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秘密:喚醒心中沉睡的巨人【激發孩子自信和自強】

按:21世紀需要充滿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個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難以適應未來的社會。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我們不能等閑視之。有人說:死人和活人就差一口氣,人與人之間,較差一個狀態:自信!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

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願望或預料一定能夠實現的心理,一種積極、肯定又切合實際的自我評價叫自信。

自信心在兒童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需要特彆強調的是自信與不自信存在一種累加效應。也就是說愈是自信的孩子,愈會成功,愈會成功則會是顯得更為自信。反之,愈是缺乏自信則會是導致更深的自卑。成功較多的孩子,很少擔憂與分心,會更集中精力去面對活動任務。21世紀需要充滿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個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難以適應未來的社會。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我們不能等閑視之。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以下簡單談談這方面的認識和做法。

一、賞識教育,激發孩子自信和自強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在小學1--6年級隨機抽取20%的學生,對他們進行了「未來發展的測驗」,然後向老師宣布說:「這些學生有很大的學習潛力。」預示他們可能比其他學生有更好的成績。八個月後,老師獲得如期的結果。一年後,再一次測驗,這些學生的成績仍在提高。

羅森塔爾這種實驗效應被稱為皮馬利翁效應,學術界又稱為羅森塔爾實驗效應或期望效應。期望是一種看不見的教育信念,對教育起著重要作用,承認每個孩子有發展的潛能,有成功的願望和需要,通過教育能夠取得多方面的成功,從而對孩子抱有積極的期望(遠景性期望),以適當的表達方式傳遞給他們,他們易於接受,就會激發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們能自覺努力去實現,不斷地逼近遠景性期望。這個適當的表達方式就是賞識,它包括肯定、讚美、表揚、鼓勵以及寬容,孩子的自信心、進取的銳氣、活潑的靈性、開朗的性格,來自於賞識。賞識教育正在潛移默化中塑造未來一代人的風貌。

賞識的實質是承認差異,尊重孩子,鼓勵孩子,不怕失敗,無疑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減少自卑心理。賞識教育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予以強化,避免別人的標準來自己的孩子。因為在幼兒時期,孩子自我意識的產生主要是通過教師和成人對他的評價,從某種意義上講幼兒的自信是教師和成人樹立的,尤其是當孩子取得了成功或在原有基礎上有了進步時,要及時予以肯定和強化,使孩子感到「我行!」--這種感覺十分重要,這就是自信心。孩子有了自信心就必然願意再接受這類挑戰。最膽小怯懦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調皮好動、表現差的孩子偶爾也會做得很好,也許在常人看來這是微不足道的,但做父母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誇張的表揚鼓勵。如我班上一調皮好動表現差的孩子是最讓家長和老師頭痛的,但偶然間他的畫畫比以前進步了,我馬上抓住時機當大家的面表揚鼓勵他,以後只要他稍有進步都及時鼓勵,以此來改變他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而不是當孩子興沖沖地說「老師說我進步了」,而家長卻說「你得意什麼,離好孩子的標準還差遠了。」或當孩子興沖沖地說:「我考了100分了。」而家長說:「某某考了雙百分」等。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對做好孩子和考100分沒了興趣,缺乏信心。而教師多說一句「你進步了」,「希望你下次考雙百」,將會對孩子的教育產生很好的效應。第二,要注意的是,賞識要持之以恆,切忌急躁粗暴,大聲呵斥。一般情況下,教師、家長都會注意鼓勵孩子,但有時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成人行為失控,在情急生氣時忘了鼓勵反倒譏諷,大聲地指責:「這麼笨,別上學了」、「你真沒記性、真是死不改悔」等,從而挫傷孩子的自尊心,降低孩子對自我的評價,對自信心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孩子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讓他們在痛苦中總結經驗,在教訓中學到智慧,使其不遷怒,不貳過,我們對孩子錯誤的處理至關重要。愛迪生母親的寬容使這個世界多了位發明家。同樣,教師和家長的寬容也會使孩子感受一份真愛與撫慰,所以我們對孩子要寬容、和善、耐心,時刻不能過度。賞識孩子,給孩子以希望。第三,賞識不能過度。賞識教育主張對孩子多肯定,多鼓勵,少批評,但不等於孩子犯了錯誤就不去批評,依然不斷地賞識。再者,過度賞識,會導致孩子自滿自傲,任性,不能客觀正確地評價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我們要適當把握賞識力度,不同孩子賞識的程度不同。如膽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勵,少批評指責。對調皮、好動、表現差的孩子要善於捕捉其閃光點,及時肯定鼓勵,揚長避短。好孩子、任性的孩子適當賞識,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勵他克服任性的行為。

