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與蔡文姬: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曹操與蔡文姬:因為懂得,所以慈悲!(2011-03-22 14:37:31)

曹操與蔡文姬: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1/宋代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說:"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那麼,在這裡,我認為還應該添上一條,讀蔡琰的《悲憤詩》而不哭者,其人必然不怎麼善良與厚道!蔡琰,其實就是蔡文姬,蔡文姬本名昭姬,到了晉朝,為了避晉文帝司馬昭的諱,這才給人改成了文姬,並且將錯就錯,一傳至今。長期以來,在中國傳統文學中,一直有將蔡文姬與卓文君,李清照,班昭,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說。而關於蔡文姬的故事,就連《三字經》里都有傳唱: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只可惜,就是這麼一位國色天香的女詩人,雖說家學淵源,詩書滿腹,奈何天妒紅顏,一生命途多舛,實在是遭際坎坷。幾乎每一次一提到她,一想起蔡文姬三個字,我的腦海里總會不自主的勾勒出一幅蒼涼的幕景:大漠,落日,昏鴉,一聲聲,一拍拍,摧肝裂膽的胡笳。。。。嘶馬,烈風,漢節,悲愴婦人,還有她的那兩個哭得撕心裂肺的胡娃。這不是我的,多情的虛墨與勾勒,這真的就是蔡文姬在歷史上,最悲慘的定格!但蔡文姬卻不是一生下來就如此不幸的。蔡文姬生於東漢末年一個有名的書香世家。蔡文姬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一代碩儒蔡邕。蔡邕博學多才,乃我國東漢時期文化界的一代宗師,也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文學家,音樂家,書法家。關於蔡邕的文化傳說有很多很多,比如與音樂有關的焦尾琴,《廣陵散》;比如與書法有關的《曹娥碑》;比如與歷史有關的《後漢書》。蔡文姬出生在這樣的簪纓世家,家庭教育和生活環境使蔡文姬自幼就受到了熏陶,蔡文姬不僅博學強記,而且長於才辨,又妙於音律。在文姬還很小的時候,她就能夠通過隔牆聽音,辯識琴音。有一次,蔡邕雅興大發,一個人坐在書房裡彈琴,文姬那時候還小,大概才六歲,文姬跟小夥伴們在隔壁玩耍。蔡邕彈著彈著,突然琴弦斷了,這時,正在隔壁玩耍的文姬跟小夥伴們悄悄嘆道:「哎,爹爹的第二根弦斷了。」蔡邕訝異至極,跟著又把一根弦故意彈斷,只聽文姬又在隔壁準確的指出:「糟,第四弦也斷了。」蔡邕深感此女天資聰慧,從此,開始教女兒學琴,兩年之後,文姬琴藝便成,還贏得父親最珍愛的焦尾琴。12歲,蔡文姬的書法已得蔡邕真傳,既穩重端莊,又靈秀飄逸,傳說正是由於文姬的傳承,蔡邕的書法技藝,這才在鍾繇,王羲之等人身上得到了發揚和光大……當然,這還不算,文姬更驚人的「才藝表演」還在後頭。那年,蔡邕因為董卓的關係被打進了大牢,文姬前往曹操處求情,曹操早年曾師承於蔡邕門下,算是蔡邕的半個學生。文姬去求他,希望他能看在往日師恩的份上出面搭救。