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賞析——第三回(1)
紅樓夢學刊 微信號:hlmxkzzs |
新朋友們點擊標題下藍色字「紅樓夢學刊」關注 小提示:點擊右上角「...」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
原文:第三回 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
注釋: 1、 夤(yín)緣:攀附,攀援。此處指攀附權要或藉助關係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賞析:此回回目文字各版本間不太統一。己卯本與庚辰本相同,夢稿本除將「夤緣」的「夤」字寫作「寅」,其他均與庚辰本、己卯本相同。請注意,此處又明確說賈府是在都城中;甲戌本則為「金陵城起複賈雨村榮國府收養林黛玉」。在此甲戌本有側批說:「二字觸目凄涼之至!」所謂「二字」,是指「收養」二字;列藏本、戚序本、蒙府本、甲辰本均為「托內兄如海酬訓教 接外孫賈母惜孤女」;舒序本則為「托內兄如海酬閨師接外孫賈母憐孤女」。
此回與第二回一樣,回目和內容極不匹配。關於「賈雨村夤緣復舊職」的內容,只有寥寥數段,而且還都是過渡性文字。此回的主要內容,還是在「林黛玉拋父進京都」。
原文:卻說雨村忙回頭看時,不是別人,乃是當日同僚一案參革的號張如圭者。他本系此地人,革後家居,今打聽得都中奏准起複舊員之信,他便四下里尋情找門路,忽遇見雨村,故忙道喜。二人見了禮,張如圭便將此信告訴雨村,雨村自是歡喜,忙忙的敘了兩句,遂作別各自回家。冷子興聽得此言,便忙獻計,令雨村央煩林如海,轉向都中去央煩賈政。雨村領其意,作別回至館中,忙尋邸報看真確了。
注釋:1、起複:中國古代官吏被撤職、降級或因其他原因停職後,又被重新起用並官復原職。
2、邸報:朝廷所辦的內部官報,相當於現在的內參之類。
賞析:這是一段過渡性文字,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林黛玉隨賈雨村進京作鋪墊,所以用十分簡略的敘述性語言簡要一敘。但是,就在這麼一段簡略的敘述中,卻也包含著非常豐富的信息內容:其一,與賈雨村「當日同僚一案參革」的張如圭,一聽到「都中奏准起複舊員之信」,「便四下里尋情找門路」,證明他也是一個很善於搞關係走門路的貪官污吏。在此甲戌本有一條側批闡釋張如圭的名字說:「蓋言如鬼如蜮也,亦非正人正言。」在此戚序本也有這樣一條批語,只是「正言」寫作「正旨」;其二,冷子興聽到這個消息後,「便忙獻計,令雨村央煩林如海,轉向都中去央煩賈政」。一有事情首先就想到託人情走門路找關係,說明他也是一個不法商人。這也為後文他鬧出官司一事預先作了鋪墊;其三,賈雨村聽到「都中奏准起複舊員之信」,也「自是歡喜」,並欣然接受了冷子興的建議。說明這位當日尚有良心的讀書人,現在已經在邪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一個靠搞關係走門路的專制政治時代,官場上必多貪官污吏,商場上必多奸商滑賈,百姓中亦必多潑婦刁民。
原文:次日,面謀之如海。如海道:「天緣湊巧,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隻來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訓教之恩未經酬報,遇此機會,豈有不盡心圖報之理?但請放心。弟已預為籌畫至此,已修下薦書一封,轉託內兄務為周全協力,方可稍盡弟之鄙誠,即有所費用之例,弟於內兄家信中已註明白,亦不勞尊兄多慮矣。」雨村一面打恭,謝不釋口,一面又問:「不知令親大人現居何職?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驟然入都干瀆。」如海笑道:「若論舍親,與尊兄猶系同譜,乃榮公之孫:大內兄現襲一等將軍,名赦,字恩侯;二內兄名政,字存周,現任工部員外郎,其為人謙恭厚道,大有祖父遺風,非膏粱輕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書煩托。否則,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為矣。」雨村聽了,心下方信了昨日子興之言,於是又謝了林如海。如海乃說:「已擇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尊兄即同路而往,豈不兩便?」雨村唯唯聽命,心中十分得意。如海遂打點禮物並餞行之事,雨村一一領了。
