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輸液時代:中國人為什麼輸液成癮?-搜狐評論

國家發改委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平均到13億人口,相當於每個中國人1年里掛8個吊瓶,遠高於國際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人均8瓶」的消息一出,立即成為民眾的熱議話題。按世衛組織推薦的用藥原則,應該「能口服的葯盡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靜脈輸液」。在許多發達國家,輸液一直是醫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後方式」。【網友評論】

至少一半的輸液是沒有必要的 104億瓶,250萬,95%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近日披露了一個驚人數據,去年一年中國輸液用了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個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於國際上2.5-3.3瓶的水平。儘管中國人「愛」輸液、醫院輸液室人滿為患早已不是秘密,但是比國際水平多出五六瓶還是著實讓人大吃一驚。據統計,70%的輸液都是不必要的;目前我國每年因藥物的不良反應住院的病人高達250萬,死亡的高達20萬人,其中大部分和輸液有關。 好多中國人都得了「輸液病」,迷信輸液的療效,又不知其危害。 有專家調查發現,有95%的人不知道濫用輸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詳細】

輸液過度在我國一直存在

門診輸液的藥物一般分為三大類:一類是抗生素類藥物;第二類是治療心腦血管病等老年病的藥物;第三類就是一些其他疾病用藥,比如抗過敏葯等。 著名藥物不良反應專家、衛生部全國合理用藥監測專家孫忠實教授稱:「在所有輸液中,至少有一半是沒有必要的。」輸液過度的問題在我國一直存在。國際上公認的用藥方針是,口服藥應佔50%以上,肌肉注射佔30%—40%,輸液佔10%左右。但在國內某些醫院,輸液的比例甚至超過四成。

60%的藥品不良反應是輸液引起的

輸液產生的危害是一個醫療常識。在我國,每年發生的藥品不良反應,有60%左右是在靜脈輸液過程中發生的,這通常是因為藥品直接進入了血液,缺少消化道及防禦系統的屏障,再加上內毒素、PH值、滲透壓等誘因導致的。出現輸液反應,這個很常見,病人輕的,可以只是有一些皮疹,注射局部的疼痛。重的話可以出現一個過敏性休克,甚至經常還能有一些死亡病例的報告。【哈爾濱17兒童輸液後現不良反應】

「吊瓶森林」是怎麼造就的 ? 生病,當然等不得

只有輸液才能見效,才好得快,這是患者對輸液最大的誤區。有些人吃兩天葯不見好,馬上要求醫生給他輸液。還有很多年輕人,上班忙沒時間吃藥,一有問題就來醫院輸液,專挑高級的、貴的抗生素。得了病,大家都想快點好;看到別人也輸液,自己也要輸否則就吃虧了,但是卻忘了它可能給你帶來非常大的危害。【詳細】

醫生:我們可得罪不起患者

醫患關係緊張,醫生自保,也是導致輸液泛濫的重要原因。雖然給葯的方法加起來不下十幾種,但是口服、肌肉注射和輸液依舊是醫生最常選用的。醫患關係緊張,讓部分醫生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某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生有些心酸地告訴記者:「我以前也不願意給患者輸液,為此挨了不少罵,有的患者甚至當面跟我拍桌子,說吃了你的葯一個禮拜還不見效,為什麼不給我開輸液?現在我學聰明了,只要達到指征就輸液,再也沒有患者罵我了,都對我一臉感激。」

醫院以葯養醫,輸液多多益善

在醫院利益驅使下,醫生們的「推波助瀾」,成為靜脈輸液在各種治療手段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大的主要原因。一家中型醫院,如果每天有100人「打點滴」,按最便宜的青黴素計算,每天至少多收益在數千元之多,一年下來利潤驚人。如果是大醫院,每年的收益何止百萬。甘肅省衛生廳一位負責人曾經這樣說:「輸液的比例在治療中越來越高,和醫院過度治療、過度使用抗菌素,一味強調經濟利益不無關係。」

輸液的風險遠高於打針、吃藥 輸液是最不安全的給藥方式

據《2009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顯示,注射劑占所有不良反應的59%,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輸液,可以說是最不安全的給藥方式。由於靜脈輸液必須藉助醫療器械,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不適甚至感染。即使注射器和針頭等器具完全消毒,輸液依然存在著其他風險:如果打點滴時使用的藥液濃度過稀或過濃,就可能在進入人體後,破壞體內的電解質平衡;輸液速度如果過快,或輸入過多藥液,還可能引發高血壓、心臟衰竭和肺水腫。甚至,如果針管藥液中混入氣泡或者血凝塊,還會堵塞血管,讓心臟停止跳動。【詳細】

