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停息的這一天:記場內交易時代的落幕
交易場的活力和她澎湃的生命力量已經讓位給寂靜無聲、精密的電子交易。
芝商所的董事們上周投票決定關閉其大部分芝加哥和紐約的期貨場內交易池,至此,一個時代隨之宣布結束。期貨市場使國際市場發生了徹底改革,並開創了現代金融新時代。
「公開喊價」—在這裡交易員和經紀商聚集在一個交易大廳;通過手勢信號和大聲呼喊其所希望的買價和賣價的數量和價格的方式來競爭交易。但這一切現在都不得不讓位給無聲和精密的電子交易。雖然這個決定不可避免,但仍讓我感到深深的遺憾。
作為一個尋找工作的法律系學生,我和交易池初次相識在20世紀50年代。當年踏上在芝加哥北富蘭克林街110號Merc的交易大廳時,我感到自己就像愛麗絲透過窺鏡而步入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一樣—這個世界不僅僅有一個瘋帽匠,而是上百個!
交錯在交易員之間的吶喊,他們身體的奇異運動和手勢,都那麼離奇。辦事員們以快似走鵑鳥的步伐在交易大廳內穿梭—帶著場內經紀商們的買賣訂單。交易大廳里的那種能量,那種澎湃的生命力是不可思議的,是令人振奮的。雖然當時對此一竅不通,但卻想成為她的一部分。
通過接受交易池內的一份工作,讓我變成了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根源的傳統的一部分。有些人認為公開喊價始於1730年的日本大阪—當時封建領主們在那裡組建了Dojima大米市場。另有說法是起源於第10和第12世紀,當布魯塞爾和馬德里等地的商賈雲集於牲畜市場,同時大聲地就其未來交割的商品討價還價。還有一些古代世界的相關實踐線索:起始於古代腓尼基人、希臘人和羅馬人對其船舶貨物所進行的期權交易。
最終,我在1965年加入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直到成為CME主席。數年後,在1992年,我帶領交易所推出Globex—一個電子交易平台。即便在當時,我也意識到它可能意味著交易池終結的開始。
如今,電子屏幕是在世界每一個角落的交易台上的固定裝置,市場行情和信息以不可捉摸的速度持續地流動。而眼球對眼球的交易早已過時。
然而,交易所大廳里的魔力很快將成為歷史的記憶。場內交易員和經紀商們代表了一支「工程師軍隊」—他們將其相關技能運用到了最高境界。沒有他們的勇氣和意願去接受複雜的新思想和創新,世界恐怕會更加貧瘠。
當我在1972年推出貨幣期貨時,記得一位著名銀行家曾說過:一想到外匯交易可以被託付給一群「賭雙骰的五花肉商人」就覺得荒唐可笑。他完全誤解了交易員們的能力和熱情—他們是美國人獨創性的鮮活例證。
是那些交易員們鑄造了我們今天稱之為芝商所的巨像:世界最大的金融交易所,提供絕大部分最重要的金融工具,並全天候覆蓋每一個主要資產類別。
然而,世界前進了,公開喊價再也無法克服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每個角落;每個縫隙的技術革命。
如今,CME在每一天的每一個分鐘都與世界聯線。我們也通過簡訊、Twitter和電子郵件;以及iPad和智能手機等隨時隨地與世界溝通。
我們不能回到從前,交易池;和她刺耳的瘋狂,吶喊的交易員們—這一切將很快消逝。再見,親愛的朋友!
本評論文章來自芝商所(CME Group)
作者梅拉梅德先生是芝商所股份有限公司名譽主席,被公認為世界金融期貨之父。
配圖:和訊期貨
推薦閱讀:
※滬上十二少:波動率、風險率與系統交易 | 交易者說
※深度丨我國引進辯訴交易的可行性
※紐交所暫停交易超過3個半小時後恢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