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裝直升機列傳【圖文】

武裝直升機在近40年的時間裡,先後發展了三代,成了兵器家庭中一個興旺家族.美國武裝直升機代表機型 □ AH-1"超眼鏡蛇"直升機 AH-1武裝直升機綽號「眼鏡蛇」,由美國貝爾公司研製生產,是世界上第一種專用武裝直升機,迄今已經生產了G、J、Q、S、P、E、F、W、Z等9種不同型號。海灣戰爭中的「超眼鏡蛇」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參戰的「眼鏡蛇」直升機約1170架,在戰爭中,這些「超眼鏡蛇」頻頻出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戰果。 □ 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從1976年5月開始,由美國陸軍組織對兩家公司的原型機進行對比試飛,到1976年底經過90小時的試飛對比,美國陸軍正式宣布休斯公司的YAH—64方案獲勝。再經過修改定型,到1984年1月第一架生產型AH—64A正式交付部隊使用。1981年末正式命名為「阿帕奇」。□ RAH-66「科曼奇」武裝直升機 隱形能力是「科曼奇」最具特色的「光環」。有人說RAH-66「科曼奇」是直升機家族中第一種隱形直升機,也是唯一的「隱形者」。更有人把它叫作直升機家族中的F-117。「科曼奇」頭上的另一個光環就是「全數字化直升機」。它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第一種完全數字化、智能化的直升機。最為突出的是,「科曼奇」執行偵察任務是在計算機幫助下完成的。在研製了21年之後,美國防部終止了「科曼奇」直升機發展計劃。 □ UH-72A「勒科塔」輕型武裝途直升機 美陸軍終止「科曼奇」項目節省下的經費一部分將用在採購「勒科塔」上。美陸軍航空兵未來主要作戰力量由AH-64「阿帕奇」、CH-47「支奴干」、UH-60「黑鷹」和UH-72A「勒科塔」4種機型組成。「勒科塔」將逐步接過原由OH-58「基奧瓦」偵察直升機和 UH-1「休伊」輕型直升機承擔的日常勤務保障任務及必要的偵察任務。美陸軍共訂購了322架「勒科塔」。「勒科塔」本是歐洲宇航防務集團下屬歐洲直升機公司的產品EC-145。首批「勒科塔」的主要部件在德國生產。AH-1"超眼鏡蛇"直升機

美軍AH-1Z超眼鏡蛇直升機  國別:美國 類型:直升機 型號:AH—l 簡介: 美國貝爾直升機公司研製成功的AH—l「眼鏡蛇」武裝直升機,經不斷改進改型已形成一個系列,「超眼鏡蛇」AH—1W就是較晚改型的一種型號,供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 海灣戰爭中的「超眼鏡蛇」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參戰的「眼鏡蛇」直升機約1170架,海軍陸戰隊的輕型攻擊直升機中隊有49架AH—1W「超眼鏡蛇」參戰。在戰爭中,這些「超眼鏡蛇」頻頻出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戰果。例如,在100小時的地面戰爭期間,「超眼鏡蛇」經常出動執行火力支援任務,在破壞和掃除伊拉克在重要地區設置的雷場作戰中,它總是充當急先鋒,打頭陣,執行首次攻擊任務,為地面部隊順利推進開路。在戰爭的第二天,對伊拉克方面組織的對美海軍陸戰隊一指揮中心的反擊,兩架「超眼鏡蛇」對陸戰隊進行了強有力的火力支援退,擊退伊軍的進攻。在同一天大規模的反伊裝甲部隊作戰中,包括AH—64「阿帕奇」在內的美國武裝直升機大顯身手,其中一架「休伊眼鏡蛇」帶領4架「超眼鏡蛇」參加了戰鬥,並迫使伊方一個坦克營投降。在第三天的快速進攻作戰中,參戰的兩個中隊的「超眼鏡蛇」直升機,共摧毀伊方近200個地面目標,其中包括約100輛坦克、40至50輛裝甲運兵車、20輛汽車和一批火炮、觀察哨和掩體。戰爭實踐不僅證明了「超眼鏡蛇」直升機是一種具有強大對地作戰能力的空中武器平台,而且還證明了它在惡劣環境中使用的可靠性。海灣地區是一個多砂塵的環境,對直升機來說,在多砂塵的天空飛行危害性是很大的,尤其是在起降飛行和近地飛行時,強大的旋翼氣流會將地面大量砂塵捲起,危害性就更大,例如,它會嚴重磨蝕直升機旋翼漿葉和尾槳槳葉。雖然該機在執行任務中飛行強度較大,地面進攻任務完成率高達92%,但戰後檢查表明,其旋翼槳葉和尾槳槳葉磨蝕現象並不嚴重。所以,戰後美國國會一些議員在「要保留一些戰爭中表現好的航空武器」的建議中,也把AH—1W 「超限鏡蛇」與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並列地提了出來。 儘管如此,AH—1W還是暴露出了不少不適應現代戰爭的問題。例如,飛行員戴的夜視鏡雖然在夜間能夠看見地面敵方的坦克,但「陶」式反坦克導彈的瞄準具卻很難將其瞄準,雖然它在白天瞄準不成問題。而且飛行中如果要穿越濃密的煙霧,這種夜視鏡也不管用,必須由裝有前視紅外裝置的「休伊眼鏡蛇」直升機引導。由於沒有現代導航設備,在廣闊的沙漠地區飛行要準確定位也很困難,為解決這個問題,該機只採取了臨時措施,在參戰前匆忙裝上了羅蘭遠程導航接收機,同時配備了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前後艙的協調也有問題,APR—39告警雷達顯示器只在後艙有,所以,一旦雷達發現威脅目標,前艙飛行員只能聽到告警聲,卻看不見威脅在哪裡,他只能用通話方式向後艙飛行員詢問。

AH-1"超眼鏡蛇"直升機經過改良的「超眼鏡蛇」武裝直升機飛向2020 那還在1986年10月,第一批AH-1W「超眼鏡蛇」直升機進入美海軍陸戰隊服役。貝爾公司為此高興,因為這說明,「超眼鏡蛇」在與「阿帕奇」的競爭中獲勝了。貝爾公司保住了自己的一個重要市場,獲勝來之不易啊! 1985年8月,已併入麥道公司的休斯直升機公司向美海軍陸戰隊提出,希望能生產專為海軍陸戰隊使用的「阿帕奇」直升機。美海軍陸戰隊上層動了心,便決定在1987年對「阿帕奇」和「眼鏡蛇」兩種直升機進行對比試飛考評,誰的性能好就選用誰。這不是要擠占貝爾的市場嗎?「眼鏡蛇」被迫挑戰「阿帕奇」。但是,憑「眼鏡蛇」的綜合性能和實力要戰勝「阿帕奇」是困難的。貝爾公司決定發揮自己優勢,改進薄弱環節。 貝爾公司一直把海軍陸戰隊當作特別重要的客戶,竭誠為其服務,逐步積累為海軍陸戰隊進行技術服務的經驗。自1970年以來,貝爾公司先後生產出AH-1J「海眼鏡蛇」、AH-1T「改進的海眼鏡蛇」、AH-1T+「超眼鏡蛇」和AH-1W「超眼鏡蛇」直升機,裝備美海軍陸戰隊。 AH-1W「超眼鏡蛇」比照「阿帕奇」的優點進行改進。在機載武器上,它裝備了激光制導的「阿爾法」反坦克導彈、紅外尋的ATM-9L「響尾蛇」空空導彈、被動雷達制導的「賽德」反輻射導彈;新改進的機炮具有發射「方陣」貧鈾穿甲彈的能力。在隱形技術上,它在發動機噴口處安裝了能大幅度減少紅外輻射特徵的新型紅外抑制系統,機身上設置了SUU-4紅外誘導發射器、ALE-39偶極子反射體投放器和M119煙幕彈投放器。為了提高全天候作戰能力,「超眼鏡蛇」安裝了以色列研製的紅外前視系統和電視成像系統。不過這事做得不順。「阿帕奇」公司提出,「超眼鏡蛇」用的前視紅外系統稱FLTR,屬於它的知識產權。貝爾公司只好把前視紅外系統改叫NTS。 美海軍陸戰隊決定選擇AH-1W「超眼鏡蛇」,不是說「阿帕奇」不先進,而是由於「阿帕奇」外形尺寸比較大,作為艦載機不如「超眼鏡蛇」有優勢,何況「阿帕奇」造價成本比「超眼鏡蛇」要高許多呢!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和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阿帕奇」和「超眼鏡蛇」都有良好表現。面對沙塵漫天和煙霧迷茫,許多直升機停飛了,只有「超眼鏡蛇」和「阿帕奇」兩種直升機能繼續執行任務。「超眼鏡蛇」成了美海軍陸戰隊的主戰機種,按計劃至少使用到2010年。 由於研製新型空中作戰平台的費用劇增,連超級大國美國都感到承受吃力,轉而在現役優質機型上挖掘潛力。在現役優秀機型基礎上改進機型,更新軟體,使裝備性能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已成為許多國家提高武器裝備質量的重要途徑。為此,美海軍陸戰隊決定繼續改進「超眼鏡蛇」。它的座艙進一步減少了飛行員和射手的飛行負荷。它的短翼下增設了武器掛點,使其所攜帶的「阿爾法」導彈由8枚增加到16枚。在這個基礎上,貝爾公司將推出AH-1W的最新改進型AH-1IW S。AH-1IWS將在美海軍陸戰隊服役到2020年以後。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Apache音譯為阿帕奇,是北美印弟安人的一個部落,叫阿帕奇族,在美國的西南部。相傳阿帕奇是一個武士,他英勇善戰,且戰無不勝,被印弟安人奉為勇敢和勝利的代表,因此後人便用他的名字為印弟安部落命名,而阿帕奇族在印第安史上也以強悍著稱。 由來發展 武裝直升機從問世到現在只有20多年歷史,但由於它作戰能力強、機動靈活和用途廣泛,而普遍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發展非常迅速。1972年底,美國陸軍為了加強其武器裝備,提高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提出了「先進技術攻擊直升機」(AAH)計劃。要求研製一種能在惡劣氣象條件下,可晝夜執行作戰任務,井具有很強的戰鬥、救生和生存能力的先進技術直升機。計劃提出後經過90天的設計競爭,於1973年6月選中了貝爾和休斯直升機公司的方案,並決定各研製兩架試飛原型機和一架地面試驗機。1975年9月和11月,由休斯公司研製的兩架YAH—64試飛原型機分別進行了首次試飛,與此同時一架地面試驗機也完成了試驗任務。 從1976年5月開始,由美國陸軍組織對兩家公司的原型機進行對比試飛,到1976年底經過90小時的試飛對比,美國陸軍正式宣布休斯公司的YAH—64方案獲勝。再經過修改定型,到1984年1月第一架生產型AH—64A正式交付部隊使用。AH—64A是美國陸軍的編號,休斯公司的編號為休斯77,1981年末正式命名為「阿帕奇」,從此美國新一代武裝直升機AH—64A「阿帕奇」宣布誕生。1985年8月27日,休斯直升機公司並人美國麥道公司,從這個時候起休斯直升機公司便不付存在,「阿帕奇」也更換主人成了麥道公司的直升機。 作為一種「先進的攻擊直升機」,AH—64A「阿帕奇」代表的是80年代的技術水平,其中包括機體設計、機載裝備和武器等多方面。在總體上,「阿帕奇」的設計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在結構設計上很有特色,從而保證了該機具有比較好的基本性能和生存能力,以至於在以後的改進改型中,在機體設計上基本沒有大的變化。直升機最關鍵的部件是旋翼,「阿帕奇」採用的是四片槳葉全鉸接式旋翼系統,旋翼槳葉翼型是經過修改後的大彎度翼型。為了改善旋翼的高速性能,在生產型上採用了後掠槳尖。旋翼直徑14.63米,槳葉弦長0.53米,扭轉角負9度。槳葉上裝有除冰裝置,也可以摺疊或拆卸。尾槳位於尾梁左側,四片尾槳槳葉分兩組非均勻分布,槳葉之間的夾角分別為55度和125度。機身採用傳統的半硬殼結構,後面有垂尾和水平尾翼,尾梁可以摺疊。機身前方為縱列式座艙,副駕駛員/炮手在前座、駕駛員在后座,后座比前座高48厘米,視野良好。尤其是駕駛員靠近直升機轉動中心,很容易感覺直升機的姿態變化,有利於駕駛直升機貼地飛行。兩台通用電氣公司的T700—GE—701渦輪軸發動機,並列安裝在機身的兩個肩部,單台最大功率1265千瓦。機身中部兩側還裝有一對小展弦比短翼,翼下各有兩個外掛點,後緣有襟翼,它們的主要作用是攜帶武器和為直升機提供部分升力。起落架為大多數直升機所普遍採用的後三點式,但起落架不能收放。 在這裡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作為一種武裝直升機,在執行作戰任務時,往往飛得很低,很容易遭受敵地面火力的攻擊,危險性很大。因此,為了提高其生存力,「阿帕奇」在設計上想了很多辦法,採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在旋翼槳時設計中,採用了玻璃鋼增強的多梁式不鏽鋼前段和敷以玻璃鋼蒙皮的蜂窩夾芯後段設計,經實彈射擊證明,這種旋翼槳葉任何一點被12.7毫米槍炮擊中後,一般不會造成結構性破壞,完全可以繼續執行任務。機身採用傳統的蒙皮—隔框—長衍結構,其95%表面的任何部位被一發23毫米炮彈擊中後,仍可保證繼續飛行30分鐘。前后座艙均有裝甲,可抵禦23毫米炮彈的攻擊。 兩台發動機的關鍵部位也有裝甲保護,而且中間有機身隔開,兩者相距較遠,如果有一台發動機被擊中損壞,也還有一台可以繼續工作,保證飛行安全。提高直升機的生存能力,等於是提高了直升機的作戰效率和部隊的戰鬥力,對於武裝直升機來說,在這方面花費一些精力甚至付出一些代價(如增加重量)也是值得的。 在機載設備方面,「阿帕奇」比第一代武裝直升機有明顯的提高,它除了裝備一般的通信、導航和救生等設備外,還裝有目標截獲/標識系統(TADS)和飛行員夜視系統(PNVS)。這些設備在當時來說應該是比較先進的,從而使它在複雜氣象條件和夜間作戰能力大為提高。目標截獲/標識系統包括一台高分辨串電視、一台「直視光學裝置」望遠系統、自動跟蹤器和激光光點跟蹤裝置。有了這種目標截獲/標識系統,飛行員就能夠在級何氣象條件下,遠距離精確搜索、探測、識別和攻擊敵方目標。飛行員夜視系統與目標截獲/標識系統相類似,它可以使飛行員在各種速度和高度條件下都具有夜視能力,實現貼地飛行。 是否裝備專門的進攻性的武器系統?是衡量一般直升機和武裝直升機的重要標誌,有的直升機雖然裝備武器,但僅僅是為了防禦,這樣的直升機也不能叫做武裝直升機。「阿帕奇」的機載武器是比較強的,裝有一門XM—230—EI型30毫米鏈式機關炮,備彈1200發,正常射速為每分鐘625發,這種機炮的炮彈可與北約組織所採用「阿登」和「德發」機炮炮彈互換,具有很強的通用性。兩側短翼下共有4個外掛架,可攜帶16枚「海爾法」半主動激光制導的反坦克導彈;如果選裝70毫米的火箭彈,每個掛架下可掛一個19枚火箭的發射器,最多可帶76枚火箭。這樣的配置在現役武裝直升機中也是少有的,它可以同時攻擊多個地面目標。 改進改型 從上面的介紹不難看出,AH—64A「阿帕奇」是一種技術先進、設備精良、生存能力和綜合作戰能力都比較強的武裝直升機,但也是美國陸軍中最複雜的武裝直升機。自從1984年開始投入使用以來,已生產了800多架,主要裝備美國陸軍和國民警衛隊,同時出口以色列、抄特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希臘、英國、荷蘭、日本和韓國等。先後經歷過1989年12月的美軍入侵巴拿馬, l四1年的海灣戰爭以及波黑戰爭等實戰考驗。特別是在海灣戰爭中,參加數量多,出動頻繁,且戰果累累。因此戰後「阿帕奇」成了軍機市場的搶手貨,不少國家爭相購買。 但是,在平時的訓練和實戰中也暴露了不少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前面提到AH—64A「阿帕奇」率先裝備了飛行員夜視設備(PNVS)和目標截獲/識別系統(TADS),這既是它的先進之處,也是問題所在。PNVS安裝在機頭上方,它可以使飛行員(正或副駕駛員/炮手)在夜間能通過頭盔顯示瞄準系統(IHADSS)看到機外l比1(原大)的景物圖像,景物圖像顯示在飛行員頭盔的單鏡片上,而且在這種景物圖像上可以疊印直升機的空速、飛行高度、方位等簡單飛行數據。TADS位於PNVS下方,它可以在白天或黑夜為飛行員提供放大了的目標圖像(放大圖像有利於識別和攻擊),不同的是這种放大圖像在前艙是顯示在副駕駛員/炮手的頭盔鏡片上,在後艙則顯示在正駕駛員前面的顯示屏幕上。讓飛行員能看到機外的原大景物和放大的目標圖像,這對於夜間和複雜氣象條件下的飛行和識別、攻擊目標肯定是大有好處的,問題是馬丁?瑪麗埃塔公司的TADS和PNVS都使用8--12微米波的前視紅外技術,雨、霧和灰塵等都可以阻礙該範圍內的紅外線的傳播,因此只要是小雨或濕度較大的天氣就能減弱紅外圖像的對比度,影響PNVS和TADS的使用; 其次,AH—64A「阿帕奇」的主要武器是AGM—114「侮爾法」反坦克導彈,兩側翼下分別可掛兩層8枚,共16枚。該導彈由美國羅克韋爾國際公司專門為AH—64武裝直升機所研製,採用半主動激光制導方式,主要用於攻擊地面坦克和裝甲車輛,但它也有缺點:一是雨、雪天氣阻擋激光束的傳播,使導彈無法制導;二是因為採用半主動激光制導方式,導彈發射後,必須由裝在直升機上的激光指示器照射和指示目標,因此從目標捕捉、導彈發射到命中的全過程,「阿帕奇」直升機始終都處在暴露狀態,很容易受敵方火力的攻擊。 第三, AH—64A「阿帕奇」是目前美國陸軍航空兵的主力裝備,已裝備35個大隊,共727架。同時也是最複雜的武裝直升機,座艙內僅各種開關就達1250個,飛行員操縱難度大,負擔重,而且容易出現失誤。另外,「阿帕奇」雖然是美國陸軍採用軍標1553B數據匯流排的第一種宣升機,但機上的設備和系統沒有全部與匯流排交連,直升機維護的難度和工作量都很大。 針對這些問題,早在80年代初美國陸軍就提出要改進AH—64A「阿帕奇」直升機在惡劣氣象條件下的作戰能力,1985年馬丁?瑪麗埃塔和威斯汀豪斯公司獲得研製直升機機載惡劣條件下的火控和截獲雷達(Hawfcar)的合同,即開始研製機載「長弓」雷達,當時稱機載惡劣天氣武器系統(AAWWS)。 戰鬥機的機載火控雷達一般工作在I/J波段,即8-10千兆赫範圍,但這種雷達不適於武裝直升機使用,因為武裝直升機飛行高度要比戰鬥機低得多,其機載雷達必須能在有嚴重地面雜波條件下工作。經研究表明,在地面雜波很強的環境中,毫米波容易甄別,而且毫米波雷達的天線尺寸較小,適合在直升機和導彈上安裝。通過試驗還證實,在35千兆赫的Ka波段附近,毫米波回波的信噪比較高,而地面雜波最弱。 1986年6月,美國陸軍開始對「長弓」毫米波雷達進行原理性試驗。1987年秋,將3校「海爾法」導彈改裝了主動雷達引導頭(成為「長弓海爾法」導彈),並進行了地面發射試驗。1989年5月,在一架「阿帕奇」直升機的旋翼軸頂上裝上「長弓」雷達天線整流罩模型進行飛行試驗,天線罩為扁圓形,直徑132厘米,高76厘米。隨後,又在這架直升機上安裝了試驗性的「長弓」雷達進行試飛,這種裝「長弓」雷達的直升機就稱為「長弓阿帕奇」驗證機。飛行試驗結果證明,旋翼軸頂上的天線罩除在快速飛行中會增加一點阻力外,對直升機的操縱性和穩定性幾乎沒有什麼影響。1993年8月,第一架AH—64D「長弓阿帕奇」原型機首次試飛。1994年6月,「長弓阿帕奇」原型機第一次採用主動雷達制導的「長弓海爾法」導彈進行打靶試驗,結果一彈擊中了4.2公里處的一輛行進中的T—72坦克,效果非常好。從此,AH—64A「阿帕奇」的發展型—AH—64D「長弓阿帕奇」問世。 在此之間,麥道公司還推出了一個「阿帕奇」的多階段改進計劃(MSIP),先後出現了AH—64B和AH—64C兩種型別。AH—64B是根據1991年海灣戰爭的使用經驗提出的改型,與AH—64A相比主要加大了左前方的電子設備艙,具有發射AIM—92「毒刺」空對空導彈的能力,加裝了衛星全球定位系統(GPS)和自動目標移交系統(ATHs),並改善了直升機的可靠性、適用性和維護性(RAM)。原計劃將254架AH—64A改為AH—64B,但該項目已於1992年取消。 AH—64C也是在AH—64A「阿帕奇」基礎上的一種改型,它除了沒有裝「長弓」雷達外,其餘基本與AH—64D相同。該型機已於1994年1月首飛,計劃用美國陸軍現役的AH—64A改裝540架(有的資料為584架),1995年中期開始交付使用。剩下美國陸軍還有227架AH—64A將全部改成AH—64D「長弓阿帕奇」,原計劃該改型從今年起開始服役,按照新編製將裝備25個大隊,每個大隊有3個中隊,每個中隊裝備3架AH—64D和5架AH—64C。由於這兩種機型除雷達外基本相同,執行任務的直升機可以通過自動目標移交系統共享戰術情報信息,因此沒有「長弓」雷達的AH—64C也可以發射AGM—l14「長弓法爾法」導彈,因為它是主動雷達制導的,發射後可以不管。 "長弓阿帕奇"的設計特點 從外表上看,除了旋翼軸頂上多了個扁圓形的天線罩以外,「長弓阿帕奇」與「阿帕奇」似乎沒有什麼區別,但實際上「長弓阿帕奇」技術水平和綜合作戰能力都有顯著的提高,難怪麥道公司(現並人波音公司)正雄心勃勃,不但要將現役的AH—64A全部改裝成AH—64C/D,而且還擴大生產新的AH—64G/D供應國外客戶,以便與歐洲直升機公司的「虎」式、貝爾公司的「超級眼鏡蛇」、阿古斯塔公司的「貓鼬」以及南非和俄羅斯生產的武裝直升機進行競爭。現在英國已訂購91架AH—64G/D,荷蘭、韓國等也都先後訂購「長弓阿帕奇」。這說明經改型後,AH—64D確實有了較大提高,其更新的方面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內容: (l)換裝「長弓」雷達 之所以將AH—64D命名為「長弓阿帕奇」就是因為換裝了「長弓」毫米波雷達。該雷達原理樣機重226公斤,生產型已降為l72公斤。雷達天線安裝在主旋翼軸的頂部,可進行360度的全方位連續掃描,也可以對某個扇形區進行重點掃描。「長弓」雷達發射波具有脈衝短、不易探測的波形、小的旁瓣和一定程度的頻率捷變能力,不易被截獲和干擾。當直升機在複雜地形的掩護下,這種雷達波可以穿過惡劣大氣環境,發現機載紅外設備發現不了的偽裝在地面雜彼中的目標,並可以通過目標探測和分類設備將雷達探到的目標信號特性與資料庫的資料進行比較,依次排列出對載機的威脅等級。在跟蹤瞄準目標時,不但速度快(比現在的瞄準手段減少70%的瞄準時間),而且可以瞄準多個目標。 「長弓」雷達具有多種工作方式,在空地方式時可探測空中目標,但在空空方式時不能探測地面目標。 一架裝備「長弓」雷達的AH—64D能為整個攻擊中隊提供空中警戒。「長弓」雷達還具有地形跟蹤能力,這種方式一般在飛行員的夜視設備和夜視鏡(NVG)不好使的情況下使用。 (2)裝備「長弓海爾法」導彈 以前的AH—64A只能攜帶半主動激光制導的「海爾法」反坦克導彈,整個發射過程需要載機對目標進行照射指引,影響了直升機的安全。而AH—64D則可裝備AGM—114L「長弓海爾法」導彈,由於它採用了主動雷達制導方式,對於目標的特徵和位置信息可被導彈所「記憶」,即使直升機雷達不再照射目標,彈上的毫米波主動雷達導引頭也能引導其命中目標。此外,AH—64D又增加了兩個外接點,可帶4枚「毒刺」、4枚「西北風」或2枚「響尾蛇」紅外格鬥導彈,從而提高了該機的空戰能力。其它武器沒變。 (3)簡化座艙設備