注釋:1、賤荊:中國古代對別人稱呼自己妻子時的一種自謙的說法。
2、家岳母:中國古代對別人稱呼自己的親人時,在稱呼前面加一「家」字,表示自謙。如說自己的父親則說「家父」、「家嚴」等。
3、男女:此處代指男女僕人。
4、干瀆:「瀆」也寫作「黷」,冒犯之意。此處乃添麻煩的意思。
5、出月:出了這個月,即下月。
賞析:這還是一段過渡性文字,目的仍然是為賈雨村帶林黛玉進京作鋪墊。林如海初次正式出場,亦無細緻描寫,只是通過他與賈雨村的對話,點出賈母已經派人前來迎接林黛玉之事,再次為林黛玉的拋父進京提供一種合理性。在此蒙府本有兩條批語說:「要說正文,故以此作引。且黛玉路中實無可托之人,文筆逼切得宜。」「借賈雨村細密心思之語,容容易易轉入正文,亦是宦途人之口頭心頭。最妙。」
林如海對賈雨村所說的幾句話,不僅表明他是一個知恩圖報之人,而且考慮事情也十分周到。其心思之縝密,也可見出日後林黛玉的情形。誠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女。
賈雨村的虛偽與城府,在此已經暴露無遺。他明明已經通過冷子興之口知道了賈赦、賈政的有關情況,在此卻還要故意問林如海「不知令親大人現居何職?」他明明已經採納了冷子興的建議,決定「央煩林如海,轉向都中去央煩賈政」以便「起複」,在此卻口是心非地謊說「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驟然入都干瀆」。在聽了林如海的安排後,卻也「心中十分得意」。在此甲戌本有兩條簡短的批語特意點出:「奸險小人欺人語。」「全是假,全是詐。」
前面已經通過冷子興之口對賈赦、賈政作了介紹,此處卻又通過林如海之口再介紹一遍,似有重複之嫌。但林如海只對賈雨村說了賈赦的名和字,其他並無一字褒貶。而對賈政,卻說了一大堆好話。這說明在林如海的心目中,對賈赦和賈政的為人也心知肚明。按照所謂「不寫之寫」的說法,其實對賈赦已經暗含貶責之意。在此甲戌本有側批說:「寫如海實系寫政老。所謂此書有不寫之寫是也。」
原文:那女學生黛玉,身體方愈,原不忍棄父而往,無奈他外祖母致意務在必去,且兼如海說:「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雲不往?」黛玉聽了,方灑淚拜別,隨了奶娘及榮府幾個老婦人登舟而去。雨村另有一隻船,帶兩個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賞析:這仍然是為使賈雨村和林黛玉能夠進入賈府的過渡性文字。林黛玉初次正式出場,卻連極為簡略的描寫都沒有,甚至也沒有讓她說一句話。但我們透過這段簡略的敘述性語言亦可看出,林黛玉年紀雖小,卻甚有孝心,她之所以不肯前往賈府,乃是因為不忍心拋下父親。而她後來同意到都城去,一是因為「他外祖母致意務在必去」;二是因為聽了林如海的勸導後,以便減除父親的「顧盼之憂」。在此蒙府本有批語說:「此一段是不肯使黛玉作棄父樂為遠遊者。以此可見作者之心,保愛黛玉如己。」
對於林如海所說「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幾句話,甲戌本有側批說:「可憐!一句一滴淚、一句一滴血之文。」點出了林黛玉命運之悲慘。
按照當時的禮教,林黛玉與榮國府的幾個老婦人同坐一條船,而賈雨村與另外兩個小童則必須另坐一船。連過渡性文字的細節方面,作者都顧及到了。對此蒙府本有批語說:「細密如此,是大家風範。」(原文賞析:孫玉明 版本校對:卜喜逢)
推薦閱讀:
※美國藝術家James.Avati繪畫作品賞析(1)
※闕題原文、翻譯及賞析
※柳宗元詩《江雪》賞析
※李白的詩:《將進酒》賞析
※李商隱《常娥》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