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一周軍情:中國軍工向伊朗敞開大門?

  • 席亞洲

  • 獨立軍事評論員,IT業觀察者
  • 發表時間:2016-01-24 13:55:36

    關鍵字:伊朗出口武器中國軍火中國武器出口伊朗波斯貓伊朗F-4伊朗C-802鷂式AV8B台灣買鷂式

    本周,習近平主席訪問伊朗、沙特、埃及三國。《美國之音》跳出來說中國要在中東「布局」,要「擠兌」美國啦!被美國人的雙重標準逗樂的同時,我們也會自然聯想到一個問題,伊朗購買中國軍事裝備的大門會就此敞開嗎?事實上,關於伊朗準備採購俄羅斯,甚至法國武器裝備的消息已經滿天飛了,那麼中國能在伊朗這個陡然向世界敞開的大市場上分一杯羹嗎?我們結合最新的消息和伊朗軍工業現狀來分析一下。

    另外,對岸的「小朝廷」又折騰上了,據消息,民進黨急不可耐地在選舉之前就跑到美國談軍購,這回他們要買的是AV-8B「鷂」式飛機。可以預料,台灣媒體很快會把「鷂」式吹捧成天上有天下無,「8架鷂式消滅解放軍海軍」的神物。那麼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在台海戰場上到底有沒有用呢?

    中國伊朗軍事合作,新的黃金時代?

    回顧歷史,伊朗也曾和今天的沙特一樣是個「有錢任性」的國家。基本上就是跑到西方國家去,看見什麼好買什麼,而且一買就是一大堆。其採購的武器裝備的代表就是F-14「雄貓」戰鬥機和「基德」級驅逐艦,即使到了今天,F-14仍是一種相當強大的戰鬥機,而「基德」級驅逐艦則被台灣海軍當做了「神兵利器」。可見當年這兩件武器的技術有多先進。而當初伊朗採購這些武器裝備的價格就更是天文數字,「土豪」范兒完全不亞於今天的沙特。

    不過在稍後爆發的兩伊戰爭中,伊朗的先進武器受到了很大的消耗,尤其是坦克損失慘重。當時伊朗就向中國購買了大量的69式坦克,他們的死對頭伊拉克卻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於是就出現了那個著名的故事——伊朗和伊拉克的談判代表被安排住在同一個賓館裡,互相假裝不知道對方的存在。而坦克工廠里則是單日生產的產品給伊拉克,雙日生產的給伊朗……

    中國向兩伊提供的69式坦克數量之多是驚人的,伊拉克的69式坦克歷經殘酷的兩伊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現在還有能加入打擊ISIS作戰的,可以想像一下當時提供了多少。

    庫爾德人從伊拉克政府軍那裡搞到的69式坦克,依然活躍在打擊ISIS的戰場上

    那段時期經常被說成是中國軍工的「黃金時代」。但隨著兩伊戰爭烽煙漸息,這短暫的「黃金時代」也一去不返。其實朝鮮、俄羅斯、法國這些兩伊戰爭中主要軍火賣家應該也一樣非常「懷念」那段時光——兩個幾乎無法自行生產大型武器的國家用石油美元買武器來進行一場「超豪華」戰爭,而作戰方式卻只有第一次世界大戰水平。這簡直就是軍火商夢中才會有的情景。

    時至今日,這個局面在中東似乎又隱隱有再現的架勢,目前打擊ISIS的戰爭看來正在變成一場同樣曠日持久,耗資巨大,讓整個中東地區涉事國家都欲罷不能的消耗戰。而伊朗正在這場衝突的漩渦中心。

    此外,同樣眾所周知,現在伊朗和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正隔著波斯灣進行一場「小冷戰」,沙特、阿聯酋等國幾乎是沒完沒了的一個大訂單,又一個大訂單地從美國、法國、俄羅斯、中國購買先進武器。可同樣「趁」石油的伊朗,卻因為國際制裁,只能幹看著,靠國際制裁收緊前購買的少數先進裝備和本國有限的工業實力來應對,基本處於被動地位。

    這也就是近年來為何伊朗總是靠PS圖片、製作模型等手段來誇大宣傳自己的軍事技術的主要原因。

    其實伊朗自身也是有一定軍事工業實力的。某種程度上來說,伊朗有點類似中國70年代的狀態,即大致完成了當初美國人出售的武器裝備的測繪逆向仿製,還在這基礎上搞了一些小的創新。

