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不能給你二十塊錢——美國爸爸寫給6歲兒子的一封信

作為家長,您是讓孩子從幾歲開始了解金錢的?而你又是何時讓孩子真正開始擁有零用錢的?怎樣給,給多少?他能自由支配自己的零用錢嗎?下面的這個故事也許可以讓你了解國外的父母們是怎樣教育孩子看待金錢的。

美國一名6歲孩子近日要求爸爸預支零用錢20美元買玩具,結果收到以「爸爸銀行」發給他一封信。

「我們很遺憾地通知你,由於你的個人帳戶資金不足,以及不做家務的歷史。現階段我們不能提供一筆20美元的貸款(零花錢)。」

「在審核你的賬戶後發現:自從聖誕節以來,你已經花費超過80美元在玩樂上。按照目前的財務不良的狀況,"爸爸銀行"無法讓這個情況繼續惡化下去。」

」如果你對這個決定不滿意,可以向處理投訴的部門反映,聯繫電話是(你媽媽的電話)。」

「很高興你選擇「爸爸銀行」,能為你的財務需求提供幫助是我的榮幸。」

這樣的一封信,讓您會心一笑之後,是否也會有所思考呢?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四個不同的國家,聽聽看那裡的家長們是如何進行財智教育的。

澳 洲

孩子無權亂用父母的錢

在滿足孩子的生活學習需求之外,澳洲父母很少輕易給孩子過於奢侈的物質享受。他們強調如此一個觀念——現在的錢是父母掙的,孩子沒有權利隨便花父母的錢,要想自由支配金錢,只能是自己掙的。這個原則,很小的孩子也一樣遵守。

每次帶孩子外出購物,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孩子們不能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澳洲媽媽是這麼說的:「我的大寶3歲時,已經很喜歡自主地從琳琅滿目的商品架上,開心地把一樣樣他喜歡的東西放進購物車裡,看到他開心的模樣,還真不忍心掃他的興。但是,我還是認真的跟他說,買這些東西需要很多錢、爸爸媽媽掙錢不容易、有些東西並不一定要一次買齊。孩子則半懂不懂,偶然也會撒嬌甚至發脾氣,但我還是堅持著,無論他怎麼哭鬧,我都不退讓。堅持就會勝利,大寶逐漸養成了好習慣,買東西之前總要徵得我的同意,而且每次只能買一定數量的東西。」

大班開始學理財

澳洲的幼兒園一般從大班開始教有關錢的知識,認識錢是什麼、有什麼用,如何管理錢等。「大寶每次買東西都跟我學說「媽媽付錢、付錢後就是自己的了……感覺孩子已經初步認識了一點錢的常識,我開始定期給他零花錢。」

「大寶在家每天有固定的家務,如收拾玩具、收拾自己的碗筷等,每次如果完成好,我給他一定數量的零花錢作為獎勵。我告訴他,這些錢他可以自由支配,但要跟媽媽說一聲。孩子畢竟很小,於是我就進一步引導他如何花這些錢,如當大寶在超市想買額外的東西時,我就告訴他可以用自己存的錢買。大寶非常高興,他親身體會到了錢的魅力。而且,通過這樣一些途徑,年幼的孩子慢慢懂得了一些道理,如通過勞動才有所得,勞動很辛苦,不要隨便亂花錢,以及尊重父母的付出等。」

澳洲的父母認為,孩子們終究有一天要獨立打拚世界,與其那時候再開始面對困難挫折和彷徨無措,還不如在父母的監督下開始摔打滾爬,早早練出一身面對人生歷練的本事。

瑞 典

在瑞典,有些人被簡訊借貸的迅速和不需擔保所吸引,卻看不到背後高達2000%的高利,有些人欠債購物失控,每月收入除了必要的生活費外被強行抵債……這些個案瑞典的家長們並不陌生,也增加了他們培養孩子「財商」的緊迫感和壓力。瑞典家長是這麼說的:

錢的來源

「孩子們對「財」最直接的體會很可能是錢。女兒3歲時,我第一次問她錢的來源,回答是從銀行來的。 那時她經常和我們一起去銀行談貸款,就美好地認為只要去銀行就會有錢了。我解釋說:「爸媽必須上班才能有錢,掙來的錢叫工資,這樣才能買喜歡的東西。 如果沒工作銀行是不會借錢給我們的,借的錢也要還,如果不還,會有很大麻煩。」

滿足孩子獨立支配金錢的慾望

」3歲生日時,女兒有了自己的第一個錢包和玩具超市,但總覺得和現實有差距,沒有真實的購物體驗很沒勁。我和孩子他爸同意讓她自己選購酸奶和果汁,從小被合理滿足購物慾的女兒性格比較平和,從沒無理取鬧亂買東西,也能聽從我們建議。快4歲時,第一次拿自己的錢包去超市,第一次投幣選購喜歡的東西,自己把硬幣放在兒童購物車,購物結束記住取回,整個過程非常開心。「

  

