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夏季祛濕茶飲

  夏季祛濕茶飲

  文/高睡睡

  夏季祛濕是養生大事

  濕為長夏主氣,夏季雨多地濕上蒸,是四季中濕氣最盛的季節,最易感受外濕。除去外界來源的濕氣,還有內濕。內濕則是因為脾虛運化水濕的功能失常引起的。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由於脾胃虛消化能量不足,或者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則脾就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水濕內停」。濕氣,歸根結底是脾氣虛的原因,濕只是表徵。

  都說「十病九濕」,趁著夏季養脾祛濕,不僅祛濕同時也可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體內有濕的表現

  濕邪擊中的典型癥狀是:身體總覺得疲勞,但這種疲勞不是因為哪裡酸痛,如果酸痛的話,可能是你有血虛、血不養筋的問題。

  1.身體發沉、發重,頭也發矇,雖然頭不疼,但是不清爽,。睡了很久,起床後還是覺得腦袋沉沉的,也是體內有濕邪的表現。

  2.皮膚上會有濕疹,胃口也不好,吃什麼都覺得沒味道,嘴裡發黏。

  3.舌頭伸出來時,你會發現舌質很胖,顏色偏淡。癥狀嚴重的,舌頭邊上會有齒痕甚至「胖大舌」、「裙邊舌」,這就是比較嚴重的脾虛濕困了。

  4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觀察大便,如果大便長期不成形,稀溏,說明體內有濕氣;如果大便成形,但總黏在馬桶上,用水沖不下去,也說明體內有濕氣;而便秘的人排出大便後不成形,那說明體內濕邪實在太重了。

  5另外,還有頭髮愛出油、面部油亮、睡覺留口水 (濕氣飽和自行流出)、小肚子大、耳內濕(耳禪濕)、陰部潮濕都是體內有濕氣的表現。

  

  夏季祛濕常見食療湯飲

  如有體內有濕的現象,要想祛濕,你首先得健脾補氣,幾乎所有健脾補氣的葯都能間接地祛濕,可以從當年5月至9月注意保證祛濕食療飲食,同時避免暴飲暴食,過多油膩及甜食,多吃蔬果、粗雜糧、薯類。

  1紅豆薏米湯:

  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乾淨後放在鍋里加水熬,熬好後就是祛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了。薏米紅豆粥怎麼熬都不會發黏發稠,底下總是熬爛了的紅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紅色的湯,有效成份大半都在湯里。熬粥的時候,水放得多一些,可以當解渴的茶喝。

  2 五豆湯:

  五豆湯實際是四豆一草。

  食材為:紅小豆10克,綠小豆10g,黑豆10克,白扁豆10克,生甘草3克。先把豆子浸泡10小時後,放入甘草一起煮湯。煮好後,甘草棄掉不要。

  功能:補腎健脾,清熱利水,適用於冷熱交替環境的人。

  甘草:在夏季,白天可能受暑熱,夜裡也可能貪涼,放甘草既能祛暑清熱,又能補中益氣,而且緩急止痛,還有一定的助消化作用。綠豆是清熱的,黑豆是補腎的,紅豆是補心利水的,白扁豆是健脾養胃的。

  2扁豆茯苓飲:

  扁豆20克,茯苓20克,炒薏苡仁20克。水煎煮,早晚各服1次。

  功能:益氣健脾,利濕止瀉。適用於氣虛體弱,脾胃不足,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

  白扁豆:入脾胃二經,能通利三焦,化濕而不燥烈,甘溫補脾而不滋膩,具有解暑化濕、補脾止瀉的作用,常年脾虛有濕,食少便溏諸症尤為宜用。

  3黃瓜祛濕湯:

  老黃瓜(去瓤)、陳皮、老鴨腎(切片)、粳米煮湯。

  功能:去煩熱、去小便赤熱。

  4健脾祛濕湯:

  淮山(干品)、土茯芩、薏米,洗凈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然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適宜脾胃功能差者飲用。

  山藥:可以用於脾胃虛弱,能夠補肺脾腎三臟。脾虛食少,體倦便溏及婦女帶下,兒童消化不良腹瀉等皆可運用。

  

  5綠豆薏米湯

  材料:綠豆150克,薏米50克,陳皮1個,冰糖少許。

  做法:綠豆與薏米洗凈後,加水煮至綠豆脫皮,熄火,悶約1個小時後,加入陳皮1個、冰糖少許,以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煲煮至綠豆變沙,即可食用。

  功效:本品有清熱解毒、除濕健脾的功效。適用於夏季濕熱引起的心煩熱盛、胃脹胃痛、嘔吐腹瀉、頭身重痛、疲乏睏倦等症。

  6清熱祛濕湯:

  土茯苓切段、粉葛切塊各250 克。赤小豆、扁豆各50克,陳皮半個。水8碗。將土茯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洗凈一同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 小時即可。去骨火,去濕,清熱毒。

  功效:可以去掉骨火、熱毒。

  7 消脂祛濕湯:

  將荷葉、生山楂和生薏米各10克,桔皮5克研成細末,水泡15分鐘代茶頻飲,可健脾理氣利濕

  功效:消脂祛濕,理氣促消化

  8玉米須、冬瓜皮茶飲:

  可以玉米須、冬瓜皮一起或單獨煮水,用來泡茶飲。

  功效:疏利小便

  玉米須:味甘,性平,歸膀胱、肝、膽經。功效利水消腫,利濕退黃,另外,它還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夏季正值玉米上市之時,變廢為寶將玉米須一起煎湯煮,代茶飲,十分適合糖尿病患者。

  冬瓜皮:味甘,性微寒,歸肺、小腸經。功效利水消腫,可以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體內水液代謝不利的疾病。

  

  夏季祛濕經絡療法

  承山穴是祛濕大穴

  每天早上起來按摩承山穴5-10分鐘。按承山穴,都會有明顯酸脹痛感,這是因為體內有濕的緣故;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後,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是膀胱經上的陽氣在起作用,身上的濕邪,正隨著微微升高的體溫向外逃逸。

  

  艾灸祛濕寒

  三伏天是排寒化濕最好的季節,溫灸拔罐可很快袪除以前堆積的寒濕。在濕氣重的時候,建議大家用艾條溫灸中脘穴(肚臍上4寸)、陰陵泉(脛骨內側髁下凹陷處)15~20分鐘。通過溫灸這些穴位,有助於溫胃行氣,健脾祛濕。


推薦閱讀:

一濕不祛百病生 健脾祛濕4要點
五指毛桃湯,怪不得粵菜一定有
注意!隆重介紹健脾祛濕頭號玩家
濕氣重的癥狀 艾灸這6大穴位竟能祛濕保健
祛濕前,一定要弄清這件事!否則濕氣只會越來越重,還傷脾

TAG:夏季 | 祛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