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家秘方4

道家秘方3道家秘方5道家秘方4

易醫玄黃 2007-08-17 17:27:21 閱讀2516 評論1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仙茅丸 宋·朱佐《類編朱氏集驗方》正方 仙茅、茯苓、山藥、菖蒲(九節者)各一兩。 右仙茅一件不犯鐵器,並銼,以法酒拌勻於飯上蒸,以飯熟為度,日干為末,以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湯酒任下。大補益,壯元陽,久服延年益壽。 [按語] 方中主葯是仙茅。仙茅又名獨茅、芭爪子、蟠龍草、婆羅門參、仙茅參、黃茅參等,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仙茅的根莖,味辛性溫,入腎肝二經。《開寶本草》稱其「主心腹冷氣不能食,腰腳風冷攣痹不能行,丈夫虛勞,老人虛弱。男子益陽道,久服通神強記,助筋骨,益肌膚,長精神,明目。」《海葯本草》說它「治一切風氣,補暖腰腳,清安五臟,久服輕身益顏色,治丈夫五勞七傷,明耳目,填骨髓。」《日華子本草》謂其「能開胃消食,下氣,益房事不倦。」《生草藥性備要》記載仙茅「用沙糖藏好,早辰茶送,能壯精神,烏鬚髮。」《本草正義》認為「仙茅是補陽溫腎之專葯,亦兼能祛除寒痹,與巴戟天、仙靈脾相類」。據《圖經本草》記載:「五代唐筠州刺史王顏著《續傳信方》,因國書編錄西域婆羅門僧服仙茅方,當時盛行,雲主五勞七傷,明目,益筋力,宣而復補。雲十手乳石,不及一斤仙茅,表其功力也。本西域道人所傳。開元元年婆羅門僧進此葯,明皇服之有效,當時禁方不傳。天寶之亂,方中流散,上都僧不空三藏始得此方,傳於司徒李勉,尚書路嗣恭,給事齊杭,僕射張建封服之,皆得力。」還說:「呼為婆羅門參,言其功補如人蔘。」這些記載都表明,仙茅有著很好的滋補強壯作用。方中更用山藥以固腎澀精,補肺益脾;茯苓益智安神,健脾利濕;石菖蒲芳香化濕,開竅和中,益智安神。 本方葯不僅能溫腎壯陽,而且有益智安神、益脾補肺等功效,適宜於中老年人腎陽虛衰、心脾不足、陽事不健、精神倦乏、腰膝痠痛或軟弱無力、食少納差者服用。陰虛火旺者當禁用。 [附方甲]仙茅丸 宋·《聖濟總錄》亦載有「仙茅丸」,方為「仙茅二斤,糯米泔浸五日,去赤水,夏月浸三日,銅刀刮剉陰乾取一斤;蒼朮二斤,米泔浸五日,刮皮焙乾,取一斤;枸杞子一斤;車前子十二兩;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殼,各八兩;生地黃焙,熟地黃焙,各四兩。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溫酒下,日二服。壯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髭發。」 [按語] 本方功能滋腎強精,溫腎助陽,屬於陰陽雙補之劑,適宜於中老年人心腎陰陽兩虛、精力衰減、腰膝痠痛或軟弱無力、目昏眼花、鬚髮早白者服用。 [附方乙]仙茅丸 元·許國禎的《御葯院方》也錄有「仙茅丸」,方為「仙茅二斤,糯米泔浸五日,浸去赤水,用銅刀去皮,銅刀剉取一斤,夏月止浸三日,風乾不見日;蒼朮二斤,泔浸五日或三日,去皮焙乾,稱取一斤;馬藺花、舶上茴香各半斤;椒紅二斤,醋炒取紅一斤;熟乾地黃一斤,焙乾,稱半斤;柏子仁半斤。右件為細末,醋煮糊為丸,如桐子大,酒丸亦得。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或五十丸,空心食前溫酒下,一日二服,漸加至七八十丸。治男子真氣不足,常服強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須髭。」 [按語] 本方與《聖濟總錄》之「仙茅丸」,不論是藥物組成,還是功能主治都基本相同,此方很可能是由《聖濟總錄》「仙茅丸」化裁變化而來。 沉香羊肉丸

金元·李東垣《秘藏方》正方

羊肉一斤(去筋膜),蔥白一握,陳皮一兩,青鹽五錢,破故紙(炒)、遠志、生地黃各五錢。花椒五錢(去目合口者),用好酒煮糊、入蔥白等,再煮羊肉。牛膝、乾地黃、木香、韭子、菖蒲、沉香、覆盆子、木瓜、北五味子各一兩,麝香一錢,胡桃肉二兩,鹿茸(酥炙)四兩,蓯蓉一兩,枸杞子、山藥各一兩,茴香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升降陰陽,調理三焦,通經絡,生氣血,壯元陽,補臟腑,常服百邪不侵,至老清健。

[按語]

方中羊肉為牛科動物山羊或綿羊的肉,味甘性溫,入脾、腎二經,《名醫別錄》稱其「主暖中,字乳余疾,及頭腦大風汗出,治虛勞寒冷,補中益氣,安心止驚。」《千金要方·食治》謂之「主暖中止痛,利產婦。」《本草綱目》老奴丸 明·方賢《奇效良方》正方 木香五錢,燈心二錢,大蜘蛛七個,胡桃肉、蓽澄茄、車前子(炒)、馬藺花(酒浸)、牡蠣(火淬)、萆薢、韭子、木通,以上各一兩;山茱萸(去核)、破故紙(酒浸)、桑螵蛸(酒浸)、全蠍(去毒)、龍骨,以上各一兩半;母丁香、紫梢花、肉蓯蓉(酒浸)、菟絲子(酒蒸)、蛇床子、白茯苓(去皮)、仙靈脾、八角茴香、巴戟(去心)、遠志(去心)、當歸,以上各二兩;沉香七錢,乾漆(炒去煙)三兩,熟地黃五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七日見效。無婦人者勿服。此藥專興陽事,如欲解者,飲涼水三口。年高氣衰,虛耗風濕,腰腳疼痛並宜服之。此葯最靈驗,添精補腎虛,去冷除風濕,扶正更起陽,老誠好修合,秘方莫傳揚,假之保元氣,延壽保安康。一方無桑螵蛸、當歸、沉香。 [按語] 據原方記載:「此方成都府崔磨去無子,欲服此葯,修合未服,而崔先已卒。有老奴七十之上,腰腳疼痛,曲脊而行,褚氏與此葯服之,其老奴語褚氏曰:自服此葯,深有靈驗,諸病悉痊,房事如少壯之人。於是與褚氏通,後有孕。一日褚氏事顯,其家母視之,切究其由,得其道,打死老奴。多試有效,故名老奴丸」。這是老奴丸方名之由來。 蜘蛛別名次蠹、蠾蝓、社公等,為圓網蛛科動物大腹圓網蛛等的全蟲,味甘性寒,入足厥陰肝經,功能祛風解毒,行瘀消腫,在此方中用之以祛肝經之風。蓽澄茄別名蓽澄茄子,為胡椒科植物蓽澄茄或樟科植物山雞椒的果實,主要產於鯿尼西亞、馬來半島、印度、印度洋群島等地,味辛性溫,入脾腎兩經,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溫脾暖腎、健胃消食葯使用。《滇南本草》尚稱它能「暖腰膝、壯陽道,治陽痿」。在此方中主要用之以溫暖脾腎,興助陽道。 馬藺花又名劇荔花、蠡草花、馬楝花等,為鳶尾科植物馬藺的花,功能清熱利濕,疏通經絡。 紫梢花又名紫霄花,為淡水海綿科動物脆針海綿的乾燥群體,味甘性溫,功能益陽秘精。 乾漆為漆樹科植物漆樹的樹脂,經加工後的乾燥品,辛溫有毒,《本草綱目》謂其「辛溫無毒」。目前臨床上主要將其作為活血化瘀、消積殺蟲藥使用,但古人常用其作為抗衰防老及強壯葯使用,如《神農本草經》稱其「主絕傷補中,續筋骨,填髓腦,安五臟,五緩六急,風寒濕痹,久服輕身耐老。」《抱撲子》也記載:「服之通神長生。」 方中用破故紙、胡桃肉、肉蓯蓉、菟絲子、紫梢花、韭子、蛇床子、巴戟天、蓽澄茄、母丁香、沉香、八角茴香以溫腎助陽;山茱萸、熟地黃、桑螵蛸、牡蠣、龍骨以滋腎澀精;當歸養血活血;白茯苓、遠志益智安神;蜘蛛祛風行瘀,解毒消腫;全蠍祛風鎮痙,通絡解毒;燈心、車前子、馬藺花、木通利濕祛邪;萆薢祛逐風濕。 原方稱「此藥專興陽事」,說明它是以治療陽事痿弱為主的專方。中醫認為腎開竅於二陰,如腎之精氣虧虛,不能充養前陰,則宗筋弛緩,陽事不興;肝之經脈繞於陰器,如邪阻肝經,精氣不能達於宗筋,亦可造成宗筋失養而弛廢不用,本方葯不僅可以溫助腎陽,而且可以滋腎強精,兼能祛肝經風濕諸邪,疏通經脈,故有興助陽事之功。因腎為人之先天之本,本方葯功在補腎,故亦可起到抗衰防老、延年益壽作用,適宜於中老年人精虧陽衰、虛耗風濕、陽痿不舉、腰腳疼痛者服用。本方雖為陰陽雙補之劑,但重在溫腎助陽,所以陰虛或素有陽熱者應當忌用。 說它「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李東垣認為「羊肉,甘熱,能補血之虛,有形之物也,能補有形肌肉之氣。凡味與羊肉同煮,皆可以補之,故曰補可去弱。人蔘,羊肉之屬也。人蔘補氣,羊肉補形也。」目前臨床上主要是將其作為益氣養血、溫中暖腎葯使用。

劉先生延壽丹 金元·劉元間《傷寒直格》正方 牛膝(去蘆酒浸一宿)、菟絲子(酒浸一宿)、遠志(去心)、地骨皮、石菖蒲、甘菊花、熟乾地黃。 右七味各等分,同為細末,用浸藥酒熬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臨卧,日進三服,百無所忌。治五臟虛冷,筋骨緩弱,肝腎不足,精神睏乏。久服清心益智,和血駐顏,延年益壽。 [按語] 本方原名「延壽丹」,為了與其它同名方相區別,特冠以「劉先生」三字。方中牛膝入葯有生、熟兩種。生牛膝功能散瘀血,散癰腫;熟牛膝功能補肝腎,強筋骨。正如《本草綱目》所說:「牛膝所主之病,大抵得酒則能補肝腎,生用則能去噁心」。在此方中主要是取其補益肝腎,強壯腰膝之力。菟絲子入肝腎氣分,不僅可以溫補肝腎,且有益精明目之功。遠志滋腎強精,安神益智;地骨皮清熱涼血,滋腎養陰;石菖蒲安神益智,祛濕和中,散風活血;甘菊花疏風散熱,清肝明目;熟乾地黃滋腎強精,補肝益血。本方葯不僅能補益肝腎、滋精養血,而且能安神益智,祛風活血,適宜於中老年人肝腎虧虛、精血虛少、虛風內擾、腰膝痠軟、精神睏乏、鬚髮早白、頭暈目眩者服用。但陽虛內寒者應當忌用。 [附方甲]草還丹 宋·《聖濟總錄》有「草還丹」,方為「牛膝(酒浸切焙)、熟地黃(焙)、枳殼(去瓤面炒)、地骨皮各一兩。菟絲子二兩、酒浸一宿時研爛入諸葯。右為末,煉蜜和,木臼再杵千下,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空心食前。一方鹽湯下。治氣血虛瘁,髭發變白」。 [按語] 此方較前方少石菖蒲、遠志、菊花三味,增枳殼一味。 [附方乙]草還丹 《聖濟總錄》另有一「草還丹」,方為生地(凈洗)、石菖蒲(節密細者)、牛膝(酒浸切焙)、地骨皮、菟絲子(入鹽少許乘熱取末)、肉蓯蓉(酒浸一宿細切研焙)千等分。右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以丹砂為主,空心,溫酒下四十丸,日午再服二十丸,一月內百疾俱退,一年白髮俱黑,身體有力,顏色如童,睡少欲薄。治氣血虛瘁,髭發變白。 [按語] 此方僅較「延壽丹」少菊花、遠志兩味葯,而較前「草還丹」僅多石菖蒲。少枳殼一味葯。這三張方子雖然有所區別,但基本功能則是相同的,均為滋腎強精之劑,所不同者是兩種「草還丹」的祛風之功較差。此外,後方「草還丹」之溫腎助陽之力稍差,是陰陽雙補之劑。

沉香暖腎納氣,降逆溫中,方中用之以溫中暖腎,攝火歸原。方中更用鹿茸、破故紙、核桃肉、肉蓯蓉、韭子、茴香、花椒以助其溫腎助陽之功;用生地黃、乾地黃、覆盆子、北五味子、枸杞子、山藥以滋腎強精,填髓生血;用遠志、石菖蒲以安神益智;用牛膝、木瓜、麝香以通經活絡,強筋健骨;用陳皮、木香以行氣和中;用蔥白以通陽氣。

青鹽即戎鹽、又名湖鹽、禿登鹽、陰土鹽、石鹽、寒鹽、冰石、羌鹽、岩鹽、大青鹽等,為鹵化物類礦物石鹽的結晶,產於炎熱乾燥地區的鹽湖和海濱淺水瀉湖中,常與其它鹽礦、石膏以及砂岩、粘土等伴生於沉積岩中,主產於青海鹽湖,這也是古人稱其為戎鹽、羌鹽、湖鹽、青鹽之原因。此外,陝西、山東、安徽、雲南、甘肅、新疆、內蒙古等地亦有出產。青鹽味咸而性寒,入心、腎、膀胱諸經,《神農本草經》稱其「主明目目痛,益氣,堅肌骨,去毒蠱。」《日華子本草》謂之能「助水臟,益精氣,除五臟癥結,心腹積聚,癰瘡疥癬。」《名醫別錄》則說 它「主心腹痛,溺血,吐血,齒舌出血。」《本草備要》認為它能「堅骨固齒,明目烏須。」據《本草綱目》記載,「戎鹽功同食鹽」。目前臨床上主要用為涼血明目葯使用。因「戎鹽功專走血入腎」,故這裡用其為腎之引經葯,以引諸葯歸腎,且有引火歸元之妙用。葯中另有食鹽,簡稱為鹽,為海水或鹽井、鹽泉、鹽池中的鹽水經煎曬而成的結晶,其主要成分為氯化鈉,功效與前者相近。

本方葯功能溫腎助陽,滋腎強精,兼能養血安神,理氣通絡,適宜於中老年人陰陽兩虛、身體羸弱、頭暈目眩、耳聾耳鳴、牙齒動搖、腰膝痠痛、陽痿遺精、夜尿頻多者服用。陰虛火旺者應當忌用。

沉香永壽丸

明·方賢《奇效良方》正方

蓮肉一斤,先用酒浸一日,後裝入雄豬肚內,縫合,卻將蓮肉添水煮熟,取出晒乾,肚子不用;茅山蒼朮一斤,分作四分,一分酒浸,一分泔水浸,一分鹽水浸,一分醋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焙乾,無茅山者,以好者颳去粗皮代之;白茯苓四兩;沉香、熟地黃、木香各一兩;五味子、小茴香、川楝子(炮取肉)、西枸杞、山藥、柏子仁(炒另研)、破故紙(用芝麻同故紙一處炒香,去芝麻),已上各二兩,同研為末;青鹽半兩。

右為細末,用酒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空心用溫酒或鹽湯送下,以干物壓之。大補元陽,滋益脾胃,調順血氣,添精補髓,不問老壯年少,並宜服之,甚有功效,不僭不燥。

[按語]

方中主葯是沉香。沉香又名沉水香、蜜香,為瑞香科常綠喬木沉香或白木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沉香主要分布在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等地,我國台灣、廣東、廣西亦有栽培。市售沉香有進口的和國產的兩類。國產沉香又叫海南沉香,簡稱海南沉,味辛苦性溫,《雷公炮製藥性解》云:「沉香屬陽而性沉,多功於下部,命腎之所由入也。」《潔古珍珠囊》說它「補右腎命門」。《本草通玄》稱:「沉香,溫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而運行不倦,達腎而導火歸元,有降氣之功,無破氣之害,洵為良品。」《本草經疏》則說:「沉香治冷氣、逆氣、氣鬱氣結,殊為要葯。」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降氣溫中、暖腎納氣葯使用。

蓮肉、蒼朮亦為方中的重要藥物。蓮肉功能養心益脾,固精澀腸。蒼朮有南北之分。南蒼朮表面呈灰褐色,有根痕及短小的鬚根,可見莖殘痕,質堅實,折斷面平坦,黃白色,有明顯的散在的棕紅色油腺點,習稱「硃砂點」,斷面暴露稍久,可析出白黴樣的微細針狀結晶,氣芳香,味微甘而辛苦,主產於江蘇、湖北、河南,其中尤以產於江蘇茅山一帶者質地最好,故稱「茅山蒼朮」或「茅術」,集散於南京者,亦稱「京茅術」、「京蒼朮」;不論產於何地,總以個大、堅實、無毛須、內有硃砂點、切開後斷面起白霜者為佳。蒼朮功能健脾燥濕,解郁辟穢。在此方中主要用蓮肉、蒼朮以補益脾胃。

方中用熟地黃、枸杞子以補益肝腎,益精養血;破故紙以溫腎助陽;小茴香以溫中和胃,調氣暖腎;五味子以斂肺固腎,納氣澀精,益智安神;山藥以益脾補肺,固腎滋精;柏子仁以養心安神,滋腎潤燥;青鹽以引諸葯歸腎。用以上諸葯旨在加強沉香、蒼朮、蓮肉補腎益脾之功。方中更用木香溫中和胃,理氣行滯;川楝子疏肝理氣,清熱除濕;藉此二味以調理氣機。

本方葯功在補脾益腎,既能滋精又能助陽,既能益脾又能和胃。腎為人之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本方既培先天,又補後天,長期服用,自能起到延年益壽之功。本方葯別雲「不僭不燥」,但終多溫熱之品,所以陰虛火旺或陽熱素盛之人服之仍需慎重。

[附方]秋蓮丸

《奇效良方》另載有「秋蓮丸」:「蓮肉一斤,先用酒浸一宿,待透,入於豬肚內線縫合,卻用酒煮熟,取出曝干,豬肚不用。蒼朮用茅山者一斤,分作四分,一分用米泔水浸,小茴香、破故紙各一兩同炒;一分用酒浸,川烏、川楝子肉各一兩同炒;一分用醋浸,川椒一兩同炒;一分用鹽水浸,黑牽牛一兩同炒,去牽牛。木香、五味子、枸杞子、熟地黃、牛膝、肉蓯蓉、鹿茸各二兩。右為細末,用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治諸虛百損,壯筋骨,健脾胃,去痰涎,除風濕,添精益氣,和血駐顏,牢牙齒,烏髭發,理腰疼,療疝氣。」

[按語]