    比如,伊朗現在已經能夠仿製包括發動機在內的F-5E戰鬥機,而且還研製了在其基礎上改為雙垂尾的型號(雖然改進用意不明);伊朗現在還擁有一款仿製美國「標準1」的防空導彈,並將它裝在了外形看起來類似「愛國者」的傾斜式發射箱里……

    以伊朗坦克為例,我們來解剖麻雀,看看伊朗本國軍工在制裁解除前所面臨的窘境。

    伊朗目前裝備的坦克種類很雜,有革命前引進的英國「酋長」,有美國50年代的M47、60年代的M60A1,還有後來引進的中國69式,而其性能最好的坦克則是21世紀開始引進的約200輛俄制T-72坦克(具體來源不明,其中包括較先進的T-72S,也有T-72M),傳聞伊朗有仿製T-72坦克的能力,但具體生產數量等信息不詳。不過即使真有的話,生產數量也應該很少,不然的話伊朗就不會對M47這種老掉牙的坦克還「敝帚自珍」了——2015年伊朗還展示了一款在M47坦克上安裝類似「佐勒菲卡爾」坦克炮塔和105毫米火炮,並搭配南斯拉夫M-84坦克火控系統的新型坦克,稱為M47M,其技術水平大概相當於我國79式坦克(59II坦克的火控系統沒它好)。

    被戲稱為「迷你佐勒菲卡爾」的M47M坦克,大概相當於我們的59II或79式

    伊朗研製國產主戰坦克的努力持續了十多年,從90年代開始,前後搞了三代樣車,分別是佐勒菲卡爾-1、2、3型。早期國際觀察家根據伊朗公布的照片一致認為,這是一種安裝有T-72坦克主炮,M60坦克懸掛和動力系統,總體設計部分接近美國M1的「混搭型」坦克。

    然而最近「佐勒菲卡爾-1」坦克樣車被公開展出,同時2013年,佐勒菲卡爾3坦克終於在運輸途中被拍攝到清晰照片,從樣車的細節可以看出,該坦克其實使用的是英國「酋長」坦克的120毫米L11線膛炮,而非國外一直認為的俄制2A46滑膛炮,英國L11線膛炮由於穿甲能力差,在國際上使用的國家已經很少。可以說,此後國際上就沒人再重視「佐勒菲卡爾」了,這頂多算是伊朗自行研製主戰坦克的一個失敗嘗試罷了。(所謂:坦克就靠一桿炮,《坦克世界》誠不欺我……)

    如果橫向比較,「佐勒菲卡爾」或許可以算是印度「阿瓊」的難兄難弟吧。我們這麼形容一下:「阿瓊」是「長得像『豹2』,其實是用『酋長』炮的加長『豹1』」,而「佐勒菲卡爾」則是「長得像M1,其實是用『酋長』炮的「拍扁M60」……

    佐勒菲卡爾-3坦克的清晰照片

    伊朗有一部分性能較好的T-72S坦克

    國產主戰坦克如此不靠譜,怪不得2002年伊朗獲得T-72後就開始積極組織自行仿製生產了。

    近年來,伊朗也在尋求改進T-72坦克,例如近期的一張照片顯示,伊朗可能和巴基斯坦、烏克蘭合作,研製了一種改進型T-72坦克,採用了類似T-80UD的焊接型炮塔和6TD發動機。其實,研製這樣一種坦克,還不如直接向巴基斯坦要求提供MBT-2000坦克,然而那樣就需要從中國進口一些重要設備,恐怕很難繞過國際制裁了。相比之下,以烏克蘭近年的經濟狀態來看,它顯然是不會在乎國際制裁的,只不過,至少到2014年,這個合作項目似乎就沒下文了,因為烏克蘭沒法再提供更多6TD發動機和T-80UD的炮塔了。

    裝有類似T-80UD炮塔和6TD發動機的新型T-72坦克

    今年1月,有消息稱,伊朗當時就已經開始同俄羅斯商議除了S-300防空導彈之外的更多軍購項目。當時曝光的正在談判的內容,僅在坦克方面就包括:引進俄制T-90坦克,同時要求俄羅斯幫助伊朗提高生產T-72坦克的能力。

    在制裁解除後,伊朗很可能將放棄失敗的「佐勒菲卡爾」項目,轉為生產T-72坦克。

    然而,國際坦克市場上風頭正勁的中國哪去了?毫無疑問,中國也想要在這個當代世界上難得一見的新興軍火大市場里分一杯羹。

    可以想像,中國可以向伊朗推銷坦克,或者進行技術合作。然而——別忘了伊朗2002年的T-72S坦克是哪來的,大家可都還不太清楚呢……如果伊朗此前已經和俄羅斯在坦克方面有相當的合作基礎,又豈會輕易改弦更張,與中國合作?中國和伊朗的關係好像還沒有中國與巴基斯坦這樣親密吧。

