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挽大明於既倒,卻被小人陷害遭冤殺,抄家結果令人震撼
公元1449年,對於大明王朝來說是艱難的一年,北方的瓦剌大軍來犯,御駕親征的明英宗率領20萬大軍,卻被瓦剌大軍包圍在土木堡,最終明軍被瓦剌大軍擊潰,連英宗皇帝都成了瓦剌的俘虜,而且瓦剌以英宗作為人質進逼北京城下。
大明已經處在了崩潰的邊緣,首都附近的軍隊都已經在土木堡一戰之中被全殲,防守空虛,皇帝被俘虜,眼看首都也要不保,一時間人心惶惶。
為了應對眼前的困境,監國朱祁鈺召集群臣商議對策,一個叫徐埕的大臣提議南遷避敵,這個建議遭到了時任兵部侍郎于謙的斥責,于謙提議「凡是建議南遷的都該殺」,其餘大臣也表示贊同於謙的觀點。
事實證明,于謙並不是那種只會講空話的書獃子,他雖是文官,卻通曉軍事,登基繼位的景泰帝朱祁鈺任命于謙為兵部尚書,負責京城的防守。
于謙整頓軍備,安排京城的剩餘兵力進行防守,並且派人到附近徵兵勤王,在於謙的指揮和明軍的英勇作戰下,明朝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將大明從崩潰的邊緣挽救回來。
因為保衛北京有功的于謙被景泰帝任命為內閣首輔,而且在之後的八年里對於謙信任有加,而于謙也盡忠職守,將大明的朝政打理的井井有條,更加難得的是于謙為官清廉,從來不收受賄賂,也不貪污腐敗,是個既清廉又能幹的大臣。
而徐埕則因為提議南遷被景泰帝所厭惡,徐埕被外放,雖然之後回到京城,但是一直得不到升遷,因為景泰帝一直牢牢的記著這個名字,而徐埕則認為這一切都是于謙在背後故意刁難他。誰也沒有想到這個一直得不到升遷、因提議南遷被大臣們鄙視的小人物,成了打垮、殺害於謙的罪魁禍首。
讓我們把目光重新回到被瓦剌俘虜的明英宗身上,景泰帝登基之後英宗被尊為太上皇,於是他連作為人質的價值都沒有了,最後被瓦剌放回明朝。回朝後的英宗被景泰帝所忌,景泰帝將英宗囚禁在廢棄的南宮之中,在南宮之中,英宗和他的皇后兩人相依為命,連個服侍的太監和宮女都沒有。皇位和權利讓親密的兄弟變成了仇人,英宗心中的感激、平和慢慢被仇恨所取代。
1457年,景泰帝病重,景泰帝沒有兒子,所以英宗被幾個別有用心的小人蠱惑,發動政變,入宮復辟,史稱「奪門之變」,在蠱惑英宗、參與政變的人中有一個人叫徐友貞,他又叫徐埕。
原來,徐埕因為景泰帝一直記得他的名字而不得升遷,所以他將名字改為徐友貞,沒想到這一個小小的伎倆就騙過了皇帝,從此徐友貞走上了正常的上升途徑。
但是,徐友貞仍然對現狀不滿意,而且對於謙的仇恨也越來越深,在機會來臨之際他毫不猶豫的聯合了石亨、曹吉祥等人策划了政變,不出所料,他因為這一冒險成為了英宗的心腹重臣,被任命為新的內閣首輔。
當上首輔的徐友貞開始了他的報復行動,首當其衝的自然是于謙。于謙因為擁立了景泰帝而被複辟的英宗皇帝囚禁,但是英宗皇帝並沒有打算殺他,畢竟于謙是國家的功臣,而且當年他擁立景泰帝也是出於公心。
但是,記仇的徐友貞並沒有打算就此罷休,他的一句讒言將于謙送上了絕路——「不殺于謙,此舉無名」。於是為了讓自己師出有名,英宗被迫殺了于謙,並且抄了于謙的家。結果讓那些抄家的人大吃一驚,做了八年首輔的于謙竟然家徒四壁,家裡沒有金銀財寶,只有皇帝賞賜的詔書和衣服。
于謙,在明朝最危險的時候挺身而出,不計個人安危,擁立景泰帝,成功的保衛北京,為官清廉,在英宗復辟之後卻被小人所害,令人嘆息。
更多歷史故事,請關注「天涯看點」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藏書訣竅] 如何辨別小人書的真假?
※交一個坦蕩君子,會讓你受益一生;處一個是非小人。。。
※防小人錦囊妙計
※小人是怎麼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