此方與前方均為補脾益腎之劑,但後者益精血之力較前者為強。

扶壽草還丹

明·吳旻《扶壽精方》正方

山茱萸(酒浸,取肉)一斤,破故紙(酒浸一日,焙乾)半斤,當歸四兩,麝香一錢。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一丸,臨卧酒鹽湯下。益元陽,補元氣,固元精,壯元神,此延年續嗣之至葯也。

[按語]

本方原名草還丹,為了與其它同名藥方相區別,特冠以「扶壽」二字。方中山茱萸,別名蜀酸棗、肉棗、魃實、鼠矢、實棗兒等,為山茱萸科落葉小喬木山茱萸的果肉,因其核「能滑精」,故入葯多去核不用。山茱萸味酸性微溫,入肝、腎二經,《神農本草經》稱其「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竅,久服輕身。」《名醫別錄》謂之「強陰益精,安五臟,通九竅,止小便利,久服明目強力長年。」《藥性論》說它「治腦骨痛,療耳鳴,補腎氣,興陽道,堅陰莖,添精髓,止老人尿不節。」《日華子本草》記載,山茱萸「暖腰膝,助水臟,除一切風,逐一切氣,破癥結,治酒皶。」張錫純認為「山茱萸,大能收斂元氣,振作精神,固澀滑脫。收澀之中兼具條暢之性,故又通利九竅,流通血脈,治肝虛自汗,肝虛脅疼腰疼,肝虛內負萌動。且斂正氣而不斂邪氣,與其它酸斂之葯不同。」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葯使用,山茱萸含山茱萸甙、皂甙、鞣質、熊果酸,沒食子酸、蘋果酸及維生素A等。據報道,山茱萸流浸膏對麻醉犬有利尿作用,且能使血壓降低;體外實驗結果表明,它能殺死腹水中癌細胞。

破故紙,又名補骨脂,《本草綱目》稱其「通命門,暖丹田,斂精神。」《方外奇方》謂之能「收斂神明,能使心包之火與命門之火相通,故元陽堅固,骨髓充實,澀以治脫也。」《本草經疏》則說:「補骨脂,能暖水臟,陰中生陽,壯火益土之要葯也。」據現代藥理研究,補骨髓果實中的一種查耳酮,可擴張動物離體的冠狀動脈,其作用較凱林強4倍,並能對抗冠狀動脈的特別是不增加其耗氧量,毒性也很低;另外,尚有微弱的雌激素樣作用。動物實驗結果表明,補骨脂能顯著地延長家蠶壽命,並含有抗食慾活性和精神健康活性。以此來看,補骨脂確是一味較理想的抗衰防老藥物。

當歸功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因當歸含有葉酸、維生素B12,故有抗貧血作用;其煎劑餵養動物,可防止肝糖元降低,因此又具有保肝作用;當歸粉對大鼠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具有減緩其形成的作用;此外,尚有鎮痛和消炎作用。近來的研究結果證明,當歸有提高細胞免疫功能和抗維生素E缺乏的作用,當歸的這些作用,對延緩衰老過程肯定是有益的。

麝香功能開竅辟穢,散瘀通絡。其化學成分主要是麝香酮。此外,尚含水分、氮化合物、膽甾醇、脂肪酸以及鉀、鈉、鈣、鎂、鐵、氯、硫酸根、磷酸根等,對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及循環系統均有興奮作用。

方中用山茱萸、當歸以滋精養血,破故紙溫腎助陽,麝香活血通絡,是補而不滯,溫而不燥,滋而不膩的方劑。作為延年益壽葯,一般中老年人均可服用,無明顯禁忌。也可用於治療陰陽兩虛所引起的陽痿、遺精、滑精等病症。

療百疾延壽酒

漢·華佗《中藏經》正方

黃精、蒼朮各四斤,天門冬三斤,松葉六斤,枸杞五斤。以水三石,煎一日,取汁,如釀酒法成。空心任意服之。

[按語]

方中黃精味甘性平,入肺、脾、腎三經,《名醫別錄》列為上品,稱其「主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臟,久服輕身延年不飢。」《日華子本草》謂之「補五勞七傷,助筋骨,耐寒暑,益脾胃,潤心肺……駐顏斷谷。」《滇南本草》說它「補虛填精」。《萬氏積善堂秘驗滋補諸方》也認為黃精有「補中益氣,安五臟,潤心肺,輕身延年」之功。《神仙芝草經》記載說:「黃精寬中益氣,使五臟調良,肌肉充盛,骨髓堅強,其力增倍,多年不老,顏色鮮明,發白更黑,齒落更生。」目前臨床上主要是將其作為補中益氣、添精生津、強壯筋骨葯使用。自古以來人們就把黃精視為滋補強壯、延年益壽之良藥,並有仙人餘糧、仙人飯、黃芝、戊己芝等美名。

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二經,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健脾燥濕、解郁避穢使用。但據多部古醫籍記載,蒼朮也是著名的延年益壽藥物。如《神農本草經》即稱蒼朮「久服輕身延年不飢」。《經驗方》尚記載它能「烏髭發,駐顏色,壯筋骨,明耳目,除風氣,潤肌膚,久服令人輕捷」。

天門冬味甘苦性寒,功能滋陰潤燥,清肺降火,也是古代服食家常用的延年益壽藥物。如《枕中記》即記載天門冬「久服補中益氣,治虛勞絕傷,年老衰損,偏枯不隨,風濕不仁,冷痹惡瘡,癰疽癩疾……輕身益氣,令人不飢百日,還年耐老。」

松葉又名松毛、山松須、松針,為松科常綠喬木油松、馬尾松、雲南松等的樹葉,味苦性溫,入心、脾二經,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祛風燥濕、止癢殺蟲藥使用。但古人認為它也有延年益壽作用,如《名醫別錄》即說它能「生毛髮,安五臟,守中,不飢延年。」松葉也是古代服食家常用之品,如《聖惠方》即記載有「服食松葉」法,「松葉細切更研,每日食前以酒調下二錢,亦可煮汁作粥食,初服稍難,久服自便矣。令人不老,輕身益氣,久服不已,絕谷不飢不渴。」

枸杞子滋腎強精,益血明目。據研究枸杞子除有降血脂的作用外,對由四氯化碳毒害致傷的小鼠還有抑制脂肪在肝細胞內沉積、促進肝細胞新生的作用,對神經系統也具有強壯作用。近來的研究還證實,枸杞子能延長家蠶的壽命。

本方葯功能滋精養血,益氣生津,且藥性平和,不膩不燥,不寒不熱,適宜於長期服用。因此,凡中老年人精氣虧虛、未老先衰、鬚髮早白者均可服用。陽虛內寒者應慎用。

[附方甲]枸杞丸

明·方賢的《奇效良方》載有「枸杞丸」,方為「枸杞子冬采者佳,黃精各等分。為細末,二味相和,搗成塊,捏作餅子,干復搗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水送下。補精氣。」

[按語]

此方功亦在滋養精氣,但藥味尤精。

[附方乙]五精酒

唐·孫思邈的《千金翼方》載有「五精酒」,方為「黃精四斤,天門冬三斤,松葉六斤,白朮四斤,枸杞子五斤。右五味皆生者,置於金器中,以水三石煮之一日,去滓,以汁漬麯如家釀法,酒熟取清,任性飲之,一劑長年。主萬病,發白返黑,齒落更生。」

[按語]

此方與療百疾延壽酒,僅是白朮與蒼朮之別,前者為蒼朮,後者為白朮,諸藥劑量亦完全相同,兩方的功效也基本相同。

[附方丙]五精煎丸

《普濟方》載有「五精煎丸」,方為「白茯苓(去黑皮筋,取末),干菊花(飲一服時,不住曬,酒泡,焙乾別取末),石菖蒲(石上生者,酒浸三日,炊二日,焙乾別取末),桂(去皮取心干者,中研取末),各四兩。」

「白朮(切作片子,白者佳),天門冬(去心焙),人蔘,牛膝,各一升,搗碎,各以水並酒共一斗,浸葯三日後絞取汁濾去滓,於銀器內慢火各熬成膏。生黃精五斤,生地黃五斤,二味各搗取汁,銀器內慢火熬成膏。」

「右先將下六味逐味取汁熬至半斤,可住火,然後將膏六味共合成三斤,以前四味散葯同和勻,曝干,再入膏和攪,直俟入盡三斤膏藥,再入臼中杵五六千下,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用清酒或米飲下。治上膈多熱,下臟虛冷,皮膚不澤,氣力乏少,大便秘澀,或時泄痢,頭旋痰喘,口乾舌強。益壽延年,久服有效。」

[按語]

本方名五精煎丸,但葯有十味,未言明「五精」是指哪幾味葯。此方與療百疾延壽酒方,葯雖不同,但功能相近,均有益氣滋陰之劑。本方由於有菊花等葯,故尚有祛風之功,藥物選擇精良,組方嚴謹,比較前方更勝一籌。五精煎丸與療百疾延壽酒,均適宜於中老年人氣陰兩虛、鬚髮早白、疲乏少力、頭暈目眩者服用。

遠志丸

明·朱橚《普濟方》正方

遠志(去心)一兩,山萸肉半兩,人蔘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金箔、銀箔各十張。右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茶酒隨意下。強力,益智,延年。

[按語]

方中的主葯是遠志,別名葽繞、蕀蒬、棘苑、醉心杖等,為遠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細葉遠志的根。入葯應除去中間的木心部分,如《雷公炮炙論》說:「凡使遠志,先須去心,若不去心,服之令人悶。」因去心的方法不同,又可區分為「遠志筒」和「遠志肉」。遠志筒為選擇較粗的新鮮遠志,用木棒捶松或用手搓揉,抽取木心,其質地較佳;遠志肉為選擇較細的遠志用棒捶裂,除去木心,其品質較次。另有因根細無法去心而入葯者,名「遠志棍」。遠志,味苦辛性溫,入心、腎二經,《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稱其「主咳逆傷中,補不足,除邪氣,利九竅,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力,久服輕身不老。」《藥性論》說它能「治健忘,安魂魄,令人不迷惑,堅壯陽道。」《本草綱目》認為「遠志,入足少陰腎經,非心經葯也。其功專於強志益精,治善忘。蓋精與志,皆腎經之所藏也。腎經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於心,故迷惑善忘。」本方用之主要取其滋腎強精,益智安神之功。

山萸即山茱萸,《藥品化義》謂其「滋陰益血,主治目昏耳鳴,口苦舌干,面青色脫,汗出振寒,為補肝助膽良品。夫心乃肝之子,心苦散亂而喜收斂,斂則寧靜,靜則清和,以此收其渙散,治心虛氣弱,驚悸怔忡,即虛則補其母之義也。腎乃肝之母,腎喜潤惡燥,司藏精氣,藉此酸能收脫,斂水生津,治遺精白濁,陽道不興,小水無節,腰膝軟弱,足痠痛,即子令母實之義也。」《醫學衷中參西錄》也說:「山茱萸,大能收斂元氣,振作精神,固澀滑脫」。本方中主要用之以補肝腎,滋精氣,斂心神,澀滑脫。

方中人蔘大補元氣,生津益智;白茯苓益智安神,健脾利濕。

金箔又名金薄,為用黃金錘成的紙狀薄片,味辛苦性平,入心、肝二經,《藥性論》稱其「主小兒驚傷,五臟風癇,失志。鎮心,安魂魄。」《本草經疏》謂其「作箔入葯,可為鎮心安神之用。」《會約醫鏡》則說:「金箔,能鎮心辟邪。」這裡也主要取其鎮心安神作用。

銀箔又名銀薄,又用自然銀(又名生銀)錘成的紙狀薄片。銀箔性寒,入心、肝二經,《藥性論》稱其「主定志,去驚癇、小兒癲疾狂走之病。」《海葯本草》謂之「主堅筋骨,鎮心明目,風熱癲疾。」《本草再新》則說:銀箔「主治與金簿不遠,同能平肝。」在此方中用金箔、銀箔,均是取其鎮心安神的作用。但此二葯均有一定毒性,長期或大量使用則應當慎重。

此方中以遠志、山茱萸滋腎強精;人蔘、白茯苓補養心脾;金箔、銀箔鎮心安神。本方葯不僅能滋補肝腎,而且可以補益心脾;不僅有強精之功,而且有益氣作用。它適宜於中老年人肝腎虧虛、心脾不足、腰膝痠痛、失眠健忘、心悸氣短、遺精滑精者服用。陽虛內寒者應當禁服。

卻老七精散

清·高濂《遵生八牋》正方

用茯苓天之精三兩,地黃花地之精、桑寄生木之精各二兩,菊花月之精一兩三分,竹實日之精、地膚子星之精、車前子雷之精各一兩三分。

右七種搗羅為細散,每服三方寸匕,以井花水調下,日二服,滿四十九日,即能固精延年,卻除百病,聰明耳目。

[按語]

「七精」是說本方所用的七種藥物,乃天、地、日、月、星、雷、木之精氣凝聚而成。方中茯苓,目前臨床上主要是用作健脾利濕葯,而古人則多用於益智安神,延年益壽。如陶宏景即稱「其通神而致靈,和魂而煉魄,利竅而益肌,厚腸而開心,調營而理衛,上品仙藥也。善能斷谷不飢。」《神農本草經》也說它「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

地黃花,功同地黃,滋精而養血,具有生津止渴之功,但地黃花補而不膩,清而能潤,久服烏鬚髮、延年益壽。

菊花疏散風邪,清肝明目,「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能全頭不白」。

桑寄生即桑上寄生,又名寄屑、寓木、宛童、蔦、蔦木等,為桑寄生科常綠小灌木槲生、桑寄生或毛葉桑寄生等的枝葉。其中槲寄生又名北寄生,桑寄生又名廣寄生,味苦甘性平,入肝腎二經,《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稱其「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充肌膚,堅發齒,長鬚眉,安胎。」《日華子本草》謂之「助筋骨,益血脈。」《本草求真》認為桑寄生「為補腎補血要劑。緣腎主骨,發主血,若入腎,腎得補則筋骨有力,不致痿痹而痠痛矣。甘補血,血得補則發受其灌蔭而不枯脫落矣。故凡內而腰痛、筋骨篤疾、胎墮,外而金瘡、肌膚風濕,何一不藉此以為主治乎。」目前臨床上也主要作為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通經絡、益血、安胎藥使用。

竹實又名竹米,為禾本科竹類植物的穎果,一般本草書中多未言其性味功能主治,《中國醫學大辭典》稱其「通神明,輕身,益氣,下積滯。」並謂「此物得金水之精,味甘勝蜜,食之令人心肺清涼」。

地膚子,別名地葵、地麥、落帚子、王蔧、王帚、掃帚子、益明等,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膚的果實,味甘苦性寒,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利小便,清濕熱葯使用,但古人認為地膚子尚有補益之功,如《神農本草經》即將其列為上品,稱其「補中益精氣,久服耳目聰明,輕身耐老。」《藥性論》也說它「與陽起石同服,主丈夫陽痿不起,補氣益力。」

車前子又名車前實,為車前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車前或平車前的種子,味甘性寒,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利水通淋、清熱明目葯使用,但古人認為車前子尚有強陰益精之功,如《名醫別錄》即說它能「養肺強陰益精,令人有子,明目」。《神農本草經》還稱它「久服輕身耐老。」陶宏景亦說:「仙經亦服餌之,雲令人身輕……不老長生也。」以此來看,車前子尚有延年益壽之功。

本方葯功能滋補肝腎,祛風利濕,且滋而不膩,適宜於中年人肝腎陰虧、兼有濕熱者服用,並可用於治療肝腎陰虧、小便不利、風熱眩暈、目澀羞明等病證。因此方藥性偏涼,所以陽虛內寒者應禁用。

靈仙散

宋·《聖濟總錄》正方

白茯苓(去黑皮)、天門冬(去火焙)、白朮、巨勝子(去皮炮一日)、桃仁(去皮尖炒)、干黃精,各一兩。右搗羅為細散,每於食前水飲下三方寸匕,日二服。或以蜜丸如赤小豆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輕身延年卻老。

[按語]

方中白茯苓功能益智安神、健脾利濕,是一味既能扶正又能祛邪的藥物,目前臨床上多用作滲濕利水葯,而很少為補益葯使用。其實,兩千多年前成書的《神農本草經》即說它有「安魂養魄,不飢延年」之功。梁代名醫陶宏景稱其能「通神而致靈,和魄而煉魂,利竅而益肌,厚腸而開心,調營而理衛」,乃「上品仙藥」。近代名醫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里有一段傳奇式的記載:浙江嵊縣一吳姓老翁以種茯苓為業,其兒媳產後患病,面色泛紅,煩燥口渴,心悸難眠,汗出難止,遂延請一位姓竹的醫生診治,雖數易其葯,但病情仍未見好轉。此時有人建議投以補劑,次日清晨,老翁即前來向提議者道謝,說他得知兒媳需用補藥治療時,便用茯苓煎湯給兒媳服用,沒想竟取得良效。張氏本人也有這方面的臨床體驗。現代研究也已證實,茯苓確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

天門冬滋陰潤燥,清肺降火。據現代研究,天門冬不僅有化痰止咳平喘作用,而且可以防治腫瘤及白血病。

白朮補脾益氣,燥濕和中。《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白朮,性溫而燥,氣不香竄,味苦微甘微辛,善健脾胃,消痰水,止泄瀉,治脾虛作脹,脾濕作渴,脾弱四肢運動無力,甚至作疼。與涼潤葯同用,又善補肺;與升散葯同用,又善調肝;與鎮安葯同用,又善養心;與滋陰葯同用,又善補腎。」據現代藥理研究,白朮確有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並有降血糖、保護肝臟防止四氯化碳減少肝糖元的作用。此外,實驗證明白朮確有一定強壯作用,有人每天給小鼠灌服白朮煎劑6克/公斤,一個月後發現小鼠體重與肌力均有增加。

巨勝子滋補肝腎,潤養五臟,祛風明目,烏須黑髮。現代藥理研究結果表明,黑脂麻不僅含有極豐富的脂肪油,而且含有葉酸、卵磷脂、鈣、磷、鐵及維生素E,確有滋補強壯和抗衰防老作用。

桃仁功能行血化瘀。黃精補中益氣,添精生津。

本方葯功能滋腎養肝,補肺益脾,寧心活血,適宜於五臟精氣虧虛、形體瘦弱、鬚髮早白、牙齒不固、血枯腸燥者服用。陰虛內寒者應當禁用。

何仙姑慶世丹

明·方賢《奇效良方》正方

枸杞子,仙經雲,此葯是星之精,益血海,足筋骨,補氣安神;甘菊花,仙經雲,是木之精,服之聰明耳目,去頭濕手軟,利九竅,通三焦,去萼用;遠志,消胃腸痞悶,去驚悸,潤肌膚,壯筋骨,須用硬物,搥破取去心;車前子,仙經雲,是鎮星之精,益胃安慮,根注頓去夜驚惡想;生地黃,用干者去蘆,仙經雲,是太陰之精,開心神,去邪,養脾胃,五千榮衛神;巴戟,仙經雲,是黃龍之精,去心疾,補血海,輕身延年;覆盆子,仙經雲,是神門之精,開暢,輕身,安五臟,三萬六千神;白朮,仙經雲,是太陰之精,祛濕痹,止吐逆,消食化痰,滋養榮衛;肉蓯蓉,用有肉者,其葯一百年一生,入小腸,補下元,酒浸七日;石菖蒲,細小九節者,能升智慧,清神明,暖下元,補虛,利小便;地骨皮、菟絲子,酒浸七晝夜,晒乾炒令黃色為度;牛膝,治濕腳氣,腰膝疼痛,去蘆頭,酒浸七日;細辛,療百病,順氣,養血,炮去苗用;續斷,治五勞七傷;何首烏,性溫無毒。