二、目標分解,讓孩子體會到成功歡樂

培養自信心的另一關鍵因素是:成功的體驗。如何讓孩子獲得成功?在討論這一問題之前,必須先弄清楚什麼叫成功。在具體的活動中,我們總要確定一定目標,也就是我們的活動要達成的結果。當活動告一段落,我們會回過頭來將活動結果與最初的目標相對照,看看目標是否達成。因而,可以說,成功與否即是目標達成與否。

這裡有兩點需提出:其一是在某一活動之初,如何引導孩子確立力所能及的目標;其二是活動告一段落,如何恰當地予以評價。

定什麼樣的目標才算恰當?目標太易,不具備挑戰性,孩子反而沒有動力;太難則會導致失敗帶來挫敗感。在具體操作中,需要教師或家長聯繫任務去把握,宜採用「目標分解法」,的策略。如活動之初,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承受力,不要一下子提出較高要求,令學生「望而生畏」。特別是對於一個後進生,除了做好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外,還要幫助他們正確設置目標。只有目標設置正確,才有目標實現的可能,也才的努力的方向、前進的動力。假如給後進生設置的目標偏高,後進生以自身當前條件根本無法實現,那麼這種目標激勵對他來說成功可以能性極小,更有甚者會讓他認為自己無用,被罐子破摔,產生消極情緒。教師應從較低要求開始,讓學生「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子」,「品嘗」到成功的「滋味」,然後再加大力度,讓學生「拾級而上」,最終達到成功的「巔峰」,從而順利完成預期設定的整體目標。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經常採用「目標分解」的思想和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轉化一位經常不做作業且學習成績不佳的「後進生」時,我先只要求他肯做作業,然後在逐步補課後要求他逐步提高作業正確率,對他的作業,我一反「常規」,多用「稍有進步」、「有進步」「大有進步」和「還需努力」等文字來評定其成績,直至等他學習「追」上其他同學,才和其他學生「一視同仁」,作業成績評定採用等績制。

讓孩子體會成功,除了活動之初要確立適當的目標之外,還應注意在活動告一段落之後,給予適當的評價。在這一方面我們最易犯的錯誤是持一種非此即彼的判別標準,沒有完全達到目標是沒有成功,沒有成功就是失敗。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教師或家長硬套一些目標,例如,認為功課必須達到90分以上才算成功。以這種整齊劃一的標準,對每個孩子作非此即彼的評判,不可避免地會給部分學生帶來挫敗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起點;即使在同一孩子身上,不同的活動領域或不同的學習科目也存在不同的具體情況。只要孩子付出努力,只要孩子對照自己的起點有所進步,他就應得到肯定和鼓勵。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暫時後進的學生,若等他們有了優點再去表揚,那他們被表揚的機會就太少了。對於這樣的學生,我們要主動幫助他們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功,為表揚創造條件,讓小小的成功去激勵學生的上進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三、正確地面對競爭,提高耐挫能力

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結構層次是金字塔分布,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必須依據於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結構。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新世紀,我們更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進心和耐挫力。這樣,才能使學生將來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各類競爭,猶如「家常便飯」。因為每個學生自從踏入校門,就開始了競爭,到了五六年級,他們已經是久經沙場的老戰士了。但是,也還存在著這樣一些現象,:有的學生不敢參與競爭;有的學生一參與競爭就會垂頭喪氣。這是為什麼呢?

良好的競爭心理素質中,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人如果對自己有信心,就會以自信的熱情投入到各種活動中,就更容易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對學生進行意志品格的教育和訓練,使學生明白,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遇到挫折和困難,但只要持之以恆,就能獲得成功。作家張抗抗在題為《什麼時候開始都行》一文中談到她兒子的成長過程。那孩子一直功課平平,無任何特長,後來在學習外語方面樹立起信心,從此走上成功之路。在孩子長長的成長過程中,也正如張抗抗所言:什麼時候都行。只要孩子重新拾回了信心,他就會走向成功。在競爭的某個環節上的失利,只是暫時的。教師和家長給予學生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競爭態度,充分相信自己,學會放鬆自己的方法,以平靜自如的心情投入競爭。正確地評估那些暫時性失利,不讓一時的失利挫敗自己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對兒童進行自信心的培養,賞識教育是前提,能激發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目標分解法」的運用;讓孩子體驗到成功,重塑孩子的自信;面對激烈的競爭,正確引導,讓孩子時刻保持自信心,不要把一時的失利看成永恆的失敗。教育不是改造,而是喚醒,喚醒心中沉睡的巨人,靠自身的力量解放自己。

推薦閱讀:

隱瞞5年的秘密,撒貝南首談感情生活,因滿足不了章子怡而分手!
太極與河圖:龍馬的秘密(終)
風水中的青龍白虎何意?解讀家居風水寶地的秘密!
反手摸肚臍背後的醫學秘密?
揭秘:男人最致命的30個小秘密

TAG:孩子 | 成功 | 自信 | 自強 | 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