一半輸液案例都會「出錯」

英國有研究發現,在靜脈輸液的配藥和執行過程中,大約有一半案例都會「出錯」,其中1%的錯誤是嚴重的,58%的錯誤則相對溫和。2004年,英國國家病人安全專責機構首次發布關於靜脈輸液安全性的報告稱,每年英國約有1500萬人次接受靜脈輸液治療,其中的大部分治療都是順利的,但每年出錯案例都超過700個。澳大利亞的一項調查也顯示,靜脈輸液過程當中的出錯率為18%。研究於2003年對639次靜脈輸液進行了687次觀察,為時4周。結果顯示,124次出錯當中,18%是施藥錯誤,79%是執行不當。

輸液引起的不良反應更快、更嚴重

事實上,輸液的風險遠高於打針、吃藥。藥物通過靜脈注射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沒有經過人體天然屏障的過濾,雖然發揮藥效更快,但如果有不良反應,往往也更快,更嚴重。部分患者對藥物會有強烈的過敏反應;藥物在生產、消毒過程中,沒有除盡污染物而引起品質惡化,都是常見問題。一旦發生危險,口服藥可以洗胃,皮下注射的吸收需要一定時間,都能給急救製造一定的條件,但輸液的「快速便捷」,卻往往令人失去寶貴的搶救時間。

常輸液會降低人體免疫力

輸液本身所帶來的操作問題,也會帶來一定的不良反應。比如滴注過快、液體溫度過低或存在不溶性微粒、輸液器具達不到無菌要求等,嚴重的會導致發熱、心力衰竭、靜脈炎、空氣栓塞以及肺水腫。輸液的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沒有經過胃腸,省略了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環節,所以常輸液還會降低人體免疫力。

它山之石:美國醫院怎麼輸液? 感冒發燒:多休息多喝水

在美國,一般醫生不隨便給病人輸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況。一般感冒發燒,醫生只是說多休息多喝水。 除非遇到特殊病情或病人,美國醫生一般都遵從「可口服不注射,可注射不輸液」的原則。如果病人看的不是急診,醫生一般不會安排靜脈輸液。如果有病人正發燒、體溫較高,醫生也會安排病人輸液,但這種輸液的目的在於打開靜脈通道,而不會立即在吊瓶加入抗生素等藥物。在病人開始輸液後,護士都會在病床前待一會兒,如果病人出現明顯不適就會立即停止輸液,轉而採取別的治療方法。 【詳細】

輸液有嚴格的操作規程

在美國,醫生很受人尊敬,病人一般都是「絕對遵從醫囑」的,因此不會出現病人要求醫生如何如何的情況。 即使需要輸液,美國醫院也有嚴格的操作規程,如設備必須徹底消毒,使用一次性針具等。還有美國醫生介紹說,醫生不隨便給病人輸液主要基於四方面考慮:一是輸液比較容易產生不良反應;二是交叉感染;三是為了減少病人在用藥時的疼痛;四是避免病人產生抗藥性。其中的第四點是考慮最多的。

「醫藥分家」 :醫生只管開藥,不管賣葯

美國採取「醫藥分家」的制度。醫院附設一個小藥房,但小藥房只負責給住院部提供藥品。門診病人一般都是拿著醫生開的處方,自己到藥店買葯。醫生開藥時「對症下藥」,如果涉及要用抗生素,一般只開低端的抗生素,不會一下子就給病人開出高端抗生素。由於醫藥分家,醫院裡的醫生對於每種葯的價格不甚明了。對於老百姓來說,由於美國大部分人都購買了醫療保險,因此大部分醫藥費通常是由保險公司支付,因此病人對於自己看一次病、買一次葯花了多少錢也不太清楚。

輸液專職護士要有資格證

在美國,靜脈輸液由專職護士負責。普通護士需通過具有相關資質才能成為輸液專職護士,需具備不少於2年的臨床護理經驗和至少1年的臨床輸液治療經驗,並通過9個科目的考試,方可獲得由靜脈輸液護士認證學會頒發的靜脈輸液專職護士資格證。

專題策劃 搜狐評論 責任編輯:北落
推薦閱讀:

珠寶鑒賞有「種」的翡翠 -搜狐廣東
搜狐員工等級是怎麼劃分的?
藍蝶翩躚2010B08-樹林小屋-搜狐博客
2011年保定市首輪土地出讓低調結束 - 新聞中心 - 搜狐焦點網
黎鳴-搜狐博客1

TAG:中國 | 中國人 | 評論 | 搜狐 | 時代 | 輸液 | 成癮 | 全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