右各用本土所生者,逐件擇洗,各等分,搗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服一月百病不生,服一年至二年,返老還童,顏貌若蓮花,是病皆除,原是神仙之術。

論曰:如有人抱一切危疾及癱瘓痛楚,久在枕床,日暮服之,必有效驗。一名神丹,能還精,安魂魄,順五臟,和六腑,添智慧,烏髭發,去八邪;一名還精丹,能補五不足,四肢無力,口乾氣短,神亂,骨節疼痛,毛髮焦枯;一名護命丹,此葯稟天地之氣……一名延齡丹,如有惡疾,居體不安,行步艱辛,飲食少進,或寢寐不安,或痛連筋骨,服之是疾皆除,駐悅顏色,滋潤肌膚,聰明耳目,四肢強健,延年益智,功效不可俱述。

[按語]

何仙姑,為民間傳說中八仙之一,此傳說始見於《東遊記》。方名冠以何仙姑者,在於借其形容本方的延壽功效。「仙經」,是一部記述神仙傳說故事的著作,並非醫藥專著。所以方中藥後注釋只能作為參考,有關藥物的功能應以本草著作為準。

方中何首烏、生地黃、枸杞子滋精養血,補益肝腎;地骨皮滋陰清熱,兼退虛熱;覆盆子滋腎強精,固精明目;肉蓯蓉、巴戟天、菟絲子溫腎助陽;川續斷、牛膝補益肝腎,強壯腰膝,白朮健脾燥濕,益胃和中;車前子滲濕利水,清肝明目;菊花疏散風熱,清肝明目;細辛祛風散寒,開竅化飲;石菖蒲芳香開竅,化濕和中,益智安神;遠志益智安神,滋腎強精。

本方葯功能滋精養血,溫腎助陽,祛風利濕,益智安神,強壯筋骨,烏髮明目,是以補益肝腎為主,兼能養心益智、健脾和中的方劑。它不僅能扶正固本,而且能兼祛諸邪,藥性平和,不寒不溫,不膩不燥。服之精血足,陽氣充,則能充養形體,故可「駐悅顏色,滋潤肌膚」;腎開竅於耳,肝開竅於目,腎主骨,肝主筋,肝腎精血充盛,則能上承耳目,外滋筋骨,故可使「耳聰目明,四肢強健」;腎又為先天之本,腎之元陰元陽強健,人則生生不息而「延年」;古人認為「精與志,皆腎經之所藏也。腎經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於心,故為惑善忘。」本方葯既能滋腎強精,又能養心安神,入可「益智」。

據現代藥理研究,方中何首烏、生地黃、枸杞子、肉蓯蓉、菟絲子等確有抗衰防老、延年益壽功效;何首烏、枸杞子、石菖蒲則有強壯及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的作用。因此,也就能夠「益智」;車前子、菊花、白朮、菟絲子對維護視力也確有一定作用。方中藥物的其它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僅從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古人謂此方葯可駐悅顏色、滋潤肌膚、聰明耳目、四肢強健、延年益智,也不為無稽之談,而是頗有道理的。本方葯適宜於中老年人肝腎虧虛,腰膝痠軟、神疲少力、頭昏目暗、耳聾耳鳴、鬚髮早白、健忘失眠者服用,陽熱素盛或陰虛火旺者不適用。

[附方]慶世丹

明·張時徹《攝生眾妙方》載有「慶世丹」,方為「何首烏(用赤白者)四兩,生熟地黃各二兩,菊花(園中甘者)二兩,車前子二兩,地骨皮(去粗皮用近骨者)凈二兩,茯神(白者)二兩,遠志(用柑子水煮去心)二兩,石菖蒲(九節者米泔水浸一宿)二兩,川牛膝(酒浸)二兩,肉蓯蓉(酒洗去鱗)二兩,山藥二兩,巴戟天(酒炒去心)二兩,甘州枸杞子(酒浸)二兩。右各為末,春夏用酒糊為丸,秋冬煉蜜為丸。每服百丸,清晨滾白湯送下,淡鹽酒任下。或加柏子仁、酸棗仁各二兩。」

[按語]

本方與前方相比,少覆盆子、白朮、細辛、續斷四味,多熟地黃、茯神、山藥、柏子仁、酸棗仁,兩方功能相近,但後者滋腎強精、養心安神作用尤佳。

還元秋石丸

明·李梴《醫學入門》正方

秋石一斤,白茯苓一斤,天門冬、麥門冬、生地黃、熟地黃、人蔘、地骨皮、人乳粉各四兩。

右為末,蜜丸梧子大。白湯或酒下三五十丸。治因房勞損精,鬚髮早白。

[按語]

方中主葯是秋石與白茯苓。秋石又名秋丹石、秋冰,目前市售者為人中白和食鹽的加工品。古代系用人尿、秋露水和石膏等加工製成。據《本草蒙筌》記載:「秋石聚童溺,每溺一缸,投石膏末七錢,桑條攪混二次,過半刻許,其精英漸沉於底,清液白浮於上,候其澄定,將液傾流,再以別溺滿攙如前,投末混攪,傾上留底,俱勿差違。待溺攙完,清液傾盡,方入秋露水一桶於內,亦以桑條攪之,水靜再傾,如此數度,滓穢洗滌,污味咸除。制畢,重紙封面,灰滲待干成有堅凝,囫圇取出。其英華之輕清者自浮結面上,質白。原石膏末並余滓之重濁者,並沉聚底下,質緇而黯,面者留用,底者刮遺。」這是古時常用的一種製作方法。據古醫籍記載,秋石有陰陽兩種煉製方法,上述煉法屬於陰煉。陰煉者一般功在滋陰降火,澀精固氣;陽煉者,則能溫補元陽。本方未言系用陽煉者或陰煉者,通觀全方,似應以陰煉者為妥,即取其滋陰降火、澀精固氣之作用。

秋石尚有淡秋石與咸秋石兩種。據研究,淡秋石主要成分為尿酸鈣與磷酸鈣。咸秋石含氯59.82%,硫酸鹽0.70%,鈉38.79%,鉀0.49%,鈣0.29%,稀鹽酸不溶物0.2%。此外,尚含微量的鎂與硝酸鹽。總之,咸秋石的主要成分為食鹽。秋石味咸性寒,入肺、腎二經,《本草蒙筌》稱其「滋腎水,養丹田,安和五臟,潤澤三焦,清咳逆稠痰,退骨蒸邪熱,積塊軟堅,明目清心。」《本經逢原》謂之「能滋陰降火而不傷胃,補益下元真火,散瘀血,助陰精,降邪火,歸真陽,止虛熱嗽血、骨蒸勞瘵。」

白茯苓益智安神,與秋石配伍同用,則不僅能滋腎澀精,且可開心益智。

人乳粉即人乳汁製成的粉劑。人乳汁古人又名之妳汁、仙人酒,味甘性平,入心、肺、胃三經,《名醫別錄》稱其「主補五臟,令人肥白悅澤」。《韓氏醫通》謂之「大能益心氣,補腦。」《本草通玄》說它「補真陰」。《本草再新》診斷它能「補心益智,潤肺養陰,除煩止渴,清熱利水,止虛勞咳嗽,治眼昏紅。」據《隨息居飲食譜》記載,人乳「補血,充液,填髓,化氣,生肌,安神,益智,長筋骨,利機關,壯胃養脾,聰明耳目。」人乳尚有延年益壽之功。如《名醫別錄》即記載說:「漢·張蒼年老無齒,妻妾無數,常服人乳,故年百歲余,身肥如瓠。」《南史載》載:「宋何尚之積年勞病,飲婦人乳而瘥」。目前臨床上多作為補血潤燥、養心益智葯使用。人乳與秋石同用,亦能進一步加強其滋腎澀精、養心益智的功能。

地骨皮,方中用之主要取其滋腎強精之功。方中人蔘,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即古方人蔘固本丸,功能補益心腎,滋養精血。

本方葯功能補益心腎,滋養精血。《瑞竹堂經驗方》在說明人蔘固本丸的功效時說:「夫人心主血,血生氣,氣生精,精盛則髭發不白,顏貌不衰,延年益壽。」這也是本方葯能烏須黑髮、延年益壽的機理。本方葯適宜於中老年人心腎兩虧、精血不足、鬚髮早白、未老先衰、健忘遺精者服用,但脾胃虛弱、陽虛內寒、痰濕內盛者不宜服用。

[附方甲]秋石還元丹

《經驗良方》載有「秋石還元丹」,即陽煉秋石一味,「入好罐子內,如法固濟,入炭爐中煅之,旋取二三兩,再研如粉,煮棗瓤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漸加至十五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久服去百病,強骨髓,補精血,開心益志,補暖下元,悅色進食,久則臍下常如火暖,諸般冷疾皆愈,久年冷勞虛憊者,服之亦壯盛。」

[按語]本方與還元秋石丸有所不同,藥用陽煉秋石,故能溫補元陽,適宜於陽虛內寒者服用。

[附方乙]秋冰乳粉丸

《頤真堂經驗方》載有「秋冰乳粉丸」,方「秋冰五錢,頭生男乳曬粉五錢,頭生女乳曬粉五錢,乳香二錢五分,麝香一分,為末,煉蜜丸芡子大,金箔為衣,烏金紙包,黃蠟匱收,勿令泄氣。每日用乳汁化服一丸,仍日飲乳汁助之。固元陽,壯筋骨,延年不老,卻百病。」

[附方丙]秋石五精丸

《保壽堂經驗方》載有「秋石五精丸」,方用「秋石一兩,蓮肉六兩,真川椒紅五錢,小茴香五錢,白茯苓二兩,為末,棗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鹽湯溫酒空心下。常服補益。」

[按語]

本方葯功在溫腎助陽,補益心脾。

還少乳烏丹

明·張時徹《攝生眾妙方》正方

何首烏二兩;枸杞子一兩;牛膝一兩,酒浸;茯苓一兩;黃精一兩;甘桑椹一兩;天門冬一兩,去心;麥門冬一兩,去心;生地黃四兩,酒浸晒乾;熟地黃一兩,酒浸。

右各味俱不犯鐵器,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溫水或鹽湯送下,每有一百丸,日進三次。制何首烏先用柳甑砂鍋,黑豆、紅棗相間蒸熟晒乾,如半斤用人乳浸過晒乾,再浸再曬,一斤製成約半斤,亦可入前藥用也。

[按語]

方中主要藥物為人乳、何首烏、生地黃、人乳即人乳汁,又名奶汁、仙人酒等,味甘咸性平,《名醫別錄》稱其「主補五臟,令人肥白悅澤。」《日華子本草》謂之「益氣,治瘦悴,悅皮膚,潤毛髮」。《韓氏醫通》說它「大能益心氣,補腦髓,止消渴,治風火症,養老尤宜。」《本草再新》也說它能「補心益智,潤肺養陰,除煩止渴,清熱利水,止虛勞咳嗽,治眼目昏紅。」《隨息居飲食譜》則說它能「補血,充液,填髓,化氣,生肌,安神,益智,長筋骨,利機關,壯胃養神,聰明耳目」。目前臨床上也主要作為益氣養血、滋液潤燥葯使用。人乳也是一味延年益壽良藥。如《本草經集注》中即記載說:「漢·張蒼年老無齒,妻妾百數,常服人乳,故年百歲余,身肥如瓠。」《南史》中還記載說:「穰城老人年二百四十歲,惟飲曾孫婦乳也。」《本草綱目》尚載有「服乳歌」:「仙家酒,仙家酒,兩個壺盧盛一斗,五行釀出真醍醐,不離人間處處有,丹田若是乾涸時,咽下重樓潤枯朽,清晨能飲一升余,返老還童天地久。」

方中何首烏、枸杞子、桑椹功能滋精養血,益智安神;生地黃、熟地黃滋陰補血;川牛膝補益肝腎,強壯筋骨;黃精補中益氣,添精生精,強壯筋骨;天門冬滋陰潤燥,清金降火;麥門冬養陰潤肺,生津益胃,清心除煩。白茯苓健脾利濕,養心益智。

據研究,何首烏不僅具有降血脂和強壯神經的功能,而且能延長人胚肺二倍體細胞的生長周期;枸杞子、黃精亦能顯著延長家蠶的自然壽命,其中枸杞子尚有強壯神經的作用;生地黃、熟地黃不僅具有補血、強心功能,而且能防止老化、增強神經的反射功能。現代研究還證明,復方何首烏丸(何首烏、牛膝、黑豆)能提高家蠶機體活力、減少死亡、延長壽命。從這些研究結果來看,以上藥物也應有抗衰防老、延年益壽功效。

本方葯有滋精養血、益智安神、增液潤燥等功效,雖重在滋補肝腎,但也能兼補心、脾、肺等臟,適宜於中老年人精血虧虛、津液不足、鬚髮早白、精神衰減、形體消瘦、肌膚枯燥者服用。陽虛內寒和脾胃虛弱者則當忌服。

靈飛散

清·(佚名)《道藏煉丹雜抄》正方

雲母一斤,煉成者;茯苓半斤,亦可一斤;柏子仁七兩;石鐘乳七兩;菊花五兩,亦可十五兩;術四兩;人蔘七兩;乾地黃十二兩,亦可十五兩;桂心七兩;續斷七兩。

凡九物治下篩訖,以生天門冬十九斤搗糜後取汁,以丸此葯,汁多可和之,汁少者溲之,著銅器中,懸著甑下,蒸黍一斛一斗,熟,出葯暴干,治搗之令細。簁服一方寸,七日一服,無毒可多服餌,當食十日身輕,二十日耳目聰明,七十日發白返黑,齒落更生。亦可以白蜜為丸服之。

[按語]

本方,據云出自《傳信錄》。《聖惠方》亦錄有此方,但方名為「西山嶽真人靈飛散。」方中雲母溫腎納氣,墜痰鎮驚;石鐘乳溫肺氣,壯元陽;桂心補元陽,暖脾胃,除冷積,通血脈;乾地黃滋補肝腎,益精養血;天門冬滋陰潤燥,清肺降火;續斷補益肝腎,強壯筋骨;人蔘大補元氣,生津益智;白朮健脾燥濕;茯苓健脾利濕,益智安神;柏子仁滋腎潤燥,養心安神;菊花疏散風熱,清肝明目。本方功能補益五臟,滋精養血,益氣溫陽,疏風化痰,明目安神。

方名「靈飛」,其言能使人之身體輕靈,飄然而飛。這說明本方葯在減輕體重方面有很好的功效。從中醫古代文獻記載和現代藥理研究來看,方中的某些藥物確有減肥作用。如雲母,《神農本草經》即說它「安五臟,益子精,明目,久服輕身延年。」《名醫別錄》說它「安五臟,益子精,明目,久服輕身延年。」《名醫別錄》說它能「下氣堅肌」。這裡所說的「輕身」、「堅肌」均有使體重減輕之意。

茯苓,《神農本草經》稱其「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是一味「利小便而不走氣」的藥物,現代研究也證明它確有利尿作用。中醫認為肥胖多由於痰濕內停所引起,而茯苓能滲利水濕,故可起到減肥作用。

柏子仁因含有74%的脂肪油而有潤腸通便功能,可減少胃腸排空時間、減少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攝入;柏子仁中所含的亞油酸,為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血脂功能;這些對減肥都是大有益處的。

菊花,經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它除能抗菌消炎外,還可增強毛細血管的抵抗力,並有降壓、降脂等功能。以此來看,《神農本草經》說它有「輕身耐老延年」作用,是有科學根據的。

人蔘能增強組織的呼吸作用,促進糖類酵解,提高能量代謝,並具有一定降脂功能和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因此,人蔘也是一味比較理想的減肥藥物。

乾地黃,《神農本草經》說它「久服輕身不老」,並強調指出:「生者尤良」。但地黃因其「厚膩有餘」,服之能使人「中滿妨食」。「妨食」,即減少食慾。這雖然是它的副作用,但這種副作用是能夠幫助減肥的。因為肥胖症的形成,多與「貪於取與」有關。目前臨床上治療肥胖症的西藥,即多屬於食慾抑製劑,可見控制食慾是減肥的重要途徑,這便是地黃有「輕身」作用的原因。根據上面的分析,本方名之為「靈飛散」是確有道理的。

本方葯不僅有延年益壽作用,而且有減肥輕身功能,所以特別適宜於中老年肥胖者服用。但痰熱內盛者則應當慎服。

延齡蟠桃丹

清·年希堯《集驗良方》正方

人蔘四兩去蘆;大鹿茸一對燎去毛,用奶酥油炙;麥冬去心蒸熟三兩;肉蓯蓉酒洗四兩;當歸四兩酒洗蒸熟;大地黃八兩酒拌,九蒸九曬杵爛為膏;沙蒺藜四兩酒拌炒;懷牛膝三兩酒洗蒸熟;甘枸杞四兩酒拌蒸熟;白茯苓八兩水淘去木,每日入人乳六七兩,曬至二十四兩;山藥三兩炒黃色;川杜仲鹽水拌炒去絲三兩;丹皮二兩鹽酒洗蒸;天冬去心三兩蒸熟;北五味一兩炒;虎骨膏,虎全骨熬膏,用四兩蛤粉炒成珠。

右葯共為細末,用烏飯草熬膏一斤足,桑椹子熬膏半斤足,旱蓮草蒸膏半斤足,將各膏拌眾葯末,如不足,再加煉白蜂蜜為丸,桐子大,每日空心服三四錢,淡鹽湯送下,秋石湯更妙。忌豬首、鯉魚、牛、犬。此葯乃烏鬚髮、滋補精神之聖葯也。

[按語]

方中人蔘大補元氣,生津益智;鹿茸溫腎壯陽,滋精養血,強壯筋骨;肉蓯蓉亦為溫腎助陽,滋養精血之劑;沙蒺藜溫補肝腎,固精明目。方中熟地黃、枸杞子、桑椹膏功能滋精養血;旱蓮草膏滋腎益陰,涼血止血,固齒烏髮;天門冬清肺降氣,滋陰潤燥;麥門冬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山藥補肺益脾,滋精固腎;五味子斂肺納氣,滋腎澀精,生津益智;白茯苓益智安神,健脾利濕;丹皮清熱涼血,和血消瘀;杜仲、牛膝補益肝腎,強壯筋骨;虎骨,烏飯草祛風勝濕,通經活絡;當歸養血活血。

本方葯既能滋精助陽,又能益氣養血、長養精神;雖然其功重在補腎,但又兼補心、肺、脾、肝諸臟。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方中的肉蓯蓉、枸杞子、天門冬、麥門冬、白茯苓確能延長家蠶的壽命;人蔘不僅是一味很好的全身性強壯劑,而且能增加細胞的傳代次數;當歸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地黃有防止老化和增進神經反射機能的作用;鹿茸、五味子、桑椹、山藥也都有滋補強壯作用。以此來看,本方葯應具有延年益壽作用。本方葯適宜於中老年人陰陽兩虛、氣血不足、鬚髮早白、精力衰減、心悸失眠、記憶力減退、腰膝痠痛者服用。本方藥性平和,寒溫適中,除陽虛內寒或陰虛火旺明顯者應慎服外,一般人均可服用。

