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看懂:阿里帝國憑什麼估值2500億美元?
導語:最新招股書顯示,阿里巴巴的交易額是ebay的三倍,亞馬遜的兩倍,並有望在今年底超過這兩家全球領先網站網站的交易額之和。不僅如此,阿里巴巴集團的凈利潤率甚至還遠超博彩概念股銀河娛樂,被媒體稱為「比開賭場還賺錢」。
通過多宗併購,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這種集團生態的做法開始在互聯網公司重新流行起來,而阿里巴巴主動向移動和國際化轉型,不給其他競爭者機會。
在未來的某天,你不帶錢包,走進一家超市,信手拿起一罐啤酒或可樂,用手機掃描罐身上的商品碼支付後,空著手大搖大擺地走出超市,啤酒,或者可樂,已經在家中等著你。
而超市的經營者一分錢都沒有在你身上賺到。
在阿里巴巴COO張勇的描述中,這項咄咄逼人的策略只是開始。「有朝一日,球迷觀看恆大隊的比賽,拿起手機掃描球員背後的二維碼,就能立刻打賞給他。」張說,「未來,每個有『碼』的地方,背後都可能是一個品牌旗艦店。」
6月10日,佔地26公頃的阿里巴巴杭州西溪園區,張勇在此宣布完今年夏天阿里巴巴即將開啟的「碼上淘」戰略,在保鏢的簇擁下離場。接下來的幾個月,這裡將不再對任何媒體開放,以應對該公司即將到來的IPO。
這並非阿里巴巴創始人兼董事長,49歲的小個子杭州人馬雲做事情的一貫風格。在此之前,他的成功多數僅限於互聯網圈起來的虛擬世界,正如克里斯·安德森在《長尾理論》中所說的,利用互聯網的開放性,幫助「80%的微不足道者」在互聯網商業平台上贏得生存空間。
在創立阿里巴巴的15年中,馬雲一手締造了數個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互聯網交易平台,包括面向中小賣家的B2B平台阿里巴巴,消費者之間的C2C網購平台淘寶,商戶與消費者之間的B2C網購平台天貓,以及互聯網支付平台支付寶,和基於互聯網的貨幣基金餘額寶,用戶幾乎遍及所有中國網民。
這一切往往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依賴量變而非質變。一個典型例子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早在兩年前,經過阿里巴巴完成的交易額,就已經超過1萬億人民幣,佔據中國GDP的2%,相當於中國養老金儲備的總和。
這為阿里巴巴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最新招股書顯示,阿里巴巴的交易額是ebay的三倍,亞馬遜的兩倍,並有望在今年底超過這兩家全球領先網站網站的交易額之和。不僅如此,阿里巴巴集團的凈利潤率甚至還遠超博彩概念股銀河娛樂,被媒體稱為「比開賭場還賺錢」。
但阿里巴巴似乎正在開始試圖改變這種發展風格。從2013年起,阿里巴巴開始啟動了被媒體稱為「買下半個中國互聯網」的瘋狂收購和投資,其中包括社交網路概念的新浪微博、陌陌、丁丁,線上線下融合概念的菜鳥網路、高德地圖、海爾、銀泰、新加坡郵政,互聯網金融概念的恒生電子、天弘基金,以及文化產業概念的恆大足球、優酷土豆、文化中國、華數傳媒、21世紀傳媒和天天動聽、蝦米音樂等。路透社估計,阿里巴巴及其下屬企業用於收購和投資的資金總和至少達到99億美元。
阿里巴巴在招股書中解釋了一些收購的初衷,例如入股恆大是為了營銷的考慮,入股優酷土豆是為分析客戶行為,以及成立電影公司是為了拓展電商以外的業務等,出發點多源於「中國尚不健全的基礎設施對公司增長帶來的挑戰」。
馬雲在一次公司內部交流中詮釋過自己的這一「新思維」。他表示,B2C商城業務是阿里巴巴接力跑的第一棒,第二棒是淘寶和支付寶,第三棒是大數據,第四棒則可能是未來的金融、物流等業務。
這引發了很多疑慮。從過去的經驗來看,阿里巴巴過去在投資和併購方面取得的收穫乏善可陳,一些人質疑併購的透明和必要性,還有分析認為這些收購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上市後股東對公司收購行為的掣肘。
接近馬雲的併購技術顧問鄧肯·克拉克(Duncan Clark)在早些時候接受CNBC採訪時認為,阿里巴巴的併購,有清晰的移動和國際化兩條線索,「通過投資補齊缺失的拼圖」。他將中國目前的移動互聯網比作「1914年的歐洲」,認為阿里巴巴將主動推動向移動和國際化轉型,「不給騰訊機會」。
這並不能改變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一個龐大商業體的現實。《哈佛商業評論》的主編華特·弗里克(Water Frick)之前評論說,阿里巴巴的業務發展思路,很像當年的通用電氣,他說,儘管「在發達國家被視為恐龍」,但企業集團生態正在新興市場流行,尤其是中國,「多元集團生態正在蓬勃發展」,並且獲得了巨大成功。但華特也認為,集團生態的做法已經開始重新流行起來,特別在互聯網公司,「Facebook也在效仿 」。
到目前為止,投資者對待馬雲的態度涇渭分明。在中國,書店裡擺放著馬雲口述的暢銷書,機場里播放著他在諸多場合富有號召力的演講,很多中國投資者認為他幾乎無所不能。而在美國,投資者質疑阿里巴巴並不像其他公司那樣「酷」,時尚媒體嘲笑他的穿衣品位,不解他為何購買中國的恆大足球隊,而非像微軟前CEO鮑爾默一樣,去競購NBA的洛杉磯快船隊。
針對最後一個問題,馬雲的回答仍舊和往常一樣,「我是個外行,我想來攪攪局。」最新發布的「碼上淘」所代表的「碼戰略」,和針對企業和行業的大數據布局「雲戰略」,可能有利於外國投資者理解,阿里巴巴同樣是一家非常「酷」的公司,但阿里巴巴顯然並沒有在意,外國投資者是否能理解這兩個戰略的諧音,和「馬雲」之間的關係。
《華爾街日報》說,馬雲「做決定全憑直覺」。從市場的反應來看,在馬雲的直覺和自己的直覺之間,很多人選擇了前者。這家公司的自我估值在千億美元左右,但按照投行機構伯恩斯坦的最新評估,阿里巴巴一旦上市成功,估值將達到2500億美元,公開募股金額達到200億美元,超過Facebook,成為全球資本市場史上最大的一次公開募股。
推薦閱讀:
※阿里上市造就28個億萬富豪 孫正義豪賺580億美元
※「耶倫全球年會講話」戰役精彩萬分,堪比退歐日,來複盤下全過程及思路
※2016年換美元可以讓資產保值嗎?
※張宗憲以藏養藏,從24美元到億萬藏品之路
※剛剛美元縮表 全球風暴 震撼來襲