為了減輕飛行員的負擔,對座艙內的設備進行了簡化。如由於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和功能可變控制鍵的使用,使座艙內的開關總數從過去的1250個減少到了現在的200個,取消了飛行員頭頂上的控制板,並將所有的控制開關組合到駕駛桿和顯示器上,減少了由於飛行員需要經常操縱機身兩側開關而造成的忙亂情況。AH—64D仍保留了AH—64A型上的飛行員夜視設備和目標截獲/瞄準系統,一旦遇到惡劣天氣不能使用或效果不好,可以得到「長弓」雷達地形跟蹤功能的幫助。一些主要飛行儀錶依然保留,但主要是作為備份。原來座艙里的黑白顯示器,改成了重量輕、能耗低的彩色液晶顯示器。據介紹,以後AH—64D還可能採用能顯示地形垂直變化的彩色地圖屏顯裝置。經過這些改進後,不但減輕了飛行員的負擔,同時提高對戰場情況的了解。 (4)改進通信、導航設備 對「阿帕奇」的通信系統也有相當大的改進,如AH—64D裝備的改進型調製調解器,它能在4台收發機上同時發射和接收信息,通信速度可達到每秒16000位元組。而且該裝置與美國陸軍的戰場數據系統兼容,可以相互分享目標數據和實時圖像。此外,「長弓阿帕奇」有高頻、特高頻和調頻電台,還有一台高額電台用於直升機貼地飛行時使用電離通信或地波通信。在導航設備上,AH—64D採用了利頓導航和控制系統公司的LN—100輕型慣性導航設備。這種採用環形激光陀螺的慣導設備,其精度是AH—64A採用的LRAB—80的10倍,可靠性是後者的3至4倍。它還可以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交連,可進一步提高導航精度。 (5)採用大功率發動機 由於大量的改進,使AH—64D的起飛重量增加500多公斤,因此採用了兩台功率更大的T7O0—GE—701C型渦輪軸發動機。這種發動機雖然是T700—GE—700的一種改型,但單台功率增加了144千瓦,最大功率達到1409千瓦。 「長弓阿帕奇」在設計中還充分考慮到全機的維護性要求,盡量採用功能更強、可靠性更高的電子組件和設備,使該機的維護性能更好。機群飛行50000小時後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將達到80小時。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裝備日漸精良

阿帕奇機頭安裝的標截獲指示瞄準具/駕駛員夜視感測器 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美國及盟國已服役多年,為提高作戰性能和生存性,其機載武器和設備的改進工作從服役伊始就沒有停止過,從而使這種武裝直升機的裝備越來越精良。 近一年來,僅美國陸軍航空和導彈司令部簽訂的三項有關火控雷達、光電瞄準系統和機載武器的研製和生產合同的總額就高達6.443億美元。第一項合同簽訂於2005年7月15日,金額為1.258億美元,合同商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主要是研製和生產安裝在旋翼上方桅杆上的"長弓"火控雷達,所有工作將在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第二項合同簽訂於2005年8月12日,金額為3.856億美元,合同商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主要是研製和生產安裝在機頭的目標截獲指示瞄準具/駕駛員夜視感測器(TADS/PNVS),該系統稱為"箭頭",既可用於"海爾法"導彈和其它武器的瞄準,也可用於晝/夜及惡劣氣象條件下的安全飛行,所有工作將在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第三項合同簽訂於2006年2月1日,金額為1.339億美元,合同商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主要是生產各種"海爾法"II型導彈,包括採用高爆反坦克(HEAT)戰鬥部的AGM-114K、採用金屬增強裝葯戰鬥部的AGM-114N、採用爆破殺傷戰鬥部的AGM-114M以及TGM-M36E4訓練彈,所有生產將在2009年8月30日前完成。

「科曼奇」直升機-----美軍裝備嚴循戰略需求 陸軍規模最大項目下馬

美軍戰略需求的靈活變化是出了名的。最近則更強調靈活,選擇特種部隊出身的斯庫梅克上將任美陸軍參謀長就可見一斑。況且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還在文章中贊同了這位新參謀長的「水龍頭」比喻———美軍現在好比水龍頭安裝太高的一桶水,能流動的總是上層的一小部分,桶底的水老也放不出來,因此必須增加靈活性,建立更多的「模塊化部隊」。為適應這種變化的最新例子,就是五角大樓宣布取消耗資380億美元的「科曼奇」直升機研製計劃,使這個花費21年時間和80億美元,至今尚未生產出一架可用直升機,號稱美國陸軍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項目宣告「流產」。什麼原因呢?美軍原來設想的是:這種雙發動機、雙飛行員,有隱形性能的直升機是準備拿來與蘇聯和華約國家作戰的,已經屬於拉姆斯菲爾德所說的「過時」的武器裝備。而現在,美陸軍需要的則是輕型、靈活的直升機,拿來與恐怖分子和游擊隊作戰。況且,原來每架定價是1200萬美元,現價已升高到5890萬美元,這樣一來,原來可買2000多架的計劃,勢必減少到600多架。美陸軍參謀長斯庫梅克上將說:「這是一項重大決定,不過我們知道它是正確的。」他建議國會把用於2011年前研製生產121架「科曼奇」的146億美元撥款改為增購796架「黑鷹」及其它直升機,並對目前在編的直升機進行升級和現代化改造計劃,以應美國陸軍的急需。其實,這種「該叫停時就叫停」的例子在美軍的歷史上可謂屢見不鮮。美軍這種嚴循戰略需求的精神更是極為敏感的。甚至當一架F—117隱形戰鬥機在南聯盟剛剛被擊落時,美國馬上就掀起了對隱形飛機的可靠性與必要性的質疑。據說其答案價值數千億美元,因為美國空軍及海軍原本都正在致力發展隱形技術,空軍方面打算追加生產64架F-117S隱形戰機(每架造價9000萬美元)、21 架B—2轟炸機(每架造價2.5億美元)。如果隱形的效果不大而可以輕易被擊落,那這些計劃不該早日「叫停」么?實際上,美軍的這種做法就是對「軍需為母」這一「裝備黃金律」的遵循。當年美國的艾森豪威爾總統曾嚴厲斥責過武器裝備研製中的遊離戰略需求的傾向,他說:「像:『緊要的』、『不可少的』、『絕對最低』等字眼,成了肆意濫用的詞句,爭論中各派都竭力鼓吹並堅持自己的觀點,但這種觀點顯然不可能都對。」後來的美國防部長溫伯格也曾在武器裝備發展中開展過「四反」運動—— —反過高估價、反欺詐、反浪費、反濫用。這個本來很清楚的黃金律,今天仍有強調的必要,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因為和平時期發展武器裝備的迫切性不那麼顯現了,容易被淡忘;市場機制使經濟效益突出了,熱點有轉移;而且,對於武器裝備本身,科技人員往往看重其技術的先進性,而不是作戰的適用性。武器裝備越複雜,越需要精深的專業知識,因而這個領域越來越成為專業技術人員的「領地」。這種現象並不完全使人樂觀,因為它有可能帶來更多的遊離作戰需求的危險,也就是出現「軍品不軍」的問題:重技術性能,輕作戰效能;考慮技術性能指標多,考慮實際作戰效能少;沒有真正落實到戰鬥力上。法國一海軍少將曾指出:「軍工集團只考慮軍火工業本來的目的性,而不考慮創造出來的裝備的軍事利害關係。」美國曾專門組織過對武器裝備的「評比」,以評出「最好的」與「最差的」 武器裝備,其標準共有6條:「實用可靠、便於維護、價錢低、大量裝備、滿足實戰和優於對手。」可謂用心良苦。 直升機:歐「勒科塔」成美陸軍新寵