本方葯從其方名即可以看出是以延年益壽為主要作用的方劑,《集驗良方》的作者曾親見「一人常服此,至七十二歲鬚髮一莖不白。」

延齡聚寶丹 明·張時徹《攝生眾妙方》正方 何首烏四兩,去皮,赤白為雌雄;生地黃八兩,酒洗,用鮮肥嫩者;白茯苓四兩,鮮嫩者,去黑皮;熟地黃四兩,鮮肥者,宋方用八兩酒蒸;天門冬二兩,去心;蓮花芯四兩;麥門冬二兩,去心;石菖蒲二兩,一寸九節;槐角子四兩,炒黃色,十一月十一日采;干菊花四兩,用花頭;桑椹子四兩,紫者方熟,宋方用二兩;蒼耳子二兩,炒搗去刺;五加皮二兩,真正者;肉蓯蓉二兩,黃酒洗,宋方洗去鱗鹽;甘草一兩,如粉者炙去皮;黃精二兩,鮮者;茅山蒼朮二兩半,米泔浸一宿,不犯鐵器去皮;黃精二兩,鮮者;茅山蒼朮二兩半,米泔浸一宿,不犯鐵器去皮;天麻二兩,如牛角尖者;防風二兩,去蘆;甘州枸杞子二兩,去蒂研碎;人蔘二兩,去蘆;白朮二兩,極白者可用,油黃者不用;牛膝二兩,肥者去須苗;細辛二兩,洗凈;杜仲二兩,薑汁浸一宿,炒斷絲;當歸二兩,鮮嫩者或雲去頭尾;沙苑白蒺藜一兩,炒舂去刺,宋方不炒。 右二十七味,味味照方擇凈,稱定分兩,務要真正藥材,切為粗片,裝入生絹袋,用無灰高酒,用好磁罈約盛九升酒者,將葯袋入罈,春浸十日,夏秋浸七日,冬浸十四日,取出葯袋,控干,曬碾為末,入煉蜜為丸,如梧桐子。清晨淡鹽湯下,將藥酒每日空心、午間、晚睡各服三五盅。忌生冷、蔥、韭、蒜、魚腥、白蘿蔔。 [按語] 此方一名「保命丹」,因方中多處注有宋方用量或製法,所以此方可能為宋時方,但最早見於何書,目前已無法考證。方中何首烏、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枸杞子、桑椹、當歸滋精養血;肉蓯蓉、沙苑子溫腎助陽,在此方中主要是用之助陽生陰,即陽生陰長之意;牛膝、杜仲補益肝腎,強壯腰膝;蓮花芯清心益腎,固精烏須;槐角子清熱涼血,烏須明目;人蔘大補元氣,生津益智;蒼朮、白朮健脾燥濕;黃精補中益氣,添精生津;石菖蒲芳香開竅,理氣和中,益智安神;五加皮祛風勝濕,強筋壯骨;菊花疏風散熱,清肝明目;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葯。 天麻又名赤箭,赤箭芝、獨搖芝、定風草、離母、合離草、神草、鬼督郵等,為蘭科多年生寄生植物天麻的根莖,一般於冬、春兩季採挖。冬采者名「冬麻」,品質尤佳;春采者名「春麻」,質量不如冬麻好。入葯以色黃白、肥大堅實、半透明者為佳。天麻之上品又叫明天麻,主產於雲南、四川、貴州等地,味甘性平,入肝經,《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稱其主「蠱毒惡風,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開寶本草》謂「天麻主諸風濕痹,四肢拘攣,小兒風閑驚氣,利腰膝,強筋力,久服益氣,輕身長年。」《本草匯言》說它「主頭風,頭痛,頭暈虛旋,癲癇強痙,四肢攣急,語言不順,一切中風、風痰。」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平肝熄風、定驚止痙葯使用。動物實驗證明,天麻可提高電擊痙攣的閾值,有效地制止癲癇樣發作,控制腦電圖中癇樣放電的發展。天麻還有較明顯的降壓作用,並能促進膽汁分泌,故還有利膽功能。 蒼耳子又名葈耳實,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蒼耳的帶總苞的果實,味辛苦微,入肺經,功能祛風勝濕,通竅殺蟲。 防風別名銅芸、茴芸、茴草、屏風、簡根、百蜚、百枝等,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風的根,味辛甘性溫,入膀胱、肺、脾諸經,《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稱其「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痛,久服輕身。」《日華子本草》說它能「治三十六般風,男子一切勞劣,補中益神,風赤眼,止淚有癱緩,通利五臟關脈,五勞七傷,羸損盜汗,心煩體重,能安神定志,勻氣脈。」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祛風勝濕葯使用。據研究,對人工發熱家兔,經口給予防風煎劑或浸劑,有明顯解熱作用。防風還能明顯地提高痛閾,並對綠膿桿菌、金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細辛又名小辛、少辛、細草等,為馬兜鈴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遼細辛或華細辛的帶根全草,入葯多用遼細辛。遼細辛主產於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故又名北細辛。細辛味辛性溫,入肺、腎二經,《神農本草經》亦列為上品,稱其「主咳逆上氣,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長年。」《本草正義》認為「細辛,芳香最烈,故善開結氣,宣洩郁滯,而能上達巔頂,通利耳目,旁達百骸,無微不至,內之宣絡脈而疏通百節,外之行孔竅而直透肌膚」。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散寒祛風、止咳止痛以及腎經之引經葯使用。現代藥理研究結果表明,細辛水浸劑或醇浸劑能阻斷蛙坐骨神經的衝動傳導。在豚鼠皮丘試驗中,細辛有浸潤麻醉效力,其揮髮油尚有表面麻醉作用。此外,細辛尚有解熱鎮痛作用。 本方葯功能滋精養血,益氣祛風,作為延壽葯,適宜於中老年人氣陰兩虛、虛風內盛者服用,也可用於治療肝腎陰虛、虛風內動、腰膝痠痛、頭暈目眩、鬚髮早白等病證。陽虛內寒者應忌服。並宜忌三白及生冷等物。 延齡益壽丹 明·張時徹《攝生眾妙方》正方 何首烏(竹刀去皮切片、用黑豆九蒸九曬,後用人乳拌一次)四兩,當歸(酒洗凈)一兩,知母(酒炒去毛)二兩,川芎一兩,杜仲(去粗皮,薑汁炒去絲)二兩,白茯苓(去皮)一兩,青鹽(洗凈)一兩,茯苓(去皮心)一兩,遠志(去蘆心,甘草煎水浸半日)一兩,川椒(去目出汗,留紅皮去白肉)一兩,牛膝(酒洗)一兩,硃砂(研碎打另炒)一兩,蜜(煉過鏡光止)一斤,薑汁二兩,黃柏(去皮酒浸,日晒夜浸)二兩,破故紙(酒洗)一兩,小茴香(去土鹽水洗,炒黃)一兩,天門冬(去心)一兩,麥門冬(去心)一兩,核桃肉(去油炒黃)四兩,旱蓮(水煎五滾)四兩,石菖蒲(鹽洗炒)一兩,生地黃(酒洗)一兩,熟地黃(酒洗)一兩,川巴戟(酒洗凈)一兩。山精用米泔水三碗浸半日,竹刀颳去粗皮,四兩,爛者不要,要選好者切碎搗爛,放砂鍋內,水三碗,煎至鍋內汁干,取酒煎成膏,同旱蓮汁、薑汁拌諸葯末。 右二十七味,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早晚鹽湯酒任下,不飲酒者滾白湯下。能存精固氣,通達二十四經脈,三百六十骨節,滿注一身毛竅,使腎水滿而養精;精能養氣,氣能滿而養神,神能滿而養身,服之半月精滿氣盈,元氣壯勝,武火下降,相火自滅,陽消陰長,滋益腎水,能補丹田,滑澤皮膚,百戰百勝。男子精冷絕陽而補興,女人胎寒絕陰而補孕,服之一月白髮返黑,面如童顏。 [按語] 本方是由《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何首烏丸」及「青娥丸」加味而成。何首烏丸功在滋腎強精,青娥丸功在溫腎助陽。方中更用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旱蓮草以加強何首烏丸的滋腎強精作用;用川椒、小茴香、巴戟天以加強青娥丸的溫腎助陽功能;知母、黃柏以滋陰降火;青鹽引葯歸腎,以加強諸葯補腎之功;白茯苓、遠志、茯神以養心安神;當歸、川芎以養血活血;石菖蒲芳香化濁,開竅和中,益智安神。古人認為旱蓮草「性冷,不益脾胃」,方中用薑汁即是為了兼制其性冷礙胃的副作用。 山精即蒼朮,又名仙術。關於山精、仙術之名的由來,李時珍說:「異術言術者山之精也,服之令人長生辟穀、致神仙,故有山精、仙術之號。」在古代醫學文獻中,有不少服食蒼朮延年益壽的記載,《本草綱目》所載「服術法」,即說服食蒼朮能「烏髭發,駐顏色,壯筋骨,明耳目,除風氣,潤肌膚,久服令人輕捷。」本方用之一方面取其延年益壽之功,另一方面也取其健脾燥濕、解郁辟穢作用。 蜜即蜂蜜,味甘性平,《本草綱目》稱其「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葯,久服強志輕身,不飢不老,延年神仙」《本草綱目》謂之「和營衛,潤臟腑,通三仙,調脾胃。」蜂蜜入葯有生熟之分,李時珍認為「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緩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瘡瘍之疼;和可補中,故能調和百葯而與甘草同功。」據現代藥理研究,蜂蜜的營養成分豐富而全面。其中葡萄糖和果糖混合物佔70%以上,這兩種糖都是單糖,在體內不需轉化即可被直接吸收利用。另外,蜂蜜中含有的維生素、氨基酸、酶類以及多種微量元素都能對人體起到補益作用。經臨床應用,證明蜂蜜對心臟病、肝病、高血壓、肺病、眼病、糖尿病、便秘、貧血、燙傷、凍傷、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關節炎、神經系統的多種疾病,以及皮膚病都有不同程度的療效,對身體衰弱者及嬰幼兒大有補益功能。 本方葯功能重在滋腎強精,並能溫腎助陽,也屬於陰陽雙補之劑,作為延年益壽葯,適宜於中老年人陰陽兩虛者服用。此外,也可用於青壯年人由於陰陽兩虛所致的陽痿及女性不孕。此方葯雖為陰陽雙補之劑,但藥性仍偏於滋腎強精,所以陽虛內寒者應當慎用。 延齡固本丹 清·陸成本《經驗良方》正方 覆盆子(酒炒),車前子、當歸、地骨皮(俱用醋炒),各二兩;麥冬(酒煮)、熟地(酒煮)、山藥、牛膝、杜仲、白茯苓、巴戟、山萸、枸杞子、北五味、人蔘(俱用鹽水炒),柏子仁(去油)、木香(焙),各二兩;川椒(去目),石菖蒲、肉蓯蓉、棗仁、遠志(俱拌炒),各一兩五錢;菟絲子、赤石脂(煅)各三兩。先將麥門、熟地搗膏,入柏子仁內,余葯俱依制炒。共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錢,酒下。治五勞七傷,諸虛百損,顏色衰配,形體贏瘦,中年陽事不興,精神短少,鬚髮漸白,及左癱右瘓,步履艱難,小腸疝氣,婦人久無子息。 [按語] 方中覆盆子、枸杞子、車前子、菟絲子、五味子五味藥物即朱丹溪「五子衍宗丸」,功能「添精、補髓、益腎」,是用於治療精虧不孕的著名方劑。方中更加山茱萸、熟地黃、山藥以滋腎強精;肉蓯蓉、巴戟天、種椒以溫腎助陽;牛膝、杜仲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當歸養血和血;麥冬、地骨皮養陰清熱;赤石脂固澀精氣;人蔘大補元氣;石菖蒲、遠志、酸棗仁、柏子仁養心益智;木香理氣和中,兼防諸葯之膩。本方葯與五子衍宗丸相比,不僅有滋精助陽之功,而且有補氣益血、養心益智、強壯筋骨等作用。 古人認為精不僅是繁衍生殖的基礎,而且是構成人體併產生各種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正如《靈樞·經脈篇》所說:「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南齊·諸澄的《褚氏遺書》中更明確指出:精血充盛,則「智慮開明,齒牙更生,發黃者黑,筋弱者強;及其溢也,凡充身肢體,手足耳目之餘,雖針芥之瀝,無有不下」。本方葯不僅能滋腎填精,而且對精、神、氣、血也皆有補益功能。所以,本方葯不僅能促進人之生殖功能,即所謂「衍宗」,而且能夠充養形體,振奮精神,烏須黑髮,強壯筋骨,延年益壽。作為延年益壽葯,適宜於中老年人精、神、氣、血虛衰者服用,也可用於治療因心腎虧虛所引起的鬚髮早白、形體瘦弱、精力衰減、陽痿不舉、四肢痿弱等病證。陽虛火旺、陽熱素盛及脾胃虛弱者則均應慎服。 [附方]延齡固本丹 明·龔廷賢《萬病回春》亦錄有「延齡固本丹」,方為「菟絲子(酒制)、肉蓯蓉(酒洗)各四兩:天門冬、麥門冬、生地黃、熟地黃(並用酒制)、山藥、牛膝(酒洗)、杜仲(薑汁炒)、巴戟(酒浸去心)、枸杞子、山茱萸肉(酒蒸)、人蔘、白茯苓、五味子、木香、柏子仁各二兩;覆盆子、車前子、地骨皮各一兩五錢;石菖蒲、川椒、遠志肉(甘草水浸薑汁炒)、澤瀉各一兩。研為細末,酒煮稀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腹時溫酒送下。忌食蘿蔔、蔥、蒜、牛肉、醋酸物、飴糖、羊肉。服至半月,陽事雄壯;至一月顏如童子,目視十里;至三月白髮還黑。久服神氣不衰,身體輕健。治諸虛百損,中年陽痿,鬚髮白。」 [按語] 本方與上方相比,少當歸、棗仁、赤石脂三味,多天門冬、生地黃、澤瀉。此外,藥理也稍有差異。但兩方葯的功能基本相同。《中國醫學大辭典》的作者,近代名醫謝利恆先生,對此方倍加讚譽,經他親自服用,證實確有良效。

延齡廣嗣丸 1926年謝觀《中國醫學大辭典》正方 何首烏(制)、大生地、薇銜、旱蓮草各三兩,杜仲(炒)、覆盆子、槐角、芭姜、菟絲餅、菊花、枸杞子、補骨脂、五加皮、懷牛膝、川黃柏、澤瀉、肉蓯蓉、蛇床子、金櫻子、石菖蒲各五錢、茯苓(人乳拌)、當歸身、青鹽、山藥(人乳拌)各一兩。水煎濃汁,入野汁豆三升七合,女貞子一升八合五勺,將前葯汁拌入,晒乾,再拌再曬,汁盡為度。研細末,水泛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錢,淡鹽湯或熟湯送下。治男子下元虛損,陽痿精冷,腰膝痠痛,一切先天稟受不足,少年斫傷過度之證,久服培元固本,益髓添精,興陽種子,益壽延年。 [按語] 方中的主葯是何首烏、大生地、旱蓮草、女貞子、野料豆、薇銜。何首烏滋精益血,烏須黑髮,強健筋骨;生地黃滋精養血;旱蓮草滋腎養陰,涼血烏髮;女貞子補益肝腎,養神明目。 野料豆,又名細黑豆、馬料豆、零烏豆、料豆、馬豆、穞豆,為豆科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勞豆的種子,味甘性涼,《本草綱目拾遺》稱其能「壯筋骨,止盜汗,補腎活血,明目遺精。煮汁服解烏、附毒」。《本草再新》謂之「健脾除風,利濕消腫。」《事親述見》詳細它「補五臟,益中,助十二經脈,調中,暖腸胃,舒筋。」《本草匯言》則說它「解內熱消渴,止陰虛盜汗。」《本草備要》記載說:「每晨鹽水吞或鹽水煮食,補腎。」據《本經逢原》記載:「細黑豆一名穞豆,俗稱料豆。入腎經血分,同青鹽、旱蓮葉、何首烏蒸熟,但食黑豆,則鬚髮不白。其補腎之功可知。仿人以制何首烏,取以入腎經也。」目前臨床上多用作補益肝腎,祛風解毒藥。此方中用之,一方面取其補肝、腎之功,另一方面作為腎經之引經葯。野料豆與何首烏、生地黃、旱蓮草、女貞子等同用則可增強其益精養神、烏髮明目、強健筋骨功效。 薇銜,又名麋銜、鹿銜、吳鳳草、無心、無顛、承膏、承肌,為鹿蹄草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鹿蹄草或圓葉鹿蹄草等的全草,味甘苦性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稱其「主風濕痹歷節痛,驚癇吐舌悸氣,賊風鼠痿癰腫。」《名醫別錄》尚謂之「久服輕身明目。」《本草拾遺》則謂「婦人服之絕產無子」。李時珍認為「麋銜乃《素問》所用治風病自汗葯,而後世不知用之,誠缺略也。《素問》黃帝曰:有病身熱懈惰,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岐伯曰:病名酒風,治以澤瀉、術各三五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後飯」。目前臨床上多用作補虛益腎、祛風除濕、活血通經葯,在此方中主要用之以益腎補虛,祛風勝濕。 茅姜即毛薑,又名申姜、猴姜、胡猻姜、石毛薑、骨碎補、碎補等,為水龍骨科附生草本植物槲蕨、中華槲蕨、石蓮姜槲蕨、崖姜、光亮密網蕨,以及骨碎補科植物大葉骨碎補、海州骨碎補等的根莖,味甘性溫,入肝、腎二經,《開寶本草》稱其「主破血,止血,補傷折。」《藥性論》謂之「主骨中毒氣,風血疼痛,五勞六極,手足不收,上熱下冷。」據《本草綱目》記載,骨碎補能「治耳鳴及腎虛久泄、牙疼。」《本草求真》認為骨碎補「與補骨脂相似,」亦為溫補脾腎之品。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補腎健骨、活血通絡葯使用。 槐角清肝涼血,祛風明目,古人還常用其作為烏須黑髮、延年益壽葯使用。如《萬氏積善堂秘驗滋補諸方》中的「膽槐丹」,即是這方面的著名方劑。據報道:將槐角經精細加工而製成的「還童茶」,也有抗肥胖和抗衰老、烏髮明目等作用。 方中杜仲、牛膝以補骨益肝,強壯筋骨;五加皮祛風勝濕,強壯筋骨;當歸養血活血;石菖蒲、茯苓益智安神;菊花疏風散熱,清肝明目;覆盆子、枸杞子、金櫻子、山藥以滋腎強精;破故紙、肉蓯蓉、蛇床子、菟絲子以溫腎助陽;黃柏滋陰降火;澤瀉利濕清熱。 本方葯益陰助陽,強健筋骨,烏髮明目,適宜中老年人陰陽兩虛、鬚髮早白、頭暈目暗、耳聾耳鳴、腰膝痠痛、陽痿精冷者服用,也可用於治療一切先天稟受不足,或少許房勞過度所致的精虧陽少、精疲神少、頭暈目暗、耳聾耳鳴、滑精遺精、腰膝痠痛以及陽痿不孕等證。脾胃虛弱者應當慎用。