    事實上,如果制裁再持續幾年,現在烏克蘭的生產科研能力幾乎已經癱瘓的前提下,恐怕伊朗將不得不通過巴基斯坦與中國尋求某種間接合作。但現在制裁沒有了,伊朗轉向與它已有的裝備更接近的俄羅斯,並不奇怪。

    這就可以看出,在沒有制裁限制的情況下,中國很難成為伊朗的第一合作對象。

    據傳,目前已經出現的伊朗對外採購軍事裝備的名單還有:俄羅斯SU-30MKI或者法國「陣風」戰鬥機;俄羅斯「寶石」反艦導彈等。

    此前,中國幫助伊朗改進F-4D,安裝殲-8F電子設備的傳聞已經眾所周知,而同時伊朗也一直以仿製中國C-802導彈為榮。

    伊朗的F-4可以掛載多種中國反艦導彈

    然而,如果伊朗決定引進三代半戰鬥機,改裝老舊的F-4D可能就意義不大了。就連中國目前的拳頭出口產品FC-1「梟龍」,恐怕也不是伊朗人未來主力戰鬥機的首選,除非他們打算通過與巴基斯坦合作,把本國仿製F-5的飛機生產線轉為生產FC-1,就像埃及現在的想法一樣。而反艦導彈方面,倒是可以期待伊朗繼續引進C-802系列導彈的後續型號作為陸攻巡航導彈使用,但在反艦導彈方面,恐怕C-802以後只能給「寶石」打下手了。(伊朗是否同時考察了中國的先進戰機和超音速反艦導彈,目前尚不清楚,上述說法還有待商榷。)

    雖然幾乎可以肯定伊朗會向中國採購一些重要軍事裝備,尤其是俄羅斯現在已經完全無法和中國相提並論的防空指揮控制通訊系統、C4I指揮控制系統、數據鏈等;但從現在傳出的伊朗採購新武器的名單可以看出,伊朗並不會如很多人期待的那樣,一解除封鎖就步巴基斯坦後塵,全面用「中國製造」的整套「軍工套餐」作為本國的主力裝備。這其實可以理解——即使是巴基斯坦也會購買一些美國軍火,以平衡與中美的關係,更何況雄心比巴基斯坦大得多的伊朗。

    而且,伊朗恐怕還有一項重要的顧慮,就是中國與沙特的關係可能比中國與伊朗的關係更緊密。畢竟沙特是購買了中國DF-3導彈,傳聞還擁有DF-21導彈的國家。伊朗可沒這樣的待遇,他們研製「泥石」導彈的技術據推測也不過是從巴基斯坦手裡弄來的DF-11導彈的部分技術罷了。這也可能勾起伊朗當初和伊拉克同時向中國訂購坦克時所感受到的不快回憶……

    某種角度來講,做軍火商,中國的資歷太淺,早年間也頗有一些「毀名聲」的事情。想想也知道,伊朗人會對和伊拉克同時採購中國69式坦克有什麼好印象嗎?而後來中國向伊朗出口的殲-7戰鬥機和霹靂-7導彈,也給伊朗空軍留下了中國貨質量不可靠的印象。

    雖然今天「中國製造」很多時候確實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但名聲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扭轉的。

    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現狀呢?恐怕還是要靠持之以恆,用產品說話了,相信對於剛剛被允許進入世界軍火市場的伊朗,只要他們還保持客觀的態度,在比較一圈後,相信最後還是會青睞中國製造的——這年頭,「良心」的軍工出口國可不多了哦。

    AV-8B是「本島決戰」神器嗎?

    最近台灣媒體曝光,民進黨在此次台灣選舉前就派代表團去美國接觸相關人士,談購買AV-8B的問題。而現在更是已經計划到2019年開始採購。

    為何台灣對這種美國海軍陸戰隊即將退役的老機型如此耿耿於懷?2005年台灣就考慮過購買AV-8B,但因為性能不能滿足台軍要求的原因放棄,如今時隔十年,怎麼又轉了回來?

