肉致癌的證據不足

□ 紅肉蛋白質含量高,適量吃,滿足人體對蛋白質的需求就可以了

人體對蛋白質的需求,是每天每公斤體重:0.8~1.5g。攝入蛋白質過多也會發胖。

□ 白肉不比紅肉好。白肉的蛋白質含量也高,而脂肪含量更低,不推薦。

□ 吃肉的正確姿勢:「從頭吃到尾」 (Nose to Tail),即吃動物的各個部分。

吃皮,器官、脂肪、內臟,而不是只吃精瘦肉。這樣既能滿足蛋白質需求,又不會造成蛋白質過量,同時可以攝入充足且優質的動物脂肪,維生素B6、B12,膽鹼,以及鋅、鐵等礦物質。

#1

到底什麼是「紅肉」

紅肉是英語世界的說法,中國人並不熟悉。實際上,西方搞清楚到底什麼算紅肉也用了很長時間。

「世界衛生組織官網」對紅肉的定義

Red meat refers to all mammalian muscle meat, including, beef, veal, pork, lamb, mutton, horse, and goat.

紅肉指的是所有哺乳動物的肌肉組織,包括牛肉、小牛肉、豬肉、山羊肉、綿羊肉、馬肉。

首先,「肉」指的是畜類或禽類的肌肉組織,不包括脂肪、內臟和器官。然後呢,「紅肉」指的是含有更多肌紅蛋白的肉【1】。

肌紅蛋白負責在肌肉中儲存氧氣,含有血紅素,遇到氧氣就會變成紅色,這就是紅肉之所以辣么紅的原因。如果你偏愛三五七分熟的牛排,那你一定很熟悉切開牛排後滲出的紅色汁水,那並不是血水,而是肌紅蛋白。

牛排切面滲出的紅色液體是 肌紅蛋白,不會像血液一樣凝固。

運動多的動物需氧多,肌肉中含氧量更高。所以不同的動物,乃至同一隻動物的不同部位,肌紅蛋白的含量都不同,所以肉的顏色也深淺不一。比如牛肉、羊肉就比豬肉更紅,因為牛羊比豬愛運動;雞大腿肉也比雞胸肉更紅。

依次為雞肉、豬肉、牛肉(越愛運動,肉會越紅)

啰嗦了這麼多,說白了就是:紅肉一般指畜類,比如豬、牛、羊的瘦肉部分;而白肉一般指禽類,比如雞、鴨、鵝的瘦肉部分。

#2

紅肉吃多了致癌?證據不足!

「野獸生活」曾經連推五篇文章,翻譯、分享了一本好書的精華內容 ——《令人震驚的脂肪:為什麼黃油、肉類和乳酪才是健康飲食》(The Big Fat Surprise:Why Butter, Meat and Cheese Belong in a Healthy Diet)。

在其中一篇里從醫學史、西方傳統文化心理,到大型流行病學分析,全面駁斥了「紅肉致癌」的說法。新來的朋友們可以回顧一下。

書中寫到,2007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NCI)出台了一份500頁的報告,「力證紅肉會導致腸癌」,讓讀者感到十分驚恐。

然而,數據不會說謊,這裡的「力證」其實根本不夠有力。

報告中指出:吃紅肉最多的人群和吃紅肉最少的人群相比,相對風險比率(RRR, Relative Risk Ratio)只有1.29。 NCI 自己就曾經建議說,任何低於2的相對風險,詮釋時要謹慎,因為不夠有說服力。

而面對僅僅1.29的相對風險,NCI卻忘記了 「謹慎」 ,得出了 「紅肉致癌」 的結論。

《令人震驚的脂肪》一書是2014年出版的,在那之後,關於紅肉,又有很多新的研究發表出來。2015年10月,世衛組織把紅肉劃為2A級致癌物,也就是「致癌可能性比較高」。

是因為有了更實錘的新發現嗎?並沒有。

來看一些最新研究吧。

#紅肉致癌風險,只比「非常小」高一點點

2015年11月發表的一項研究,題目就叫《紅肉與結直腸癌:流行病學研究現狀的定量更新》【2】。這項研究採用隨機效應模型薈萃分析了27項近期的前瞻性隊列研究,還綜合評估了潛在的劑量反應模式,最終的結果是:

薈萃分析了全部27項隊列研究後,只觀察到「微弱的」致癌相對風險上升,相對風險比率為1.11。

注意哈,只有1.11——維基百科解釋「相對風險」時乾脆寫了,「相對風險為1.10可以被視為非常小。」(A relative risk of 1.10 may seem very small.),也就是紅肉導致腸癌的風險,只比「非常小」高一點點【3】。

而且,也沒有呈現出明顯的劑量反應關係。

這又是啥意思呢?意思就是:即使紅肉吃得更多,相對風險比率也沒有上升。

結論是:關於攝入紅肉與結直腸癌關係的流行病學研究現狀,最好被描述為「微弱相關」,異質性,難以排除其他飲食和生活方式的影響,缺乏明確的劑量反應關係,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證據會減弱。

還有這一項研究:

2016年,一項薈萃分析系統回顧了19項隊列研究,按種類考察了肉類與結直腸癌的關係【4】。

結論呢,我總結在下面:

肉種類 結直腸癌相對風險比率 結論

牛肉 1.11 微弱相關

羊肉 1.24 微弱相關

豬肉 1.07 可視為無關

禽肉 未給出 無關

以上研究,都是對基於觀察和問卷調查的流行病學研究的綜合性分析,研究者們也知道,這樣得到的數據「不是最可靠的」。

這不,2017年,一項綜合分析考察了40項基於動物實驗和細菌培養的實驗性論文,試圖弄清楚紅肉致癌的真正代謝機制,重點懷疑對象是血紅素鐵和雜環胺【5】。

那他們弄清楚了嗎?論文中的結論是這樣的:

儘管許多實驗為了模仿西式飲食結構,為實驗動物設計了「半純化」飲食,但大部分沒有包含具有潛在生物活性的保護性成分。由於這些限制,目前缺乏充足的證據確認攝入紅肉和結腸癌風險的代謝關係。

譯成白話就是:實驗者們餵食實驗動物的食物,基本全部都是肉,沒有包括蔬菜水果等含富含纖維的「保護性」成分。即便是這樣,也 確認不了 紅肉引起結腸癌的代謝機制。

大膽推測一下,也許大概可能,是因為紅肉根本就不會引起腸癌?你當然找不到一個不存在的東西啦。

當然,科學家們的工作還是有成果的。

□ 發現了硝酸鹽和亞硝酸鹽與紅肉中的血紅素鐵結合後確實致癌

——提醒了人們要少吃加工肉類。

□ 發現用植物油高溫煎炸紅肉時產生雜環胺,也會致癌

——提醒了人們警惕植物油,少吃高溫煎炸食品。

□ 蔬菜和堅果中的纖維能有效地降低腸癌風險,多吃堅果甚至能提高已患腸癌病人的存活率【6】。

——所以,多吃富含纖維的深綠色蔬菜,常吃堅果,真的對健康有益。

#3

蛋白質,

不能多也不能少

既然紅肉導致結直腸癌的證據不足,為什麼不能多吃紅肉呢?因為其中含有太多蛋白質。

蛋白質,當然是至關重要的營養物質,參與細胞活動的每個進程。

人體可以看做是一部信息機器,人體的正常運轉要依靠體內生物信號的交互傳遞。而那些生物信號——酶、激素、神經遞質,都是由蛋白質構成的。

除此之外,蛋白質還為一些組織提供結構支撐,比如肌肉中的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細胞骨架中的微管蛋白,還有,女生們最在意的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

所以,為了保持健康和美麗,一定要攝入充足的蛋白質。

但是矛盾之處在於,過多的蛋白質也可能對健康不利。

從上述蛋白質的功能也可以看出來,它更類似於生命的「原材料」,而不是「燃料」。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製造汽車的零部件,需要用鋼鐵和橡膠,而汽車的燃料是汽油。當汽車需要動力時,顯然應該加滿油,而不是帶上一大堆鋼鐵和橡膠。蛋白質的角色,就有點兒類似於鋼鐵和橡膠。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角色,才是「汽油」。

另一個不推薦吃太多蛋白質的原因更實際了:

——蛋白質吃多也會胖!