延齡丹 元·許國禎《御葯院方》正方 牛膝(酒浸二宿)、蓯蓉(酒浸二宿)、金鈴子(去皮)、補骨脂(炒)、小茴香(炒),以上各七錢半;鹿茸(去毛)、益智仁、檀香、晚蠶蛾(炒)、沒藥、丁香、青鹽、川山甲,以上各半兩炙;沉香、香附子(炒)、薑黃、薯蕷、木香、巴戟(去心)、甘草(炙),以上各一兩;乳香(研)、白朮、青皮、蒼朮各三兩。 右件葯二十四味,搗羅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溫酒下,或煎茴香湯下。治脾胃不足,真氣傷憊,肢節睏倦,舉動乏力,怠惰嗜卧,面無潤澤,不思飲食,氣不宣暢,少腹里急,臍下疞痛及奔豚,腸氣攻沖臍腹發歇無時,常服補五臟,養真陽,和血脈,壯筋骨。 [按語] 《御葯院方》書凡十一卷,內分治風葯門、治傷寒門、治一切氣門,治痰飲門,補虛損門,積熱門,治雜病門,治咽喉口齒門,治眼目門,治婦人諸疾門等,書中所載多為金、元及以前的宮廷用方。本方見之於補虛損門。 益智仁又名益智子,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益智的果實,味辛性溫,入脾、腎二經,功能溫脾暖腎,縮尿固精,攝涎益智。故李時珍說:「脾主智,此物能益脾、胃故也。」這雖然說的是益智之名的來歷,但也說明其功能主要是益脾。《本草求真》也說:「益智,氣味辛熱,功專燥脾溫胃,及斂脾腎氣逆,藏納歸源,故又號為補心補命之劑。」指出它尚有一定的補養心氣的作用。 川山甲即穿山甲,又名鯪鯉魚、鱣鯉甲、鱉鯉甲等,為鯪鯉科動物鯪鯉的鱗甲,味咸性涼,入肝、胃二經,功能消腫散結,搜風活絡,消積通乳。近代名醫張錫純說:「穿山甲,味淡性平,氣腥而竄,其走竄之性,無微不至,故能宣通臟腑,貫徹經絡,透達關節,凡血凝血聚為病,皆能開之。」現代藥理研究也證明,穿山甲確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運行的作用。 薑黃又名寶鼎香,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薑黃或鬱金的根莖,味辛苦性溫,入肝、脾二經,功能破血行氣,通經止痛。《現代實用中藥》說它是「芳香健胃藥,有利膽道及肝臟解毒的作用。」據近來研究發現,薑黃有促進膽汁分泌和增加膽囊收縮的作用。此外,薑黃尚有鎮痛作用,並含有一種可使膽結石溶解的成份,可用於治療膽石症。 方中鹿茸、肉蓯蓉、補骨脂、晚蠶蛾、巴戟天、沉香、丁香、小茴香溫腎助陽;牛膝補益肝、腎,強壯筋骨;山藥補脾益肺,固腎澀精;青鹽引諸葯以歸腎;檀香、木香、青皮、香附理氣和胃;蒼朮、白朮健脾燥濕,益胃和中;川楝子疏肝理氣,清熱燥濕;乳香、沒藥行氣活血;甘草在此主要是調和諸葯。 本方葯功能溫補肝腎,和中散寒,理氣和血,適宜於中老年人肝腎陽虛、脾胃虛寒、氣滯血瘀者服用,也可用於治療平素肝腎虛寒、氣滯血瘀、脾胃不和所引起的各種病證。凡陰虛或素有內熱者則均應禁忌。 延壽酒藥仙方 清·高濂《遵生八牋》正方 當歸、人蔘、白茯苓、草烏、烏葯、杏仁、何首烏、川椒(去目)、川烏(去皮臍)、五加皮、肉蓯蓉、枸杞子、砂仁,以上各五錢凈;木香、牛膝、枳殼、乾薑(炮)、虎骨(酥炙黃色)、川芎、香附子、香白芷、厚朴、陳皮、白朮、獨活、羌活、麻黃、官桂、白芍、半夏(薑汁浸)、生地、熟地、天麥門冬(各去心)、五味子、防風、細辛、沉香、蒼朮、小茴香(鹽水炒黃),以上各三錢;破故紙、核桃仁、甘草,各一兩凈;紅棗肉、酥油,各半斤;白砂糖一斤。 將前藥用細絹袋盛之,用燒酒一大罈浸葯三日,放在大鍋內用湯浸葯三日,放在大鍋內用湯浸罈煮兩個時辰,取起掘一坑埋三日出火毒。取出每用酒一小盅,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空心服,飲酒畢後將藥渣晒乾,碾為細末,用好燒酒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五丸,空心好酒下。 專治男婦遠年近日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常服補脾養丹田,和氣血,壯筋骨益精髓,身體輕健,明目,安五臟,安魂魄,潤肌膚,返老還童,延年益壽,其功不可盡述。 [按語] 本方一名養壽丹。方中主葯是破故紙、核桃仁、甘草。破故紙辛苦大溫,以氣為用,故為補腎壯陽之要葯,能振陽以化陰,補腎而固脫,益命門真火以溫運脾陽,所以為「壯火益土」之要葯。能治陽痿,止腎泄,固精氣,愈腰膝冷痛。 核桃仁,《本草綱目》認為它「味甘性熱,皮澀肉潤」,能「通命門,利三焦,益氣養血,與破故紙同為補下焦腎、命之葯。」「有令人肥健、能食、潤肌、黑髮、固精、治燥、調血之功也。」白飛霞在《方外奇方》中認為,破故紙屬火,核桃仁屬木,二者配伍同用有「木火相生之妙」,功能壯腎陽充精髓。 甘草,《本草匯言》稱其為「和中益氣,補虛解毒之葯也。」《本草正》認為「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調補之功,故毒藥得之解其毒,剛葯得之和其性,表葯得之助其外,下藥得之緩其速……祛邪熱,堅筋骨,健脾胃,長肌肉。隨氣葯入氣,隨血葯入血,無往不可,故稱國老。」方中用之一方面取其補脾益氣之功,另一方面取其調和諸葯之性。 紅棗、酥油亦為方中之重要藥物。其中大棗功能補脾胃,益氣生津,調和營衛。正如《長沙葯解》所說:「大棗,補太陰之精,化陽明之氣,生津潤肺而除煩,養血滋肝而熄風,療脾胃衰損,調經脈虛芤。其味濃而質厚,則長於補血,而短於補氣。人蔘之補土,補氣以生血也;大棗之補土,補血以化氣也;是以偏補脾精與肝血。凡內傷肝脾之病,土虛木燥,風動血耗者,非此不可。」 酥油由牛、羊乳製成,功與牛乳、羊乳相近,《本草經疏》稱其能「潤燥,兼能益精髓,補血脈」。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補氣血,益精髓,生津潤燥葯使用。 方中更用何首烏、枸杞子、五味子、天門冬、麥門冬以加強其滋腎強精作用;用肉蓯蓉、川椒、沉香、小茴香以加強其溫腎助陽功能;用人蔘、白朮、茯苓以補脾益氣;用生熟地、當歸、白芍、川芎以補血養血;用川草烏、官桂、乾薑、細辛以溫經散寒;用砂仁、木香、枳殼、厚朴、陳皮、香附、、烏葯以理氣和中;用半夏、蒼朮以燥濕化痰;用麻黃、杏仁以宣肺止咳平喘;用羌活、獨活、香白芷以祛風勝濕;用虎骨、牛膝、五加皮以強筋壯骨。白砂糖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中醫認為它有生津潤肺的作用,在這裡用其以調味。 本方葯不僅能滋陰助陽、補氣養血,而且可理氣和胃、祛風勝濕、止咳化痰、強筋壯骨,是既能固本又能祛邪的方劑。一般來說,老年人除了常有氣、血、陰、陽不足外,也常伴有慢性呼吸道、胃腸道及肢體不健等疾病,所以本方葯尤適宜於中老年人氣血陰陽虧虛,同時伴有慢性氣管炎、胃腸功能失調、四肢痠痛麻木、足膝痿弱無力者服用。因方中燥熱之品較多,故陰虛火旺或陽熱素盛者忌用。 延壽瓮頭春 明·龔廷賢《壽世保元》正方 天門冬(去心)一兩,破故紙一兩,肉蓯蓉(麩炒)一兩,牛膝(去苗)一兩,杜仲(麩炒)一兩,大附子(水煮)五錢,川椒(去目)一兩,粉草一兩。以上八味為末,入曲內同和糜。 淫羊藿(米泔水浸,仙靈脾俗名)一斤,羯羊脂(伴淫羊藿炒黑色)一斤,當歸四兩,頭紅花(搗爛晒乾)一斤,五加皮四兩,地骨皮四兩,已上十二味,剉粗片,絹袋盛貯置缸底。 縮砂仁五錢,白豆蔻五錢,木香五錢,丁香五錢,已上四味後用,煮酒為末。 右葯二十四味共五斤四兩,用糯米二斗淘凈浸一夜,又淘一夜蒸作糜,取出候冷,用細曲末四斤,同天門冬等八味和勻,卻將淫羊藿等十二味貯於粗絹袋置缸底,將前糜拍實於其上,然後投上品燒酒四十斤封固一七日,榨出澄清,方入罈加砂仁等四味,封固重湯煮三柱香,埋土中三日以出火毒。每日量飲數杯,一七日百竅通暢,渾身壯熱,丹田微癢,痿陽立興。切忌醉飽後行房,只待氣血和平,緩行無禁,久久純熟自然,身輕力健,百病不生,若男婦俱服,兩精和合,一度成胎,功效多端,未可名狀。 [按語] 此方一名「神仙延壽酒」,據稱為周藩宗正西亭所傳。方中的主葯淫羊藿,別名仙靈脾、放杖草、棄杖草、千兩金、三枝九葉草。據陶弘景云:「服之使人好為陰陽,四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蓋食此藿所致,故名淫羊藿。」淫羊藿為小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淫羊藿,心葉淫羊藿或箭葉淫羊藿的莖葉,味辛甘性溫,入肝、腎二經,《日華子本草》稱其「主丈夫絕陽無子,女子絕陰無子,老人昬耄,中年健忘,一切冷風勞氣,筋骨攣急,四肢不仁。補腰膝,強心力。」《神農本草經》也說:淫羊藿「主陰痿絕傷,益氣力,強志。」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補腎壯陽、祛風勝濕葯使用。 據研究,淫羊藿含淫羊藿甙、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植物甾醇等多種物質。通過動物實驗發現,淫羊藿能促進精液分泌,興奮性神經,具有雄性激素樣作用。有人認為淫羊藿的這種作用,可能與其含有豐富的錳有關。動物實驗結果表明,缺錳的雄性動物可發生睾丸退化,性功能低下,甚至出現不育症。另外,科學家還發現,人體內的錳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明顯降低,這與人體性功能隨年齡的增長而衰退是有密切關係的,說明錳很可能是一種對長壽有益的元素。淫羊藿尚含有維生素E,這也是一種為人們所公認的抗衰防老藥物。淫羊藿還有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脂及血壓等多種作用,對老年人的機體可產生良好的影響。 方中用破故紙、肉蓯蓉、丁香、川椒、附子以加強淫羊藿溫腎助陽之功;用牛膝、杜仲、五加皮以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當歸、紅花養血活血,通經活絡。方中用砂仁、白豆蔻、木香,一方面藉以醒脾開胃,行氣助運,另一方面則取其芳香之性,使酒味甘美可口。甘草調和諸葯。 本方葯重在溫腎興陽,兼可行氣和血,開胃強力,適宜中老年人腎陽虛衰、陽事痿弱、腰膝痠痛或軟弱無力者服用。本方葯亦可用於治療青壯年人因腎陽虛衰所引起的陽痿。

延年益壽不老丹 明·萬全《萬氏積善堂秘驗滋補諸方》正方 生地黃三兩,酒浸一宿,取出晒乾;熟地黃三兩,酒洗凈晒乾;地骨皮五兩,酒洗凈晒乾;人蔘三兩,好者可用;天門冬三兩,酒浸三時,取出去心晒乾;麥門冬三兩,製法同天門冬;白茯苓五兩,去粗皮切作片,酒洗凈晒乾;何首烏鮮者半斤,只用生刀颳去皮,切作片,干者用泔水浸軟,颳去皮,切片,用砂鍋內下烏羊肉一斤,烏豆三合,量著水,於上加竹篦,放此葯後復蓋蒸一二時辰,取出晒乾。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用酒送下,清晨服之。此葯千益百補,服之或十日或一月,自知為另等人也。常服功效難言。得此葯者不可以為葯易而輕傳也。此方崇德縣一主薄所送,服之果覺有驗。 [按語] 此方許多醫籍都有收錄,《東醫寶鑒》雲出自《必用方》,《中國醫學大辭典》雲出自《沈氏尊生書》。本方中此方錄自明,萬全的《萬氏積善堂秘驗滋補諸方》一書,原方末尾附註說是得自於崇德縣一主薄,主方來源尚有待進一步考證。 此方是在人蔘固本丸的基礎上,更加何首烏(《中國醫學大辭典》、《東醫寶鑒》則為赤白何首烏)、地骨皮、白茯苓三味葯組成。人蔘固本丸原具有補元氣、養精神、益心腎的功能,增加何首烏、地骨皮、白茯苓後,更加強了原方的功能。另外,增加的這三味葯的抗衰防老作用,不僅已為古人所公認,倍受推崇,而且也已被現代實驗研究所證實。其中何首烏不僅有強壯神經、降低血脂等作用,它還能使體外培養細胞生長周期比對照組延長五天,這說明它確有延壽作用。茯苓不僅有抗腫瘤、降血糖作用,而且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這些作用對延緩衰老都有重要意義。地骨皮具有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等作用,因此,它可以防治老年人常見的高脂血症、粥樣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本方葯的功能亦是補元氣,養精血,益心腎,適宜於精血虧虛之人服用。在原書論述本方之末,有「服之果覺有驗」之語,是萬氏的自身體驗,恐非虛言。

延年不老散 宋·王懷隱《太平聖惠方》正方 熟乾地黃三十兩,五味子四兩,天門冬(去心)十二兩,菖蒲六兩,遠志(去心)四兩,石葦(去毛)四兩,白茯苓二兩,桂心二兩。搗細羅為散,每服三錢,水調服之,日三服。三十日力倍於常;六十日氣力盛眾,病皆除;三百日行及奔馬;五百日毒害不能中;千日夜視有光;九年盛地仙。 [按語] 方中的主葯為熟乾地黃。熟乾地黃是由生地黃蒸制而成,據《本草綱目》記載,古人在鑒別地黃質地優劣時,常把它放在水中,浮於上者被稱為「天黃」,半浮半沉者稱為「人黃」而沉於水底者則稱為「地黃」。其中以「地黃」質地最佳,所以後世則統稱此葯為地黃。地黃最早產於陝西咸陽一帶,以後才被引種到各地,但以舊時懷慶府所產者為佳。據研究,懷地黃確較其它地黃所含藥效成分高。熟地黃乃唐以後製法,《神農本草經》中僅以乾地黃、鮮生地黃入葯。生地黃製成熟地黃之後,不僅藥性由寒涼變溫,其功能也「一變而為滋養肝、脾、腎之血,性情功效,已非昔比,而質愈厚重,力愈充足,故能直達下焦,滋津液,益精血。」熟地黃含甘露醇、B-谷甾醇、梓醇、豆甾醇、生物鹼、脂肪酸、葡萄糖、水蘇糖、精氨酸、地黃素、維生素A及鐵質等。藥理研究結果表明,地黃有強心作用,對心臟衰弱者表現更明顯,並有利尿、升壓、降糖等作用,因含有鐵質,所以有抗貧血作用。此外,對肝臟尚有保護作用。 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實,因其味兼酸、辛、甘、苦、咸而得名,功能斂肺定喘,滋腎澀精,止汗止瀉,生津止渴。現代研究結果表明,五味子與人蔘相似,均具有「適應原」樣作用,能增強機體對非特異性刺激的防禦能力,增強機體的條件反射機能,提高大腦皮層的工作能力,對呼吸中樞有興奮作用。它可以調節心血管系統的病理生理機能,使病態下的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可提高正常人和眼病患者的視力及擴大視野,對聽力也有良好影響,還可提高皮膚感受器的辨別能力,對胃液分泌也有調節作用。此外,還有鎮咳、祛痰、抑菌等作用,是作用廣泛的滋補強壯葯。 天門冬滋腎清金,止咳平喘,並有抑菌、抗腫瘤等作用。菖蒲芳香開竅,理氣和中,益智安神,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它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制止胃腸異常發酵,以及鎮靜等作用。遠志安神益智,兼有祛痰之功。《神農本草經》稱其能「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力,久服輕身不老。」白茯苓健脾利濕,益智安神,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茯苓不僅有利尿作用,而且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並有抗癌、降糖等作用。石葦利水通淋,清肺化痰。桂心,即肉桂去外邊的粗皮,功能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方中用桂心尚寓有陽生陰長之意,以其而助陰精的化生。 本方葯不僅具有滋補強壯作用,而且對老年人常見的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腫瘤等也有防治作用。服用此方葯雖然不可能長生不老,但延年益壽還是有可能的。本方葯功能補益五臟之陰,且補而不膩,滋而不塞,性質平和,可以長期服用,適宜中老年人陰精虧虛、精力衰減、健忘失眠、咳痰氣喘者服用。陽虛之人應當慎用。 延生護寶丹 明·方賢《奇效良方》正方 菟絲子,酒浸透,蒸熟,碾作餅,晒乾碾末,三兩;肉蓯蓉,酒浸,切焙;晚蠶蛾,酥少許,慢火炒;家韭子,四兩,水淘凈,用棗二兩同煮,棗熟去棗,水淘凈,控干,再用酒浸一宿,火炒軟;以上各凈稱二兩。胡蘆巴,微炒;蓮實,去皮炒熟;桑螵蛸,炒香;白龍骨,蛇床子,二兩,水淘凈,用棗三兩同煮,棗熟去棗,焙乾;以上各凈稱一兩。干蓮花芯;乳香,另研,鹿茸,去毛酥炙;丁香;木香;以上各半兩。麝香二錢,另研。 右除乳香、麝香、菟絲子末外,一十二味同為細末,將前菟絲子末用浸藥酒二升,文武火熬至一半,入蕎麥麵一兩,用酒調勻,下膏子內攪勻,次下乳香、麝香不住手攪勻,輕沸熬如稠糊,放冷。此膏子都要盡,恐硬,入酒少許,與前葯末和成劑,杵千餘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早空心用溫酒入炒鹽少許送下,靜坐少時,想葯至丹田,以意加減丸數。如陰道衰精滑者,空心臨卧各進一服。補元氣,壯筋骨,固精健陽,通和血脈,潤澤肌膚,延年益壽。 [按語] 方中菟絲子又名菟絲實、吐絲子,為旋花科植物菟絲子或大菟絲子的種子,《本草綱目》將其列入蔓草部之首,《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葯之上品,稱其「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藥性論》謂之「治男女虛冷,添精益髓」。《名醫別錄》尚說菟絲子「久服明目輕身延年。」《本草匯言》則說它是「補腎養肝、溫脾助胃之葯也。」近來有人觀察,菟絲子確能顯著地延長家蠶壽命,這為古人稱菟絲子延年益壽找到了實驗根據。 肉蓯蓉又名肉鬆蓉、黑司命、地精、大靶等,為列當科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肉蓯蓉、蓯蓉、迷肉蓯蓉等的肉質莖,味甘酸咸性溫,《神農本草經》亦列為上品,稱其「主五勞七傷,補中……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多子……久服輕身。」《藥性論》謂之「益髓,悅顏色,延年,大補壯陽,日御過倍」。《本草匯言》記載:「肉蓯蓉,養命氣,滋腎氣,補精血之葯也。男子丹元虛冷而陽道久沉,婦人沖任失調而陰氣不足,此乃平補之劑,溫而不熱,補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從容之名。」《玉楸葯解》認為「方書稱其補精益髓,悅色延年,理男子絕陽不興,女子絕陰不產,非溢美之詞。」現代實驗研究證實,肉蓯蓉確能顯著地延長家蠶壽命。另有研究結果也表明,用肉蓯蓉的提取物加入飲料中餵養幼大鼠,其體重增加要比對照組為快,說明肉蓯蓉確有滋補強壯作用。 鹿茸、蛇床子、晚蠶蛾、韭子、丁香均為溫腎壯陽之品。胡蘆巴溫腎助陽,暖肝散寒;桑螵蛸補益肝腎,固精縮尿。蓮子、蓮須、龍骨,在此方中主要用其固腎澀精。麝香、乳香、木香,在方中用之以調氣和血、疏通經絡。 本方葯的主要功能是溫補腎陽,兼以固精通絡。中醫認為腎中之陽氣,即命門之真火,乃五臟六腑之原,十二經脈之根,關乎到人體的生長壯老已。近來研究發現,腎中陽氣虛衰時多表現為免疫功能低下,而採用補腎治療則能提高免疫功能。國內的一些學者認為,腎氣腎陽虛衰、免疫功能降低,是衰老的主要原因。本方葯重在補腎壯陽,自應有一定抗衰防老作用。現代的研究結果也表明,方中有些藥物確有延年益壽之功,所以可將本方葯作為抗衰防老葯使用,用於腎陽虧虛、未老先衰、陽事不健、腰膝痠痛的中老年患者。但非真正虛者則不宜使用。