勒科塔」將與「阿帕奇」、「支奴干」和「黑鷹」一起成為美陸軍航空兵未來主要作戰力量現今,在美國密西西比州哥倫布市的直升機工廠,人們正忙著建造新廠房。這是為了擴大生產美陸軍選定的一種新型輕型多用途直升機。美陸軍將這種直升機命名為UH-72A「勒科塔」。勒科塔原是印第安人的一個著名部落的名字。這個部落以英勇保護家園而名傳北美。美陸軍共訂購了322架「勒科塔」,第一架已於今年1月進入美加州歐文堡訓練中心服役,按計划到2013年將交付230架。哥倫布直升機廠的現場地和人力都不能適應生產的需要,因而採取了擴大廠房和擴大就業崗位的措施。新的生產線定於今年8月投入使用。世人曾對美陸軍因終止「科曼奇」輕型直升機發展項目而節省下的近百億美元經費怎麼花猜測很多,如今知道其中一部分將用在採購「勒科塔」上。在美軍未來幾十年裝備發展計劃中,美陸軍終於決定美陸軍航空兵主要作戰力量由AH-64「阿帕奇」、CH-47「支奴干」、UH-60「黑鷹」和UH-72A「勒科塔」這4種機型組成。「勒科塔」將逐步接過原由OH-58「基奧瓦」偵察直升機和 UH-1「休伊」輕型直升機承擔的大量的日常勤務保障任務及必要的偵察任務。然而,「勒科塔」能成為美陸軍航空兵未來作戰力量「四大金剛」之一實屬不易。這主要是因為「勒科塔」本是歐洲宇航防務集團(EADS)下屬歐洲直升機公司的產品EC-145。在競標樣機對比中,EC-145的性能優勢引起了美陸軍的注意。它的噪音與美麥道公司推出的MD-902都比較低,而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場經驗證明,噪音低的直升機比噪音大的直升機生存率高,尤其是在夜間行動中。MD-902比EC-145噪音更低些,可它採用了鮮見的無尾槳設計令美陸軍對它猶豫不決。沒有人想到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會幫了歐洲直升機公司的大忙。那場颶風重創密西西比州。哥倫布等市很多廠礦毀損倒閉,大批人員失業。歐洲直升機公司在哥倫布工廠的恢復和發展顯然對密西西比州大為有利。該州政府一時成了歐洲直升機公司的代言人,極力遊說美國政府選定EC-145直升機。正是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EC-145變成了「勒科塔」。歐洲直升機公司驚喜地撈到23億美元的特大訂單。「勒科塔」整機長13米,機寬1.75米,機高3.4米,最大起飛重量3.59 噸,最大飛行速度269公里/小時,無地效懸停高度2740米,有地效懸停高度3440米,航程685公里。它確實是一種先進的輕型直升機。它的結構設計方便實用。如它的旋翼和尾槳的位置比較高,可增加人員進出直升機側主艙門和後部蛤殼式艙門的安全性,也利於後部物資快速裝卸。機艙布局設計合理,機艙可搭乘6名全副武裝士兵或裝置偵察、作戰指揮通信系統。在執行救護任務時,機艙內可容兩副擔架和兩名醫護人員。北約的傷員擔架能從艙門直接進出。「勒科塔」可在1220米高度和35℃的情況下完成各項任務,續航時間可達2.8個小時。它具有機載無線電覆蓋頻帶寬的優勢,可與各國民航部門和有關國家軍事部門聯繫。機載GPS系統使它可獲得精確的方位、航速和時間等信息。「勒科塔」的可靠性、維修性和保障性測試指標也都達到優秀。根據計劃,首批的UH-72A「勒科塔」直升機的主要部件在德國生產,通過海輪運到歐洲直升機公司哥倫布直升機廠組裝。待哥倫布新生產線建成後,哥倫布直升機廠就將逐步接過部件組裝、整機組裝和主要部件生產的任務。 俄羅斯武裝直升機代表機型 □ 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 米里設計局設計的米-24是前蘇聯開發的第一種武裝直升機,外型獨特,火力強大,擁有重武裝的同時還能載運步兵到前線,迄今沒有任何武裝直升機具備相同的身手。米-24共有7種不同機型,生產量超過2500架,使用國家超過20個,曾創下兩項速度紀錄,海平面速度超過後來出現的AH-64。北約稱米-24為「雌鹿」。 □ 米-28A/N「浩劫」攻擊直升機 米-28武裝直升飛機由俄羅斯米里設計局研製,米爾莫斯科直升飛機廠生產,被北約組織命名為「浩劫」。米-28A是一種用於和米-24「雌鹿」以及卡-50「黑鯊」戰場上配合,具有空對空和空對地作戰能力的新一代攻擊型直升飛機。1982年12月完成首飛,米-28的任務專門化,只承擔作戰任務,米-28的機動性很好,主旋翼採用五槳葉結構,機身中央部分的後部安裝一對短而寬的武器攜帶短翼。 □ 卡-50"狼人"武裝直升機 1992年在英國舉行的范堡羅航空展覽會上,這架多年來使外界捉摸不透的新型攻擊直升機公然亮相。俄國把這架直升機稱之為「狼人」,編號卡-50。卡—50令西方軍界刮目相看,畢竟有它獨到之處。它是美、蘇軍備競賽的產物,並奪得了直升機的三項世界第一:第一種單座攻擊直升機;第一種共軸式攻擊直升機;第一種採用彈射救生系統投入現役使用的直升機。 □ 卡-52"短吻鱷"武裝直升機 卡—52是俄羅斯卡莫夫公司研製的共軸反轉晝夜全天侯戰鬥直升機。在1995年8月的莫斯科航空博覽會上,卡莫夫公司拿出了這種直升機的原尺寸模型。1996年11月12日,在烏赫托馬直升機製造廠,首次公開展出了以「短吻鱷」這種可怕的兩棲動物命名的卡—52的原型機。它參加了當年的莫斯科航展,並在同年舉辦的印度國際航空博覽會上首次對外展出。飛行坦克:米-24武裝直升機

俄軍米-24武裝型直升機編隊飛行 米里設計局設計的米-24是前蘇聯開發的第一種武裝直升機,外型獨特,火力強大,擁有重武裝的同時還能載運步兵到前線,迄今沒有任何武裝直升機具備相同的身手。米-24共有7種不同機型,生產量超過2500架,使用國家超過20個,曾創下兩項速度紀錄,海平面速度超過後來出現的AH-64。在北約軍隊中,米-24被稱為「雌鹿」。 米里的傑作 20世紀60年代,前蘇聯陸軍開始走上機械化之路,米里設計局的主任設計師米里認為,一種能載運步兵並提供火力支援的飛行戰鬥運兵車將會給陸軍帶來一場戰術革命。1966年米界完成了新型武裝直升機的全尺寸模型,該機的外觀與美製UH-IA直升機相似,不過它卻擁有後來米-24的特性:配備2名乘員並可載運7至8名士兵;裝備雙管23毫米機炮、4至5枚反坦克導彈和2至4具火箭吊艙;機上重要部位和乘員均有裝甲防護。 米里準備了兩套設計方案,分別是單發動機的7噸重直升機和雙發動機的 10 .5噸重直升機,設計局的試驗廠也完成了3架不同型式的全尺寸模型和5款直升機前機身模型。最後,雙發動機直升機獲選,不過原先設計的固定式機炮改成機首下方炮塔上可轉動的高速機槍。米-24自1968年5月開始正式研製,1969年6月推出首架原型機,1969年9月首飛,先期生產型共有10架。這批飛機自1970年6月開始進行18個月的部隊接收測試,進行了局部修改後投入批量牛產。 米-24採用5片主旋翼和3片尾旋翼,機身較米-8纖細,前三點式起落架可以收入機身鼓起的起落架艙內,機身中段有兩個下傾的短翼,不僅可以掛載武器,還能在向前飛行時減少旋翼負荷19%至25%。前后座的機組乘員坐在防彈玻璃座艙內,飛行員坐在武器操作員左後側,武器操作員負責搜索目標,發射機槍、反坦克導彈和投擲炸彈,飛行員負責發射火箭彈和使用機炮吊艙,米-24的機艙最多可容納8名全副武裝的士兵,載運1500公斤物資或4具擔架,機外還可弔掛2000公斤的貨物。米-24的防護相當完備,駕駛艙與人員貨艙結合成單一的密閉防彈空間,具有核生化防護能力,發動機也以裝甲強化防彈功能。機內的5個防彈油箱裝載2130公升燃油,必要時還可在機內加裝兩個1630公升的副油箱。米-24採用 TV3- 117渦輪軸發動機,正常輸出功率1268千瓦,最大起飛功率1641千瓦,如果一具發動機失效則另一具發動機自動進入最大起飛功率輸出模式。該機的電子設備安置在後機身艙內,包括自動飛行控制設備、陀螺儀、自動進場系統、自動導航地圖、短程無線電導引系統等。 「雌鹿」姐妹 1970年,米-24正式投入批量生產,最初在前蘇聯空軍服役。陸軍航空兵成立後,米-24以獨立直升機中隊為單位納入陸軍機械化師的編製,完全實現了米里最初的使用設想。 1972年,北約發現蘇軍擁有新型武裝直升機,最初發現的批量生產型被命名為「雌鹿」A型,而具有水平短翼的先期生產型因在後來才被發現,反被命名為「雌鹿」B型。「雌鹿」A在1974年停產。原型機「雌鹿」B由米里設計局再度進行修改,配備4管12.7毫米機槍炮塔,改用半自動導引系統和反坦克導彈,在機首下方加裝前視紅外線系統和低光度電視攝像機。這些改進後來成為米-24V和米-24D的發展基礎。 由於米-24A的平面式座艙玻璃會妨礙飛行員的視線,於是米里設計局在 1971年重新設計前機身。機組乘員改為分坐於前後階梯狀的座艙內,飛行員坐在武器操作員後上方,防彈玻璃座艙罩改為前後獨立的淚滴狀設計。重新設計座艙罩不僅改善了視線,而且有利於導彈系統的操作。雙座艙罩的機型原本編為米-24V,但是計劃裝備的新型反坦克導彈一直無法服役,米里設計局只好將新設計的機身搭配舊式武器,這型直升機的編號是米-24D。米里設計局還推出了簡化版的米-25,專門用於出口。 AT-6新型導彈在1972年問世,它的速度、射程和精確度都大大超過老式的AT-2,配備AT-6的米-24V也終於誕生。除了換裝導彈外,米-24V還改裝了新的發動機,改裝的TV3-117V發動機能更加適應高原環境,功率也增加至1660千瓦,另外還在飛行員座位增設自動瞄準系統。米-24V的後期型還加裝了雷達告警系統,機尾裝有32聯裝紅外干擾彈和一套主動式紅外干擾器。米-24V最初攜帶8枚反坦克導彈,1986年曾試驗過搭載16枚導彈。從1976年開始批量生產至1986年停產,10年中的產量超過1000架,是生產最多的機型。 1975年,米里設計局開發了編號米-24P的重武裝型「雌鹿」。由於換裝的雙管機炮重量和後坐力過大,原有機首炮塔無法容納,機炮改裝到飛行員座艙下方右側的加長整流罩內,機首變得較光滑。炮塔裝有GSh-30K型30毫米機炮。米-24P從1981年到1989年總共生產了620架左右,裝有機炮的「雌鹿」出口型是米-35P,北約稱為「雌鹿」丁型。在使用中發現30毫米炮的威力過大,大部分場合使用23毫米機炮即綽綽有餘,因此在1985年修改米-24V推出米-24VP,換裝新炮塔和23毫米機炮。前蘇聯米格-24「雌鹿」武裝直升機

Russian Mi-24 "Hind" Attack Helicopter Mi-24是前蘇聯米里設計局在Mi-8直升機的基礎上研製的專用武裝直升機。該機主要任務是反坦克、清除防空火力和障礙、壓制空降區敵方先頭部隊等。Mi-24於60年代後期開始研製,1972年底試飛並投產,1973年裝備部隊,曾經大量裝備前蘇聯部隊。現在雖然已經被Ka-50等先進武裝直升機取代,但仍約有120多架在獨聯體各國服役,伊拉克、保加利亞、匈牙利、越南、利比亞、古巴、阿富汗等國家也裝備有Mi-24直升機。 前期的Mi-24A/B/C直升機採用三人的座艙,後期的D/E/F/G等型號改為雙人串列座艙。Mi-24的突出特點是還有一個可以載8名步兵的機艙,可以運轉突擊隊或撤離己方人員。 Mi-24D數據 旋翼直徑 17.10m 尾槳直徑 3.90m 短翼翼展 6.65m 機身長 17.50m 全長 18.80m(旋翼和尾槳轉動) 機高 6.50m(旋翼和尾槳轉動),4.20(到旋翼槳轂頂端) 水平安定面翼展 3.27m 主輪距 3.03m 前主輪距 4.39m 旋翼槳盤面積 235平方米 空重 8200kg 最大外部載荷 2400kg 最大起飛重量 11500kg 正常起飛重量 11200kg 最大槳盤載荷 0.5千牛/平方米(51.5千克/平方米) 動力 2台TV3-117渦軸發動機,單發最大功率1640KW/2230hp 最大平飛速度 330km/h 最大巡航速度 270km/h 經濟巡航速度 217km/h 最大爬升率 12.5m/s(海平面) 實用升限 4500m 懸停高度 1500m(無地效) 作戰半徑 160km/最大武器載荷;224km/2個副油箱;288km/4個副油箱 航程 500km/內油;1000km/4個副油箱 最大續航時間 4小時 固定武器 四管12.7mm"卡特林"機槍 外掛武器 AT-2"蠅拍"反坦克導彈;UV-32-57火箭吊艙等

戰火的洗禮  在當今世界的武裝直升機中,米-24算是最富作戰經驗。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曾參與3大洲超過30場戰爭和武裝衝突。 米-24參加了阿富汗戰爭。阿富汗政府軍在1979年4月接收首批米-24A和米-25,用來對付阿富汗游擊隊。同年5月1架米-24被擊落,首開「雌鹿」被擊落的紀錄。 在阿富汗的高山地形環境下,只有高機動性的直升機才可可以進行快速準確的反擊。為加強火力,米-24經常以4架甚至8架一群出擊。 受制於阿富汗多山高溫的環境,米-24不但無法表現其高速的優點,反而在起飛降落時十分危險。高速的轉彎,也易使米-24失速墜落。光是駐紮在庫因都茲的部隊,頭一年就因此損失了6架。不僅如此,有些直升機因霧或強風而撞山,有些則在狹窄降落區或斜坡降落失敗而損毀。有鑒於此,米里設計局在1980年為米- 24開發了升級套件,包括調整發動機自動燃油控制系統適應高地高溫環境;持續提升葉片耐高溫能力提高發動機功率;發動機進氣口增設漩渦形防塵面網。 如果攜帶有火箭彈吊艙和炸彈,米-24飛行員會先發射火箭再以機槍掃射,為后座的武器操作員提供充裕時間瞄準和投彈。米-24在全負載下可以攜帶10枚100公斤炸彈,雖然無法精確轟炸目標,但對區域性目標卻非常有效。米-24也可攜帶大型炸彈,包括4枚250公斤炸彈或2枚500公斤炸彈。 有些米-24以重型火箭彈從2公里外發射對付防空武器,不過這類重型火箭彈並未廣泛使用,因為只有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才會用它。這是因為火箭彈飛出去時產生的尾焰濃煙會包住機身,導致發動機吸入廢氣而停車。米-24還常用於空中巡邏,機上通常攜帶2具火箭吊艙、2枚反坦克導彈和SOO至700發機槍彈,2架直升機彼此距離50O至80O米,飛行於1500至1700米高度。 在這場戰爭中,直升機乘員的傷亡率高居所有飛行員之冠。造成「雌鹿」 最大損失的最初是高射機槍和小口徑高炮,分佔全部損失的42%和25%。不過雙發動機和雙重的系統設計使米-24中彈後仍能安然返回基地,即使主齒輪箱油壓降至零,直升機仍可再飛行15至ZO分鐘,這足以使飛機脫離戰場。 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是「雌鹿」生涯中的另一場大戰。伊拉克空軍以米-24A 和米-25攻擊伊朗的美製AH-1J武裝直升機。兩型直升機交手的結果是米-24以10:6的戰績勝出。 此外,米-24還隨利比亞軍隊進攻查德,協助敘利亞在黎巴嫩對付以色列坦克,參與非洲安哥拉內戰,協助印度對付斯里蘭卡的分離主義者,並成為尼加拉瓜政府軍對抗游擊隊的工具。甚至在90年代中期聯合國維和行動中,也能看到「雌鹿」的身影。儘管米里設計局又推出了更新的米-28直升機,但由於米24至今仍是俄陸軍航空兵、獨聯體各國和世界許多國家空軍的主幹,米里設計局便繼續以米-28的技術改良米-24,以達到現代化的標準。甚至一向使用西方武器的以色列,也為了爭奪市場而推出米-24的改進型,從中不難看出米-24在武裝直升機中的重要地位。俄羅斯米-28A/N「浩劫」攻擊直升機

