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最笨的功夫,做最有意義的事情

01

昨天有兩個人,他們的話,引發了我的思考。

導師和我說,要多讀原著原典,接觸第一手資料,這樣才能讓自己產生創造性的思維,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的跑馬場。

他說做學問,他最看重的是對資料的搜集掌握,不窮盡所有資料,他一般不會動筆創作。

看論文,他看四點:有沒有料(資料);有沒有識(見識);有沒有膽(文膽);有沒有我(個人風格)。他說,如果論文里沒有這四點,那基本可以扔掉了。

他以前還擔任著一些職務,現在全力做學術,他說,對學問,要存敬畏之心。

再聯想我們,也許我們都「太聰明」了,一兩天一篇論文,複製、粘貼、保存、完工。

上完課,二胖和我聊天,她說:「哥哥,我們還需要再踏實,再低調,再努力一些,也許在小環境里可以顯出能力,但以後我們還要和更優秀能力更全面的人競爭。」

她經常給我把握航向,失意時鼓勵我,有小成績時告訴我更要低調謙虛,虛名浮利都是過往雲煙,唯有踏實努力,才能不斷前進。

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做好了,才見真功夫。

我知道路還很長,如果不能展翅高飛,那就選擇做一隻蝸牛吧。

雖負重前行,但不會停。

02

我還有兩年畢業,所以經常和人聊到未來的職業,朋友說她什麼都會一點,但都不是很精通,所以考慮是不是應該認真學一門技術,為將來做準備。

我說你最喜歡的是什麼,她說:「我非常喜歡寫作,從小就喜歡寫,但我覺得寫作沒法給我提供生活保障,所以我想學英語。」

「那英語就能給你提供生活保障?」

她說:「如果學好英語,我以後可以去培訓機構,可以去做翻譯……」說完後,然後等待我的意見。

其實我現在也不清楚未來的職業,我只是有一個最簡單的想法,既然沒辦法看清未來,那就把手頭的事情做到最好。

我喜歡讀書寫作,其實個人興趣也很廣泛,但越長大,越懂得了捨棄,刪繁就簡,我想把讀書寫作這件事一直做下去,盡自己努力,越做越好。

下最笨的功夫,做最有意義的事情。我能想到的,大概只有這句話。

關於這一點,我在看《精進》那本書時,裡面也提到過。

書里強調專註於一個領域的意義: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發展個人才能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職業技能一般,拼爹無望,為人生前途迷茫焦慮的年輕人來說,在他們資源本就缺乏的情況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不多的資源(時間,精力,金錢和勇氣)聚攏起來,投注到一件事上,做到最好。

什麼是最好?

也許是業內頂尖、也許是無可替代,我現在還不清楚,所以我還在繼續做著。

同時,書里還提到過一個詞,叫「半衰期」,說我們應該做半衰期長的事情。

03

在我上高中的時候,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風靡全國,他的個人經歷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天堅持,讀了十幾年史書。

所以當他最後出書時,他之前的同事還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他在生活中,是一個很普通的人。

普通人十年如一日做著普通事於是最後變得不再普通,我們大多數人,只看到了別人最後的成績,卻沒有看到中間的熱愛和堅持。

很少有人會想到讀史書還能有這樣的成績,但別人確實實現了,我們先是驚愕,然後崇拜,之後一群人效仿,然後熱不過三天。

這就是我們現在的一個現狀,越來越多的人看重眼前利益,很少有人願意去做一件短期內看不到回報的更有意義的事情。

所以少數人做了,越做越好,最後成功了。

果然,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人容易成功,那就是很多人眼中的傻子,他們可選擇的路很少,認定一件事,就盡全力做到最好。

04

也許長大的標誌,就是歸於平淡,慢慢把精力放在最有意義的事情上面。

以前覺得自己讀的書挺多,但真正開始讀書後,才發現自己知識寥寥,諸子全集、二十四史、歷代詩詞散文、諸多文論,再加上浩如煙海的文學名著,中西各家理論著作……真的,再給我十輩子,也讀不完。

從此以後,明白了自己還差得遠,只敢說自己喜歡讀書。

其實在校學生大多數都一樣,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左手玩著手機,右手寫下迷茫。

當然我現在還有一個想法,就是不要給自己設限制,假想著未來一定要做什麼工作,而是選擇一件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用三五年的事情去堅持,用心去做。

我也看不清未來,但正因為看不清,所以才有意思,才有挑戰性。

我還是看不清未來,但我不怕,也不再茫然失措。

能做的,就是下笨功夫,踏踏實實,把自己的熱愛,做到最好。

未來,等我來戰。

推薦閱讀:

28歲統治行業,30歲成中國首富,他說:人生有比當首富更有意義的事
寧先生教做人系列 —— 如何處理多線程事物
技巧|最全的戒指戴法和意義

TAG:意義 | 功夫 | 事情 | 有意義的事 | 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