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勢而為|你必須知道的國家宏觀經濟十年走勢

順勢而為|你必須知道的國家宏觀經濟十年走勢

來自專欄學海無涯

時代前進的方向,是奔騰著的滾滾洪流。每個渺小的個體,都在歷史的大河裡撐船探索。

那河流,時而遇到礁石後拍岸而起,水柱衝天。隨即一個轉彎,又在陡坡中傾瀉直下。水勢稍一平緩,河底下的暗流就又開始翻滾,擊打,醞釀著新一輪的起起伏伏。

渺小的個體,站在甲板上望向遠方,甲板足夠大,讓他們有堅實的基礎和命運作鬥爭。但是卻也擋住了他們的視野,使得他們看不清船底水流前進的方向。

潮流即宏觀,宏觀即趨勢。宏觀經濟的每一次重大轉折,都深刻的影響著社會財富分配的模式和邏輯,創造了無數的機遇,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著無數人的命運…

講真,作為一個鮮活的,呼吸著的,踩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活、工作的人。你或許不從事金融行業,你也可能一直以來對它有點小仇恨,認為這個擼羊毛的行業充滿著慾望和人性的醜惡。

但是你依然需要了解最基本的宏觀經濟演變趨勢。學習這個,並不是讓你去為中國經濟把脈(這是經濟學家的工作),而是要讓自己有能力判斷,我甲板下面的水流,到底是在往哪裡流,並以此來提高人生決策的理性程度。

我會把以上這句話,作為自己一輩子的信仰,逢人就說,直到我老了,沒力氣說話了,沒力氣寫文章了為止。

1

2007,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將近30年。在這三十年里,一系列意識形態的藩籬被逐一打破,中國經濟實現了年均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這種驚人的速度,用「一路狂奔」來形容毫不為過。

2007這一年,中國GDP增速再創23年以來的新高,達到驚人的14.2%。在經濟高速前進的同時,一系列矛盾與危機似乎也在不斷醞釀。

1. 資產泡沫滋生。

2007年,中國上證綜指突破5000點大關,中國資本市場進入前所未有的繁榮期,有些股票市盈率甚至達到了上千倍。

首先科普一下什麼叫市盈率,它指的是股票的每股價格/每股收益。市盈率越高,表示資本市場越看好公司的未來發展。

1000倍市盈率,意味著如果公司每股收益為1元,股票價格就會達到驚人的1000元

也就是說,你今天買一隻股票,要等到1000年之後才能收回成本。裡面的泡沫有多大,相信大家也可以體會出來了。

既然談到了資產泡沫,房地產市場也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2007年,中國樓市一路飆升,很多城市房價翻倍增長,暴漲2-3倍的大有其在。

一位開發商曾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現在樓盤的利潤率已經高到讓我們不好意思的程度了」

2. 環境污染爆發

以太湖藍藻為標誌的環境污染問題在這一年不斷爆發,水體污染已經逼近危險臨界點,全國七大江河除了幹流因水量大水質尚可以外,大小支流幾乎全部壞死。

世界銀行的一切報告稱,在全球2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中國佔16個。

這裡插播一下,2007年的我,生活在工業生產機器尚未大規模普及的三線小城市。我那個時候才初一,樂呵呵的啥都不懂只知道玩,但是我明顯感覺到,就在那幾年,農村水質開始集中性的、爆發性的惡化。

過去大人小孩在河裡面撲騰游泳的場面不復存在,農村河流幾乎到了「逢河必臭」的境地。三線農村尚且如此,工業發地城市的環境破壞,可以想像到有多嚴重。

2007年,是中國宏觀走勢的轉折之年,過去三十年間資本、勞動、自然資源的密集投入,使得中國GDP一路狂飆,並且在2007年達到增速的最頂點。

但是與此同時,資產泡沫、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越積越多,眼見就要爆發。中國這種粗狂式的發展能否繼續下去,一直爭論不斷。

理解2007年時中國經濟基本面,是把握當下宏觀趨勢的第一步。

2

就在中國的高增長引發質疑時,2008年,美國爆發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全球股指全線下挫,大宗商品暴跌。

在這一年裡,中國A股市場積累的泡沫終於被擠破,上證綜指狂瀉72%。風險資產價值面臨重估壓力的同時,作為避險資產的黃金,開啟了長達三年的上漲之路。

我們知道,一個國家GDP跑的快不快,無非就是看兩點:內需和外需。內需指的就是居民消費、投資、政府支出等,外需指的就是一國的凈出口。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商品和服務出口一直都是拉動GDP增長的重要引擎。

這個引擎對GDP的貢獻率從2007年的10.60%驟降到2008年的2.60%,並在2009年進一步下降到-42.60%。

隨著美國經濟的疲軟,中國外需的引擎陷入熄火停滯,極大擾動了中國宏觀經濟的基本面。中國的GDP增速有斷崖式下降的可能,大家不要覺得GDP增速只是一個冰冷的數字而已。

根據奧肯定律,中國的GDP每下降1%,就意味著失業率上升0.5%,乘上龐大的人口基數,GDP驟降就意味著成百上千萬的人口失業,這無疑是對社會秩序的大衝擊。

外需減少了怎麼辦?那就擴大內需唄!