最近,俄羅斯國防部宣布準備訂購300架新一代米-28N攻擊型武裝直升飛機。米-28N具有顯著特色,是世界上第一種全裝甲武裝直升飛機,充分運用俄羅斯最先進技術,並充分借鑒和吸收西方現役武裝直升飛機的特點和長處,西方國家也因此稱其為「阿帕奇斯基」。最新型的米-28N夜戰型「浩劫」(Night Havoc)與美國的AH-64D 「長弓阿帕奇」和歐洲「虎」 (TIGER)式相比,各有千秋,毫不遜色。 米-28武裝直升飛機由俄羅斯米里設計局研製,米爾(Mil)莫斯科直升飛機廠生產,並且被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命名為「浩劫」。米-28A是一種用於和米-24「雌鹿」以及卡-50「黑鯊」戰場上配合,具有空對空和空對地作戰能力的新一代攻擊型直升飛機。1982年12月完成首飛,米-28的任務專門化,只承擔作戰任務,米-28的機動性很好,能夠做翻跟斗等動作。主旋翼採用五槳葉結構,機身中央部分的後部安裝一對短而寬的武器攜帶短翼。二個渦輪軸發動吊艙被並排安裝在機身頂部,使用向上排氣,藉助主旋翼氣流來吹散排氣,來減少熱信號特徵。機身細長和頭部呈錐形。採用串列遞升的雙駕駛座艙,座椅可以升降,同西方主流武裝直升飛機相同。機身腹部安裝一門機炮,使用後三點式不可收放固定起落架。尾旋翼安裝在機尾右側。 為競爭俄羅斯空軍戰鬥直升機計劃,在1996年8月,在米-28A基礎上改進後發展出具有晝夜全天候作戰能力米-28 N夜戰型「浩劫」原型,由羅斯托夫直升機製造廠生產,屬於第五代作戰系統,其研製過程中參考了「米爾」公司的部分經驗。米-28N計劃是目前俄羅斯國內航空領域實施的最為龐大的一項計劃。主要的軍工企業均先後參與了研發工作。 設計 米-28A直升飛機設計以常規單旋翼和構架結構為基礎,使用一副尾部螺旋漿。五漿葉主旋翼轂裝有彈性體的軸承座,而且主旋翼槳葉採用複合材料製作,採用半剛性鉸接式結構,採用有彎度的高升力翼型,前緣後掠,每片後緣都有全翼展調整片。尾部螺旋漿採用雙平面組態設計,使用獨立控制的X-形的槳葉。夜戰型「浩劫」米-28 N直升飛機採用新設計的複合材料轉子葉片,被30毫米炮彈擊中後可承住。在緊急著陸或低高度垂直落下時,能量吸收設計的起落架和座位能有效保護乘員,允許達到12 米/秒速度垂直落下。米-28有一個全裝甲艙室,包括擋風玻璃,可抵抗7.62毫米和12.7毫米子彈或20毫米炮彈碎片的衝擊。 武器 米-28A機身中部安裝一對小後掠短機翼,能使用四個懸掛單元,干擾吊艙被安裝在翼尖上。直升飛機能同時混合掛載空對空和空對地導彈、非制導火箭和機炮吊艙。米-28A和米-28N裝備有Kolumna設計局(KBM)提供的Shturm和Ataka反坦克導彈,最大數量達到16枚。Shturm是一種近程,無線電指令制導反坦克導彈;而Ataka導彈使用窄雷達波束(毫米波)引導方式,導彈的最大射程8公里。導彈裝有一個串聯聚能裝葯彈頭,能有效穿透950毫米到1,000毫米裝甲。 直升飛機也能攜帶四套武器箱式系統,如每套由20枚80毫米或五枚122毫米非制導火箭組成的火箭巢。直升飛機也能選擇使用榴彈發射器、23毫米機炮、12.7毫米和7.62毫米機槍、航空炸彈和燃燒彈箱。直升飛機裝備一門塔式2A42型30毫米機炮,雙軸穩定,射擊初速度1,000米/秒,備彈300發,對空射速900發/分,對地射速300發/分。 射擊控制和監視 駕駛員使用一個頭盔安裝瞄準指示器,分配目標到「航海家」監視和射擊控制系統。領航/武器操作員然後能去展開制導武器或機炮來防備目標。通過先進的頭盔安裝瞄準指示器,瞄準系統能循著駕駛員朝向。綜合監視和火控系統有二個光學瞄準鏡通道,提供寬或窄的視域,激光測距儀系統能在方位角110度內和仰角+13到-40度內移動。 發動機 米-28A直升飛機安裝二台Klimov TV3-117 VMA渦輪軸發動機提供動力,發動機裝在機身兩側的發動機短艙中,短艙位於機身兩側短翼翼根上方。還安裝一套用於自動操作的動力輔助設備。直升飛機經過隱形設計熱訊號值大大減少,和米-24比較已經被減少2.5倍。 米-28 N夜戰型「浩劫」 夜戰型「浩劫」保有米-28A的大部份結構設計。主要的差別是安裝一套綜合電子戰鬥系統。其它的修改包括:傳送更高的動力到轉子的新的主齒輪箱、新的高效能葉片和一套發動機燃料注入控制系統。 綜合電子戰鬥系統的主要感測器是Albalet毫米波雷達天線,安裝在旋翼轂頂端;一個前視紅外 (FLIR)系統;還裝有和歐洲「虎」式類似的先進地圖顯示系統,地圖顯示自動隨直升飛機位置變化相應移動;飛行、系統和目標有關信息液晶顯示器和乘員夜視護目鏡。據有關資料,米-28 N夜戰型「浩劫」最突出的是在夜間和惡劣環境下的戰鬥力大大提高。裝備有自動跟蹤系統和多路通信系統。配有專門研製非常先進的具有高分辨能力的Albalet毫米波雷達天線系統,並與信息系統配套,所以米-28N能在黑夜、甚至連微弱星光也沒有的惡劣氣象條件下作戰。此外還裝有微光電視、激光測距儀、頭盔目標指示器、全球定位系統等。利用地球物理場進行極值曲線導航的高精度導航系統,能可靠地引導直升機飛行;獨特的世界上唯一具有的地形跟蹤系統能保證直升機在複雜地形上空,以10至15米的高度貼地自動保持高度飛行,最低僅5米高度。這將使其有能力避開敵軍密集的防空火力,能及時規避危險的障礙物。米-28N具有很高的發現目標的概率,武器系統能快速進入發射狀態。 米-28N原型正在進行飛行測試,而且俄羅斯空軍計劃首批購買50架,在2010年之前交付。米-28N最高飛行速度300公里/小時,向後飛行和側飛速度是100公里/小時,而且能夠以每秒45度轉角盤旋。海平面最大爬升速度13.6米/每秒鐘,最大過載超過3g。米-28A/N攻擊直升飛機的任務是摧毀敵方裝甲和非披甲戰鬥裝備、低空和速度緩慢的空中載體和其它的目標。10.5噸的米-28N和AH-64 D「長弓阿帕奇」比較起來,米-28N要重2.5噸,一部分應歸於米-28N裝備更大威力的機炮,但大體上據國外評價,二種直升飛機性能相似。

俄羅斯米-28A/N「浩劫」攻擊直升機

俄羅斯米-28A/N「浩劫」攻擊直升機

俄羅斯米-28A/N「浩劫」攻擊直升機俄羅斯卡-50/卡-52武裝直升機

西方軍事家情報界早在八十年代前期就知道當時的蘇聯在研製—種性能卓越的共軸反槳式攻擊直升機,由於蘇聯的嚴格保密,一直不為外界所知。3年前,美國國防部獲得一張該機在空中飛行的線條輪廓模糊不清的照片,細節不詳,西方軍界把它稱為「噱頭」。 1992年在英國舉行的范堡羅航空展覽會上,這架多年來使外界捉摸不透的新型攻擊直升機公然亮相。俄國把這架直升機稱之為「狼人」,編號卡-50。卡—50令西方軍界刮目相看,畢竟有它獨到之處。它是美、蘇軍備競賽的產物,並奪得了直升機的三項世界第一:第一種單座攻擊直升機;第一種共軸式攻擊直升機;第一種採用彈射救生系統投入現役使用的直升機。 軍備競賽的產物 早在70年代初,美國決定利用他們在越南戰爭中獲得的經驗,研製一種新的戰鬥直升機,並公布了AH—64先進攻擊直升機的若干技術要求。相比之下,當時的蘇制米—24武裝直升機的檔次要低得多,蘇聯認為有必要研製該機的後繼機。 AH—64的原型機1975年9月首飛,1977年1月開始為期56個月第二階段研製。1977年12月,卡莫夫設計局向蘇聯當局提出研製一種新戰鬥直升機,並以AH—64為假定作戰對象,提出了首批技術要求。1980年5月完成了模型樣機的評審,定下了設計方案及各項設計指標。1982年6月17日,卡—50原型機進行首飛。10年後,卡—50首次公開展出。 雖然卡—50的設計思想是要在戰場上與美國AH—64攻擊直升機比個高低,但是,由於全球政治形勢發生了急劇變化,卡—50則首先要在市場上與AH—64決一雌雄。在市場上的首次大戰就發生在卡—50的首次展出地—英國。英國陸軍需要117—130架攻擊直升機,卡莫夫沒計局用採用英、法聯合研製的RTM—332渦軸發動機,以比競爭對手便宜30%的價格優勢的卡-50與AH—64展開競爭,但在政治、後勤保障等多種原因下敗北。 卡—50也是前蘇聯國內卡莫夫設計局和米里設計局的米—28競爭的結果。據目前所知,這種同時研製兩種同量級、同水平的軍用直升機,並展開競爭,而且又都批准投產,在前蘇聯也是首次。 單座攻擊直升機 單座殲擊機已經有半個世紀以上的歷史了。而在直升機領域中,單座即僅有一名駕駛員的攻擊直升機確是前所未聞。而只有一名駕駛員的卡—50的問世掀開了直升機歷史新的一頁。駕駛員不僅要駕駛操縱直升機飛行,還要搜索、跟蹤目標,並發射反坦克導彈實施攻擊。在80年代,美國陸軍曾提出過在輕型直升機計劃(LHX)中採用單座方案,做過一些試驗和試飛,最終還展放奔了。 LHX計劃的產物—RAH—66偵察攻擊直升機仍然採用的縱列式雙座布局。卡莫夫設計局從書—50上馬一開始,就採用單座攻擊直升機方案,主要目的是要較大幅度地減輕機體重量。該局總設計師米哈耶夫認為:如果一個駕駛員能同時勝任駕駛和攻擊任務的話,卡—5O就會在與米—28的競爭中獲勝。 蘇軍米—24在阿富汗戰場的作戰經驗表明,在20-50米低空接近目標時,只能由駕駛員操縱與導航,在這樣的高度上飛行,射擊員/副駕駛員不可能幫助駕駛員操縱直升機。藉助機載自動地圖顯示器,在平地上空35—70米高度飛行時,駕駛員可發現4公里外的目標。在起伏丘陵地上空飛行時,高度升高到100—245米高空,同樣可以發現4公里以外的目標。在這些高度上,駕駛員既完成操縱直升機又完成瞄準目標是毫無困難的。 卡莫夫設計局認為,新攻擊直升機卡—50應採用不同於米—24所使用的作戰戰術,主張對有護航直升機護航的、配合防空火炮和導彈的敵坦克群堅決進攻。為此,它應與偵察直升機一起作戰,或與地面控制員/目標識別員—起作戰。 俄羅斯陸軍航空兵司令巴甫洛夫中將對卡—50的自動化程度和單駕駛員方案很讚賞,認為該機的火控/飛行燥縱系統能顯示所有必需的飛行狀態數據和機上各系統工作的數據,還能顯示從偵察直升機通過無線電數據鏈傳來的數據。該系統能使一名駕駛員操縱飛行了並發射各種機載武器。 共軸反槳 卡莫夫設計局採用共軸式旋翼有40多年的發展歷史。共軸式旋翼布局成為該局與米里設計局的米—28競爭的主要籌碼。因為卡—50和米—28都得採用兩台TV3—117VK渦軸發動機,單台功率1640千瓦(2200軸馬力),都得採用前蘇聯國內生產的機載電子設備。不同的是卡莫夫設計局採用的是共軸式旋翼布局,而米里設計局採用的是單旋翼/尾槳布局。共軸式布局的主要優缺點如下:氣動特性對稱,機動性好。在使用相同發動機的情況下,兩副共軸式旋翼的升力比單旋翼/尾槳布局的旋翼升力大12%。共軸式旋翼氣動力對稱性顯然優於單旋翼式,不存在各軸之間互相交連的影響,機動飛行時易於操縱。改變航向時,共軸式直升機很容易保持直升機的飛行高度,這在超低空飛行和飛越障礙物時尤其可貴,對飛行安全有重要意義。 模塊式的結構,及方便的維護無尾槳結構。蘇軍在阿富汗的作戰經驗表明,作戰中損失的蘇軍直升機有30%與尾獎有關。主要是:尾獎的彈傷或異物損傷;承載的尾梁損傷;長距離的尾獎傳動軸系損傷等。共軸式直升機因取消了尾槳,所以不僅和與尾槳有關的損傷無緣,而且也可節省尾槳所耗用的額外功率。 外廓尺寸緊湊。卡—50和米—28都是可載16枚反坦克導彈的攻擊直升機,卡—50在旋翼轉動時的全長才16米,而米—28的旋翼直徑就有17.5米,其機身長度也有16.85米,均比卡—50的全長要長。外廓尺寸小,雷達識別特徵和目視識別特徵就小,便於隱蔽;外廓尺寸小,受彈面就小,戰鬥損傷概率也小。 彈射救生座椅。卡—50攻擊直升機開創了直升機使用駕駛員彈射救生系統的先河。在此之前,直升機的主要救生措施是耐墜措施,通過起落架、機身、座椅的耐墜吸振能力保全機組人員。雖有不少保全了生命的成功例子,但大多數都傷殘了。這些措施,駕駛員畢竟仍處於挨摔的被動狀態。彈射救生措施則是主動式救生措施,長期以來,直升機一直沒有採用,其主要障礙就是它的飛轉的旋翼。 前蘇聯花費了整整7年研究成功了K-37零零火箭彈射救生系統。該系統裝在卡—50直升機上,可在零高度和零速度情況下進行彈射救生。彈射救生程序開始之初,駕駛員起動旋翼槳葉葉根處的爆炸螺栓,使兩副旋翼上的6片槳葉脫離槳轂飛走,隨即座艙蓋脫開飛離座艙,然後位於座椅後背的彈射火箭點火,駕駛員連同座椅一起與座艙脫開並彈離座艙。卡—50的駕駛員彈射救生時,該機須遠離友機150米以上,否則散落的旋翼葉片可能傷及友機。 不難看出,卡—50在實際使用中的表現極為重要,它的成敗對單座攻擊直升機、共軸式雙旋翼攻擊直升機和直升機採用彈射救生技術的前景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卡-52"短吻鱷"武裝直升機 卡—52是俄羅斯卡莫夫公司研製的共軸反轉晝夜全天侯戰鬥直升機。在1995年8月的莫斯科航空博覽會上,卡莫夫公司拿出了這種直升機的原尺寸模型。1996年11月12日,在烏赫托馬直升機製造廠,首次公開展出了以「短吻鱷」這種可怕的兩棲動物命名的卡—52的原型機。它參加了當年的莫斯科航展,並在同年舉辦的印度國際航空博覽會上首次對外展出。 研製背景 為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俄羅斯陸軍航空兵迫切需要一種新型戰鬥直升機以取代老式的米—24主力攻擊直機。為此,從80年代初俄軍方實施新型戰鬥直升機計劃伊始,米里設計局就報出了雙座的米—28,來與中莫夫設計局研製的卡—50武裝直升機展開競爭。為爭取軍方訂貨,米里設計局便極力向軍方介紹米—28的優良性能和使用可靠性. 卡莫夫公司則以卡—50的獨有特點努力說服軍方。雖然卡—50有與眾不同的特點,但部分軍方人士則對卡—50的作戰效能持壞疑態度: 首先,當今戰鬥直升機使用的一個特點是,它必須能在大約5米的高度飛行和實施戰鬥行動,其原因是敵方防空裝備的戰鬥技術性能要求直升機做到這一點。 軍方一直認為,即使有兩名機組成員,一名負責駕駛,另一名負責火控系統,實際上要有效地完成這樣的任務也有較大難度,更何況卡—50還是單駕駛布局,這無疑會加重駕駛員的心理負擔和工作負擔,飛行安全性也會大大降低。其次,單座布局不象雙座布局那樣已經過長時間實戰考驗。儘管這樣,米—28最終也未能令軍方感到十分滿意,理由是它缺乏在夜戰和在複雜氣象條件下的作戰能力,不能完全滿足作戰的需要。為此,兩個設計局分別加快了對卡—50和米—28的改進改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卡莫夫設計局推出了卡—52,米里設計局報出了米—28H。 卡-52簡況 卡—52的最顯著特點是採用了並列雙座布局的駕駛艙,而傳統的武裝直升機都為串列雙座布局。該機採用並列雙座布局並非標新立異,它是根據現代武裝直升機的駕駛需要和所擔負的戰鬥任務而設計開發的。首先,卡—52是為全天候、全天時、超低空攻擊地面目標而設計的。當初,美國在製造F—111、蘇聯在研製蘇—24全天候攻擊機(同樣為了低空作戰)的時候,飛行員和領航員/武器操作員就是並列坐在一個駕駛艙內,這種布局曾被看作是最佳方案,而且已被用到蘇—34)新一代殲擊/轟炸機上。其次,早在1972年,美國在實施AH—1「休伊眼鏡蛇」串列雙座布局夜戰型武裝直升機計劃時,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機組成員最好採用並列布局。所以,卡—52直升機的雙座布局並非倒退,而是根據使用需要的一種合理設計,是武裝直升機座艙布局的一項創造。並列雙座的優點是兩人可共用某些儀錶、設備,從而簡化了儀器操作工作,使駕駛員能集中精力跟蹤目標,最大限度地縮短作出決定的時間。 卡—52採用了卡—50直升機的動力裝置、旋翼、垂尾、起落架、武器及一系列機載系統。米里設計局總設計師米赫耶夫說,它有85%的零部件與已經批量生產的卡—50直升機通用。 卡—52與卡—50的最明顯區別是座艙設置了第二乘員位置,這大大擴大了直升機的功能。第二乘員可保障實施偵察或電子對抗,授索和識別遠距離目標,能在任何天氣條件下和任何時間指示目標,並區分目標,協調與地面部隊及攻擊機的行動,以及執行其它任務。同時,該機保持了卡—50直升機的機動性、武器裝備及防護性能。 儘管卡—52與卡—50的兩台發動機一樣,但因設置了第二乘員位置,並安裝了補充設備,所以其飛行性能多少要比卡—50差一點,升限和爬升率有所降低,員大使用過載減少了0.5Bo卡—52直升機機身前部安裝了湯姆遜公司的熱視儀,之所以選擇法國生產的熱視儀,是因為國產熱視儀的生產工作拖延的結果。不過,卡莫夫設計局也想向潛在的用戶展示:卡—52既能使用俄羅斯生產的儀器、設備,也能配備外國生產的儀器、設備。駕駛艙上部的球狀物里,安裝有俄羅斯國產的「黃楊」三維光電子定位系統,該系統包括熱視儀、電視儀和激光儀。機身右下方的球形陀螺定位儀上,裝有帶激光測距儀和目標指示器的大功率瞄準頭,它能發現並高度準確地跟蹤5公里內的小型目標。在旋翼槳毅的上方裝有「駑」式雷達。另外,它還裝備了電子對抗設備。卡—52駕駛艙內裝有4個液晶顯示器。首架樣機上裝的是法國生產的顯示器(其中包括一個多功能顯示器),投產後,它將安裝國產的彩色多功能顯示器。此外,還在風擋玻璃上為駕駛員安裝了一個顯示器。領航員帶有頭盔瞄準顯示器。 座艙的兩名乘員各擁有自己的操縱裝置,但兩套操縱系統可以聯動。在必要的情況下,兩個乘員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單獨駕駛直升機或控制武器系統。 卡—52裝兩台聖彼得堡B-R-克里莫夫科學生產聯合體生產的TB3—117BMA型渦軸發動機,其單台功率為2200馬力。卡—50和卡—52直升機上安裝的BP—80型減速器,還能保證發動機功率的進一步提升。 卡—52的武器系統與卡—50相似以,裝有一門口徑為30毫米的2A42型可移動自動機炮,可帶炮彈280發。該機炮能水平移動並有限地上下移動。整個機炮系統與BMP-2步兵戰車和BMII—3型步兵戰鬥車、BMII—2和BMII—3型陸戰隊戰鬥車的機炮及「鎧甲」火箭炮規格統一,可方便地選擇補充穿甲彈和爆破彈。卡—52裝有一門不可移動的KII—23JI型機炮,口徑為23毫米,可帶彈250發,在機翼內上的YIIK-23-250型吊艙內。 其短翼下的4個武器掛架,能掛載12枚「旋風—M」帶激光制導和串聯戰鬥部的超音速反坦克導彈,也可安裝4個B—8B20A火箭發射巢,每個火箭巢可帶20枚80毫米直徑的C—8非制導航空火箭;或安裝B—13J5火箭巢,每個火箭巢可裝5枚120毫米直徑的C—13非制導火箭。這些火箭可帶各種戰鬥部,如爆破彈、照明彈等。 為消滅遠距離目標(15公里),它可掛X—25MJI半主動激光制導空對地導彈。也可掛2至4枚P—73型中距離空時空導彈或8至16枚「針—B」。近距離空對空導彈來打擊空中目標。 功能和用途 1.主要任務是對戰場實施空中偵察,使突擊直升機群能更隱蔽地採取突襲行動,可大大降低突襲風險。2.攻擊和消滅敵方坦克、裝甲車輛及地面機械化部隊。也可同敵人的低速空中目標作戰。3.卡—52被稱作「智能」型直升機,它具有最新的自動目標指示儀和獨特的高度程序,能為戰鬥直升機群進行目標分配,以充分發揮卡50戰鬥直升祝的作用和協調其機群的戰鬥行動。4.用于飛行員訓練。由於兩名乘員坐位並排且有自己的操縱裝置,所以用于飛行訓練和戰鬥訓練十分方便。5.可執行海航任務。雖然卡—52是專門為陸軍航空兵研製的直升機,但在必要時,它也可在艦艇甲板安全著艦。 卡—52的飛行試驗原定於1996年l1月開始,但由於要參加當年12月9日的印度航展而被迫推遲。因卡—52有85%的結構與卡—50一樣,所以測試的重點將是機載電子設備。雖然它還需要測定飛行性能和進行失速狀態試飛,但總的試驗量,比起卡—50和美國的RAH—66「科曼奇」直升機來要少得多。預計卡—52將比「科曼奇」直升機先投入現役使用。 對卡—52的改進改型主要有以下考慮:研究卡—52隱形直升機方案,以降低其對地面雷達的反射截面積;研製較便宜的純粹的卡—52教練機,以適應用戶要求;在卡—52上安裝最大功率為2500馬力的新型發動機,以進一步提高飛行性能;提高卡—52的武器掛載能力,其中包括掛載作為戰鬥直升 未來武器的高超音速反坦克導彈。