    據報道,主要原因是台軍終於「認慫」,意識到美國起碼20年後才可能向台灣出售F-35B,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首先滿足了台軍對短距垂直起降飛機的「需求」再說。

    美軍的AV-8B

    然而這就讓人禁不住要問個問題:AV-8B對於台軍的防禦作戰有用嗎?

    我們看看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的發展歷史就會明白了。

    歷史上最早的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的想法,可能是來自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由於當時納粹德國本土遭到美英等國的戰略轟炸,為了能夠減少從機場起飛截擊的時間,開始考慮研製火箭助推起飛的截擊機。

    Me 163火箭截擊機,被稱為「六分鐘真男人」

    Triebflügel垂直起降戰鬥機

    而這一想法到了冷戰時期,進一步得到發展。當時北約方面擔憂蘇軍使用戰術導彈,乃至核彈摧毀機場,而當時噴氣式飛機對機場的要求遠高於二戰時代的螺旋槳飛機,很難使用野戰機場,可能會導致其空軍迅速喪失戰鬥力。而蘇聯方面在了解到西方開始考慮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後,也產生了開發自己的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的念頭。

    用火箭將F-104強行發射

    貝爾公司的X-14

    洛克希德公司的XFV-1

    海因克爾、梅塞施密特和波爾科聯合開發的VJ-101C

    垂直起降版的F-104

    於是,從50年代開始,各國開始積極研製垂直/短距起降飛機。最初投入實用的是把飛機當做防空導彈,用助推器強行發射升空的「零長起飛」技術,但這樣的發射方式讓飛機和飛行員承受巨大的震動和過載,很可能危及安全。後來美國又借鑒德國二戰時期的思路,研製過機身垂直向上,用大直徑螺旋槳拉升,再改為平飛的技術。再後來,又有更多的奇思妙想開始出現。例如在飛機上安裝垂直向上的升力發動機,或者使用推力矢量技術,向下噴氣……等等。

    雅克-36

    雅克-38

    雅克-141

    殲-6升力風扇方案 製圖:白瑋

    但很快,設計師們就發現,不論哪種設計方案,在現代技術條件下都將因為垂直/短距起降而浪費掉很大一部分性能,從而使垂直起降戰鬥機的飛行性能趕不上同時代的普通戰鬥機。

    而另一方面,60-70年代,新技術的發展開始讓垂直短距起降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例如,快速修復跑道的技術得到了發展,可以比較迅速的恢復跑道;同時北約國家的空軍基地的防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除非遭到核攻擊,否則也不會輕易被徹底摧毀。再加上,此時出現的變後掠翼技術,襟翼吹氣,高效增升襟翼等,都可以降低飛機的起降距離,同時戰鬥機的推重比更大,也有利於進一步降低起降距離。

    這樣一來,垂直/短距起降的必要性就沒有那麼迫切了,大部分國家停止了相關項目的研究。

    在「全民皆兵」方面最為出色的瑞典對於提高自己空軍生存力有獨特見解,他們研製的JAS系列戰鬥機都考慮了使用遍布瑞典全國的野戰機場的考慮,這些野戰機場一般利用公路作為起降跑道,同時設有機場使用的加油、掛彈設備,有的還有防彈機堡。同時他們的戰鬥機都具備多用途性能,可以執行偵察、轟炸、攻擊、制空等多重任務,即使只有一隻很小規模的空軍部隊倖存下來,也可以保持相對完整的戰鬥力。應該說,這樣的思路即使到現在也不過時,可以說是在強大對手面前維持一定空軍作戰能力的正確思路。

    JAS-39戰機在普通公路上起降

    而英國的「鷂」式,實際上可以說是因為英國在矢量噴管方面的積累較多,於1969年服役了,其主要任務也不是空戰,而是作為一種承擔近距離空中支援任務的攻擊機而存在。不過正如我們前面說到的原因,它在這方面的地位很快就被同時期英法聯合研製的「美洲虎」取代了。如果不是因為下面提到的一個轉機,「鷂」式可能就會如流星一樣在航空史上划過而不留下太多痕迹了。

    真正讓「鷂」式起死回生的,是70年代英國發明的滑躍甲板技術,這種技術可以讓鷂式戰機實現從航母甲板上攜帶大量彈藥短距起飛,然後再利用垂直降落能力降落到沒有阻攔索的航母甲板上。這讓原本已經沒落的輕型航母(因為無法起降常規起降方式的噴氣戰鬥機)恢復了生機,英國「無敵」級航母和「鷂」式飛機在英阿馬島戰爭中的出色表現更是成了「鷂」式的活廣告。