誰知道曹操一直對蔡邕的藏書覷覦日久,見師妹前來求情,曹操因問曰:「聞夫人家先多墳籍,猶能憶識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賜書四千許卷,流離塗炭,罔有存者。今所誦憶,裁四百餘篇耳。」操曰:「今當使十吏就夫人寫之。」文姬曰:「妾聞男女之別,禮不親授。乞給紙筆,真草唯命。」於是繕書送之,文無遺誤。曹操捧著文姬默出的文稿,高興得不得了,趕忙答應了文姬的請求。「只可惜,曹操的搭救還是姍姍去遲,蔡邕為報董卓知遇之恩,終究受到株連,死在牢中。蔡邕之死,成了當時最轟動的頭條新聞。同時,蔡邕之死,也成了蔡文姬一生遭際的分水嶺。事實上,蔡邕死前,文姬正守新寡。文姬十六歲那年,嫁了一戶姓衛的人家,丈夫名叫衛仲道。婚後不到一年,夫君便咯血死去。公公婆婆嫌棄文姬剋死夫君,夫家呆不下去了,文姬只好回到娘家。好在那個年代的貴族女子回娘家守寡,並不怎麼稀奇,比如司馬相如的愛人卓文君就曾經這樣,卓文君也是十六歲嫁去夫家,丈夫不幸早夭,娘家生活富裕,索性搬回娘家,然後終於尋到了機會再嫁。可是,蔡文姬遠不及卓文君好命,卓文君不僅等到了大才子司馬相如,而且卓文君又生在了四百年大漢王朝之中幾乎是最好的一段年華。蔡文姬生於漢朝最亂的一段末世,皇室勢微,宦官與外戚交替專權,民生凋敝,禍亂迭起。文姬死了丈夫,沒多久,家道中落,父親也遭禍跟著死去。很快,一代才女就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成了亂世中無依無靠的飄萍柳絮。殊不知,生命象個詛咒,苦到這個程度,都遠沒結束,因為很快,就有更加可怕的不幸災難,在她身上降臨。2/初平三年,董卓被誅以後,他的部將李傕等人又攻佔長安,軍閥混戰的局面終於形成。各路梟雄風起雲湧,中原大地再起干戈,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孤苦伶仃的蔡文姬隨著顛沛流離的亂民,被一群南來作亂的匈奴兵掠擄去了大漠。那時節的匈奴人,雖然與中原文明打了數百年的交道,卻依然保持著其野蠻兇殘的本性。美麗端莊的蔡文姬,不幸落入這樣一群野蠻的兵痞手中,她作為一個戰俘,作為一個女人,能遭受到的創傷與凌辱,實在是可想而知!被擄這年,文姬不到二十三歲。那是一段痛不欲生的經歷,那也是中原子民最慘痛的一段歷史,那段苦難的歷史,最終被飽經風霜的蔡琰寫進了她的泣血長詩,《悲憤詩》——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逼迫遷舊邦,擁主以自強。海內興義師,欲共討不祥。卓眾來東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拒。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長驅西入關,迥路險且阻。還顧邈冥冥,肝脾為爛腐。所略有萬計,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語。失意幾微間,輒言弊降虜。要當以亭刃,我曹不活汝。豈敢惜性命,不堪其詈罵。或便加棰杖,毒痛參並下。旦則號泣行,夜則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無一可。彼蒼者何辜,乃遭此厄禍。這是詩嗎?!這哪是詩啊,這根本就是一首血淚斑斑的控訴!這根本就是一曲摧肝裂膽的亂世悲歌!我每一次讀到這首詩,幾乎都會情不自禁顫慄。