交藤丸 漢·華佗《中藏經》正方 交藤根一斤,紫色者,河水浸七日,竹刀颳去皮晒乾;茯苓五兩;牛膝二兩。為末,煉蜜,搜成劑,杵一萬下,丸如桐子大。紙袋盛之,酒下三十丸,空心服。駐顏,祛百病,久服延壽。忌豬羊肉。 [按語] 交藤根之所以又叫何首烏,是出於一個神奇的故事,據李翱《何首烏傳》記載:唐朝元和七年順州南河縣,有一個叫何田兒的人,自幼體弱多病,至58歲時尚未取妻。有一天,他上山採藥,因多飲了幾杯酒,醉卧于山野中,醒來已是深夜人靜,突然發現有兩株藤蔓,相距三尺有餘,卻能相交在一起,交了又開,開了又交,他感到很奇怪,就把這兩株野草的根挖了回來,但無人認識此為何物,後來有人對他說:「子既無嗣,其藤乃異,此恐是神仙之葯,何不服之。」於是他就將其杵為末,每天空心用酒送服一錢,七天則開始有房事的要求,數月之後性功能即很強健,於是便經常服用,並將劑量加大到二錢,想不到更出現了奇蹟,不僅過去的病全好了,而且頭髮也變得烏黑髮亮,相貌也顯得年輕多了。後來他不僅結了婚,而且在十年之內連年了幾個兒子,因為他能生育了,便改名為「能嗣」。他又將此葯給兒子延秀服,父子勻活了160多歲。為了紀念這種能延年益壽和使白髮返烏的神葯,他們給延秀生的兒子就起名叫「何首烏」。何首烏由於常服此葯,到130歲時頭髮尚且烏黑。之後,交藤根的神效漸漸傳開,人們就叫這種野草為「何首烏」。據《圖經本草》記載:「何首烏味甘性溫,無毒,茯苓為使,治五痔腰膝之病,冷氣心痛,積年勞疲,痰癖風虛敗劣。長筋力,益精髓,壯氣駐顏,黑髮延年。婦人惡血痿黃,產後諸疾,赤白帶下,毒氣入腹,久痢不止。」《開寶本草》也說它能「益血氣,黑髭發,悅顏色,久服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湯液本草》還說:「久服令人有子」。何首烏的功能雖多,但最基本的則是滋腎強精,養肝益血。茯苓能補何首烏在養心益智方面之不足,而為其使葯。 牛膝又名百倍,入葯以舊時懷慶所產才質地最佳,故又名懷牛膝,為莧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的根,功能補益肝腎,強壯筋骨。《名醫別錄》稱其能「益精利陰氣,填骨髓,止白髮」。《神農本草經》說它「久服輕身耐老。」牛膝與何首烏相配,能增強何首烏補益肝腎之功,亦為其使葯。 本方葯之功能重在滋腎強精,兼能養心補肝,適宜於中老年人肝腎精血衰少、心氣不足者服用,特別是伴有鬚髮早白、陽事痿弱、腰膝痠痛者,服之更為適宜。但陽虛之人不宜服用。 [附方]何首烏丸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錄有「何首烏丸」,方為「何首烏三斤,銅刀切片,干者以米泔水浸軟切之;牛膝去苗一斤,切,以黑豆一斗淘凈,用木甑鋪豆一層,鋪葯一層,重重鋪蓋,瓦鍋蒸至豆熟,取出,去豆曝干,換豆又蒸,如此三次;為末,蒸棗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專壯筋骨,長精髓,補血氣,久服黑鬚髮,堅陽道,令人有子,輕身延年。」 [按語] 此方是古今著名的延年益壽藥方,與交藤丸相比,少一味茯苓,其功重在滋養肝腎精血。據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所編著的《傳統老年醫學研究論文集》中報道,何首烏丸對家蠶確有提高機體活力、減少死亡、延長壽命的作用。適用於中老年人精血衰少、鬚髮早白、陽事痿弱、腰膝痠痛者服用。交藤丸與何首烏丸的功能、適用範圍基本相同,但何首烏丸的養心益智功能稍遜
地黃煎丸 宋·《聖濟總錄》正方 地黃二十斤好者洗凈,陰乾,木臼杵絞汁,余滓更入法酒五斤,重杵再熬,與煎汁相和,於銀器內慢火煎,柳木篦子攪膏放冷。更入烏雞子清十一枚,大麻油五合攪勻,次入諸葯:山藥四兩,鹿角膠(炒燥)三兩,山萸肉(焙)一兩,牛膝(酒浸切焙)、蓯蓉(去皮酒浸切焙)、菟絲子(酒浸一宿搗爛拍作餅子)、巴戟(去心)、茯苓(去皮)、虎骨(酥炙)、附子、乾漆(炒)、牡丹皮(剉焙)、澤瀉、續斷各二兩,生地黃(焙,木臼內搗)、熟地黃(焙,木臼內搗)、甘草(炙剉)各四兩。右除地黃外,搗羅為末入煎,然後和地黃搗千數杵,為丸,丸如梧桐子大。早晨、日午空心溫酒或鹽湯下四十丸,漸加至六十丸。治諸虛損,調順營衛,補填骨髓,續筋脈,助真元,肌肉滑,駐顏色,益氣、烏髭法。服藥後忌房事百日,甚有神效。忌蔥、蘿蔔、蒜。熱者亦得。 [按語] 方中主葯是地黃。地黃又名苄、芑、地髓,為元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的根莖。入葯者有生地黃、乾地黃、熟地黃之別。生地黃又名鮮地黃、鮮生地;乾地黃又名干生地、原生地,為鮮生地用水稍泡,洗凈雜質,撈出燜潤,切片晒乾或焙乾者;熟地黃又名熟地,為乾地黃加黃酒拌和,入蒸器中蒸至內外黑潤,取出晒乾而成。鮮生地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腎三經,功能養陰生津,清熱涼血;乾地黃味甘苦性涼,亦入心、肝、腎三經,功能滋陰養血;熟地黃味甘性微溫,入肝、腎二經,功能滋陰補血。三者雖均有滋陰養血之功,但鮮地黃苦重於甘,其氣大寒,故偏於清熱涼血,臨床多用於血熱妄行之吐衄、咳血以及尿血、崩漏諸般出血之證;乾地黃甘重於苦,故偏於滋陰養血,臨床多用於陰虛陽亢、血虛化燥及血熱發斑諸證;熟地黃因借酒蒸曬,味苦化甘,性涼變溫,以味為用,滋陰補血之功均較前者為勝,即所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本方中的地黃即鮮地黃,生地黃實系乾地黃。本方鮮、干、熟三種地黃同用,意在兼收滋精補血、生津潤燥諸般功效。 烏雞子清為烏骨雞蛋之蛋白。烏骨雞又名烏雞、葯雞、武山雞、羊毛雞、絨毛雞、松毛雞、黑腳雞、叢冠雞、穿褲雞、竹絲雞,屬雉科禽類動物,入葯多用其肉,味甘性平,入肝、腎二經。《本草綱目》稱其能「補虛勞羸弱,治消渴、中惡,益產婦,治女人崩中帶下虛損諸病,大人小兒下痢噤口。」《本草通玄》謂之能「補陰退熱。」《本草再新》說它能「平肝祛風,除煩熱,益腎養陰。」《本草經疏》認為「烏骨雞補血益陰,則虛勞羸弱可除;陰回熱去,則津液自生,渴自止矣。益陰,則沖、任、帶三脈俱旺;故能除崩中帶下一切虛損諸疾也。」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益陰養血葯使用。其雞子清味甘性涼,功能潤肺利咽,清熱解毒。烏雞之蛋白,功能也基本相同,但兼有養陰潤燥之功。這裡也主要是用作養陰潤燥葯。雞子清的化學成分,據研究每100克含蛋白質10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克,灰分0.6克,鈣19毫克,磷16毫克,鐵0.3毫克,核黃素0.26毫克,尼克酸0.1毫克。雞子清的蛋白質也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烏骨雞之雞子白的化學成分也基本相同。 方中更用山藥、山茱萸以滋腎強精;肉蓯蓉、菟絲子、巴戟天、附子以溫腎助陽;鹿角膠以溫腎助陽,滋精益血;牛膝、續斷以補益肝腎,強筋壯骨;虎骨以祛風健骨,與以上諸葯合用,功效尤佳。正如《藥品化義》所說:虎骨「合養精補血之葯,主治精血衰少,腰腿足膝軟弱無力不能行動,或筋骨疼痛難以屈伸。」茯苓安神益智,健脾利濕;澤瀉利濕滲水;干膝行血消瘀;牡丹皮清熱涼血,和血消瘀。 本方葯的主要功能是滋腎強精,方中兼用溫陽行血之品,則滋而不膩,補而不滯,適宜於中老年人腎精虧虛、鬚髮早白、腰膝痠痛、牙齒鬆脫、耳聾耳鳴、膝腳痠軟者服用。凡陽虛內寒或脾胃虛弱者均應忌服。 [附方甲]地黃煎丸 《太平聖惠方》亦有「地黃煎丸」,方為「生地黃五斤,肥者好;巨勝子(微炒)、附子(炮裂去皮臍)、補骨脂(微炒)各三兩,牛膝(去苗)、威靈仙、鹿角膠(搗碎炒令黃燥)、桂心、乾漆(搗碎炒令煙去)各二兩,生黃精三斤。將生地黃、生黃精二味洗凈,於臼中搗爛絞取汁,旋更入酒三升,於銀鍋中以慢火熬成膏。余葯為末,入地黃、黃精煎中,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溫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能補暖臟腑,久服輕身,益顏色,強志力,補虛損。」 [按語] 此方與前方藥物雖不同,但處方立意相近,其功亦在滋腎強精。但本方溫熱之品比重較大,藥性近平,為陰陽雙補之劑,適宜於中老年陰陽兩虛、鬚髮早白、齒松耳聾、腰膝痠痛者服用。系陰虛火旺或內寒較甚者則均應慎用。 [附方乙]地黃煎丸 《太平聖惠方》另有「地黃煎丸」,方為「生地黃五斤,搗絞取汁,入蜜半斤,以慢火熬成膏。熟乾地黃,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微黃研膏,各半斤。牛膝去苗,訶黎勒皮各五兩。右為末,以地黃煎和諸葯,更搗一二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五十丸,晚食前再服。能補益駐顏,常服黑髭發,填骨髓,令人耐老。」 [按語] 本方與前二方均不同,其功重在滋腎填精,適宜於中老年人精血虧虛、鬚髮早白、腰膝痠痛者服用。

地黃酒酥 唐·孫思邈《千金翼方》正方 粗肥地黃十石,切搗取汁三石;麻子一石,搗作末以地黃汁研取汁二石七斗;杏仁一石去皮尖,搗作末,以麻仁汁研取汁二石五斗;麯末三斗。 右四味,以地黃等汁浸麯七日,候沸,以米三石分作三分,投下饙一度,以葯汁五斗和饙釀酒,如家醒醞酒法,三日一投,九日三投,熟旋密封三七日,酥在溫上,其酥色如金,以物接取可得大升九升酥,然後下篘(音抽)取酒封之,其糟令服藥人食之。令人肥悅,百病除愈,食糟盡乃服藥酒及酥,一服酒一升,一匙酥,溫酒和服之。忌生冷醋滑豬雞魚蒜。其地黃滓,暴使干,更以酒三升,和地黃滓搗之,暴干作餅食。令人發白更黑,齒落更生,髓腦滿實,還生卻老,走及奔馬,久服有效。 [按語] 方中地黃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的根莖。地黃入葯有鮮地黃、乾地黃、熟地黃之區別。鮮地黃是採集來的新鮮地黃根莖。鮮地黃經焙床上烘焙之後,即成乾地黃。乾地黃內部色黑,質地乾燥而柔軟,外皮褐黃而硬。熟地黃是由乾地黃加黃酒拌和、蒸制而成。此方之地黃應是指鮮地黃。古時地黃並無鮮、干、熟之分,《神農本草經》認為三者功能基本相同,稱其「久服輕身不老,生者尤良。」《藥性論》謂之「久服變白延年。」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滋陰養血、清熱涼血葯使用。藥理實驗證實,地黃具有強心、升壓、利尿作用,對實驗性肝炎有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元減少的作用。 麻仁即火麻仁,又名大麻仁、白麻仁,目前臨床雖主要作為潤燥緩瀉藥使用,但古人也常用之抗衰防老,《神農本草經》即有「久服肥健,不老神仙」的記載,《食療本草》還記載:「麻子仁一升,白間脂七兩,蜂蠟五兩,白蜜一合,和杵蒸食之,不飢耐老。」《藥性論》也記載說:「麻子仁二升,大豆一升,熬香為末,蜜丸,日二服」,「久服不飢」、「耐老益氣」。麻仁含脂肪油約30%,又含植酸鈣鎂。藥理實驗證明,麻仁有較好的降壓作用,且無不良反應。 杏仁不僅具有化痰止咳、平喘潤便作用,而且有化滯消食之功,也是古人常用的抗衰防老藥物。神麯功能健脾和胃,消食調中。 「地黃酒酥」,方以地黃為主葯,輔以麻子仁重在滋陰潤燥,佐以杏仁、神麯能行滯消食,兼能防制地黃滋膩之性,適宜於中老年人鬚髮早白、牙齒動搖、頭暈目眩、陽事不舉以及習慣性便秘等精虧液少者服用。此方滋陰而不膩,可以長期服用;但平素陽虛或脾虛者應當忌用。此外,應忌生冷及各種難以消化之物。 [附方甲]服地黃方 以地黃為主葯的延壽方葯很多,如《千金翼方》除載有地黃酒酥外,還載有兩首「服地黃方」。一方為「生地黃五十斤,搗之,以水三升,絞取汁澄去滓,微火上煎減半,即內服白蜜五升,棗脂一升,攪令相得即止,每服雞子大一枚,日三服。令人肥白美色。」 又一方為「生地黃十斤,細切,以淳酒二斗浸經三宿,以暴令干,以浸酒中,直令酒盡,又取甘草、巴戟天、厚朴、乾漆、覆盆子各一斤,各搗下篩,和之,飯後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加至二七。使人老人還少,強力無病延年。」《千金要方》亦載有此方,但少甘草一味。 [按語] 前方重在滋腎養陰,適用於陰虧血少者。後方因更加巴戟天、以溫腎助陽,覆盆子以補腎澀精,干膝以活血化瘀,厚朴、甘草以調胃和中,所以雖滋而不膩,補而不滯,是比較理想的滋陰延壽葯。 [附方乙]神仙服地黃延年不老方 《太平聖惠方》有「神仙服地黃延年不老方」,方「用地黃凈洗,隨多少搗絞汁,煎令小稠,內蜜更煎,令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日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日三服。如此十年,白髮再黑,力如年弱冠,令人多子,神效無比。」 [按語] 《太平聖惠方》尚錄有「服地黃延年法」、「神仙服地黃實延壽方」、「神仙餌地黃治病長生」等多方,與前方皆相似。 全鹿丸 明·張景岳《景岳全書》正方 中鹿一隻,縛殺之,退去毛,將肚雜洗凈,同鹿肉加酒煮熟,將肉橫切焙乾為末,取皮同雜,仍入原湯熬膏,和葯末肉末加煉蜜和搗為丸,其骨用酥炙為末同入之。 人蔘、白朮(炒)、茯苓、炙甘草、當歸、川芎、熟地黃、黃芪(蜜炙)、天門冬、麥門冬、枸杞、杜仲(鹽炒)、牛膝(酒拌蒸)、山藥(炒)、芡實(炒)、菟絲(制)、五味子、鎖陽(酒拌蒸)、肉蓯蓉、破故紙(酒炒)、巴戟肉、胡蘆巴(酒拌蒸)、川續斷、覆盆子(酒拌蒸)、楮實子(酒拌蒸)、秋石、陳皮,上各一斤。川椒(去目炒)、小茴香(炒)、沉香、青鹽各半斤。 右先須精製諸葯,為末和勻一處,候鹿膠成就,和搗為丸桐子大、焙乾,用生黃絹作小袋五十條,每袋約盛一斤,懸置透風處,用盡一袋又取一袋,陰濕天須用火烘一、二次為妙。每服八九十丸,空心臨卧薑湯、鹽湯、白湯任下,冬月溫酒亦可。此葯能補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功效不能盡述。人制一料服之,可以延年一紀。 [按語] 本方主葯為全鹿一隻。全鹿包括鹿肉、鹿皮、鹿骨及全部內臟。其中鹿肉味甘性溫,《食療本草》稱其「補虛贏瘦弱,利五臟,調血脈。」《醫林纂要》謂其「補脾胃,益氣血,補助命火,壯陽益精。」《隨息居飲食譜》說它「補脾胃,益氣血,補助命火,壯陽益精。」《隨息居飲食譜》說它「強筋骨」。《本草綱目》說它「補血,治產後風虛邪僻。」目前臨床上多作為益陽氣、補精血、強筋骨葯使用。鹿皮味咸性溫,《四川中藥志》稱其「能補氣、澀虛滑。治婦女白帶、血崩不止,腎虛遺精。」鹿骨味甘性溫,《名醫別錄》稱其能「安胎,下氣。」《千金要方·食治》謂其「主內虛,續絕傷,補骨」。《唐本草》說它「主風虛,補骨髓。」目前臨床上主要是將其作為補益虛羸、強筋壯骨葯使用。鹿的各種內臟亦皆有補益作用。正如《本草綱目》所說:「邵氏言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純陽之物,能通督脈,故其肉、角有益無損。」方用全鹿,意在取其純陽以溫補人體。方中人蔘、黃芪、白朮、茯苓、甘草以補氣;當歸、川芎、生地黃、熟地黃以補血;天門冬、麥門冬、枸杞、山藥、五味子、覆盆子、楮實、秋石以滋陰精;肉蓯蓉、菟絲子、鎖陽、破故紙、巴戟天、胡蘆巴、川椒、小茴香、沉香以助陽報;芡實固腎澀精,補脾止瀉;杜仲、川斷、牛膝補益肝腎,強壯腰膝;青鹽引葯歸腎;陳皮理氣和胃,燥濕化痰,以兼制諸補藥滋膩之性。 本方葯功能溫陽滋精,益氣養血,適宜於中老年人陰虧陽衰、氣血不足、精神萎頓、面容憔悴、背脊痠痛、腰膝無力、頭暈目眩、健忘耳鳴、男子精寒陽痿、婦女宮寒不孕者服用。久服和顏悅色,強神健腦,延年益壽。中青年人,如見以上諸證者亦可服之。陰虛內熱者忌服。