    馬島戰爭中的「海鷂」

    美國也引進了「鷂」式在其兩棲攻擊艦上使用。80年代中國也一度考慮引進「鷂」式飛機,為研製本國的輕型航母做準備。80年代,美國和英國還分別研製了AV-8B和「鷂II」、「海鷂II」飛機,提高了「鷂」式飛機各方面的性能。這種飛機也成為了世界上很多國家研製輕型航母時的首選。其中英國海軍的「海鷂」飛機加裝了火控雷達,在空戰性能方面有所提高,後期型具備了發射AIM-120空空導彈的能力,在對付技術水平較低的對手時,可依靠先進的空空導彈取得不對稱優勢。而美國21世紀後將F/A-18的火控雷達加裝到AV-8B戰鬥機上,研製的AV-8B PLUS飛機實際上也和英國後期「海鷂」飛機相似。

    無獨有偶,蘇聯方面在研製航母時也首先看中了垂直起降飛機,他們研製的雅克-36、雅克-38雖然在實現垂直起降的方式上與「鷂」式不同,但在任務定位方面也是側重於對地攻擊,兼顧艦隊防空。而後來的雅克-41更是在採用了全新技術後具備了接近米格-29的空戰能力,能夠使用R-77空空導彈。

    簡要回顧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發展史,我們可以發現,雖然人們一直期望垂直短距起降飛機能夠作為一種在跑道被毀情況下維持空軍作戰能力的裝備,但實際上這種構想每次「死灰復燃」都會迅速被現實條件證明是「胡思亂想」。

    必須指出,攻擊跑道以癱瘓敵軍機場,那是1967年以色列突襲阿拉伯國家機場的時候乾的事情。因為當時還沒有精確制導武器,攻擊面積較大,固定不動的跑道顯然要比炸毀躲在掩體里的飛機更容易。

    但到了現代條件下,攻擊跑道早就不是對付機場的唯一選擇,用各種精確制導武器直接擊穿加固機堡,炸毀裡面的飛機才是現代戰爭中的首選方案。而解放軍現有的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數量、精度和威力都足以完成這個任務。戰爭爆發時管你機庫里躲的是AV-8B還是F-16,一樣都炸個粉碎,有沒有短距垂直起降能力根本也沒區別了。

    GBU-39B擊毀機堡瞬間

    而如果在戰爭爆發前就疏散,那就會形成類似1999年轟炸南聯盟時的情況,當時南聯盟空軍米格-29大部分時間東躲西藏,躲避北約空中打擊,無法大機群出擊,只能偶爾悄悄單機起飛。然而只要一起飛,就會被E-3預警機盯上,接著就是無數立功心切的北約空軍飛行員蜂擁而至,面對飛蝗般的導彈,即使是南聯盟飛行員技術再好也逃不過迅速被擊落但命運。

    這還是米格-29,正經的第三代超音速戰鬥機,AV-8B作為一種亞音速飛機能好到哪去?

    最後,美國可能出售的AV-8B飛機主要就是90年代進行過改裝延壽的一批,共計72架,如果台灣空軍要買,還要進行價格高昂的維修升級,並可能換裝APG-66火控雷達。雖然屆時台灣媒體一定又要吹噓這種AV-8B是專為台灣研製,比美軍自己的還要好——然而別忘了替換這些AV-8B的可是F-35B。

    其實就算美國給了台灣F-35B又有什麼區別呢?面對性能上遠遠優於自己的殲-20,就連美國空軍的F-35A也沒有對抗能力,更何況為了垂直短距起降性能大大下降的F-35B呢?

    至於民進黨為什麼要搞這個花樣,除了買剩餘物資為美國排憂解難外,最主要的用意可能是配合美國國會裡那些「喜歡」台灣的議員們,有這麼一個懸而未決的採購要求在,就可以讓這些滿腦子冷戰思維的老傢伙鼓吹對台灣擴大軍售,「不惜影響與中國關係」來對台軍售,而且推動這個議案成功的阻力要遠小於爭議很大的F-35。不過,奧巴馬現在倒是不必擔心這件事了,不管是誰接任下屆總統,這個鍋最後還是要扣到他或者她頭上咯……


    推薦閱讀: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烏克蘭局勢:前總理季莫申科獲釋 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議會解職——摘自觀察者網
    香港「佔中」議員梁國雄被馬來西亞遣返 (觀察者網)
    閑涼茶茶:台妹心聲:太多人和我一樣,生在台灣美好時-觀察者網

    TAG:中國 | 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