卡-52"短吻鱷"武裝直升機 其他國家武裝直升機代表機型 □ 歐洲「虎」式多用途武裝直升機 HAP/PAH-2/HAC「虎」是德國MBB公司和法國國營航宇工業公司聯合研製的反坦克和地面支援直升機。兩家公司的分工如下:德國MBB公司負責研製旋翼、後機身(包括座艙)、液壓和飛行控制系統,並進行飛行性能、飛行特性、強度、振動試驗和模擬飛行試驗。法國國營航宇工業公司負責研製尾槳、中機身(包括發動機安裝)、傳動HAP/PAH-2/HAC「虎」系統、燃油和電氣系統,並進行氣動力、重量控制、維護性、可靠性和生存性試驗。 □ 義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 A-129「貓鼬」是義大利陸軍專用的武裝直升機,也是歐洲研製的第一種專用武裝直升機。該機於1978年開始研製,1983年9月首次試飛,1987年開始服役。它具有全天候反坦克和火力支援能力,也可用來執行偵察和其它多種任務。這是一種令義大利陸軍引以為榮的直升機。 □ 南非「石茶隼」CSH-2攻擊直升機 石茶隼」武裝直升機由南非的阿特拉斯飛機公司研製,研製工作始於1984年,原型機1990年2月首次飛行。1995年投入使用。CSH-2武裝直升機原定購主要任務足在有各種蘇制地對空導彈的高威脅環境中進行近距空中支援和反坦克、反火炮作戰,以及為直升機護航。其代號CSH一2(Combat Sup-port Hetlicopter)就是戰鬥支援直升機的意思。歐洲虎式多用途武裝直升機

「虎」式直升機三視圖

歐洲「虎」式武裝直升機

歐洲「虎」式武裝直升機

歐洲「虎」式武裝直升機 HAP/PAH-2/HAC「虎」是德國MBB公司和法國國營航宇工業公司聯合研製的反坦克和地面支援直升機。兩家公司的分工如下:德國MBB公司負責研製旋翼、後機身(包括座艙)、液壓和飛行控制系統,並進行飛行性能、飛行特性、強度、振動試驗和模擬飛行試驗。法國國營航宇工業公司負責研製尾槳、中機身(包括發動機安裝)、傳動HAP/PAH-2/HAC「虎」系統、燃油和電氣系統,並進行氣動力、重量控制、維護性、可靠性和生存性試驗。 HAP/PAH-2/HAC「虎」將發展下列三種型別:HAP「虎」法國陸軍護航和火力支援型,預計從1997年開始交付,裝一門30毫米GIAT-30781自動機炮,帶有150~450發炮彈。兩側短翼裝4枚瑪特拉公司「密史脫拉風」紅外製導空空導彈和2個分別裝22枚68毫米SMEB火箭彈的火箭發射器。「密史脫拉風」導彈也可換裝12枚火箭彈的火箭彈發射器,使火箭彈總數達到68枚,座艙頂部裝有電視,前視紅外儀、激光測距僅和直射光探設備;PAH-2「虎」德國陸軍反坦克型,短翼掛架可裝8枚「霍特」2或第3代遠程反坦克導彈,或4枚「霍特」2,外加4枚第3代遠程反坦克導彈(內側)和4枚用於自衛的「毒刺」2空空導彈,旋翼軸上裝有電視、前視紅外儀/跟蹤裝置/激光測距儀,機頭裝駕駛員用前視紅外夜視裝置;HAC「虎」法國陸軍反坦克型,短翼掛架可裝8枚「霍特」2或第3代遠程反坦克導彈,或4枚「霍特」2導彈和4枚第3代遠程反坦克導彈(內側)和4枚瑪特拉公司的「密史脫拉風」空空導彈(外惻)。旋翼軸上裝有類似於PAH-2那樣的前視紅外夜視系統。第一架原型機於 1991年上半年試飛。 總體布局:4片槳葉半剛性旋翼。3片複合材料尾槳。不可收放後三點輪式起落架。串列式座艙布局。 動力裝置: 2台德國慕尼黑髮動機渦輪聯合公司、英國羅·羅公司和法國透博梅卡公司聯合研製的MTR390渦輪發動機。 主要機載設備: 綜合數字式航空電子設備,四通道自動駕駛儀,以及雷達/激光報警接收機。 尺寸數據: 旋翼直徑13.00米,尾槳直徑2.70米,機身長14.00米,機高3.81米,翼展4.32米。 重量數據: 基本空重3300千克,任務起飛重量5300-5800千克,最大過載起飛重量6000千克。 性能數據: 巡航速度250-280千米/小時,最大爬升率(海平面)大於10米/秒,懸停升限(無地效)大於2000米,續航時間(20分鐘余油)2小時50分。德法虎式武裝直升機簡介 由德/法聯合研製的「虎」式武裝直升機(UHU/HAC/HAP「虎」—Tiger), 是一種單旋翼帶尾槳雙發(2 x958千瓦的法/英MTR390渦輪軸發動機)反坦克/火力支援直升機。該型號的研製工作起始於70年代末期,原型機於1991年4月首飛。計劃2001年開始服役,為歐洲著名先進武裝直升機。它的型號包括:為法國陸軍研製的護航和火力支援型直升機HCP,反坦克型直升機U-TIGER;以及為德國陸軍研製的反坦克型直升機。 「虎」式武裝直升機是一種「一機多型」類型的新型武裝直升機。從發展過程特點來看,「虎」式武裝直升機在研製過程中,其論證階段達10餘年之久, 可以說是世界軍用直升機發展史上在論證、決策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機型之一。 總體布局4片槳葉半剛性旋翼。3片複合材料尾槳。不可收放後三點輪式起落架。串列式座艙布局。動力裝置2台德國慕尼黑髮動機渦輪聯合公司、英國羅.羅公司和法國透博梅卡公司聯合研製的MTR390禍軸發動機。主要機載設備綜合數字式航空電子設備,四通道自動駕駛儀,以及雷達/激光報警接收機。 尺寸數據旋翼直徑13.00米,尾槳直徑2.70米,機身長14.00米,機高3.81米。重量數據基本空重3300千克,最大超載起飛重量6000千克。性能數據巡航速度250—280公里/小時,最大爬升率(海平面)>10米/秒,懸停升限(無地效)>2000米,續航時間(20分鐘余油)2小時50分。

巴黎航展上作機動飛行的虎式武裝直升機

歐洲虎式武裝直升機作飛行表演義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

義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 A-129「貓鼬」是義大利陸軍專用的武裝直升機,也是歐洲研製的第一種專用武裝直升機。該機於1978年開始研製,1983年9月首次試飛,1987年開始服役。它具有全天候反坦克和火力支援能力,也可用來執行偵察和其它多種任務。這是一種令義大利陸軍引以為榮的直升機。 A-129的座艙內配備有紅外夜視系統,即使在夜間,A-129也能貼地飛行。最與眾不同的是 A-129的飛行員配備有頭盔式瞄準系統,前視紅外感測器觀測到的目標可立即傳給駕駛員及副駕駛員的頭盔瞄準系統,並在眼鏡上顯示出數據來,飛行中的一些數據資料也可以傳輸到頭盔瞄準系統上。副駕駛員兼射手可以利用頭盔瞄準系統直接瞄準,並負責操作電視、紅外觀測系統和激光測距系統。這些設備賦予了A-129全天候及在惡劣天氣下的作戰能力。 A-129的武器也很強,共有4個掛架,每個掛架可掛接300千克,一次最多可掛8枚導彈,可選掛「響尾蛇」、「標槍」、「毒刺」、「西北風」等導彈。A-129武裝直升機的機首航炮並非固定武器,而是根據情況加裝。為了使A—129到下個世紀也不落後, 義大利計劃對A-129進行改進, 包括加裝桅杆瞄準具和激光測距系統等。

義大利A129武裝直升機歐洲西方國家研製的第一種專用武裝直升機 義大利陸軍航空兵的主戰直升機A129,是一種輕型專用武裝直升機,綽號「貓鼬」(Mangusta)。A129從1975年開始研製, 1985開始試飛,1990開始正式交付給義大利陸軍航空兵服役,迄今生產總數不過60架,而且全是交付給義大利陸軍,未正式參加過作戰。 A129的誕生還要從當初義大利軍方的作戰需求談起。上個世紀的冷戰時期,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劍拔弩張的對峙局面,華約方面擁有大量坦克,慣用坦克集群突襲作戰方式。位於歐洲中南部的義大利,其東北邊界距離當時的華約國家匈牙利不過200千米,所以義大利軍方十分擔心華約集團大量坦克集群的入侵。此外,義大利吸取了美軍在越南戰爭中使用直升機作戰的經驗並根據本國具體條件,提出了發展輕型武裝直升機的要求,以反坦克作戰為主要任務,滿足在本地區使用。 按照義大利陸軍的要求,A129要具有儀錶飛行能力,能在夜間執行作戰任務,適應本國高溫高原環境(靠近歐洲阿爾卑斯山脈的東南方向)使用,按美國軍用標準設計。直升機抗墜撞生存力為90% ,要求有一定隱身作戰能力,以有線制導的反坦克導彈為主要武器,主要執行打擊坦克集群入侵的作戰任務,也可以實施對地火力支援進行對地攻擊和武裝偵察等軍事用途。 A129由義大利阿古斯塔公司獨家負責研製,政府出資70% ,阿古斯塔公司擔負30%。整個研製過程比較順利,產品性能不錯、售價不貴。 作為一種輕型專用武裝直升機,A129機長14.29米,機身寬0.95米,至旋翼槳轂項部機高3.35米。旋翼槳葉由複合材料製造,機體所有外露面的70%為複合材料。鋁合金大梁和構架組成常規半硬殼式結構。複合材料占整個機身重量(除發動機外)的45 % ,占空重的16.1%,主要用於機頭整流罩、尾梁、尾斜梁、發動機短艙、座艙蓋骨架和維護壁板。該機在乘員艙和其它重要部位有保護裝置,能防7.62和12.7毫米槍彈。串列式雙座艙,副駕駛/射手在前,飛行員在較高的後艙內,均有墜機能量吸收座椅。採用抗墜毀固定式後三點起落架。 A129的全綜合化的多路傳輸系統能極大增強了飛行員完成複雜任務的能力。該系統可控制導航、飛行指引儀、火控系統、自動駕駛儀、傳動和發動機工作狀況監測器、燃油管路、液壓系統和電氣系統監測器及告警系統,使得上述系統組成一個完善的整體。該系統由兩台「哈里斯」中心計算機操縱,單台計算機也能單獨控制整個系統。全系統兼容MIL-STD-1553B數據匯流排,兩台交聯計算機負責綜合管理直升機的電子設備和飛行控制系統。輸出設備為下視多功能顯示器,分別向駕駛員和副駕駛員/炮手提供顯示。這些都使A129具備完善的晝夜作戰能力。 機上裝有霍尼韋爾公司生產的前視紅外探測系統,使得飛行員可在夜間貼地飛行。頭盔顯示瞄準系統使駕駛員和武器操作手均可迅速地發起攻擊。為了夜間執行反坦克任務,前視紅外探測系統可以增強「陶」式導彈的目標截獲和制導能力。這種探測系統也可在白天使用。機身裝有複合材料懸臂式短翼,位於后座艙後的旋翼軸平面內。每個短翼裝有2個外掛架,4個外掛點上可攜帶1200千克外掛物。通常攜帶8枚「陶」式反坦克導彈、兩挺機槍或81毫米火箭發射巢。瞄準具安裝在機頭,還可安裝旋翼主軸瞄準具。 主動和被動自衛系統是A129的標準設備。被動電子戰系統包括雷達告警接收機、激光告警接收機。積極對抗手段包括雷達干擾機或紅外干擾機或干擾箔條布撒機。 與「阿帕奇」的差距 除義大利本國外,A129並沒有新的用戶,原來打算訂購的荷蘭等國取消了訂單,義大利陸軍航空兵也未增加新的訂貨。這一情況與美軍AH-64「阿帕奇」近千架的產量、數十個國家地區的訂單形成了強烈反差,真可謂「門庭冷落」無人問津,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A129與美國陸軍的AH-64「阿帕奇」專用武裝直升機是同一個時代的武器裝備,它們之間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在外形上,兩機均為四片槳葉的單旋翼,常規尾槳。此外,在機身、駕駛艙、發動機、武器、起落架布局等方面兩機均十分相似,粗看照片不太好區分,如果將它們放在一起展示,才顯出一個小、一個大。難怪人們把A129稱為AH-64的縮小型。 性能方面,它門同為專用武裝直升機,以反坦克導彈為主要作戰武器,都能全天候、晝夜出動,機動過載能力差不多,且都有良好的抗彈擊、抗墜撞、紅外抑制、電子對抗等戰場生存力設計。 但如果仔細比較一下有關的性能數據就會發現,A129與AH-64在作戰使用性能上是有所差別的。 雖然都是專用武裝直升機,但AH-64火力強、作戰範圍大。 AH-64能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起飛作戰,而A129隻能在4000米以下地帶使用。作戰使用生能的差異就是它們之間的主要差別。 改進升級 隨著冷戰消失以及反恐作戰的興起,昔日坦克集群突襲的威脅已不復存在,作戰對手及作戰形態發生了變化。A129的載彈量、火力、作戰半徑、作戰高度已經滿足不了現代反恐作戰的需要,在國際軍用直升機市場上,人們更看重AH-64等航程遠、續航時間長、作戰範圍大、載彈量大、火力更強一類的大型直升機。所以 A129 銷路不佳,可謂生不逢時。在這種背景下,阿古斯塔公司毅然決定斥資對A129實施升級改型。技術升級改型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增大動力;二是改進航空電子設備。 在動力裝置方面,換裝大功率發動機。選用了美國為RAH-66「科曼奇」直升機新研製的CTS-800-OA渦軸發動機,替換原裝的羅?羅公司研製、義大利畢亞交公司仿製的 Gem2MKl004D渦軸發動機。機上2台發動機同時工作最大功率由2×615千瓦提高到2×996千瓦。 旋翼系統由4片槳葉改成5片槳葉,增大了旋翼系統的拉力,使全機最大起飛重量由4100千克提高到5100千克,有地效條件下懸停高度由3750米提高到4206米,以便在4200米以上也能起飛執行任務。 增大了機內燃油量。機內載油能力提了33% .使航程增大到561千米。 頭部安裝的直瞄武器由12.7毫米機槍改為3管20毫米機炮,增強了對地攻擊的火力。具有使用AGM-114「海爾法」反坦克導彈的能力,相比起「陶」式,反坦克能力大大增強。另外增加了發射北約制式70毫米火箭彈發射器,具備了發射「毒刺」空空導彈的能力。 此外,為起落架設計了選裝的滑撬,可以在雪天起降執行作戰任務。 改進後,電子設備採用兩個獨立的紅外夜視系統,並採用了頭盔顯示器,使得夜間和惡劣氣象下的戰鬥力得以提高。機上加裝了完善的數字式綜合控制系統,可管理飛行和作戰任務分系統。阿古斯塔公司還改善了A129的可維護性,並開發了相應的模擬器及軟體。駕駛艙里安裝了新的多功能顯示器。以慣性導航/GPS全球定位系統作為主導航設備。改進目標觀察和瞄準感測器,導彈發射採用了激光制導系統,具有進行自主式激光識別、跟蹤制導和遠離距發射空地導彈的能力,不僅提高了武器命中精度,同時提高了自身戰場作戰生存力。 升級後的A129性能有了顯著改善,作戰效能得到全面提升,昔日的A129已不能與之相比了。新的A129於1995年首飛成功後,立刻在國際軍用直升機市場上倍受矚目,土耳其、澳大利亞、斯洛維尼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西班牙和瑞士等國家紛紛表示了對新A129的興趣。阿古斯塔公司趁勢將升級後的A129命名為A129 International――「貓鼬」國際型。在此基礎上,該公司還在進行A129的艦載武器驗證試飛,以滿足義大利海軍陸戰隊的作戰需要並擴大其銷路。