地黃丸 宋·王懷隱《太平聖惠方》正方 生乾地黃五兩,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附子(炮裂去皮臍)、牛膝(去苗)、鹿角膠(搗碎炒令黃燥)、菟絲子(酒浸三日曝干,別搗為末)各二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童子小便浸三日,麩炒微黃)、肉蓯蓉(酒浸一宿颳去皴皮炙干)各三兩。 右為末,煉蜜和搗三一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日空心,溫酒下四十丸。大補骨髓,益顏色,充肌膚,耐寒暑,久服強志力,延年卻老。 [按語] 方中主葯乾地黃又名干生地、原生地、地髓,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根莖的加工製成品。其製作方法,據《本草綱目》記載:「所謂乾地黃者,即生地之干者也,其法取地黃一百斤,擇肥者六十斤,洗凈,曬令微皺以揀下者洗凈,木臼中搗絞汁盡,投酒更搗,取汁拌膠地黃,日中晒乾或火焙乾用。」乾地黃味甘苦性涼,入心、肝、腎三經。《潔古珍珠囊》稱其「涼血生血,補腎水真陰,除皮膚燥,去諸濕熱。」《神農本草經》謂之能「填骨髓,長肌肉」,「久服輕身不老」。《名醫別錄》說它能「通血脈,益氣力,利耳目。」《藥性論》還說:乾地黃「久服變白延年。」《本草經疏》稱「乾地黃,乃補腎家之要葯,益陰血之上品。」上述這些作用就是本方用之以為主葯的原因。 在此方中肉蓯蓉和杏仁也是重要藥物。肉蓯蓉,味甘咸而性溫,因其具甘溫之性,故能溫腎而壯陽;因其味兼咸而質潤,故又能滋精補血。正如《本草匯言》所說:「肉蓯蓉,養命門,滋腎氣,補精血之葯也。男子丹元虛冷而陽道久沉,女人沖任失調而陰氣不治,此乃平補之劑。」它與乾地黃同用,則能兼補陰陽。近來有人用家蠶所作的抗老延壽實驗也證明,陰陽並補的黃精配破故紙、肉蓯蓉、地黃,有延長其壽命的作用。 杏仁,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止咳平喘,行氣化滯葯使用。但古人也常用作延年益壽葯。本方用之以行氣消滯,且可防諸滋補藥壅滯滋膩之性。 方中用川椒、附子以溫腎助陽;鹿角膠、菟絲子以溫腎助陰,滋精養血;牛膝補益肝腎,強筋壯骨。 本方葯功能滋精血,補元陽,適宜於中老年人陰陽兩虛、腰膝痠痛、鬚髮早白、精力衰減者服用。陰虛火旺者禁用。 [附方]地黃丸 明·朱橚等人編寫的《普濟方》亦載有「地黃丸」,方為「生地黃洗凈細切一斗,以好酒一斗浸之經宿,即濾出晒乾,卻入酒中浸,以酒盡為度,晒乾。干膝(搗碎炒令煙出)、肉蓯蓉(酒浸一宿去皴皮炙干)、蛇床子各二兩;菟絲子(酒浸三日暴干搗為末)三兩;桂心、牛膝(去苗)、石斛(去根剉)、補骨脂(微炙)各二兩;人蔘(去蘆頭)、遠志(去心)各三兩。右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晚食前,以鹽湯下三十丸。還精補髓,駐顏色卻老。治虛損,安臟腑,曖下元,壯腰膝。」此方與前方葯雖不同,但功效與適應症相近。
華佗雲母丸 唐·孫思邈《千金翼方》正方 雲母粉、鍊石鍾乳、白石英、肉蓯蓉、石膏、天門冬(去心)、人蔘、續斷、菖蒲、菌桂、澤瀉、秦艽、紫芝、五加皮、鹿茸、地膚子、薯蕷、石斛、炙杜仲、桑寄生、細辛、乾地黃、荊花、柏葉、赤箭、酸棗仁、五味子、牛膝、菊花、遠志(去心)、萆薢、茜根、巴戟天、赤石脂、地黃花、枸杞子、桑螵蛸、庵蕳子、茯苓、天雄(炮去皮)、山茱萸、白朮、菟絲子、松實、黃芪、麥門冬(去心)、柏子仁、薺子、冬瓜子、蛇床子、決明子、菥蓂子、車前子。 右五十三味,皆用真新好者,並等分,隨人多少,搗,下細篩,煉白蜜和為丸,如梧子。先食服十丸,可至二十丸,日三。葯無所忌,當勤相續,不得廢缺,百日滿愈疾。久服延年益壽,身體輕強,耳目聰明,流通營衛,補養五臟,調和六腑,顏色充壯,不知衰老。 [按語] 方中人蔘大補元氣;黃芪補中益氣;天門冬、乾地黃、枸杞子、山茱萸滋補肝腎,填精益髓;麥門冬、石斛養陰生津;續斷、桑寄生、牛膝、杜仲補益肝腎,強壯筋骨;鹿茸壯元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肉蓯蓉、蛇床子、巴戟天、菟絲子溫腎助陽;雲母溫腎納氣,墜痰收澀;白石英溫補肺腎,安神鎮驚;石鐘乳溫肺氣,壯元陽;桑螵蛸補益腎氣,固精縮尿;五味子補肺納腎,養心安神;薯蕷健腎補肺,益腎固精;白朮健脾燥濕;茯苓健脾利濕,安神益智;遠志安神益智;柏子仁養心安神;酸棗仁養肝寧心,安神斂汗;石菖蒲芳香開竅,理氣和中,安神益智;松實潤肺清心,止嗽滑腸;菊花、決明子清肝明目;澤瀉、車前子、地膚子利小便,清濕熱;秦艽、五加皮、萆薢祛風勝濕;柏葉、茜草清熱涼血;石膏解肌清熱,除煩止渴;冬瓜子化痰利水;菌桂、天雄、細辛溫陽散寒;赤石脂收澀精氣。 紫芝即靈芝草、簡稱芝,為多孔菌科植物紫芝的全草,是眾所周知的延年益壽葯。《神農本草經》稱其能「保神,益精氣,堅筋骨,好顏色,久服輕身不老延年。」 荊花即紫荊花,為豆科植物落葉喬木或大灌木紫荊的花。入葯者多用其樹皮,稱紫荊皮,木部、花、果實亦均可入葯。《日華子本草》稱紫荊花「通小腸」。《民間常用草藥彙編》謂之「清熱涼血,去風解毒。」《江蘇藥材志》則說紫荊花「治風濕筋骨痛。」這裡可能主要是取其祛風勝濕之功。 赤箭即天麻,又名赤箭芝、獨搖芝、定風草、鬼督郵、離母、合離草等,為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麻的根,功能平肝熄風,定驚止眩。 地黃花,《圖經本草》謂其「功同地黃」;《本草綱目》稱它「治腎虛、腰脊痛」。 庵蕳子為菊科植物庵蕳的果實,味苦辛性溫,《神農本草經》稱其「主五臟瘀血,腹中水氣,臚脹留熱,風寒濕痹,身體諸痛。久服輕身,延年不老。」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行瘀散結葯使用。 薺子即薺菜子,為十字花科植物薺菜的種子,功能祛風明目。 菥蓂子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種子,《神農本草經》稱其「主明目目痛淚出,除痹,補五臟,益精光,久服輕身不老。」 本方的藥味雖多,但多而不雜,既能調補五臟,又能祛散風寒濕熱痰瘀諸邪;既能滋陰,又能助陽;是陰陽雙補、扶正祛邪、不涼不燥、藥性平和的方劑。 方中人蔘、黃芪、白朮、靈芝、五味子、五加皮、鹿茸、茯苓等已被藥理研究證實確有滋補強壯作用,並能提高人體的免疫機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人蔘、鹿茸、黃芪、蛇床子、肉蓯蓉、五加皮、續斷則可促進人體的性腺機能;天門冬、地黃、枸杞子、薯蕷、山茱萸、菟絲子、巴戟天也都是中藥中著名的滋補強壯葯;雲母、石鐘乳、白石英、赤石脂等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對延緩衰老過程有著重要的作用。 方中杜仲、天麻、菊花、澤瀉、決明子、山茱萸等能降血壓;澤瀉、決明子、枸杞子等可降血脂;薺菜子含有維生素P樣物質,能降低毛細血管脆性,並可降血壓;菖蒲、遠志、車前子、靈芝等能鎮咳祛痰,可以防治老年人的肺部常見疾病。從藥物組成來看,本方葯確有抗衰防老作用,可以作為中老年人常服的保健藥物。雖然本方陰陽兼補,但方中有不少溫熱之品,所以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地仙丸 明·方賢《奇效良方》正方 黃芪(剉炒)、天南星(炮)、懷香子(炒)、地龍(去土)、骨碎補(炒)、防風(去叉)、赤小豆(揀)、狗脊(去毛)、白蒺藜(炒)、烏葯(去木)、白附子(炮)、附子(炮去皮臍)、萆薢,以上各半兩。牛膝(酒浸切焙)三錢,木鱉子(去殼)三分。 右為細末,酒煮成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鹽湯或茶酒任下。治風氣,補元陽,活血脈,壯筋骨,潤肌膚,聰耳目,延壽籌,駐容顏,久服則身輕。男子久冷,元氣虛憊,腳手疼痛等疾,皆可服之。 [按語] 方中懷香子,即八角茴香,因其系隨「番舶來」,即隨外國商船傳入中國之意,故又名「舶上茴香」、「舶茴香」,為木蘭科常綠喬木八角茴香的果實,味辛甘性溫,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理氣散寒、溫腎助陽葯使用。 木鱉子又名木蟹,為葫蘆科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木鱉子的成熟種子,味苦微甘性溫,有毒,臨床上一般作為消腫散結葯使用,外用或研末調敷,或磨汁敷,或煎水熏洗;內服多入丸、散,煎服亦可,用量應控制在0.6至1.2克之間。《本草經疏》認為「木鱉子……甘溫能通行經絡」,此方中即取其通經活絡作用。 骨碎補又名猴姜、胡猻姜、石毛薑、毛薑、申姜等,為水龍骨科植物槲蕨、石連姜槲蕨、崖姜、光亮密網蕨以及骨碎補科植物大葉骨碎補、海州骨碎補等的根莖,味苦性溫,功能溫腎活血,強筋壯骨。 方中用黃芪以補中益氣,行水消腫;附子回陽補火,散寒除濕;狗脊、牛膝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羌活、防風、萆薢祛風勝濕;赤小豆清熱利濕;天南星燥濕化痰,祛風解痙;白附子祛風痰,逐寒濕;白蒺藜疏風明目,行瘀散結;地龍清熱利尿,活絡止痙;烏葯順氣開郁,散寒止痛。 本方葯不僅能補中氣,溫腎陽,而且可以祛痰,逐濕痹,既扶正,又祛邪,為攻補兼施的方劑。本方葯適宜於中老年人腎陽虛衰、風痰內停、寒濕痹阻、精神耗減、步履艱辛、眼昏耳聾、皮膚乾燥者服用。凡陰虛火旺或痰熱熾盛者,應當列為禁忌。 [附方甲]神仙一井金丹 《奇效良方》中尚載有「神仙一井金丹」,其方為「牛膝(酒浸三日),川椒(去目炒出汗),黑附子(炮去皮),木鱉子(煨去殼),白附子,肉蓯蓉(酒浸三日),何首烏(水三碗,黑豆半碗煮熟去豆),以上各三兩;烏葯(天台者)二兩;羌活(炒)、狗脊(赤去毛),南星(炮),舶上茴香,萆薢(黑豆煮),地龍(去土炒),防風(去蘆),赤小豆、骨碎補(去毛炙),白蒺藜(炒去刺),綿黃芪(蜜炙),五味子(炒),覆盆子(炒),青鹽(火炮),全蠍,以上各一兩。」 右為細末,用無灰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煎五味子湯送下,空心,日午各一服。補益真元,大壯腰腳,久服髭鬢不白,牙齒牢固,進美飲食,聰明耳目,步行輕健。 [按語] 此方與地仙丸相比,多川椒、肉蓯蓉、何首烏、五味子、覆盆子、青鹽、全蠍七味藥物,因而能增強其溫腎強精功能。 [附方乙]地仙丹 元·薩謙齋的《瑞竹堂經驗方》載有「地仙丹」方為「牛膝(酒浸),蓯蓉(酒浸),附子(炮裂去皮臍),川椒(去目),以上各四兩;地龍(去土)三兩;木鱉子(去殼)三兩;覆盆子,白附子,菟絲子(酒浸),赤小豆、天南星,骨碎補(去毛稱),川羌活,何首烏,狗脊(去毛),萆薢,防風(去蘆叉枝),烏葯,以上各二兩;白朮,甘草,白茯苓,川烏(炮裂),各一兩,人蔘,綿黃芪各一兩半。 右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溫酒送下。治男子五勞七傷,腎氣虛憊,精神耗減,行步艱辛,飲食無味,眼昏耳聾,面色黧黑,皮膚枯燥,女人血海虛冷,月經不調,臟寒少子,下部膿惡。又治腸風痔漏下血,諸風諸氣,及虛弱易感寒暑。」 [按語] 地仙丹與地仙丸相比,增加肉蓯蓉、川椒、覆盆子、菟絲子、何首烏以溫腎強精;用人蔘、白茯苓、白朮、甘草以補脾益氣;用川烏以散寒除濕。地仙丹與神仙一井金丹相比,地仙丹多人蔘、白茯苓、白朮、甘草諸補氣葯,以及補腎葯菟絲子,少五味子、青鹽、全蠍三味葯。此三方的功能主治基本相同,均是在地仙丸基礎上加減變化而成。
玉霜丸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正方 天雄十兩,長大者,以酒浸七日,掘一地坑,以半稱炭火燒坑通赤,速去炭火令凈,以醋二升潑於坑內候干,乘熱便投天雄在內,以盆合土擁之,經宿取出,去皮臍。磁石醋淬七次,更多為妙;硃砂飛研,澤瀉洗、酒浸一宿炙,牛膝去苗、酒浸焙乾,石斛去根炙,蓯蓉去皮、酒浸一宿炙干,巴戟穿心者,各二兩。茴香炒,肉桂去粗皮,各一兩。家韭子微炒,菟絲子酒浸一伏時、蒸過日干、杵羅為末、去輕浮者,各五兩。牡蠣火煅搗為粉,紫梢花如無,以木賊代之,各三兩。鹿茸用糜茸連頂骨者,先燎去毛令凈,約三寸以來截斷,酒浸一伏時,慢火炙令脆,半兩。白龍骨一斤,粘舌者,細研如粉,以水飛過三度,日中晒乾,用黑豆一斗,蒸一伏時,以夾絹袋盛,日晒干。 右件一十六味,搗羅為細末,煉酒蜜各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晚食前溫酒下。治真氣虛憊,下焦傷竭,臍腹弦急,腰腳軟痛,精神睏倦,面色枯槁,或亡血盜汗,遺瀝失精,大便自利,小便滑數,肌肉消瘦,陽事不舉。久服續骨強筋,秘精堅髓,延年保命,卻老還童,安魂定魄,換肌秘氣,輕身壯陽,益壽住世。常服補真氣,壯陽道。 [按語] 天雄為毛茛科植物,是野生或人工栽培烏頭長而細的塊根,李時珍認為天雄為「長而不生子」者,即無旁生子根的獨生塊根。天雄辛熱有毒,與附子、烏頭同為一物,功能亦皆相近,正如《本草衍義》所說:「烏頭,烏喙、天雄、附子、側子凡五等,皆一物也,止以大小、長短、似象而名之。後世補虛實,則須用附子……風家即多用天雄。」但《本經逢原》則說:「天雄,稟純陽之性,補命門、三焦,壯陽精,強腎氣,過於附子。」目前臨床主要作為祛風散寒、益火助陽葯合用。據現代藥理研究,天雄、烏頭、附子均有促進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的作用,可使皮質素分泌增加;內服對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都具有麻痹作用,外用對粘膜及皮膚感覺神經也有麻痹作用,所以有鎮痛和表面麻醉功能。天雄與附子、烏頭的主要區別在於含烏頭鹼的多寡,天雄與烏頭含量大,附子含量小,所以天雄與烏頭的祛風濕、鎮痛作用強於附子,而回陽救逆之功則弱於附子。在宋以前,天雄、附子、烏頭均常作為抗衰防老葯使用,一方面是取其補火助陽之功,另一方面也用其以祛風邪,從現代藥理研究來看,也可能是取其促進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的作用,因為老年人常有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的表現。另外,烏頭鹼的麻醉作用也可能是其延緩衰老的物質基礎,因為局部麻醉藥品普魯卡因已為人們證實它確有延年益壽功能,對此尚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方中鹿茸、肉蓯蓉、巴戟天、菟絲子、家韭子、小茴香、紫梢花均為溫腎助陽之品;牛膝補益肝腎,強壯筋骨;肉桂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磁石潛陽納氣,鎮驚安神;硃砂鎮心安神;龍骨、牡蠣鎮驚安神,固腎澀精;澤瀉清熱利濕,益陰明目。 本方葯是「補真氣,壯陽道」之劑,適宜於中老年人腎陽虛衰、腰膝痠軟、精神倦怠、面色枯槁、陽事衰減、遺精滑精、夜尿頻多者服用。陰虛內熱或陽熱素盛者應禁服。