文姬被擄,一去十幾年。作為戰俘的她,十幾年裡,遠離家園,遠離故土,飽受摧殘,飽經蹂躪。最終只因如花似玉的美貌,加上知書達禮的嫻雅氣質,她被匈奴人當成最珍貴的戰利品,幾經輾轉,獻到了匈奴左賢王的手上。左賢王對她一見傾心,納為王妃,當然不是唯一的妃,只是眾多妃子中的一個,幾年以後,文姬給左賢王生下兩個兒子。可是,就算苦難的日子因為左賢王,因為兩親生兒子,得到了稍事喘息,但文姬悲傷的心情,依然不減毫分。畢竟文姬不是別人,不是普通的民女,不是普通的戰俘和奴隸!她是中原大文豪蔡邕的女兒,她也是一代才女蔡文姬。離鄉別井的孤零,俗殊禮異的痛苦,毫無感情,又只能同床異夢的野蠻夫君,所有這一切的一切,就象是一把把尖刀,時時刻刻刈割著她那顆飽經創傷的心靈。「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這是她寫在《胡笳十八拍》里的斷腸句。她不是貪生怕死,也不是不知廉恥與氣節,她不能讓自己死在異國他鄉,她想回家,想要帶著孤魂枯骨歸去故里——也正是這種強烈的鄉情,一路行來,幾乎支撐著她的整個生命。可是,除了纖纖玉腕之下的這一把暗啞的胡笳,大漠荒涼,黃沙濤濤,誰,又能真正懂她,誰,又願意去憐憫她孤獨苦澀的心?《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最著名的作品,《胡笳十八拍》共有一千二百九十七字,在這首長篇騷體敘事詩中,基本上從第四拍到第十一拍,一共用了七個章節,一直不斷反覆描述著的便是這種撕心裂肺的絕望鄉情。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合生兮莫過我最苦。天災國亂兮人無主,唯我薄命兮沒戎虜。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尋思涉歷兮多艱阻,四拍成兮益凄楚。。。。雁南征兮欲寄邊聲,雁北歸兮為得漢青。雁飛高兮邈難尋,空斷腸兮思愔愔。攢眉向月兮撫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彌深。。。第八拍: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真是聞者慟容,聽者落淚!寧為盛世狗,莫為亂世人!拂去歷史的滾滾塵煙,通過這曲如慕如怨、如泣如訴的千古絕唱,我們是否能夠聽見,能夠看見?兩千年來,有多少這樣的漢家女,她們痛失家園,她們慘遭擄掠,她們在那舉目無親的異國他鄉,曾經遭受著怎樣慘絕人寰的痛苦與傷心!3/可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異國的風沙,吹乾了她的眼淚,戈壁的殘照吞沒了她美麗的青春。。。她的長長的秀髮開始象枯凋的野草一樣染滿霜雪,她那滄桑而又絕望的心田裡幾乎再也燃不起一星半點的希翼!終於,就在這個時候,大漠邊塞的關隘緩緩的打開了,在那條曠古清冷的馬道上,終於響起了為她而來的漢室的馬蹄之聲。「東風應律兮暖氣多,漢家天子兮布陽和。羌胡踏舞兮共謳歌,兩國交歡兮罷兵戈。忽逢漢使兮稱近詔,遣千金兮贖妾身。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二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誰具陳。」望眼欲穿,望穿秋水的十幾年之後,她果然等到了故國的消息,故國的使者,故鄉的親人,他們是來贖她的,是曹丞相的使者攜黃金千兩,白壁一雙,前來贖她。這一年乃漢建安五年,離文姬遭擄入胡,剛好十二年整。就在這一年,多事之秋的神州大地發生過好多大事。其中最大的一件事,那便是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擊敗袁紹,取得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場勝利。此戰奠定了白馬梟雄孟德先生一統中國北方的基礎,從此北地,再也無人可與曹操抗衡。也正是經此戰役,天下三分,雛形初定。野心勃勃的曹操可以騰下空來,外定武功,內修文學,力圖政治。因此,很多書上認定,曹操之所以選在這個時候突發善心,派人去塞外苦寒之地贖回老師的女兒,一來,以償師恩;二來,這何嘗不是得意洋洋的曹孟德,藉機向少數民族地方政權炫耀實力的政治面子工程。當然,基本上還有一說,說是曹操見統一大業指日可待,忙以重金贖迴文姬,旨在讓她完成其父親遺下的《續後漢書》。然則,這樣的說法於我,一直並不十分相信!其實,對於曹操這個人,我個人的觀感一直很複雜,都說文吐心聲,文如其人,我堅信能寫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樣慷慨沉鬱之詩的孟德先生,絕不會是《三國演義》中,我們所看到的那位處心積慮的白面奸臣。因而在文姬歸漢這件事情上,就算我撒回女兒氣,自作多「情」好了,我一直固執的以為,曹操之所以如此勞心費神的贖迴文姬,一切緣於他內心之中,一直與文姬葆有一種高貴的純粹的知己之情。這份高貴純粹的友誼裡面,大概也含括了一個文韜武略的大英雄,在深諳亂世的苦與生命的蒼涼之後,對一個曠世才女最莫大的欣賞,憐憫,及體恤。這或者就是胡蘭成口中的: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吧?!至於這是不是一種「愛」,我也無法說得清。但姑不論怎樣,如此厚重的「懂得」與「慈悲」,放在什麼樣的人身上,它大概都是一種高貴的閃光的真情?!