全副武裝殺氣騰騰的貓鼬,國際型的重要特徵就是機鼻部的三管20毫米機炮,從圖中可清晰看到該機炮有非常大的射界。

A-129國際型數字化的前座艙,操縱桿上大量的開關說明了其很強的不離桿操作能力。

A-129國際型的后座艙,可見傳統儀錶已經很少。南非石茶隼CSH-2攻擊直升機

南非「石茶隼」CSH-2攻擊直升機 「石茶隼」武裝直升機由南非的阿特拉斯飛機公司研製,研製工作始於1984年,原型機1990年2月首次飛行。1995年投入使用。 主要任務 CSH-2武裝直升機原定購主要任務足在有各種蘇制地對空導彈的高威脅環境中進行近距空中支援和反坦克、反火炮作戰,以及為直升機護航。其代號CSH一2(Combat Sup-port Hetlicopter)就是戰鬥支援直升機的意思。後來由於要對付越來越多的蘇制米—25「母鹿」武裝直升機,於是增加了反直升機與防空任務。為此,對CSH一2的技術性能提出了以下要求:在強火力作戰環境個存性好,出勤率高,能晝夜作戰;飛行員工作量少,導航精確;續航時間長,有大的轉場距離;為部署到遠離維護中心的地方作戰,維護性與可靠性要好;應具有在沙塵環境中作戰的能力。此外,還要求能與南非陸軍現有的指揮、控制和通訊系統相適應,並能在南非現有工業的基礎上製造。使用壽命30年。 在南非尤地形地物特徵的叢林上空飛行,難於導航,飛行員工作量大,容易疲勞,所以減少飛行員的工作量和疲勞是對直升機的主要要求。導航精確和駕駛艙高度自動化,以及機體的低振動性也是出於這種考慮。而且低振動性對提高直升機的可靠性也很有利。 對武器系統的要求是保證每一發炮彈命中目標,航炮攻擊應有高精度和高速度。需要時,射擊員能在一定距離上用一發炮彈擊中人那樣大小的目標,而不是像美國和原蘇聯的武裝直升機那樣,採用「彈幕」殺傷的方法。直升機所帶導彈和炮彈應與南非陸軍所用的通用,以便能在戰場上方便地得到補充,而不需要專門進行補給。 外形布局 CSH一2的研製採用了盡量利用現有技術的方針,如利用了「美洲豹」直升機的旋翼和發動機等動力部件,們借鑒了美國休斯公司AH-64武裝直升機的設計技術,所以花錢少、風險小、收效快。CSH一2直升機的外形布局與AH一64很相似,採用了單旋翼帶願槳的布局形式。該機縱列階梯式駕駛艙使機身中而細長;後三點跪式起落架使直升機能在斜坡上著陸;兩台渦軸發動機安裝在機身肩部,可提高抗彈性。此外,它也採用短翼來技帶火箭、導彈等武器。前視紅外、激光測距等探測設備位於機頭、機頭上安裝有外露的機炮。 駕駛艙 「石茶隼」的駕駛艙舒適,自動化程度高。機組由一名駕駛員和一名射擊員組成,駕駛員在前,射擊員在後,這有利於駕駛員在空戰中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好隨機應變。射擊員艙也有全套操縱裝置,如果駕駛員受傷不能駕駛時,射擊員也能操縱直升機。 通常,射擊員在前座對瞄淮射擊比較有利,但由於「石茶隼」改進了觀測、瞄準裝置,能把探測目標的光信號傳輸到后座瞄準顯示器,所以射擊員在后座也不會影響瞄準射擊。而且兩名飛行員也都能在各自的顯器上觀察目標圖像。駕駛艙視界良好,朝下、朝後的視界都好。 機體的振動非常小,這歸功於設計出色的隔振系統,它能把旋翼和主減速器產生的振動與機身隔離開。在地面,通過調整該系統的擺動質量,使其對特種振動頻率發少反共振,這樣旋翼的振動便會減小90%,所以在直升機機身上能察覺到的振動極小。駕駛過「石茶隼」的每一位飛行員都證實了這一點。有的飛行員認為,「茶隼」的振動與固定翼飛機的振動差不多。這也是減輕飛行員疲勞的主要措施。 座艙內設有一台小型數據存儲器,它是一台小型計算機。它可存儲飛行計劃和最新的作戰數據,如對方地面部隊、探測雷達、地對空導彈和高射炮的位置等,並能把目標數據顯示在數據圖上。此外,也可存入自己飛入和撤離的航線、供隱蔽的地形數據、無線電頻率等。精確導航系統可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在把小型數據存儲器插接到駕駛艙的數據傳輸裝置上,使飛行計劃傳輸給導航系統後,導航系統能自動為有100個定位點的5條不間的飛行航線導航。 前後駕駛艙各有3個單色多功能顯示器,它們與夜視鏡是全兼容的。每個顯示器都能顯示所要求的圖像,如導航與任務地圖、武器瞄準圖像、威脅報警情況等。也能顯示執行任務所用的無線電頻率,並能用顯承器屏幕周鬧的硬體與軟體功能鍵輸入或處理數據。 武器系統 CSH—2裝有機炮,可帶火箭、導彈等一般反坦克直升機所帶的特種制式武器,火力很強。與AH一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不同的是,「石茶隼」炮塔安裝在機頭下前方,而不是在機身正下方。這個位置有利於空戰時射擊、因為機炮上射範圍不受機頭遮擋,比AH一64大得多。炮塔內裝一門20毫米GA—l機炮。但直升機結構能吸收30毫米口徑機炮的后座力,所以也可裝30毫米機炮。炮塔隨主瞄準具以及頭盔瞄瞧具的運動而運動。飛行員與射山員都能使用機炮,但飛行員有優先使用權。彈藥箱足隔熱的,以免意外時炮彈被高溫引爆。 後掠式短翼向內裝有武器瞄準機。兩個內側掛架可掛18枚68毫米火箭發射巢,相對直升機能作俯仰運動,便於瞄準攻擊目標。 外側掛架能接容量為330升的可拋投油箱或ZT—3「蛇鵜」反坦克導彈。兩個翼尖掛各能掛載一枚V3B"短刀"紅外尋的空對空導彈,該導彈具有在飛行員的頭盔瞄準具不對準目標的情況下,發射攻擊目標的能力。所掛ZT—3激光制導反坦克導彈,與南非陸軍的「蜜獾」反裝甲車所用的導彈相同,航炮炮彈也是如此,容易維護和補給。 目標探測、截獲和跟蹤系統(TDATS)由陀螺穩定系統和轉塔組成,轉塔上裝有前視紅外電視攝像機、激光測距儀、導彈激光指令發射機和導彈測向計。武器瞄準有3種方式:使用TDATS轉塔、使用飛行員的頭盔瞄準具或使用飛行員乎視顯示器十字瞄準線。 生存能力 「茶隼」的生存性採用了階梯式原理:首先是不被探測;如被探測,求不被擊中;如被擊中,求不墜毀;如墜毀不可避免,則求墜後生存。與探測有關的4個方面是:目視、雷達、紅外和音響。降低目視信號的方法有:採用偽裝塗料、小的機體正面橫截面積和使用反射陽光最少的平板玻璃窗。但主要的方法還是利用地形、隱蔽物和在夜間作貼地飛行。「石茶隼」能依靠有關係統作長時間貼地飛行,飛行員不必高度集中精力。飛行員在前座也有利於在超低空飛行時進行駕駛。 直升機的觀測瞄準系統具有遠距離探測能力,其探測距離白天為8.5公里,夜晚為4.5公里,因此可減少被對方目視探測的概率。該系統還使「石茶隼」能—覽出隱蔽物外記錄戰場情況,然後回到隱蔽物後懸停選定目標,並標出其位置,最後作躍升進行快速攻擊。 「石茶隼」的雷達反射截面積較小、隱身性較好。因為它採用了小的機體正面橫截面、後掠式短翼、敷有金屬膜的平板駕駛艙玻璃、進氣道遮擋了壓氣機的內藏式發動機等措施。此外,它還具有主動電子對抗手段和良好的貼地飛行性能,這也減少了被雷達探測的可能性,對付紅外探測的方法除貼地飛行外,還有:在需要的部位塗敷偽裝塗料層,發動機排氣與吸入的冷空氣以1:1混合降低排出溫度,遮擋、屏蔽發動機排氣等,這些措施使直升機的紅外特徵信號減少了96%。 「石茶隼」利用地形、地物隱蔽作低空快速飛行來破壞對方實施的音響探測。它的內藏式進氣道、紅外抑制排氣等措施也大大降低了噪音。「石茶隼」的噪音大約只是「雲雀」III直升機噪音的一半。在叢林地帶,「雲雀」III飛行的響聲在飛來之前5分鐘就能聽到,而「石茶隼」則在飛來之前10至15秒鐘才能聽到聲音。 「石茶隼」直升機的所有關鍵部件都是雙余度的,不可能採用雙余度的部件也有其它部件遮擋,例如,主減速器就被兩台發動機所遮擋。駕駛艙兩個座椅都有陶瓷裝甲板,其它需要裝甲的部位則有丙烯酸材料裝甲。兩台發動機裝在直升機肩部,分隔距離較大,可防止一發炮彈擊中兩台發動機。主減速器和發動機設有火警感測器和滅火系統。所有油箱被12.7毫米穿甲彈穿透後能自密封。所有操縱拉杆被12.7毫米槍彈擊中後仍能工作,並能經受1100攝氏度高溫燒烤15分鐘。「石茶隼」在被打掉尾槳後能繼續飛行,大的垂直尾面在滑跑著陸時能提供足夠的操縱。前風擋玻璃能承受1.8千克重大鳥以278公里時速的撞擊。機體外的電纜切割器,可防止直升機低空飛行時撞擊電纜。「石茶隼」能以6米/秒的下降速度作粗猛著陸。在10米/秒的下降速度垂直撞擊地面時,起落架、座椅和可壓皺結構能逐級吸收撞擊能量,使飛行員仍能生存。同時,墜毀感測器和易斷連接器會立即切斷電氣系統,並立即隔離燃油系統,從而防止發生火災。如果機身被撞擊成扭曲形狀,艙門打不開,飛行員可按按鈕炸開艙門逃生。

南非石茶隼CSH-2攻擊直升機

南非石茶隼CSH-2攻擊直升機 武裝直升機的新發展□ 武裝直升機主要可遂行任務 一是攻擊坦克。武裝直升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反坦克和裝甲目標的武器。國外試驗表明,坦克與直升機對抗的擊毀概率為12:1-19:1。二是支援登陸作戰。1982年的馬島戰爭中,英國出動了近百架武裝直升機遂行支援登陸作戰任務。三是掩護機降。四是火力支援。五是直升機空戰。目前普遍認為對付武裝直升機最有效的武器還是直升機。未來戰爭中,直升機間的空戰似乎是一個必不可免的趨勢。 □ 國外武裝直升機機載武器發展現狀和趨勢 武裝直升機也稱為攻擊直升機,是指裝備有機載武器系統,專用於攻擊地面和空中目標的直升機,其實質是一種超低空武器平台,可攜帶多種武器。現代武裝直升機可裝備的武器種類較多,但主要以近距離攻擊為主,其中包括空空導彈、反坦克(裝甲)導彈、航空機槍(炮)和航空火箭彈以及航空炸彈、榴彈、反輻射導彈等,可攻擊多種空中和地面目標。 □ 西方媒體關注中國直-10進展 中國重型武裝直升機引人注目與直-11相比,中國自主生產的專用武裝直升機一直是西方媒體關注的重點。英國的《簡氏防務周刊》報道稱,「中國的直-10型武裝直升機計劃正在取得穩步進展」。據稱這種第三代雙座武裝直升機,從設計的尺寸和性能上看,這種武裝直升機與歐洲的「虎」式、南非的「茶隼」以及義大利的A-129型武裝直升機非常相似。 □ 先後發展三代 詳解各國武裝直升機功能 目前,各國軍隊主要使用的是第一、二代武裝直升機,這些武裝直升機不僅功能單一,而且不具備空戰能力。第一代主要是支持地面部隊和為運輸直升機護航、進行對地武裝攻擊和火力支援,如AH-1「眼鏡蛇」、米-24「雌鹿」;第二代主要是反坦克。在設計上又進行了分工,大致出現了轟炸、強擊等用途的武裝直升機,如AH-64「阿帕奇」、卡-50「黑鯊魚」和米-28「浩劫」。 □ 有人武裝直升機過時了嗎? 美國陸軍2004年2月23日宣布取消已耗資80億美元並持續了21年的RAH-66「科曼奇」直升機研發計劃,準備把資金用於無人駕駛飛機研製和對現有武裝直升機的挖潛改造。這一決定經各國媒體爭相報道後,令世界軍事界嘩然。美國作為國際新軍事技術領域的「領軍者」,如今,美國在「科曼奇」項目已經搞得有模有樣的時候,突然宣布要搞無人機。難道無人機真的能取代有人駕駛的武裝直升機嗎? □ 外媒稱中國新型武直-10可與「阿帕奇」媲美 對於直-10的基本火力,有海外媒體稱,中國為直-10專門研製了「紅箭-10」反坦克導彈,這種導彈與美軍的AGM-114型「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相似。一些海外評論稱,作為世界一流的中型武裝直升機,直-10武器性能、電子裝備可能略遜於美軍「阿帕奇」之類的重輕武裝直升機,但機動性和空戰性能可能更勝一籌。其綜合性能完全可與「阿帕奇」相媲美。 先後發展三代 詳解各國武裝直升機功能 俄羅斯空軍司令弗拉季米爾·米哈伊洛夫大將1月17日表示,2006年,俄空軍將要列裝新式的米-28N武裝直升機。 武裝直升機實際上就是直升機家族中的「戰鬥機」,是航空兵器的後起之秀,它雖然起步晚,但發展很快,在近40年的時間裡,先後發展了三代,成了兵器家庭中一個興旺家族。 機動速度更快 現代戰爭,是陸、海、空、天(空間)、信息一體的立體戰爭,諸兵種密切協同。然而,在空、地機動兵器之間,速度上存在著時速60—100公里的差距,高度上存在著一個從0到100米之間的空白。直升機的理想活動範圍正好填補了這個時、空間隙,它猶如一條紐帶,緊緊地將陸、海、空使用的各種武器聯繫在一起,構成了立體作戰模式,使各種武器得以密切協同,互相揚長避短,充分發揮武器的整體作戰效能。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直升機是空地一體戰的紐帶。 俄制卡-50武裝直升機 直升機空中飛行,爬高、速度快,懸停、轉向機動自如,反應靈活,不受地形條件的限制。它機動速度快,其機動速度是步兵的20—30倍,是裝甲部隊的6—8倍,在叢林、水網稻田則更具有無法比擬的快速機動能力。因此,直升機能憑藉其低空、超低空的優勢,居高臨下,以空中猛烈的火力,對敵裝甲目標發起猝不及防的攻擊,並能夠以優勢的反坦克武器在敵防空火力射程之外對其攻擊。直升機還有一大優勢,就是它能貼地隱蔽飛行和實施近距離攻擊,使敵地面防空武器「撓頭」。據計算,直升機在30米以下的超低空,以每小時250公里的速度飛越120度視界範圍的空間只需3至4秒,在暫短的時間裡,對於地面防空武器來說,要連續完成發現、判斷、瞄準、跟蹤、發射,難度極大。同樣,一枚反坦克導彈,由反坦克直升機來發射,其機動力可提高4-5倍。 功能變化更全 目前,各國軍隊主要使用的是第一、二代武裝直升機,這些武裝直升機不僅功能單一,而且不具備空戰能力。第一代主要是支持地面部隊和為運輸直升機護航、進行對地武裝攻擊和火力支援,如AH-1「眼鏡蛇」、米-24「雌鹿」;第二代主要是反坦克。在設計上又進行了分工,大致出現了轟炸、強擊等用途的武裝直升機,如AH-64「阿帕奇」、卡-50「黑鯊魚」和米-28「浩劫」。 現代高技術戰爭,直升機長途奔襲,既要打擊地面坦克、裝甲車輛,支持地面部隊作戰,又要對付地面火力,與敵直升機空戰。這對武裝直升機來說,就需要戰場上的多面手(一機多型或一機多用),也就是「多功能」。美國新研製的第三代隱身武裝直升機RAH-66「科曼奇」,在設計上就同時考慮了武裝偵察、反坦克/對地攻擊和空戰等三個方面的作戰需要,從而派生出三種型號,即武裝偵察型、攻擊型和空戰型。俄羅斯的「黑鯊魚」三兄弟,卡-50「黑鯊魚」、卡-50N「夜鯊魚」和卡-52「短吻鍔」是俄羅斯最新研製的系列戰鬥直升機,它們都是從武裝偵察型、反坦克型/對地攻擊型和空戰型等多方面考慮設計的;德國和法國聯合研製的「虎」式直升機,也有HAC反坦克型和HAP空戰、護衛和戰鬥支援型;義大利研製的A-129「貓鼬」也有反坦克型和空戰型。 攻擊火力更大 直升機居高臨下,視野開闊,並載有先進的武器,具有強大的「硬殺傷力」。如美軍的AH-64攻擊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已達9525公斤,可掛載16枚「海爾法」導彈,也可攜帶「毒刺」式空空導彈,以及76枚70毫米火箭彈和1200發30毫米機炮彈。 作戰中,它可根據執行任務的不同性質,選擇彈藥組合,具有很強的殺傷力。如70毫米無控火箭彈,每個彈頭內含有10枚子彈,發射後能在目標上空形成密集的「紅雨」,其殺傷和破甲能力遠遠超過地面炮兵和坦克的集火突擊。特別是直升機能有效地利用地形和隱蔽物,從不同方位、不同角度突然攻擊目標,使敵躲不勝躲,防不勝防。因而被人們稱之為「三維運動的炮塔」和「空中武器發射的平台」。此外,直升機不僅裝有先進的目標截獲和標識系統及飛行員夜視系統,而且,裝有先進的激光告警、紅外干擾等通信、電子戰設備,既保證自身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避免了敵方的攻擊和電子干擾,又可以給敵方電子設備予以強有力的干擾,使對方和各種雷達、通信等電子設備遭到「軟殺傷」和干擾。這種由空中獨特的殺傷能力,是地面機械化軍隊難以實現的,也是坦克家族不能具有的。因此,直升機被稱為坦克的「天敵」,是對付集群坦克非常有效和可靠的武器。據稱,美軍的AH-64武裝直升機裝有16枚反坦克導彈,若有21架武裝直升機,按戰時命中率為80%計算,一次出動就可以擊毀268輛坦克。從戰鬥效益上看,1—2個直升機連,即可以對付1個摩托化步兵師的進攻。 目前,世界各軍事強國都在下大力改善武裝直升機的武器系統,使其火力打擊能力進一步提高。如美軍的AH-64D「長弓阿帕奇」改進後,可以同時跟蹤並識別256個各式空中和地面目標,並可以將目標初步分類,該系統能與機載的信息庫聖對比,列出16個最具威脅的目標及射擊順序,並能同時把目標的信息傳輸出其他友機協同發起對目標的精確攻擊。 生存能力更強 武裝直升機的生存能力取決於其自身的火力、機動性、防護性、抗墜毀性能和其他安全性能。現代武裝直升機的要害部位,添加了具有特殊性能的強度、超硬度、超輕型結構的金屬和非金屬材料的防彈複合裝甲等。防護能力最強的是駕駛員座椅,它能在100米的距離上可抗7.62毫米槍彈的攻擊,其抗彈能力相當於13—14毫米厚的裝甲鋼板,其他要害部位的防護能力一般不低於10毫米裝甲鋼板,其機身低部可抵禦12.7毫米槍彈或23毫米炮彈的攻擊,加之它具有高度的機動能力,良好的空防能力和電子對抗能力,其綜合生存能力比坦克家族遠勝一籌。 坦克家族的裝甲能力雖強,但受地形條件的限制,機動性能已經難以對抗精確制導武器發展的速度。它目標大、速度慢,視界和射界有限等先天性難以克服的弱點,使其優越性愈來愈少,生存能力日益減弱。它與直升機對抗,猶如蛇與鷹相較,直升機具有坦克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從直升機的設計要求看,它們有較高的彈傷容量,受彈面小,兩駕駛員呈串列式,後艙比前艙高,前後艙用防彈壁板隔開,這種布局,可有效地避免兩個駕駛員被同一發彈擊傷;機體結構允許有一定程度的彈(塑)性變形,機頭有鼻形防撞裝置,機身某些部位用裝甲板覆蓋;彈藥放在機腹內,裝有抗墜毀和自封燃油箱,兩個發動機分別安裝在機身的兩側;操縱系統、供油系統、駕駛儀錶等均採用多餘度設計;為減少被發現的概率,機身大都採用低光偽裝塗料,蒙皮也開始智能化視覺隱身,能感受外界的聲、溫、壓、電、磁的變化,並隨之作出反應,使武裝直升機就像一條「變色龍」。此外,機上還安裝有雷達告警、金屬箔條施放設備,以對付紅外防空導彈和各種地面武器的攻擊。 由此可見,以武裝直升機組成的空中機動部隊,集陸、空軍的主要優點於一身,是一支空地一體合成軍隊。作戰時,在目標上空一掠而過,完全成為一縱即逝的瞬間目標,從而使敵雷達難以發現,地空導彈、防空火炮等只能「望機興嘆」。 新聞背景 新世紀,受局部戰爭的刺激,迅速掀起了一股發展直升機的熱潮。武裝直升機是配有武器並為執行戰鬥任務而設計(改裝)的,這種直升機集火力和機動於一身,機動速度更快、功能變化更全、攻擊火力更大、生存能力更強,不僅具有打擊裝甲目標、支援地面部隊作戰、反潛反艦、掩護機降部隊作戰的能力,而且是奪取低空、超低空制空權的最有效武器,被譽為「飛行坦克」和「低空黑旋風」。國外武裝直升機機載武器發展現狀和趨勢