以後的計劃

「6歲時,瑞典孩子每周會有20到25克朗的零花錢,據統計70%的孩子都有這種零花錢。這個數目恰到好處, 散裝糖果約70克朗一公斤,包裝的3塊20 克朗,一些巧克力每塊20多克朗,自動售貨機的小玩具10克朗一個。可以選擇散裝或塊裝糖果,還可以省下來買好點的巧克力。在選擇、自律、積蓄和責任上,將面臨更具挑戰的細節培養。」

  

不管怎樣,對錢的健康心態比錢本身和理財的技巧更重要——節省但不吝嗇,重要但不拜金。  

美 國

美國孩子的金錢觀是從小養成的,小孩子只要有了數學概念之後,父母就開始執行零用錢教育了。在他們看來,給孩子零用錢是讓他們學習理財的最好方法之一,不僅可以讓小朋友養成良好的用錢習慣,還讓他們懂得開源節流的道理。

懂得量入為出

給孩子零用錢的出發點不是補貼,而是用它作為理財的工具,讓她在有限的資源中懂得量入為出和控制慾望。美國很流行的零用錢理財觀是:消費+儲蓄+投資+慈善分享。「我女兒拿到第一筆『工資』,每周5美元時,我建議她把領到的錢分別放到三個標有不同用途的透明大罐子里,分別為日常花費、儲存和慈善,至於怎麼放,由她來決定。女兒喜歡透明的罐子,可以清楚地看到裡面有多少錢,會有一種積少成多的成就感。我們規定,她的一些不是必需品的小開銷,用自己的錢來買,讓她也感受到自主權。」

需要學會怎樣用錢

學會用錢和賺錢一樣重要,既然是教孩子理財,就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度,要不然他們永遠不知道該如何使用錢。只要把握住大原則,既不可以透支,糖果和可樂等碳酸飲料要盡量少買,之後所要做的就是相信他們的能力,同時在心理上接受他們可能會亂花錢的風險。既然是讓他們自己決定,在生活中必定要遭遇取捨的問題,尤其是面對多項選擇,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消費習慣被不斷挑戰著,像看電影和書,想看的卡通電影永遠都很多,依他們手裡可支配的那點錢,只得有所取捨地進行選擇。

總之,很多取捨都牽涉到價值觀和原則,在嘗試之後,學會在有限的資源下如何合理分配,這裡面的教育遠比只盯著他們具體花多少要有幫助。同時讓他們意識到,一旦作出選擇,無論怎樣,都要承擔後果。

用儲蓄的錢做善事

放手讓孩子花錢的同時,也和他們討論儲蓄的概念,例如什麼是儲蓄,好處又是什麼。鼓勵她儲蓄,實際上是告訴她如何善用自己的錢,學會在花錢和存錢之間找到平衡。「到年底時,我會提醒她做些愛心慈善,讓她明白分享也是一種責任,特別是在美國,慈善捐助很發達,很多都是自發行為,在這個大環境下,更要讓孩子從小學會給予和分享。」

荷 蘭

荷蘭的孩子通常是在4歲開始接受「錢」的觀念,他們開始有自己可支配的零用錢。當然在孩子還不能自己獨立工作之前,父母有責任支付孩子正常之需,除此而外,也會為他們提供掙錢的機會(只限於家里)。以4歲孩子為例,看他們是如何得到並支配自己零用錢的。

獲得零用錢

一部分是長輩給予,這個數量不能太多,通常一周是20或50歐分,一部分是由孩子的勞動獲得,比如你可以讓孩子幫你在花園裡幹活,也可以讓他幫你在廚房適當工作(在安全的前提下),每次工作支付他20或50歐分,但是,每個月的數額要有限制,最好不能超過4個歐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數額也要增加)。

這樣做,主要就是要讓孩子懂得:只有勞動才會換來錢,進而讓孩子愛上勞動。所以孩子從長輩那裡得到的錢最好遠遠少於掙到的。

學會攢錢

給孩子一個儲蓄罐,讓他把自己的錢都放進去,定期拿來出數一數,這樣做可以教孩子數數。帶著對自己錢的興趣去數數,肯定學得很快,也能讓孩子懂得積少成多的道理,同時讓孩子懂得付出的勞動越多,得到的報酬也越多,當然孩子的耐心也在這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學會消費

孩子錢攢夠一定數量(如半年後),帶他到商店讓他把自己的錢花出去,商店由父母選擇(可以控制一下所買東西的範疇),但在商店裡,即使他買的東西毫無用處父母也不要干預他如何支配自己的錢。

不沒收孩子的錢

父母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把孩子的錢拿回來,這樣會讓孩子有巨大的挫敗感,同時,孩子也會失去對別人的信任。

現在,你準備好和孩子聊聊金錢了嗎?

文章來源:教育心理,轉載自公眾號「美寶之家」

推薦閱讀:

美國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制裁 含38個個人和實體|俄羅斯|制裁|凍結
為什麼在美國連燒國旗都沒事
非典型美國第一夫人
美國敲響蔡英文喪鐘:她一旦當選台灣將不可控制蔡英文
雞是如何征服美國的?

TAG:美國 | 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