野獸生活曾經推過兩篇關於蛋白質的文章,第一篇旨在闢謠,指出多吃蛋白質不會增加慢性腎病風險

第二篇告誡大家,低碳水低脂肪高蛋白飲食不能減肥。因為胃腸道會分泌一種叫做腸促胰素的激素,在它的作用下,即使蛋白質不會引起血糖大幅上升,也會引起胰島素的大幅升高。

所以,蛋白質吃多了也會發胖,不分紅肉還是白肉。

#4

吃肉的原則,

從頭吃到尾!

所以,肉不能不吃,但要吃得講究。

這個講究當然不是每頓飯都抄起電子秤,仔仔細細稱出要吃多少克蛋白質。只要掌握一個簡單的原則就行了——「從頭吃到尾」(Nose to Tail)。

這是為什麼呢?

精瘦肉蛋白質含量偏高,吃太多的情況下(比如每天超過1.5g每公斤體重)也會因為「糖異生作用」和「腸促胰素效應」引起胰島素分泌的上升,從而帶來脂肪囤積。

所以,吃肉就吃整個兒的——也就是吃動物的各個部分,皮,器官、脂肪、內臟,而不是只吃精瘦肉。

過去幾十年,出於對脂肪的恐懼,又害怕吃紅肉會得腸癌,很多人認為白肉勝過紅肉,紅肉又勝過動物內臟和器官。這是不對的。關鍵不在於肉是紅是白,而在於蛋白質的量要合適。

蛋白質的推薦攝入量是:每天每公斤體重0.8~1.5g,比如一個體重70公斤的男性,每天蛋白質攝入在56~105g之間。如果比較年輕,有運動健身的習慣,就取這個範圍內比較高的值;否則,就取這個範圍內比較低的值。

有的同學說,器官?內臟?不知道怎麼吃啊?聽聽經典相聲段子《報菜名》,可以從中獲得很多靈感:

燴腰花兒、炒蹄筋兒、炒肝尖兒、紅肘子、白肘子、熏肘子、鍋燒肘子、扒肘條、氽三樣兒、爆三樣兒、爆肚仁兒、鹽水肘花兒、鍋燒豬蹄兒、燒肝尖兒、燒肥腸兒...

也許你還會擔心:這麼吃,膽固醇會不會飆到天際?放心,器官和內臟里包含的是膳食膽固醇,和血清膽固醇不是一回事兒,對血清膽固醇的影響非常小。

最後,大口吃肉的時候,也別忘了多多吃蔬菜,常常吃堅果哦。

點擊下面的關鍵字獲取一大波靠譜乾貨:

斷食 | 低碳水 | 營養 | 減脂 | 三餐

訓練 | 痘痘 | 糖癮 | 大姨媽 | 健康 | 網紅

脂肪肝 | 高血壓 | 糖尿病 | 痛風

漢堡 | 果汁 | 肥肉 | 食用油 | 麵食

關注野獸生活研究所,回復「吃」看健康的低碳水,應該怎麼吃!

參考文獻

en.wikipedia.org/wiki/R

Dominik D. Alexander et al., "Red Meat and Colorectal Cancer: A Quantitative Update on the State of the Epidemiologic Science", J Am Coll Nutr. 2015 Nov 2; 34(6): 521–543.

en.wikipedia.org/wiki/R

Carr PR, et al., "Meat subtype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colorectal cance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 J Cancer. 2016 Jan 15;138(2):293-302.

Nancy D Turner,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red meat consumption and colon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Exp Biol Med (Maywood). 2017 Apr; 242(8): 813–839.

Fadelu, T., et al., 「Nut Consumption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Colon Cancer: Results From CALGB 89803 (Alliance)」. J Clin Oncol, 2018: p. JCO2017755413.

fatsecret.com/

Joseph Mercola, Book:「Fat for Fuel: A Revolutionary Diet to Combat Cancer, Boost Brain Power, and Increase Your Energy」,Hay House UK, 2017


推薦閱讀:

高度近視,要小心
是時候給全身關節來一次「大保養」了
千萬不能再吃了!人生痘不停蹄居然是因為吃了這4種東西!
[健康與效能 39] 你所不知道的痴呆症 - 《一席/李娟》簡記

TAG: | 致癌 | 健康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