美國研製的RAH-66「科曼奇」武裝偵察直升機

美國陸軍航空兵裝備的AH-64D「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俄羅斯研製的卡-52並列雙座武裝直升機

武器展上展出的俄制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 武裝直升機也稱為攻擊直升機,是指裝備有機載武器系統,專用於攻擊地面和空中目標的直升機,其實質是一種超低空武器平台,可攜帶多種武器。 1國外武裝直升機機載武器發展現狀 現代武裝直升機可裝備的武器種類較多,但主要以近距離攻擊為主,其中包括空空導彈、反坦克(裝甲)導彈、航空機槍(炮)和航空火箭彈以及航空炸彈、榴彈、反輻射導彈等,可攻擊多種空中和地面目標。 國外主要武裝直升機及其武器機種 國家現狀空空導彈空地導彈火箭彈機槍炮RAH-66美國停研AIM-9L、FIM-92AGM-114L70mm20mm FH-64D美國現役AIM-9L、FIM-92AGM-114L70mm30mm 卡-52俄羅斯在研AT-9、AT-16AT-9、AT-1657、70、81mm等30mm 米-28N俄羅斯在研AA-8、SA-14AT-9、AT-1657、70、81mm等23、30mm米-24俄羅斯現役AA-8AT-9、AT-1657、81mm等30mm「虎」系列德國、法國現役西北風、FIM-92TriGAT、HOT2T68、70mm12.7、30mm CSH-2南非現役V3CZT368mm20mm A-129義大利現役FIM-92TOW2、AGM-11468mm、70mm20mm (註:"虎"系列武裝直升機包括戰鬥支援型"虎"HAP、反坦克型 "虎"HAC和多任務火力支援型 "虎"UHT,其武器配置略有差異。) 空空導彈 空空導彈在武裝直升機空戰中比機槍(炮)具有更大的優勢,其攻擊範圍大、離軸性能好、精度高等特點使之成為武裝直升機進行空戰的主要武器。目前國外武裝直升機裝備的空空導彈基本上都是由固定翼飛機所使用的近距空空導彈(包括美國的"響尾蛇"AIM-9L、法國的"魔術"1/2、俄羅斯的"蚜蟲"AA-8等)以及攜帶型地對空導彈(包括美國的"毒刺"FIM-92、俄羅斯的SA-14、法國的"西北風"等)發展而來,還沒有專為武裝直升機的空空作戰而設計和研製的空空導彈。儘管隨著武裝直升機使用的推廣和數量不斷增加,未來武裝直升機的空中格鬥已不可避免,將出現專為武裝直升機空空作戰而設計和研製的空空導彈,這一點在後面的論述中還會加以說明。 幾種國外武裝直升機空空導彈性能數據導彈型號國家制導方式最大速度彈重(kg)彈長(m)最大射程(km)AIM-9L美國被動紅外M2.583.52.8517.7「魔術」1法國被動紅外M3902.746「魔術」2法國被動紅外M3892.7510AA-8俄羅斯被動紅外M2.5452.1412FIM-92美國被動紅外M2161.256「西北風」法國被動紅外M2.6171.85 反坦克(裝甲)導彈 根據制導原理,武裝直升機裝備的反坦克(裝甲)導彈經過手動指令瞄準線制導、半主動指令瞄準線制導等幾代的發展,目前正進入採用紅外成像和毫米波雷達末制導的尋的制導方式,其代表型號有法國和德國正在聯合研製的、將裝備歐洲"虎"武裝直升機系列的"特里加特"(TriGAT)反坦克導彈,該彈採用紅外成像末制導,還有已裝備美國AH-64D"長弓阿帕奇"的"長弓海爾法"AGM-114L以及英國現役的"硫磺石"(Brimstone),這兩種反坦克導彈都採用毫米波雷達末制導。這類反坦克(裝甲)導彈由於採用了紅外成像和毫米波雷達末制導的尋的制導方式,所以具有"發射後不管"和多目標攻擊能力。目前國外武裝直升機使用的仍然主要是半主動指令瞄準線制導和激光制導的反坦克導彈及其改型,例如美國的"陶"(TOW)BGM-71、"海爾法"(Hellfire)AGM-114、法國和德國聯合研製的"霍特"(HOT)以及俄羅斯的"猛襲"AT-6/AT-9、"旋風"AT-12/AT-16等。 國外武裝直升機主要反坦克導彈性能數據型號TrigatBrimstoneAGM-114LTOW2HOT2TAT-9AT-16 國家德國、法國英國美國美國德國、法國俄羅斯俄羅斯現狀在研現役現役現役 現役現役現役制導方式紅外成像毫米波末制導毫米波末制導有線指令有線指令無線電指令半主動激光最大速度>M1M1.1M1.1M1280m/s400m/s400m/s彈重(g)2145.449.0321.523.54045彈長1.541.651.741.551.3 1.32.9最大射程(m)4.59945810裝備機種「虎」系列、SA365M、A-129等AH-1W等AH-64DAH-1、A-129、MD500D等「小羚羊」、「海豚」、B0105等米-24、米-28、卡-50等米-24、米-28、卡-50等 航空火箭彈 航空火箭彈不僅是武裝直升機對地攻擊的重要武器,而且還可通過攔射等方式進行空空作戰,其特點一是威力比機槍(炮)大,並且可齊射和連射,在短時間內發射大量彈藥壓制目標;二是成本低,可以採用多種戰鬥部,配以不同的引信,攻擊地面多種目標;三是結構簡單,不怕干擾。但航空火箭彈最大的缺點是散布較大,命中精度較低,比較適合攻擊面目標,對點目標的攻擊效果較差,這主要是因為火箭彈裝葯不均勻造成的"推力失調"和飛離發射器時彈體撓性大造成的"偏擺"現象的結果,此外還有火箭彈發射初速較低,直升機懸停或低速飛行時的旋翼下洗流場對其彈道有較大影響,所以為穩定彈道,武裝直升機發射的火箭彈多採用旋轉飛行方式。。從表一可以看出,現代武裝直升機使用的主要是57mm、68mm、70mm和81mm口徑的火箭彈,有些重型武裝直升機還可裝備更大口徑的航空火箭彈,象俄羅斯的卡-52、米-28N、米-24均可裝備90mm、122mm甚至240mm口徑的火箭彈。口徑越大,威力越大,但發射時的振動以及尾噴流也越強,對武裝直升機的飛行操作和發動機的影響也越大。

俄羅斯米-28N「浩劫」武裝直升機

法、德聯合研製的「虎」武裝直升機

義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

南非CSH-2「茶隼」武裝直升機 航空機槍(炮) 航空機槍(炮)是武裝直升機空空作戰和對地攻擊的主要武器,具有射速高(每分鐘可發射數百發甚至數千發彈藥)、可靠性好(故障率一般在0.2%以下)重量輕(普通為幾十至一百多千克)、操縱簡便(按發射電鈕即可)、構造複雜、命中精度較好和造價高等特點,其作戰性能的優劣對武裝直升機的作戰效能產生重要的影響。它的類別較多,按機槍(炮)的管數可分 為單管式和多管式;按口徑大小可分為機槍和機炮;按完成連發循環動作採用的能量方式,可分為內能源式和外能源式,其中內能源式是以武器發射時產生的火藥氣體為能源作驅動進行連發射擊,外能源式是以外加電機或液壓馬達為能源作驅動進行連發射擊;按工作原理,可分為滑動機心式單管、多管旋轉、單管轉膛、雙管轉膛、雙管協同和單管鏈式傳動等。 國外現代武裝直升機航空機槍(炮)的安裝方式與固定翼作戰飛機有很大的不同,後者是固定的,槍(炮)管的軸線基本上與飛機的軸線一致(為克服重力引起的彈丸下沉量,有一個小的固定安裝的抬高角。),而後者採用炮塔(又稱活動射擊裝置)安裝,其槍(炮)管的活動範圍較大,尤其是在水平方向,有的可達±100°以上。例如俄羅斯的米-28N的機槍(炮)活動範圍為水平±110°,垂直+13°至-40°;歐洲"虎"HAP的機槍(炮)活動範圍為水平±90°,垂直±30°;美國AH-64A機槍(炮)活動範圍為水平±100°,垂直+11°至-60°。航空機槍(炮)活動安裝的最明顯優點是武器射界大,反應快,不需要直升機作大的機動來進行機頭指向調整,這對於武裝直升機先敵攻擊,減少在戰場上的暴露和滯留時間,提高武裝直升機的生存力無疑具有重要影響。 其它機載武器 國外武裝直升機裝備的其它機載武器還有航空炸彈、榴彈和反輻射導彈等。其中由於投放航空炸彈對載機的生存性有很大影響,所以歐美國家除了AH-1W等少數機種外,現役的AH-64A/D以及剛剛投入使用的"虎"系列武裝直升機基本上都不裝備炸彈,但俄羅斯仍然在繼續使用,包括米-24、最新的卡-52和在研的米-28N等,主要是500kg以下的各種炸彈,如適於殺傷有生力量、摧毀坑道和雷場的燃氣彈,引燃地面或水上目標的各種燃燒彈以及各種子母彈等。榴彈曾在早期的武裝直升機上使用,由於攻擊距離以及殺傷力有限,目前已經基本停止使用。此外,有資料報道,俄羅斯的米-24、卡-52以及美國的AH-1W等武裝直升機還可裝備反輻射導彈,用於攻擊敵方防空系統的雷達。 以近距離攻擊為主 武裝直升機所攜帶的機載武器的最大射程與固定翼作戰飛機相比要遜色,尤其是在空空導彈和空地導彈的最大射程方面。目前國外先進戰鬥機除了攜帶近距空空導彈以外,通常還具有超視距空對空攻擊能力,可攜帶中遠距空空導彈,最大射程可達數百千米,其攜帶的中遠距空對地導彈的最大射程也可達上百千米。從表2和表3可以看出,武裝直升機沒有中遠距攻擊能力,其攜帶的空空導彈和空地導彈的最大射程基本上在10km範圍內,只有個別型號(例如AIM-9L)除外。此外,雖然固定翼作戰飛機是以高空、高速飛行作戰,但航空火箭彈和航空機槍(炮)等無控武器的最大射程與武裝直升機沒有太大差異,其中航空火箭彈的最大射程一般在5-6km左右,個別可接近10km,航空機槍(炮)的最大射程一般在2-3km左右。 2國外武裝直升機機載武器發展趨勢 重視空對空作戰能力 武裝直升機作為一種新興的武器平台,目前可供借鑒的空對空實戰戰例很少。但隨著世界各國武裝直升機的使用以及使用數量的不斷增加,武裝直升機的空對空作戰已不可避免,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美國陸軍航空司令部經過研究,將未來武裝直升機空對空作戰戰術歸納為以下幾個要點:第一,充分利用地形隱蔽條件,實施突然攻擊;第二,空戰的持續時間很短,攻擊是一次性的;第三,單機對抗和雙機對抗是空戰的基本形式;第四,武裝直升機飛越陣地前沿時的離地高度通常為5-10m,雙方遭遇高度為18-30m,空戰空域高度為30-300m。 根據飛行特點和以往的作戰經驗來看,未來武裝直升機的空對空作戰將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第一,空戰高度低,貼近地面;第二,作戰雙方的距離變化較大,遠距攻擊將超過10km,近距有時甚至是僅僅相距數百米;第三,作戰雙方誰先發現目標,誰就處在有利地位;第四,作戰雙方誰先使對方進入自己的武器可攻擊區域內,誰獲勝的可能性就大,其中武器的可攻擊區域取決於武器的作戰性能指標,包括機動性、最小發射距離和最大發射距離等;第五,數量優勢比較明顯。 從上述空對空作戰的戰術要點以及作戰特點可以看出,武裝直升機除了應具有優良的飛行性能和良好的生存性以外,其機載武器和火控系統也必須具有與之相適應的作戰能力,其中航空機槍(炮)作為傳統近距格鬥武器,在未來的空對空作戰中仍將大有用武之地,其改進和發展重點後面還會介紹,在此不加贅述;空空導彈由於具備攻擊範圍大、離軸性能好以及命中精度高等特點,所以優勢比傳統機槍(炮)更大,必將成為武裝直升機空對空作戰的主要武器,也是本節論述的重點。 武裝直升機空對空導彈的戰術技術要求可歸納為以下幾點:第一,攻擊目標主要是各類直升機,同時也包括超低空飛行的其它飛行器;第二,導彈應具有發射後不管能力;第三,在全向攻擊能力的基礎上,突出導彈的近距格鬥性能;第四,要適用於超低空乃至貼地高度使用,可低速甚至零速發射;第五,應具有較好的抗干擾(尤其是地雜波干擾)能力;第六,在體積小、重量輕的前提下,儘可能提高導彈的動力射程;第七,導彈的使用以及維護簡單,掛機適應性好。其相應的性能要求主要為:第一,反應敏捷。導彈應具備跟蹤能力強、操縱性能好和響應速度快等特性;第二,先視先射。導彈必須與機載探測系統和頭盔瞄準顯示系統交聯,並具有大離軸角發射能力;第三,殺傷力強。導彈要能連射或齊射,戰鬥部的殺傷威力大,制導精度高;第四,低空飛行性能好。導彈應適應零速或低速發射,具有較高的最大過載以及較大的飛行速度;第五,抗干擾性強。導彈應具有抗人工誘餌以及地雜波干擾的能力;第六,良好的掛機性。導彈應重量輕、尺寸小、掛機方便,同時具有較好的彈機相容性。 前面已經介紹過,目前國外現役武裝直升機裝備的空對空導彈基本上都是由固定翼飛機所使用的近距空空格鬥導彈以及攜帶型地對空導彈(包括美國的"毒刺"FIM-92、俄羅斯的SA-14、法國的"西北風"等)發展而來,還沒有專為武裝直升機的空空作戰而設計和研製的空空格鬥導彈。儘管隨著未來數字化戰場所帶來的信息傳輸的進步以及毫米波雷達等新的探測手段的出現,武裝直升機獲取目標信息的能力將大大超出現有的目視和光電探測系統的距離範圍,但由於導彈技術的不斷發展,上述導彈經過改進或改型,已經基本上可以滿足武裝直升機空對空作戰的要求,此外,由於導彈的研製周期長,所需的費用較大,所以這種現狀在短時間內還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國外也暫時沒有相應的發展計劃報道。 進一步增強空對地攻擊能力 隨著武裝直升機在現代戰爭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斷增大以及使用數量的不斷增加,其作戰能力必將進一步增強,所以其機載武器也必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除了上述的重視空對空作戰能力而改進和發展空空導彈外,進一步增強空對地攻擊能力,改進和發展各種空對地攻擊武器仍然是武裝直升機面臨的最大課題。 對機載反坦克導彈來說,由於未來戰場大縱深、立體化、信息化的特點,要求其具有更高的首發命中率、更強的抗干擾能力和全天候作戰能力。從機載反坦克導彈的發展趨勢看,主要是針對新一代坦克所採用的複合裝甲、貧鈾裝甲以及紅外探測、激光預警等防護措施加以改進。新一代機載反坦克導彈將普遍採用激光制導、毫米波制導、光纖制導以及雙模製導,以提高機載反坦克導彈的抗干擾能力,惡劣氣候條件下和夜間作戰的命中精度;發展俯衝或飛掠式攻擊坦克頂裝甲反坦克導彈和帶自動尋的頭的攻擊坦克頂裝甲子彈藥;增大彈徑、射速、射程、提高動能,增大戰鬥部對裝甲的侵徹深度。目前國外正在研製第四代機載反坦克導彈,典型型號是法、德、英聯合研製的、計劃裝備"虎"系列直升機的、具有"發射後不管"能力的"遠距-特里加特"(LR-TRIGAT)紅外成像制導導彈。 對航空火箭彈來說,現在國外在保持火箭彈低成本的優點上,正在大力改善其精度,同時採用高新技術開發超高速新型火箭彈,不斷改進和研製各種類型的戰鬥部,包括次口徑集束/子母式戰鬥部、標槍式戰鬥部等。此外,在火箭彈上加裝導引頭也是一個應關注的動向。有資料表明,俄羅斯目前已經裝備了採用激光制導的57mm、80mm、122mm航空火箭彈。美國現役航空火箭彈是70mm口徑"海蛇怪" (Hydra)70。1998年美國陸軍提出一項"低成本精確殺傷"(LCPK)計劃,要求為現役"海蛇怪"70加裝制導系統,並稱其為"海蛇怪"70改,用來裝備美國陸軍的地面戰車和武裝直升機。1999年美國陸軍提出一項"先進精確殺傷武器"(APKW)計劃,與前一個計劃相配合,目的是使其在6km距離內的精度(CEP)達到6m。"海蛇怪"70改的制導方式為半主動激光式,採用側向推力或鴨式舵面控制。為提高穩定性,"海蛇怪"70改還裝上擴展式尾翼。此外,"海蛇怪"70改還發展了多種戰鬥部,除單一式戰鬥部外,還有子母式戰鬥部。"海蛇怪"70改已於2000年開始了進行為期3年的驗證試驗,計劃2007年開始服役。 對航空機槍(炮)來說,為提高性能,目前國外的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減輕機槍(炮)系統的重量。減輕重量就可以減小武器系統的慣性力,這對於提高機槍(炮)尤其是活動炮塔的反應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在不減小機槍(炮)口徑的情況下,減輕重量所採取的主要措施是採用高強度的輕型複合材料。第二,減小后座力。后座力的大小直接影響到機槍(炮)的瞄準及射擊精度。減小后座力的主要措施是採用可施加恆壓的液壓駐退裝置以及增設炮口制退器。第三,改進彈藥。長期以來彈藥一直是發展熱點,國外目前的研究重點主要是提高初速、減小彈丸飛行阻力、改進引信以及研製預製破片彈、鎢合金彈芯動能彈和貧鈾彈芯動能彈等新型彈藥。有人武裝直升機過時了嗎?

