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NA 與腫瘤轉移
06-27
2011-09-21 00:00來源:歐易生物字體大小|MicroRNAs(miRNAs)是一類進化上高度保守的單鏈 RNA,通常長度在 22nt 左右。它們由基因組 DNA 編碼,在 RNA 聚合酶 II 的作用下轉錄成為 pri-pre-microRNA,通過一系列酶切之後形成成熟的 microRNA,與 RNA 誘導的沉默複合體(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 RICS)結合於靶 mRNA 的 3"-UTR 區域,阻遏翻譯甚至直接降解 mRNA,抑制基因表達。目前,已經有超過 1000 種人類 miRNA 被發現。miRNAs 影響多種病理、生理過程,例如細胞發育、分化、幹細胞功能等。而且,miRNA 在腫瘤發生和轉移過程當中亦發揮重要作用。在腫瘤轉移過程中,上皮 - 間質轉化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是指上皮細胞在特定的生理和病理情況下向間質細胞轉化的現象。正常上皮細胞富於細胞間黏附從而形成穩定的細胞間接觸。EMT 時上皮組織基本結構消失,失去細胞極性和緊密連接,表現為,細胞內骨架成分重排並獲得移行能力等間質細胞的特性。(病理特徵包括 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等)。EMT 最初是在細胞培養過程中被發現的,隨著人們對人體腫瘤和實驗動物模型的觀察越來越深入,發現 EMT 過程與腫瘤發生過程密切相關。尤其是 EMT 過程對於腫瘤浸潤(invasion)、轉移(metastatic dissemination)以及藥物耐受等都有關係,而與 EMT 過程相對的間質 - 上皮轉化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過程則似乎是在腫瘤細胞播散之後形成轉移灶的過程當中發揮作用。EMT-MET 轉換理論認為:上皮樣的原發灶腫瘤細胞經歷 EMT 轉換,遷移能力增強,可以穿過基底膜進入循環系統,轉移到遠端部位。之後再經歷一個 MET 轉換,讓轉移瘤細胞回復到上皮細胞狀態,這樣可以很好解釋轉移灶腫瘤細胞形態與原發灶類似的細胞表型。在腫瘤轉移過程中,microRNA 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有研究將與腫瘤細胞獲得轉移能力相關的 miRNA 稱為 metastamiRs。在腫瘤轉移發生的過程中,原發灶的腫瘤細胞先是逐漸失去彼此粘附的能力(EMT),而後穿過基底膜,進入循環系統,然後隨著循環系統進入特定器官,穿出基底膜,形成轉移灶。在細胞內的水平伴隨著腫瘤轉移過程也由比較明顯的時空特異性。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是原發灶腫瘤細胞中的一些 miRNA,例如 miR-21 抑制 PTEN 等抑癌基因功能,導致下游轉移相關蛋白(如 MMP2,MMP9)高表達,降解基底膜,促進細胞發生 MET,最終形成轉移。隨著 EMT 的進展,一些 miRNA 表達先後逐漸減少,依次是 miR-30,-203,-205,-23b,-29c,--192/215,-429,-611,-200cluster(a,b,c,d),而另一些 miRNA 表達逐漸增多,例如,miR-10b,-155,-214,-369-5p,-370,-450a,-542-5p 等,體現不同 miRNA 在 EMT 過程中調控不同的靶基因(例如 TGFb,North,Wnt,ER,NF-kB 等),促進腫瘤發生和轉移 (圖 1)。其它一些 miRNA,例如 miR27a 和 b,miR-221,-222 等,則可以促進腫瘤血管生成,亦有利於腫瘤轉移的發生。而一些抑制腫瘤的 TSmiR,例如 Let7 family,miR-373 等,在腫瘤轉移的過程中則被抑制,導致一些增值和轉移相關的蛋白表達。
圖 microRNA 與腫瘤轉移目前,EMT-MET 雖然還還存在一定爭議,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EMT 和 MET 轉換在腫瘤細胞可塑性(cellular plasticity)調控機制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同時,它們在腫瘤發生、轉移複發和治療耐受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研究顯示,EMT 轉換效應在臨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抑制 EMT 轉換過程就成為了一個相當有前景的治療方案。而在 EMT 過程中, miRNA 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應用 miRNA 抑制或補償治療也是目前抗腫瘤研究的一個新熱點。兩者結合,必將為抗腫瘤藥物研發、腫瘤治療帶來新的曙光。
推薦閱讀:
※更年期月經不調需警惕腫瘤
※腫瘤代謝調節治療
※【話腫瘤】積極「帶瘤生存」理念,帶來更多臨床獲益
※二十年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十四個抗腫瘤藥物(下)
※質子重離子放療治療腫瘤是否是「水中月、鏡中花」,看2017年最新版美國NCCN Guidelines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