紅塵渺渺,所謂弱水三千,而知己,大概就是那可遇而不可求的一瓢了?!只可惜,大多數人,窮盡一生都不曾遇上!回過頭來,我們再來看看文姬歸漢,這一曲唱不盡的千古絕唱吧。文姬歸漢,很顯然,它應該是喜劇,可是,事實上,它卻又成了另一曲催人淚下,令人肝腸寸斷的人倫慘劇。十二年前,文姬作為一名女俘被擄至匈,那時候的她,孤家寡人,唯一牽掛的也只有故國的河山,也只有那融入血液融入骨髓深處的桑梓之情。可是,十二年之後,文姬歸漢,她要割捨的不止是相伴十二年的夫君,同時,還有自己生下來的,兩個親生兒子。十幾年裡,就算俗殊禮異,嗜欲不同,她與左賢王難有深厚的夫妻之情,可是,孩子終歸是她生的,這世上,哪有真正可以割捨得掉的母子親情?!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兒號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為子兮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兮將汝歸。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對萱草兮憂不忘,彈鳴琴兮情何傷!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泣血仰頭兮訴蒼蒼,胡為生兮獨罹此殃!一哭三嘆!百轉千回,愁腸百結。。。呵——我敲不下去了,這是怎樣摧肝裂膽的悲情故事啊!身在異國想故鄉,回到故鄉,想胡兒。在那樣莽荒的時代,山也迢迢,水也迢迢,那一別,無論是母子,還是夫妻,那樣的別,是生別,是死別,也是訣別,永別!4/但是文姬還是選擇了歸來!從一個悲劇,歸來另一個悲劇里。這是她的命,這也是她無法做主的!因為,她想家,想了十幾年,無時無刻,痛斷肝腸,望穿秋水。可是,歸來之後,依然是舉目無親,滿目荒涼,殘垣斷壁。所幸,她還有他,因為有他,她並不是一無所有的一個人,他懂她,憐她,惜她,同時他是那麼傲岸不群,能量驚人。感憐文姬十幾年前就已經父老夫死,如今歸來,滿門蕭瑟,孤苦一人。曹操於百忙之中,親自出來指婚,他成了她的娘家人,做了她的強大後盾。他把她嫁給了風流倜儻的名門才子董祀。董祀多才,多藝,人帥,多金,還門楣光榮,家世清白。他沒有把文姬留給自己,沒有象「霸佔」其他人的媳婦那樣,以世俗的名義佔有她,然後,一旦「聖眷」衰寵,任由她如宮裡的眾多妃嬪一樣,孤獨的萎去。他沒有那樣做,因為他們是精神領域的知音人,他們敬仰著彼此皮囊深處那份傲人的才華與優雅的人格魅力,只有真正懂得「知音」二字的人,方才懂得,他們之間的這種感情,早已超越世間混濁之一切,超越了富貴榮華,超越了生與死,甚至也超越了世俗的男女關係。文姬再嫁這年三十五歲,而董祀才二十幾歲。不出意料,這是一場不怎麼幸福的婚姻,至少這段婚姻一開始並不順利。文姬的坎坷遭遇,顯然無法得到董祀作為丈夫,能給予的憐憫。這其實很正常,試想想,一個風華正茂的華貴公子,忽然被「皇帝」這麼一指婚,娶進來一個整天哭哭啼啼的中年婦女,而這個婦女不僅人老珠黃,按世俗的說法,失過節,失過身,還跟別人生過混血兒子。。。雖說那個年代風氣開化,尚不曾過分強調女人的貞操德行,但是擱在誰的身上,這種事兒,多少都會起心結。可是,不久之後,這個新組成的家庭出了一樁大事,董祀犯案了,究竟什麼罪,至今我也沒弄明白,反正一拎上來,董祀就直接給曹操判了一個死刑。問斬來得實在倉促,倉促得以至於深居閨中的蔡文姬幾乎驚慌失措,完全顧不上體面。蓬著頭,垢著面,光著兩個大腳丫,就趕緊跑到丞相府,哭天嗆地的為夫求情。。。呵,可憐的文姬,她哪裡知道,這正是她的孟德兄,想要見到地「最慘狀」啊!這齣戲,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極明顯,這是曹操為她量身定做的苦肉計嘛,他知道她過得並不好,飽受夫家冷落,白眼,刁難。。。你叫他情何以堪,於心何忍?所以,他設了這麼一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他就是要姓董的年輕人記住她的恩,欠下她的情。果然,經此一嚇,董祀有感於夫人的救命之恩,從此性情大變,再不肯怠慢文姬,更與文姬舉案齊眉,白首不離,恩愛至死。大才女蔡文姬顛沛流離的苦難一生,到了這裡苦盡甘來,終成善果。敲到這裡,基本上她的故事當以終結,可是,此時此刻,卻仍然有好多好多的思緒積於腦海,浮浮沉沉。