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政府可謂雷厲風行,立刻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

所謂寬鬆的貨幣政策,指的就是央行啟動印鈔機,增加基礎貨幣供應量,並將這部分流動性注入商業銀行,商業銀行的信貸流入企業後,有助於企業擴大生產和再投資。

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指加大政府投資,特別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我們現在熟悉的高鐵,實際上就是那個時候起來的。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管齊下,效果非常明顯,經濟內需增長的引擎立刻點燃。2010年,中國GDP增速又重回兩位數增長的高點,達到10.64%。

如果把外需和內需比作一架飛機兩側的引擎,當外需這個引擎熄火後,中國用強刺激的方式,使得內需引擎超負荷旋轉,從而托起沉重的中國經濟體。

但是,這種方式顯然是無法持續,並且會引致一系列副作用的,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中國經濟槓桿率的高企。

央行超發的貨幣,流到各個經濟部門的賬戶上,就形成了各個行業的負債,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槓桿(去銀行貸款,貸出來的錢就會躺在負債端)。

在業界,通常會使用M2/GDP 來刻畫整個宏觀經濟的槓桿率,其中M2指的就是名義貨幣供應量。

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這個指標也表示,為了拉動1元人民幣的GDP,央行需要發行多少元的人民幣去支撐。

M2/GDP這個指標從2008年之後一路上漲,目前處於2.5左右的高位。也就是說,為了增加1元的GDP,中國必須要發行2.5元的貨幣,其中隱含著一個重要的信息:

中國總體投資回報率在不斷下降!

關於投資回報率下降這一點,白重恩在《中國的資本回報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一文中,已經做了定量分析,一目了然。

從歷史經驗來看,高槓桿率往往都是經濟危機發生的前兆。一連串的債務危機,以及其背後所蘊含的系統性金融風險,會直接引爆金融危機乃至經濟危機。

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中國不得不讓內需的引擎超負荷增長,以拖住沉重的中國經濟體。但隨之而來的高槓桿率,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個重大隱患。

把握這一點,是理解當下宏觀趨勢的第二步。

3

2016年年末,中央召開經濟工作會議,並明確指出:從2017年起,將會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

這次會議普遍被認為是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金融危機之後,大水漫灌式的貨幣超發成為過去。中國追求的,是如何用一定的貨幣供應量支撐起更多的經濟增長,而不是用簡單的貨幣堆砌去推動經濟增長。

哪個難?當然是前者更難。在貨幣超發的閥門被控制之後,就必須要通過技術進步等方式才能拉起經濟增長,這種增長方式,也被稱為「高質量增長」。

我們知道,超發貨幣,那往往就是分分鐘的事情,開個會議 ,發個紅頭文件就可以搞定了

但是技術進步這東西往往需要十幾、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才可以完成。因此在技術真正進步之前,GDP增速的下滑是不可避免的。為追求高質量增長,放棄暫時的高速增長,這就是所謂的「新常態」、「經濟增速換擋」。

2018年全國兩會,各地政府也紛紛響應,大多調低了GDP增速目標,並且將「高質量增長」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來。

但是問題在於,技術進步不是幾年之內就可以完成的。這個經濟增長引擎的確很厲害,但是非常難造,一時半會還造不出來。內需的引擎又不讓超負荷工作,這個時候,經濟有沒有出現失速的可能?

當然有,比如前不久中美產生貿易摩擦,不斷升級擴大的貿易戰,使得中國出口增長蒙上陰影,經濟增速受到一定擾動。

受到影響,央行宣布實施降准,補充流動性,提振經濟增長的信心。有人不禁疑問,大水漫灌這把夜壺又要重新拎起來了?

顯然不會,央行在發布這條政策時,明確表示:保持貨幣政策文件中性的基調保持不變。

經濟轉入高質量增長的同時,如果經濟增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就適當的擴大內需來進行對沖,使得GDP不至於失速,這就是當下宏觀經濟的總體趨勢。

技術進步這個引擎什麼時候能夠造好,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話題。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這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其中涉及到的體制與機制障礙,實在是太多了。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輝印」(ID:huiyin0518)

推薦閱讀:

而立之年,為什麼還在迷茫中呢?
有沒有一瞬間,想要奮鬥卻得不到力量,找不到方向?
二十幾歲做點什麼,將來肯定有用的,求過來人指點一二?
一個正經的學者竟然淪為保健品騙子
人生一定要有方向嗎?

TAG:經濟 | 金融 | 人生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