石菖蒲丸 宋·《聖濟總錄》正方 石菖蒲(九節者佳)一兩半,柏子仁、杜仲(去粗皮、炙剉)、五味子(炒)、貝母(去心)、丹參各一兩,人蔘(蒸)、防風(去叉)、白茯苓(去黑皮)、茯神(去木)各一兩,遠志(去心)半兩,生乾地黃(焙)二兩,麥門冬(去心焙)二兩。右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食前熟水嚼下,日進三服。主平補諸虛,久服輕身延年,活血益氣,潤澤肌膚。 [按語] 方中主葯為石菖蒲,功能芳香化濁,開竅和中,祛風散濕,益智安神。但據《重慶堂隨筆》記載,石菖蒲為「舒心氣,暢心神,怡心情,益心志」之妙藥。在古代中醫文獻中,石菖蒲主要是作為益智安神、聰耳明目、延年益壽葯使用。如《千金要方》即稱:石菖蒲「久服耳目聰明,益智不忘。」《名醫別錄》亦說:石菖蒲「聰耳目,益心智。」《博濟方》也說它有「駐顏延年,明耳目,去風氣,通關竅,安神益智」作用。《神農本草經》也記載石菖蒲:「久服輕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其所含揮髮油部分具有鎮靜效果,並能顯著延長異戊巴比妥鈉的麻醉時間。此外,石菖蒲還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制止胃腸異常發酵,以及弛緩腸管平滑肌痙攣的作用,這可能即是「開胃寬中」作用。方中柏子仁、五味子、人蔘、白茯苓、茯神、遠志等也均有益智安神作用,能輔佐主藥石菖蒲。 丹參又名赤參、山參、郄蟬草、木羊乳、逐馬、奔馬草、紫丹參等,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參的根,味苦性微寒,入心、肝二經。《本草綱目》稱其「活血,通心包絡。」《本草匯言》則謂:「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經順脈之葯也。」並謂「補血生血,功過歸、地;調血斂血,力堪芍藥;逐瘀生新,性倍芎藭。」《婦人明理論》也有「丹參一物,而有四物之功」之說。《日華子本草》則稱丹參能「養神定志,通利關脈。」並謂能「破宿血,生新血」。《滇南本草》也說它能「補心定志,安神寧心。治健忘怔忡,驚悸不寐。」古人還常用丹參作通痹葯使用。如唐·肖炳《四聲本草》中即說:「丹參治風軟腳,可逐奔馬,故名奔馬草。曾用,實有效。」據研究,丹參含呋喃菲醌類色素丹參酮Ⅰ、ⅡA、ⅡB;異丹參酮Ⅰ、Ⅱ;異隱丹參酮;丹參新酮;丹參醇Ⅰ、Ⅱ。此外,尚含有維生素E。藥理實驗結果表明,丹參有擴張冠狀動脈作用,能使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加,並使心率減慢,丹參或復方丹參注射液對小鼠有明顯的鎮靜作用,並能延長注射環己烯巴比妥的小鼠的睡眠時間。丹參的這些藥理功能,可能即是其「活血」、「破宿血」、「養神定志」、「安神寧心」的作用。丹參的這些功能,對防治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是大有益處的。又因丹參含維生素E,所以也應有一定抗衰防老作用。 方中之山茱萸、杜仲、乾地黃、五味子、麥門冬、柏子仁、遠志等均有滋腎強精作用。方中人蔘大補元氣,生津益智,它不僅有滋補強壯作用,而且也確有延緩衰老的作用。百部、貝母、遠志、柏子仁、五味子、甘草等則有潤肺化痰、止咳定喘功效,這對老年人常見的慢性氣管炎、肺氣腫是有防治作用的。方中更用防風以祛諸風,通絡行痹,與杜仲相伍則能強筋壯骨。 本方葯的主要功能是滋腎養心,兼能補脾益氣、止咳定喘、活血祛風,是既能扶正又能祛邪的方劑。從現代醫學研究來看,本方葯也應有抗衰防老和防治心腦血管疾病、老年性氣管炎以及改善大腦功能等作用,適宜於中老年人心腎陰虛而兼有冠心病、腦動脈硬化、慢性氣管炎以及神經衰弱者服用,陽虛內寒者則應當禁服。
仙酒方 宋·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正方 牛蒡根、牛膝各一斤,秦艽、鼠粘子各二兩,枸杞子炒一斗,蒼朮蒸爛二斤,防風、蠶沙各二兩,大麻子炒別研去殼一升,桔梗、羌活各二兩。 右為剉散,無灰酒二斗,凈瓷器內浸,密封,七日間,開時不得對瓶口,日進三服,每服一大盞,溫服,常令面有酒色,甚者不過一斗。治大風及偏風一切風痰,延年益壽。忌魚肉動風物。 [按語] 此方出自宋·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原書注稱為「竇朝議經進」。方中枸杞子功能滋補肝腎,益神明目;蒼朮健脾燥濕,解郁辟穢,祛風明目。枸杞培先天之本,蒼朮固後天之本,為本方之主葯。 牛膝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秦艽、防風、羌活、蠶砂祛風勝濕。 鼠粘子又名惡實、大力子、牛蒂子、牛蒡根又名惡實根、鼠粘根,分別為菊科植物牛蒡的根與果實,均有疏風清熱、解毒消腫作用,其「功力相近」,但根與子相比,「寒冷疏泄之性守之」。牛蒡子的主要成分為牛蒡甙、牛蒡酚、脂肪油,此外,尚含有少量硬脂酸、棕櫚酸、亞油酸、硫胺素等。藥理研究證實,牛蒡子能顯著而持久地降低大鼠血糖,並能引起小鼠輕度的舉尾反應,尚有輕度的利尿和瀉下作用。牛蒡根除含有糖分、蛋白質外,尚含有多種多酚物質、牛蒡酸、揮發酸、鉀、鈣、鐵、磷以及抗腫瘤物質,它具有降血脂和抗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作用,並具有一定的強壯和抗腫瘤作用。從牛蒡子與牛蒡根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來看,對防治老年病和抗衰老都可能有一定作用。 大麻子即火麻仁,為桑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麻的種仁,味甘性平,目前臨床上主要作為滋液潤燥、滑腸活血葯使用,但《神農本草經》稱它能「補中益氣,久服肥健。」《日華子本草》謂其能「補虛勞,逐一切風氣,長肌肉,益毛髮,通乳汁,止消渴」。《食療本草》尚記載有「麻子仁一升,羊脂七兩,蜜蠟五兩,白蜜一合,和杵蒸食之,不飢耐老。」《藥性論》又記載:「麻子仁二升,大豆一升,熬香為末,蜜丸日二服。久服不飢。」這說明它也有一定的滋補強壯和延年益壽作用。 桔梗為桔梗科植物的根,味苦辛性平,功能理氣宣肺,止嗽化痰。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桔梗確有化痰之功,此外,還能降低大鼠肝內膽固醇含量,對血糖也有降低作用。在此方中主要取其理氣化痰作用。 本方葯重在滋腎健脾,兼能祛風化痰、除濕通痹,適宜中老年人陰虧脾虛、風痰內擾、經脈痹阻、頭暈目眩、肢體麻木、頭重腳輕者服用。陽虛內寒者則當慎用。
巨勝丸 明·方賢《奇效良方》正方 巨勝子、甘菊花、旋覆花、白茯苓(去皮)、蓽澄茄、覆盆子、熟地黃、肉桂、牛膝(去苗酒浸)、遠志(去心)、白芷,以上各一兩,旱蓮子(去莖葉)七錢。 右各制畢,共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溫酒送下,日進二服。忌羊血、生蔥、蘿蔔等。治男子筋痿,少腹不利,小便頻數,腰背悶痛,不能久立、久立則腿膝麻冷、難以屈伸,失眠多忘,耳作蟬鳴。久服滋血氣,壯元陽,烏髭發,添精補髓,益壽延年,婦人尤宜服之。 [按語] 方中旋覆花別名金沸草、金錢花、滴滴金、盜庚、夏菊、戴椹,為菊科植物旋覆花、線葉旋覆花或大花旋覆花等的頭狀花序,味咸性溫,功能行痰水,去頭風,通血脈,降逆氣。旋覆花的主要成分有槲皮素、異槲皮素、咖啡酸、綠原酸、菊糖、蒲公英甾醇等。綠原酸與咖啡因相似,可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並可增加膽汁的分泌及胃液的分泌;槲皮素能提高毛細血管的抵抗力,減少其通透性,對防治腦中風有一定作用。 白芷又名白茞、芳香、澤芬、苻蘺、香白芷等,味辛性溫,功能祛風勝濕、芳香開竅。 方中巨勝子、覆盆子、熟地黃、旱蓮草、牛膝滋補肝腎;蓽澄茄溫暖脾腎,健胃消食;肉桂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本方中用蓽澄茄、肉桂,一方面取其溫腎助陽之功,另一方面則用以防旱蓮草、熟地黃膩胃傷脾。白茯苓、遠志以養心安神;菊花、旋覆花、白芷以疏散風邪。 本方葯重在補腎,兼可養心,尚可疏風散邪,適宜中老年人心腎兩虧、虛風上擾、鬚髮早白、腰背痠痛、頭重足輕、健忘耳鳴者服用。本方葯雖壯元陽,但重在滋陰強精,故陽虛內寒者應當慎用。此外,尚需忌羊血、生蔥、萊菔三白之類,以防其減弱藥力。 [附方甲]烏銀丸 元·許國禎的《御葯院方》有「烏銀丸」,方用「牛膝(去蘆頭)、覆盆子、蓽澄茄(去枝)、肉桂(去粗皮)、白茯苓(去皮)、吳白芷、甘菊花(揀凈)、遠志(去心苗)、熟地黃(焙)、旋覆花、旱蓮草(去枝),以上各一兩,旱蓮草加倍方妙。巨勝子炒二兩(另研)。右除巨勝子外,同為細末,再與巨勝子拌勻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六十丸,食前溫酒送下。服至七日覺陽氣堅壯是驗,久服黑髭鬢,益子,精神,效不可具述。」 [按語] 此方與前方藥物完全相同,僅個別藥物劑量略有出入。 [附方乙]巨勝丸 宋·王懷隱等人編著的《太平聖惠方》亦有「巨勝丸」,方為「巨勝一斗去黑皮,白茯苓半斤,澤瀉二兩。右搗細羅為散,每服一合,水調服之,日二服。令人輕身長生,久服絕谷。」 [按語] 本方葯功能補益心腎,滋精養神,滲濕利水,適宜於中老年人心腎虧虛、鬚髮早白、頭暈目眩、健忘失眠者服用,也可用於治療老年人肥胖症。陽虛內寒者應當忌服。
加味坎離丸 明·張時徹《攝生眾妙方》正方 人蔘二兩,五味子(去梗)一兩,麥門冬二兩,牛膝(酒浸)二兩,黃芪(蜜炙)一兩,菟絲子(酒浸成餅用)二兩,小茴香(鹽炒)二兩,當歸(酒浸)二兩,白茯苓(去皮)二兩,木香一兩,川椒(去目及合口者微炒)三兩,黃柏(酒浸炒)四兩,天門冬(去心)五兩,肉蓯蓉(酒浸)二兩,山茱萸(去核)二兩,杜仲(炒斷去絲)二兩,巴戟(去皮酒浸)二兩。 右為細末,秋冬酒糊為丸,春夏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鹽湯或好酒任下。 夫心屬火,腎屬水,水火升降,五臟俱實,百病不生,世人或因酒色過度,勞心費力,精耗神衰,心血少而火不能下降,腎氣衰而水不能上升,脾土無所滋養,漸至飲食少進,頭目昏花,耳作蟬聲,腳力痠軟,肌膚黃瘦,遍身疼痛,吐痰咳嗽,胃脘停積,夢遺盜汗,泄瀉,手足厥冷。此方下滋腎水,上降心火,中補脾土,除風添精補髓,強陰壯陽,殺九蟲,通九竅,補五臟,益精氣,止夢遺,身輕體健,延年增壽,久服有效。 [按語] 本方系由生脈散合當歸補血湯更入諸補腎葯而組成。方中用生脈散以補益心氣,滋養心陰;當歸補血湯以益氣養血;天門冬、山茱萸以滋腎填精;黃柏滋陰降火;小茴香、川椒、菟絲子、肉蓯蓉、巴戟天溫腎助陽;杜仲、牛膝補益腎精,強壯筋骨;白茯苓健脾利濕,安神益智;木香理氣和中。 方中人蔘除已為人們所知的滋補強壯、增強機體防禦機能等各種作用外,近來的研究結果還證明,人蔘可增加小白鼠冠狀動脈血流量,抑制大鼠ATP酶活性,改善冠心病患者在左心室功能;中華醫學會河南分會《抗衰老藥物研究》報告,應用積分法和回歸分析法,觀察人蔘皂甙對327例中老年人的瞬時記憶力測定、廣泛記憶力測定、複雜動作反應等多項指標的影響,通過綜合判斷證明具有防治老化癥狀、改善體力和智力、提高睾丸酮等作用;有人還觀察到人蔘能使動物細胞中的DNA合成和RNA合成明顯增加,有人還證明人蔘根的提取物可使細胞傳代次數增加;這些均表明人蔘確有延年益壽的功能。關於五味子,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它與人蔘有近似的滋補強壯作用。 黃芪,近來的研究結果也證明,它不僅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減緩有胚肺二倍體細胞自然衰老過程,使細胞的傳代次數增加,而且還具有抗高血壓、抗貧血、防止肝糖元減少、興奮性機能、改善血液循環以及抑制補體免疫溶血等功能,從而起到延長壽命的作用。當歸能提高細胞免疫功能,當歸與黃芪相配,能使大白鼠紅細胞電泳明顯加速,使其恢復到青年大鼠水平,說明當歸與黃芪相配有使「老年」紅細胞趨向於年輕化的作用,有利於抗衰老。從方中這些藥物的功能來看,本方葯是具有「延年增壽」作用的。 本方葯功能滋補腎陰,溫助腎陽;補益心氣,滋養心陰,並有一定補中健脾的作用。正如張時徹在本方的附論中所說:「夫心屬火,腎屬水,水火升降,五臟俱實,百病不生。」本方葯的主要功能是交通心腎,既濟水火。作為延壽藥物,適宜於中老年人心腎不交者服用。此外,也可用來治療因房勞傷腎或勞傷心血所引起的各種心腎不交病證。本方藥性平和,不寒不膩,不溫不燥,一般人均可服用,但心腎不虛者應當慎服。 仙傳斑龍丸 明·張時徹《攝生眾妙方》正方 鹿霜、鹿膠、菟絲子(酒浸二日,蒸焙乾為末)、柏子仁(去殼另研)、熟地黃(酒浸二日蒸焙乾為末)各十兩。 右為細末,先將鹿膠用無灰酒於磁器內慢火化開,卻將膠酒煮糊和丸,葯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送下或酒亦可。此藥理百病,養五臟,補精髓,壯筋骨,益心志,安魂魄,令人駐顏輕身,延年益壽。 [按語] 方中鹿膠即鹿角膠,又稱白膠;鹿霜即鹿角霜,另名鹿角白霜。鹿角膠、鹿角霜均為鹿角的加工品。鹿又名斑龍,此名最早見於《澹寮方》一書。按《乾寧記》云:「鹿與游龍相戲,必生異角,則鹿稱龍。」因鹿身上有白色斑點,這可能是鹿又叫斑龍的原因。入葯鹿角系採用梅花鹿或馬鹿已角化的老角,分砍角與退角二種,砍角一般是在十月至翌年二月間,將鹿殺死後連腦蓋骨砍下,除去殘肉,洗凈風乾而成;退角又稱解角、掉角、脫角,系雄鹿於換角期自然脫落者,多在三月至四月間採收。用鹿角熬制而成的膠塊即是鹿角膠,所剩下的骨渣即鹿角霜。古人認為膠、霜在功能上相似,《神農本草經》統稱其「主傷中勞絕,腰痛羸疲,補中益氣,婦人血閉無子,止痛安胎,久服輕身延年。」二者均有溫腎壯陽、滋精益血之功,但膠之滋精養血作用較勝於霜,霜則偏於溫腎助陽且少滋膩之性。正如《本草便讀》所說:二者均「能溫補腎脈,添精益血。如精血不足,而可受膩補則用膠;若僅陽虛而不受滋膩者,則用霜可也。」方中膠、霜同用,則不僅能溫腎壯陽,同時也可滋精益血。方中更用熟地黃以加強其滋腎養血作用,用菟絲子以加強其溫腎壯陽之功,用柏子仁養心安神、滋腎潤燥,從而組成重在補腎,兼能養心的方劑。 本方葯為陰陽雙補之劑,適宜於中老年人陰陽兩虛、精神衰減、腰膝痠痛、容顏早衰或有滑精早泄者服用,也可用於陰陽兩虧的男性不育症。脾胃虛弱者禁服。 [附方甲]斑龍丸 元·僧人繼泆的《澹寮集驗方》亦有「斑龍丸」,方用「鹿茸(酥炙或酒炙亦可)、鹿角膠(炒成珠)、鹿角霜、陽起石(煅紅酒淬)、肉蓯蓉(酒浸)、酸棗仁、柏子仁、黃芪(蜜炙)各一兩;當歸、黑附子(炮)、地黃(九蒸九焙)各八兩;辰硃砂半錢。各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空心溫酒下五十丸。治諸虛。」並記載說:「昔西蜀市中,嘗有一道人貨斑龍丸,一名茸珠丹。每大醉高歌曰:尾閭不禁滄海竭,九轉靈丹都慢說,惟有斑龍頂上珠,能補玉堂闕下穴。朝野遍傳之。其方蓋用鹿茸、鹿膠、鹿角霜也。又戴原禮《證治要訣》治頭眩運,甚則屋轉眼黑,或如飛物,或見一為二,用茸珠丹甚效。」 [按語] 在《攝生眾妙方》中也附有這首歌,以此來看,「仙傳斑龍丸」很可能是在《澹寮集驗方》的「斑龍丸」基礎上加減變化而來,二方之方義大致相仿。 [附方乙]斑龍丸 明·李中梓的《醫統》中也載有「斑龍丸」,方為「鹿角霜、鹿角膠、菟絲子(制搗)、柏子仁、熟地黃各八兩,白茯苓、補骨脂各四兩,將膠先溶化,量入無灰酒,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腹時鹽湯或溫酒送下。壯精神,除百病,養氣血,補百損,育子嗣,常服延年益壽。」 [按語] 《醫學正傳》、《東醫寶鑒》所載「斑龍丸」,與《醫統》方完全相同,而且也均附有上面的那首歌謠,以此來看,這幾首「斑龍丸」很可能都是根據同一藥方化裁而成。

推薦閱讀:

*一位老酒鬼常用的解酒秘方,為了孩子都要看!(收藏)
生子「祖傳秘方」管用嗎?
萬無一失的糖醋汁秘方大公開
中醫秘方,教你如何治療肩周炎!
生男秘方

TAG:道家 | 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