其實所有這些思緒都是關於曹操的,說真的,文姬一生,何其不幸,又何其有幸,之所以說她有幸,是因為在她生命的百轉千回之後,終究不曾錯過這麼一個男人。雖然他們沒有結成伉儷,沒能紅袖添香,沒能執手成說,成為千千萬萬怨侶中的一對,但是,卻仍然於紛繁磋砣的亂世紅塵,幸運的相遇,不早也不遲,而她許了他一個知己,他許了她一段安平的餘生,誰說這不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緣份?!多少年以後,一生戎馬倥傯的孟德先生,在終於鼎定河川,平分天下以後,他大概也老了,疲倦了,忽然想起了她。她,早已看淡紅塵不問世事,只與夫君溯洛水而上,在一處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麓隱居。他再次為她策馬前往,她聞訊,忙出迎接。一千多年以後的我經常總在暢想,那一日,故人重逢,琴音詩韻之中,他們會說些什麼呢?他會對她講他的江山,他的王權呢?還是靜靜的聽她為他彈上一支,唯有他才能聽得懂的新曲?也許,我是說或者也許,就象《康熙王朝》里的康熙皇帝,與由盡燈枯的蘇麻喇姑一樣,數十年崢嶸歲月,一生一世相惜相憐,各自的心意早已經於靜默無語的歲月之中悄悄的融入了彼此,其實,又何須說些什麼呢?語言根本多餘!能夠於微溫的夕陽中,彼此見上一面,能夠在淡淡的微笑之中,看對方的身影漸漸由思念的模糊中變得清晰-----「你好嗎?」「我很好。。。。」如此,足矣!!  

2011。03。22於廣州

分享


推薦閱讀:

?活佛恩師慈悲囑語:本來面目
一般人憑感覺認為佛教沒有責任心,難道慈悲普渡不是最大的責任心?
師父以無礙神通和慈悲,覺知師兄將緣滅往生。
陳衛華:為何僧人得慈悲為懷 也得金剛怒目?
見者有福丨觀世音千手慈悲心的度化功德無量

TAG:曹操 | 蔡文姬 | 慈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