美國陸軍2004年2月23日宣布取消已耗資80億美元並持續了21年的RAH-66「科曼奇」直升機研發計劃,準備把資金用於無人駕駛飛機研製和對現有武裝直升機的挖潛改造。這一決定經各國媒體爭相報道後,令世界軍事界嘩然。 美國作為國際新軍事技術領域的「領軍者」,其任何一項重大的武器研製項目都會導致其他一些有能力的國家跟風而上。於1983年啟動研製的RAH-66「科曼奇」武裝直升機打出了「隱形、強大火力、高度的飛行能力」等幾塊牌子後,立即被當時的軍事評論界追捧為「未來武裝直升機的典範」,一些國家也已經準備循著美國的路子走下去了。如今,美國在「科曼奇」項目已經搞得有模有樣的時候,突然宣布要搞無人機。難道無人機真的能取代有人駕駛的武裝直升機嗎? 美軍的如意算盤 美國陸軍自1983年開始研製「科曼奇」武裝直升機,至今已有21年時間,投入的資金超過80億美元。為什麼美國國防部現在要中止這項計劃呢? 美國陸軍中止這項為期21年的研發項目,主要是基於一時拿不出大筆的資金和忙於應付眼前的反恐戰爭這兩大原因,其實整個計劃並沒有完全終結。「科曼奇」立項之初,美軍計劃把單機的採購價格控制在1200萬美元,但事不遂人願,由於研製計劃拖得太久,各種研製費用最後都被製造商打進採購價中要美軍買單,現在的「科曼奇」單機採購價已經上漲了幾倍,達到了5890萬美元,令一向財大氣粗的美軍也感到負擔不起了。 此外,美軍現在無法從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個戰場抽身,在這兩個戰場上打的又都不是「堂堂之陣」,而是非對稱性的反恐仗。用武裝直升機對付零散的武裝分子猶如用大炮打蚊子,有勁使不上。加之美軍目前把在世界各地實施先發制人的反恐行動作為今後一個時期的主要任務,對新一代武裝直升機的需求並不迫切。 但從長遠看,美國還是需要有人駕駛的高性能武裝直升機的。因為現有裝備老化,難當重任。目前,美軍現役武裝直升機主要有AH-1G「眼鏡蛇」和AH-64「阿帕奇」及其改進型AH-64D「長弓阿帕奇」。AH-1G「眼鏡蛇」於1967年開始裝備部隊,以後又陸續生產了AH-1S、AH-1E、AH-1P、AH-1F和AH-1W等5種型號,其中AH-1G已經服役37年。AH-64「阿帕奇」於1984年開始裝備部隊,共生產了A、B、C、D四種型號,最早的也已服役近20年。 而「科曼奇」是為適應未來戰場的要求研製的一種既能隱身、又具有強大火力和飛行能力的直升機,比世界各國絕大多數武裝直升機先進出整整一代,屬於「第三代武裝直升機」。除了俄羅斯研製的卡-52「鱷魚」外,世界上還沒有能出其右者。雖然美國目前暫時取消了該機的大批量生產計劃,但該機所有的技術難點都已經被攻克,對於美軍來說就好像是擺在商場里的現成貨物,到需要時再買也不遲。而對於現役的武裝直升機,美軍將採取以新技術不斷對其進行升級改進,提升其戰鬥力和延長其壽命的策略。 武裝直升機在正規戰中很重要 與20年前相比,武裝直升機的作戰對象和戰場環境都發生了變化,面對分散而隱蔽的恐怖分子和抵抗力量,武裝直升機有勁使不上。然而,誰也不能保證未來不再爆發大規模的正規戰爭,武裝直升機仍有可能大有作為。 首先,武裝直升機是奪取低空、超低空制空權的「殺手鐧」。從過去的一些戰例來看,奪取低空、超低空制空權十分重要,一些外國軍事專家認為:「在未來戰場上,失去『一樹之高』的空中優勢,就無法贏得戰鬥勝利。」武裝直升機活動在100米以下,對奪取低空和超低空制空權有著絕對的優勢,這是無人機和固定翼飛機都難以望其項背的。 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為爭奪低空、超低空制空權,共出動2600餘架直升機,數量超過了固定翼飛機,其中被稱為「低空殺手」的AH-64「阿帕奇」就有274架,佔美國陸軍此類直升機總數的45%。可以預見,在未來戰場上,先進的武裝直升機將與固定翼飛機和無人飛機相互取「長」補「短」、密切配合,使奪取制空權的鬥爭更加激烈。 其次,武裝直升機是機動作戰的最佳戰鬥載體。武裝直升機以其更快的飛行速度、更好的機動性能、先進的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突出的貼地飛行能力和全天候對地、對空作戰能力,集步兵戰鬥車、裝甲輸送車、坦克、火炮和飛行器的優點於一身,成為陸戰場上的最佳戰鬥載體。它的出現,使陸戰思想和作戰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不論是空地一體戰還是機動作戰,武裝直升機都可為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機動的火力與兵力,這是無人機和其它固定翼飛機無法取代的。 1991年「沙漠軍刀」行動伊始,美軍就以300多架直升機將2個空中突擊營快速輸送到伊軍縱深,開闢了一個前進基地;同時,另一部分直升機搭載先頭部隊,採取「蛙跳」戰術繼續前進,像一把鋒利的尖刀直插伊拉克腹地幼發拉底河谷,切斷了伊軍29個師、數十萬大軍的退路,使之陷入被殲的境地。 最後,武裝直升機是坦克、裝甲車的天敵。武裝直升機在反坦克、反裝甲任務中有著獨特的作用,這些是當前的無人機所無法比擬的。海灣戰爭中,武裝直升機在對地攻擊作戰中,與A-10對地攻擊機密切配合,前者在距前沿100千米以內,後者在100千米以外,前者在100米高度以下,後者在100米以上,組成一張遠、近、高、低結合的空對地火力網,使伊軍共損失了3700輛坦克。美軍一個AH-64武裝直升機營,在攻擊伊軍一個坦克師時,僅用50分鐘就摧毀了伊軍坦克和裝甲車84輛、火炮8門、汽車38輛。整個戰爭期間,美軍的AH-64武裝直升機共飛行了18700多小時,任務完成率超過90%,只有1架被伊軍擊落。 無人機的路還很長 美軍宣布中止「科曼奇」研製計劃,轉而把錢投向無人機,無疑是看到了無人機在未來非對稱性的反恐戰爭中的潛能。從理論上講,無人機是一種理想的飛行器,可以用來執行偵察監視、評估戰場毀傷甚至打擊任務,且軍方不必擔心出現人員傷亡。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無人機仍有許多弱點和不足,而且,目前無人機還有很大的局限性,其在戰場上完全替代有人駕駛的飛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首先,目前無人機還有諸多軟肋。美國的「捕食者」無人機成名於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但是,「捕食者」無人機的偵察探測性能還存在無法克服的先天不足。一是對氣象條件要求非常高,只能在較好的天氣環境下執行任務,並且要求在雲層下工作,否則對目標的探測準確度將嚴重降低;如遇氣候惡劣,在颳風、雨雪或大霧等情況下,「捕食者」無人機就不能正常起飛,而且在執行任務時,如遭遇側風速度超過17節時,其飛行安全係數將無法保證。二是「捕食者」無人機對目標的識別能力十分有限,有關數據表明,它識別輪式目標(如汽車)或履帶式目標(如坦克)的準確率只有21%,而分清哪種坦克是伊拉克的、哪種坦克為美國的準確率僅為5%。 其次,無人機有急需解決的「瓶頸問題」——依賴於龐大的地面支援系統。無人機的飛行方式包括程序控制、有線控制和無線電遙控3種。目前像美國的「捕食者」等先進的無人機均採用程序控制的方式飛行。通常程式控制無人機在起飛前,需要由地面控制人員將預定的飛行航線、正常工作程序和應急程序等存入無人機的程序控制裝置內,並由地面控制人員遙控其起飛。起飛後,再由程序控制裝置通過自動駕駛儀操縱無人機按預定航線飛行。目前程式控制無人機遭遇到的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是,無人機與地面控制系統基本上都是「一對一」的控制,即一架無人機就需要有一套地面站和一批操作人員「伺候」。用來支援一架無人機運行的地面相關設備和人員甚至比有人飛機還要龐雜。這造成了很大的人力、物力等資源浪費,也成為制約無人機在戰場上成批大規模應用的「瓶頸。」 為了使無人機獲得在未來戰場上的作戰優勢,研究人員必須開發出一種技術,實現地面站與無人機之間「一對多」的控制,用較少的地面站和操作員控制更多的飛行器,使無人機的利用更加有效。因此,無人機要走的路還很長。但隨著航空技術和軍事科學的進步,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無人機與有人的武裝直升機在戰場上互相搭配、協同作戰倒是很有可能。中國武直10與阿帕奇不分伯仲武直10與阿帕奇不分伯仲西方認為中國新型武直-10與阿帕奇各有優劣

資料圖:網路流傳的中國武直-10型攻擊直升機

武直10直升機是中國正自主研製的先進武裝直升機,性能據稱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中國陸航部隊的「輕騎兵」直-11是一種輕型多用途直升機。整體布局採用直升機常規模式,為主旋翼加尾槳布局。該機可乘員6人,最大起飛重量2.2噸。裝有一台國產WZ-8D型渦軸發動機。直-11設計時儘可能地擴大了複合材料的應用範圍,減輕了機體重量。直-11軍用型可作為運輸直升機使用,或安裝少量的機槍、火箭發射器、導彈等進行火力支援。更有效的方案是仿效法國的雙髮型AS355「超松鼠」武裝直升機,研製直-11的雙發動機型號,從而提高載重能力,加裝先進觀瞄裝置和少量武器。不過,出於載重的限制,直-11不太合適作為專用的武裝直升機。因此作為「輕騎兵」的直-11在直接作戰時擔任偵察、監視的任務較為適宜,可發揮自身靈活、隱蔽的特點,潛伏、遊動在前線,發現目標時立即呼喚本方重型武器發起攻擊。與美軍OH-58偵察直升機相比,直-11的速度、爬升率、升限、航程和載重量性能都全面佔優。中國重型武裝直升機引人注目與直-11相比,中國自主生產的專用武裝直升機一直是西方媒體關注的重點。

資料圖:國產直11直升機在國外試飛直-10就是中國正在發展的一種專用武裝直升機,其在中國陸航部隊中的角色與「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美軍中的角色相當。因此,關於直-10進展一直是西方媒體十分關注的。英國的《簡氏防務周刊》報道稱,「中國的直-10型武裝直升機計劃正在取得穩步進展」。據稱這種第三代雙座武裝直升機,從設計的尺寸和性能上看,這種武裝直升機與歐洲的「虎」式、南非的「茶隼」以及義大利的A-129型武裝直升機非常相似。而對於直-10的基本火力,不少海外媒體認為,解放軍已經正在著手發展相應的武器系統。英國「今日中國防務」網站認為,直-10將配備一門30毫米口徑機關炮,一對掛載武器的短機翼可以攜帶反坦克導彈和其它武器。現成的武器系統包括:「紅箭-9」,「紅箭-8」,新一代的天燕(TY)-90空對空導彈。另有消息稱,中國為直-10專門研製了「紅箭-10」反坦克導彈,這種導彈與美軍的AGM-114型「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相似。一些海外評論稱,作為世界一流的中型武裝直升機,直-10武器性能、電子裝備可能略遜於美軍「阿帕奇」之類的重輕武裝直升機,但機動性和空戰性能可能更勝一籌。其綜合性能完全可與「阿帕奇」相媲美。

網路流傳的中國武直-10直升機,武直-10今後將採用自主研製的直升機發動機

世界各國武裝直升機圖片欣賞

mi-24開火


推薦閱讀:

土豪炫富新方式:不遛狗直接遛美女【圖文】
故里舊夢【圖】
【圖文】伊麗莎白女王百變奢華皇冠控
珍珠如何鑒別真假 三大方法讓你快速識別真假珍珠【圖文】
張愛玲20大愛情名言【圖文】

TAG:直升機 | 武裝直升機 | 武裝 | 【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